江苏沿海地区外资引进与利用问题研究

江苏沿海地区外资引进与利用问题研究[20191212151641]
摘 要
江苏沿海地区作为江苏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利用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将江苏沿海地区引进外资问题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以及江苏省将沿海地区经济与外资发展作为重要发展目标的形势下,深入了解和分析江苏沿海地区外资引进能力和利用水平,认识引资对于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在对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解读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FDI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包括江苏沿海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环境、数量和质量等,并通过与苏南三市(苏、锡、常)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江苏沿海地区在外资引进与利用方面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此外,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别选定了江苏全省、南通、连云港和盐城作为研究对象,对FDI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得出FDI在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最后,针对以上分析对江苏沿海地区如何有效引进和利用FDI提出了思路和对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外商直接投资;引进与利用;对策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引言 1
第1章 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综述 2
1.1 相关概念界定 2
1.2 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 3
1.2.1 国外相关研究 3
1.2.2 国内相关研究 3
1.2.3 评述 4
第2章 江苏沿海地区FDI的现状、比较及存在问题 4
2.1 江苏沿海地区FDI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4
2.2 江苏沿海三市与苏锡常比较分析 6
2.3 存在的问题 10
第3章 江苏沿海地区FDI与GDP关系的实证研究 11
3.1 模型的建立 11
3.2 江苏全省FDI与GDP关系的线性回归分析 12
3.3 江苏沿海三市FDI与GDP关系的线性回归分析 13
3.4 实证结果分析 14
第4章 江苏沿海地区招商引资调整的思路和对策 15
4.1 思路 15
4.2 对策 15
结束语 18
参考文献 19
引言
2012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它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意味着江苏沿海地区外资引进规模的扩大和利用率的提高正式纳入了国家的发展规划和重点支持范围。
规划指出:“在新形势下,加快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事关发展全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有利于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有利于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有利于强化我国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经研究表明,国际产业转移总量约为4.5万亿美元,目前只转移约2.5万亿美元。沿海开发是江苏省特别是苏北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机遇,在江苏省沿海地区建立一个面向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的产业带,不仅承载着苏北地区再工业化的使命,还将成为江苏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增长极,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广阔腹地经济发展新的辐射源。规划还指出“以三极为中心,以产业和城镇带为依托,以沿海节点为支撑,促进互动并进,形成‘三极、一带、多节点’的空间布局框架。”其中,“三极、一带、多节点”的布局框架,充分考虑了江苏沿海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同时对于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国土空间的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特别指出:“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外资对产业升级和技术扩散的促进作用,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重点引进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扩大服务外包;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支持跨国公司在江苏沿海地区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和专业服务机构;鼓励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进行合作配套,促进形成产业集群。”“加强国际合作。深化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和日韩等东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举办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论坛,促进互利共赢。”
由此可见,国家非常重视江苏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化发展及经济增长。利用好外资,发展好沿海经济,既有利于长三角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又进一步完善了全国沿海生产力布局;同时,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向好的势头;更有利于强化我国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及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对提升江苏乃至全国整体对外开放水平意义重大。本文将通过理论研究、定性研究、对比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式对江苏沿海地区进行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从而总结出江苏沿海地区在外资引进和利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最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江苏沿海地区更好地利用FDI、提升整个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相对落后的经济水平贡献微薄的力量。另外,通过对江苏沿海三市的投资环境等的全方位分析总结出江苏沿海地区外资引进与利用的现状、成效及潜力,并通过与江苏其他市的对比分析,得出沿海地区各市的缺陷与不足,为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提出了可参考性的方向选择和提升空间。最后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FDI对于GDP的巨大促进作用,并通过与江苏全省平均水平对比看出江苏沿海三市在FDI发展上的很多不足与潜力。全文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及江苏省开发沿海地区的战略方向,通过多方分析为江苏沿海地区外资引进与利用问题提供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第1章 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综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投资(Investment)指的是用某种有价值的资产,其中包括资金、人力、知识产权等投入到某个企业、项目或经济活动,以获取经济回报的商业行为或过程。国际投资(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又称对外投资 或海外投资,是指跨国公司 等国际投资主体,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 或产业资本 ,通过跨国界流动和营运,以实现价值增值 的经济行为 。可以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也叫国际直接投资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是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 。跨国公司 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我国统计局规定,外商直接投资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
1.2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
1.2.1 国外相关研究
邓宁(1977)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探讨了企业对外投资的基础和条件,并将“三优势模型”,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作为了其理论的核心,阐明了企业为了实现对外投资的效益最大化就需要充分发挥三者的作用;Coughlinetal(2000)通过研究得出,GDP和劳动生产率与FDI呈正向相关关系,而文盲率、平均工资等与其呈负相关;Borensztein Gregorio Lee(1998)对69个发展中国家1970-1979和1980-1989两个十年增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FDI对总投资的提升作用大于1,即FDI产生了挤入效应;Lipsey(2000)研究了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得出,某一地区的经济开放水平、产业结构等通过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最终影响了该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和能力;Liu(2006)经过回归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得出后向关联与前向关联和行业内关联相比是溢出效应最重要的途径。
1.2.2 国内相关研究
姚洋(1998)利用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的资料,发现行业中如果外国三资企业数量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行业的技术效率就会提高1.1个百分点;何洁、许罗丹(1999)借鉴Feder模型,实证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我国内资工业企业的技术外溢作用就提高2.3个百分点”的结论;萧正和沈燕(2002)分析得出短期内FDI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使GDP年增加0.048个百分点,而长期来说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使GDP增加0.2959个百分点;魏后凯(2002)利用1985-1999年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研究得出,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之间GDP增长率的差异大约有90%是由外商投资引起的;陈涛涛(2003)利用我国制造业84个四位码行业的数据,实证发现当内外资能力差距较小时,有助于溢出效应的产生;王志鹏 (2004)研究发现全国范围内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不明显,但从各地区看各有不同,我国东部地区有明显的挤出效应;样万平、袁晓玲(2007) 的实证研究是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利用横跨十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得出,FDI有效促进了国内投资的发展,即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了挤入效应;马凌远(2008) 的实证研究是基于对2003-2006年的数据经过面板数据处理方式,最后研究得出我国的FDI具有贸易创造作用,其存量(包括外向和内向)与进出口贸易间保持相互促进关系,特别是在出口方面存在净出口效应。
1.2.3 评述
国内外学者大多主要对于FDI对经济增长、贸易扩张、技术提升等的促进作用做了很多理论的和实证的研究。但由于年代较久,数据和资料等较陈旧,因此对于现阶段引进与利用FDI的借鉴意义不是很大;同时,针对江苏沿海地区现阶段的外资引进与利用情况和发展前景的研究较空白,而且缺乏有针对性地与江苏其他有相似条件的城市进行对比来发现问题。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这些相对较缺乏的研究方面,来对江苏沿海地区的外资引进与利用问题提出发展方向。
第2章 江苏沿海地区FDI的现状、比较及存在问题
2.1江苏沿海地区FDI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1.1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江苏沿海三市从改革开放后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21世纪后更是增长明显。实际利用外资数量从2004年的13.90亿美元到2011年44.64亿美元,几乎每年都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连云港和盐城,虽然总量较南通来说有一段差距但一直保持稳步上升态势。其中,2007年FDI出现跳跃式突破,由2005年的19.69亿美元(其中南通15.32亿美元,连云港2.75亿美元,盐城1.42亿美元)快速增加到2006年的32.46亿美元,2007年更一跃达到46.66亿美元(其中南通31.17亿美元,连云港7.38亿美元,盐城8.11亿美元),增长率分别高达64.86%和43.75%。截至2011年,江苏沿海三市实际利用外资情况总体呈上升态势,分别为南通21.66亿美元,连云港6.10亿美元,盐城16.88亿美元,发展前景较好。(见图3.1)
2.1.2 投资方式以外资和合资经营为主,合作经营为辅
江苏沿海地区在利用外资方式上以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为主,中外合作经营为辅。截至2011年,外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方式实际利用FDI的金额分别占43.12%、35.63%和17.92%。受国家和地区政策影响合作经营方式占比很小,不符合国际发展趋势。
图3.1 2004-2011江苏沿海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数额 (单位:亿美元)
2.1.3 投资产业结构不均衡,倾向第二产业
截至目前,江苏沿海地区利用外资的项目数量和金额都高度集中于第二产业,而其中主要倾向于制造业。2009年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比为12.6:51.8:35.6,2010年比值为11.8:50.8:37.4。而2011年南连盐三市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二产业的比重分别为南通54.40%,连云港46.40%,和盐城47.10%。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较高程度的倾向于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而这种产业结构明显不利于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图3.2 2010年江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比重分布图
2.1.4 投资来源结构较单一,以亚洲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为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65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