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附件)

摘 要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广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大多国家都已经或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本文的研究主题是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首先查阅了国内外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结构的相关文献,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进程,然后整理了人口老龄化和消费结构的相关理论,接着在对陕西省人口老龄化和消费结构的现状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精神文化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对人口老龄化和消费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即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的消费方式不一样,由于老年人对消费的特殊偏好,会对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经济结构的增长方式,从而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 录
1 绪 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
1.2.1国外研究综述 1
1.2.2国内研究综述 2
1.3研究思路与内容 3
1.3.1研究思路 3
1.3.2研究内容 3
1.4研究方法 4
2 人口老龄化和消费结构的相关理论 5
2.1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理论 5
2.1.1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内涵 5
2.1.2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指标 5
2.1.3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6
2.2消费结构的基本理论 6
2.2.1消费结构的基本内涵 6
2.2.2消费结构的分类 7
2.2.3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 7
3 陕西省人口老龄化和消费结构现状分析 9
3.1陕西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9
3.1.1陕西省人口老龄化概况 9
3.1.2陕西省人口老龄化特点 10
3.1.3陕西省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预测 11
3.2陕西省消费结构的现状分析 11
3.2.1陕西省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11
3.2.2陕西省消费结构的特点 12
4 陕西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西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9
3.1.1陕西省人口老龄化概况 9
3.1.2陕西省人口老龄化特点 10
3.1.3陕西省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预测 11
3.2陕西省消费结构的现状分析 11
3.2.1陕西省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11
3.2.2陕西省消费结构的特点 12
4 陕西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 14
4.1人口老龄化对衣着、食品、居住消费需求的影响 14
4.2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消费需求的影响 14
4.3人口老龄化对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影响 15
4.4人口老龄化对交通通讯消费需求的影响 15
4.5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服务消费需求的影响 16
5对策建议 18
6 结 论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3
1 绪 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1年的6399万增加到2011年的11800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95%上升为8.72%,中国已进入老年型人口。由于性别间的死亡差异,女性老年人占老年人口中的绝大部分。预计到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30%。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及医疗水平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严重: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1%的速度增加,到2050年将增加到8100多万人。
人口出生率下降、生育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都会导致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同时也与预期寿命提高密切相关。就中国目前发展状况来看,生育率已降至更替水平以下,人口预期寿命和死亡率也跟发达国家相差不多。20世纪中期,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不断进入老年期,由此得出,21世纪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最快的时期。
1.1.2研究意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养老问题,它与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可以使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对消费的各种需求,生产商可以依据消费结构的变动调整市场供给,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陕西省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使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促进陕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1954)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最早提出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居民消费率的关系,他认为,社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比例会影响总消费和总储蓄,当老年人和年轻人所占的比例较高时,消费的倾向较高,储蓄较低;而当中年人口所占比重较高时,刚好相反,消费的倾向降低,而储蓄较高。同时他指出,当把人们看做理性人时,他们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消费、使用一生的收入,使收入的效用达到最大化;当人们成年时,就开始为养老储蓄,以保障年老时的日常开支和医疗保障,所以,社会总储蓄率呈上升趋势,而总消费将呈下降趋势;进入老龄社会后,老年人不再储蓄为以后的生活作打算,因此社会总储蓄率将下降,而总消费增长[1]。
萨缪尔森(Samuelson,1958)在家庭储蓄需求模型(HSDM)中提出养育子女和储蓄都可以作为养老的手段,并且互相之间可以替代。即当子女越多时,父母就会觉得未来的养老更有保障,他会相应地把养老的储蓄用于消费;当子女数量少时,父母更倾向于通过增加储蓄来为未来的生活增加保障,从而减少消费[2]。勒夫(Leff,1969)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截面数据,也发现人口结构的变动对储蓄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3]。古普塔(Gupta,1971)将发展中国家按照人均收入分成三组,发现收入较高的一组中,老年人口的比重和储蓄率呈负相关关系[4]。诺曼罗扎等(2000)在研究世界储蓄率的差异时发现,人们的储蓄率随着老年抚养比的上升而不断减少[5]。舒尔茨(Schulz,2005)在运用多种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亚洲 16 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6]。Hiroshi Suzuki(2011)在研究日本的消费总量和人口结构的关系时,深入地分析了人口结构变化对消费总量的影响[7]。
1.2.2国内研究综述
最早研究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关系的是邬沧萍(1999)教授,他在《社会老年学》一书中指出,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双向的,在一定范围内,人口老龄化促进经济发展,对消费与储蓄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用于医疗保健及社会服务的支出费用也会不断增长,当到达一定程度时阻碍经济的发展[8]。人口经济学家田雪原(2007)抽样调查了对我国部分地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得出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医疗保健、社会保障、基础建设以及社区服务等方面[9]。熊必俊教授根据老年学、人口学与经济学的理论,论证了人口老龄化在储蓄投资和消费市场等方面可能会有不利影响,同时指出通过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可以消除或减少[10]。王霞(2011)利用我国 20022008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年龄结构变动的消费效应进行了研究,从中发现老年抚养比与消费率之间存在负面影响[11]。袁志刚、宋铮在《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2008)一文中,袁志刚、宋铮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认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大幅降低的重要原因是人口年龄结构比例的变动,同时指出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的过程中,理性个体通常会选择提高储蓄率,降低消费率[12]。在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中,于潇与孙猛(2012)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变化,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88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