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农村养老保险为例

摘 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系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期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一定时期的经济水平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又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我国为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也作出多方努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就是为应对这一问题的大胆尝试,当前中国的城镇养老保险系统已经比较完善,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发展将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但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否经得起实践的考验,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继续改进和创新。
目 录
第一章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1.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 1
1.2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2
1.2.1 农村养老保险目标人群的覆盖面太窄 2
1.2.2 没有突出再分配原则和强制性原则 2
1.2.3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没有有效的增值途径 3
第二章 影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因素 4
2.1 影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历史因素 4
2.2 影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经济因素 4
2.3 影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政治因素 5
第三章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7
3.1 德法日三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 7
3.1.1 德国农村养老保险 7
3.1.2 法国农村养老保险 7
3.1.3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 8
3.2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启示 9
第四章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研究 10
4.1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实行区别养老 10
4.2为养老基金设立有效增值途径 11
4.3 突出政府责任的主体地位 11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摸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道路,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计划,农村居民的参保率也随着社会发展在逐步提升。2009年我国的保险基金累计达到了500亿人民币,也有约300万的农村居民从中受益。
目前,中国的农村养老保险是一个靠养老基金积累的综合平台,采取个人优先缴纳,集体补助,再由政府做相应的重点扶持的方式。个人缴纳的数额达到所需保费的一半以上的金额,再由集体结合自身条件予以补贴。乡镇企业的职工经国家同意可所获得税费补贴的一部分。养老金的给付条件是被保险人满60周岁,给付的金额根据个人账户累计缴纳的保费计算。
随着新农保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仍然有不足:首先,我国的农村地区养老基金的积累主要来农民个人,新农保规定养老基金累计应该采取个人优先缴纳,集体补助,再由政府作相应的重点扶持的方式。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农村养老基金的累积过分依赖农民个人主动缴纳的部分而忽视了政府和集体承担的有限责任,如果长期仍由这种态势发展下去那么我国的政府性养老保险将会失去在民众心目中的权威性,人民的投保意愿也会大大降低。而政府性养老保险也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其次,农村地区普通农民群众的投保比例和投保金额也是明显小于村镇干部和村镇企业员工。“就目前而言我国已有2000多个县,约6000多万的农民加入养老保险行列,缴纳的养老基金近500多亿元,但是由于历史遗留及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等问题,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金的缴纳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的投保率占整个农村养老保险比例的五成以上,而中西部地区投保比例极低有些地区甚至为零”。
最后,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本身仍存在缺陷。一个国家养老保险制度能在该国顺利实施并得到民众认同得益于以下三个原则:一普遍强制原则,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太过注重于农民的“自愿”如此一来其本质就趋向于商业保险;二是政府性原则,养老保险金的累计应该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组成,同时还兼具普遍强制的原则一旦社保倾向于个人自愿的形式那样就会导致投保群体向高收入人群倾斜,长此以往便会拉大社保在不同收入群体的投保比例,最终导致养老保险失去其原有的意义。 此外还要考虑到养老基金的收益性原则,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也受到了养老基金缺乏有效增值保值难途径这类问题的阻碍。在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之初,政府为扩大农保基金收益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扩大农保基金在商业银行中的存款利率。但是在之后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中该项措施被迫取消,随后有很多的农村地区通过购买国债或者以存款方式来确保基金能够增值保值。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农保保费的不断增长这一措施到最后的效果也无非是杯水车薪。
1.2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提出,我国政府初步决定按照经济发展由优到劣的顺序逐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实现层层递进的模式,先在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农村开展试点工作,在累计一定的相关经验后再向全国农村推广。初步打算在本世纪初建立初具规模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但就目前具体情况而言还存在如下问题:
1.2.1 农村养老保险目标人群的覆盖面太窄
我国实施养老保险的初衷是保障那些农村地区生活没有保障的老年人,解决“三农”问题。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正处于试点阶段,加入的群众在当地都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即使没有政府的养老保险保障也可以解决家庭群众的养老问题“在已经实施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村地区,参保人群的比例也只有50%多,而且他们能领取养老金的福利很低,更不用提其他社会福利和服务,而且目前还很多人还没有被纳入到现行的养老金体系中去。对于已经开展了养老保险的地区来看,参保比例也就是刚刚超过 50%。”同时落后的农村地区养老金的积累相较于发达地区的居民而言就要少很多。针对目前形成的“保富不保贫”的现状,不仅不能实现养老保险的根本目的,政府财政的再分配作用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1.2.2 没有突出再分配原则和强制性原则
目前,中国采取个人优先缴纳,集体补助,再由政府作相应重点扶持的方式依靠市场调节和宏观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保险金的再分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并没有给予农村地区足够的经济支持,这样农村居民养老金的来源重担就一下子落到农民肩上,这样农村居民的参保将完全成为自愿保险的形式。政府型养老保险区别于商业保险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前者拥有强制性和再分配性的特点。但是我国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无论是标准的制定或是模式的完善都缺乏完备的体系保障,这样养老保险就陷入了两难的尴尬位置。
1.2.3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没有有效的增值途径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一直是由县级单位通过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缺乏其他有效的保值增值的措施,县级单位没有专业投资人才,缺乏完整的保值增值策略。如果单纯想依靠存入银行的方式来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那么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就目前的经济形势而言我国的通货膨胀率还是仍然不低,而且银行的存款利率也不高。“目前我国的银行存款年利率约为3.5%而通货膨胀率是5%6%,如此一来农民最后看是能拿到高于其保额的收益,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其现金价值已经远不如参保时候的本金。” 同时部分地区的管理人员私自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53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