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苹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苹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20200428201235]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理论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来研究中国苹果产业出口贸易竞争力状况,结合相关的贸易竞争力指数、RCA指数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数据,分析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选取生产成本因素作为侧重点,研究近几年来苹果产业出口成本变化趋势。通过以上研究,得出:苹果加工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重视苹果产业附加值的提高非常必要;另外成本的上升是影响中国苹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抑制成本对竞争力的影响需要提出新的发展策略。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苹果产业;成本;国际竞争力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苹果的文献综述 2
(二)苹果汁的文献综述 2
(三)小结 2
三、苹果产业出口现状 3
(一) 鲜苹果出口现状 3
(二)苹果汁出口现状 5
四、中国苹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6
(一)竞争力评价指标与模型的选取 6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6
(三)相关指标和模型的测算 6
1.苹果及苹果汁的出口额 7
2.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 7
3.贸易竞争力指数 8
4.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8
五、苹果产业生产成本因素分析 9
(一) 苹果与其他大宗农产品生产收益比较及收益变动趋势 9
(二)苹果主产省生产收益情况 10
(三)苹果成本的上升趋势与特点 11
(四)成本收益的综合分析 11
(五)苹果汁生产成本分析 12
(六)小结 13
六、影响苹果产业竞争力的其他因素 13
(一)品牌因素 13
(二)政策因素 13
1. 技术性贸易壁垒 13
2. 零关税政策因素 13
(三)基础设施 13
(四)产业化体系因素 13
七、结论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中国苹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 陆东梅
指导老师 虞祎
引言
苹果产业主要包括鲜苹果和苹果加工产品,其中浓缩苹果汁是世界最主要的苹果加工产品。2003年以来鲜苹果及浓缩苹果汁的出口额之和均占到了中国苹果产品出口总额的99%以上。鉴于此,本文将苹果产业研究对象锁定为鲜苹果和浓缩苹果汁。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鲜苹果出口发展迅速,从2000年不足30万吨的出口量到2011年出口量达103.5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额9.14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在世界苹果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其出口产量却与其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近年来中国苹果的产量虽然不断增加,但是单产和出口量上落后于其他主要苹果出口国家。而且由于苹果生产成本的逐年增加以及苹果产业自身、外在环境问题,苹果产业的出口贸易竞争力有所下降,对苹果产业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基于对中国苹果产业在生产流通以及国际贸易领域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为制定促进苹果产业发展的对策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一)苹果的文献综述
苹果产业作为出口创收产业中的一支较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对其国际竞争力的纷纷研究。国外学者对苹果产业的研究主要包括细分与管理市场,测算多种需求弹性以及制订差异化的全球贸易政策等。国内对鲜苹果出口贸易研究以描述性分析为主,主要侧重于从比较中国鲜苹果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展开研究。
朱彤,孙永强(2010)两位学者指出,我国苹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可以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S)、贸易竞争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三方面的指数来比较。刘汉成,易法海,祁春节(2002)利用显示比较优势、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比较优势度、社会净收益等一系列指标测算了中国苹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发现我国苹果在总产量、种植面积上具有规模优势,在单产、品种及出口等方面不具竞争优势。孙佳佳,霍学喜(2013)以中国1990-2009年三个不同市场的鲜苹果出口量为鲜苹果出口贸易指标,通过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中国苹果出口市场与苹果产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他们对我国苹果出口市场进行具体划分,通过市场占有比率发现我国鲜苹果出口仍是以低端市场为主,中高端市场出口量所占比例非常有限。杨易,陈瑞剑(2012)主要对近年来中国苹果生产的成本收益情况和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苹果生产收益相对于其他农作物具有明显优势,对主产省农民增收及苹果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此外,研究还表明,苹果生产效益的提高需要靠大规模投入推动,同时大规模投入的回报也是可观的。苏蓉,霍学喜(2013)利用1992-2011年20年间我国鲜苹果出口数据,对中国20年间苹果贸易规模数量和金额进行分析,发现受价格因素影响,出口金额呈上升趋势,从国内供给角度方面分析发现,成本上涨导致比较优势丧失成为制约出口的重要因素。
(二)苹果汁的文献综述
苹果汁,作为苹果产业的下游产业,由于这种产品的国际贸易量很少,国外对苹果汁的研究目前并不是很多,主要在研究苹果产业时作为苹果的一种加工品来研究。国内的研究则主要侧重于对苹果汁出口市场的研究。
闫德忠(2009)从苹果及苹果汁产销现状方面,介绍了世界和我国鲜苹果和苹果汁生产与销售现状。接着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方法,对资源禀赋、成本价格等出口比较优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他们还选取了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市场集中度等指标对我国苹果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这些指数测算表明,我国苹果汁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吴枚烜,霍学喜(2013)两位学者针对2012年中国苹果汁出口呈现量减价升局面,对中国苹果汁进行了出口统计和形势分析。首先结合相关数据,从出口现状分析,发现2012年苹果汁出口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中国苹果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正逐步下降。另外国际市场需求不足以及贸易保护行为加剧国际市场竞争态势。
(三)小结
总体来看,学术界对苹果产业贸易的研究主要是从国际竞争力的视角进行比较分析和从影响因素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以出口贸易流量、出口市场以及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主,对于成本因素方面的分析虽有涉及,但还没有一个详尽的描述,因此本文更新了近几年苹果产业出口的数据,并选取生产成本因素作为侧重点,研究近几年来苹果产业出口成本变化趋势以及贸易竞争力现状。
三、苹果产业出口现状
(一)鲜苹果出口现状
首先,从出口规模数量上来看,从图1可看出,2001-2012年12年间中国鲜苹果出口贸易数量大致经历了快速增长、稳定提高和缓慢下降三个阶段。一是快速增长阶段(2001-2005年),我国加入WTO后,在贸易政策的鼓励下,鲜苹果出口快速增长,出口总量从2001年30.36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82.41万吨,5年间平均年增长率达18.11%;二是稳定增长阶段(2006-2009年),中国鲜苹果出口量由80.42万吨增加到117.18万吨,年均增长率6.47%,总出口量占到世界出口总量的24.06%,年均增长率减缓,但是出口量仍然在增加。这段时期鲜苹果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由于出口市场的拓展,2001年以前,中国鲜苹果出口国家和地区不足10个,随着加拿大、智利等国市场对我国苹果的逐渐开放,以及东盟对中国零关税政策的实施,2009年市场拓展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缓慢下降阶段(2009-2012年),此阶段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鲜苹果出口遇挫,出口总量从2009年最高出口量下降到2012年的97.59万吨,年平均减少率为6.04%。总的来说,中国鲜苹果出口总量是在波动中增长,从2001年到2012年12年间增幅达2倍多,占我国苹果产量的比重从1.52%增加到2.88%。
数据来源:联合国国际贸易数据统计库UN Comtrade整理
图1 2001-2012年我国苹果出口贸易规模分析
从出口贸易比例上来看,2001-2012年中国鲜苹果的年平均出口额为4.95亿美元,排世界第三位(前二位依次为:意大利,8.39亿美元;美国,9.52亿美元),占世界年均出口总额的9.11%。可是从表1中,中国2001-2012年年出口量和年均产量的数值可以发现:中国年均产量很高,但年均出口比例却从不超过4%,而美国和意大利的年均产量分别只占世界年均产量的6.5%和3.6%,出口量却分别占本国产量的28%和33%。因此,虽然中国的鲜苹果出口量在稳步增加,但与其他苹果出口国相比,中国苹果出口贸易比例与最大苹果生产国的地位仍极不相称。
表1 2001-2012年中国苹果出口贸易比例
年份 产量(万吨) 出口量(万吨) 比例(%)
2001 2001.5 30.35 1.51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理论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来研究中国苹果产业出口贸易竞争力状况,结合相关的贸易竞争力指数、RCA指数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数据,分析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选取生产成本因素作为侧重点,研究近几年来苹果产业出口成本变化趋势。通过以上研究,得出:苹果加工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重视苹果产业附加值的提高非常必要;另外成本的上升是影响中国苹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抑制成本对竞争力的影响需要提出新的发展策略。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苹果产业;成本;国际竞争力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苹果的文献综述 2
(二)苹果汁的文献综述 2
(三)小结 2
三、苹果产业出口现状 3
(一) 鲜苹果出口现状 3
(二)苹果汁出口现状 5
四、中国苹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6
(一)竞争力评价指标与模型的选取 6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6
(三)相关指标和模型的测算 6
1.苹果及苹果汁的出口额 7
2.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 7
3.贸易竞争力指数 8
4.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8
五、苹果产业生产成本因素分析 9
(一) 苹果与其他大宗农产品生产收益比较及收益变动趋势 9
(二)苹果主产省生产收益情况 10
(三)苹果成本的上升趋势与特点 11
(四)成本收益的综合分析 11
(五)苹果汁生产成本分析 12
(六)小结 13
六、影响苹果产业竞争力的其他因素 13
(一)品牌因素 13
(二)政策因素 13
1. 技术性贸易壁垒 13
2. 零关税政策因素 13
(三)基础设施 13
(四)产业化体系因素 13
七、结论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中国苹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 陆东梅
指导老师 虞祎
引言
苹果产业主要包括鲜苹果和苹果加工产品,其中浓缩苹果汁是世界最主要的苹果加工产品。2003年以来鲜苹果及浓缩苹果汁的出口额之和均占到了中国苹果产品出口总额的99%以上。鉴于此,本文将苹果产业研究对象锁定为鲜苹果和浓缩苹果汁。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鲜苹果出口发展迅速,从2000年不足30万吨的出口量到2011年出口量达103.5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额9.14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在世界苹果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其出口产量却与其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近年来中国苹果的产量虽然不断增加,但是单产和出口量上落后于其他主要苹果出口国家。而且由于苹果生产成本的逐年增加以及苹果产业自身、外在环境问题,苹果产业的出口贸易竞争力有所下降,对苹果产业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基于对中国苹果产业在生产流通以及国际贸易领域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为制定促进苹果产业发展的对策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一)苹果的文献综述
苹果产业作为出口创收产业中的一支较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对其国际竞争力的纷纷研究。国外学者对苹果产业的研究主要包括细分与管理市场,测算多种需求弹性以及制订差异化的全球贸易政策等。国内对鲜苹果出口贸易研究以描述性分析为主,主要侧重于从比较中国鲜苹果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展开研究。
朱彤,孙永强(2010)两位学者指出,我国苹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可以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S)、贸易竞争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三方面的指数来比较。刘汉成,易法海,祁春节(2002)利用显示比较优势、国内资源成本系数、比较优势度、社会净收益等一系列指标测算了中国苹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发现我国苹果在总产量、种植面积上具有规模优势,在单产、品种及出口等方面不具竞争优势。孙佳佳,霍学喜(2013)以中国1990-2009年三个不同市场的鲜苹果出口量为鲜苹果出口贸易指标,通过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中国苹果出口市场与苹果产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他们对我国苹果出口市场进行具体划分,通过市场占有比率发现我国鲜苹果出口仍是以低端市场为主,中高端市场出口量所占比例非常有限。杨易,陈瑞剑(2012)主要对近年来中国苹果生产的成本收益情况和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苹果生产收益相对于其他农作物具有明显优势,对主产省农民增收及苹果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此外,研究还表明,苹果生产效益的提高需要靠大规模投入推动,同时大规模投入的回报也是可观的。苏蓉,霍学喜(2013)利用1992-2011年20年间我国鲜苹果出口数据,对中国20年间苹果贸易规模数量和金额进行分析,发现受价格因素影响,出口金额呈上升趋势,从国内供给角度方面分析发现,成本上涨导致比较优势丧失成为制约出口的重要因素。
(二)苹果汁的文献综述
苹果汁,作为苹果产业的下游产业,由于这种产品的国际贸易量很少,国外对苹果汁的研究目前并不是很多,主要在研究苹果产业时作为苹果的一种加工品来研究。国内的研究则主要侧重于对苹果汁出口市场的研究。
闫德忠(2009)从苹果及苹果汁产销现状方面,介绍了世界和我国鲜苹果和苹果汁生产与销售现状。接着运用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方法,对资源禀赋、成本价格等出口比较优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他们还选取了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市场集中度等指标对我国苹果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这些指数测算表明,我国苹果汁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吴枚烜,霍学喜(2013)两位学者针对2012年中国苹果汁出口呈现量减价升局面,对中国苹果汁进行了出口统计和形势分析。首先结合相关数据,从出口现状分析,发现2012年苹果汁出口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中国苹果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正逐步下降。另外国际市场需求不足以及贸易保护行为加剧国际市场竞争态势。
(三)小结
总体来看,学术界对苹果产业贸易的研究主要是从国际竞争力的视角进行比较分析和从影响因素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以出口贸易流量、出口市场以及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主,对于成本因素方面的分析虽有涉及,但还没有一个详尽的描述,因此本文更新了近几年苹果产业出口的数据,并选取生产成本因素作为侧重点,研究近几年来苹果产业出口成本变化趋势以及贸易竞争力现状。
三、苹果产业出口现状
(一)鲜苹果出口现状
首先,从出口规模数量上来看,从图1可看出,2001-2012年12年间中国鲜苹果出口贸易数量大致经历了快速增长、稳定提高和缓慢下降三个阶段。一是快速增长阶段(2001-2005年),我国加入WTO后,在贸易政策的鼓励下,鲜苹果出口快速增长,出口总量从2001年30.36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82.41万吨,5年间平均年增长率达18.11%;二是稳定增长阶段(2006-2009年),中国鲜苹果出口量由80.42万吨增加到117.18万吨,年均增长率6.47%,总出口量占到世界出口总量的24.06%,年均增长率减缓,但是出口量仍然在增加。这段时期鲜苹果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主要是由于出口市场的拓展,2001年以前,中国鲜苹果出口国家和地区不足10个,随着加拿大、智利等国市场对我国苹果的逐渐开放,以及东盟对中国零关税政策的实施,2009年市场拓展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缓慢下降阶段(2009-2012年),此阶段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鲜苹果出口遇挫,出口总量从2009年最高出口量下降到2012年的97.59万吨,年平均减少率为6.04%。总的来说,中国鲜苹果出口总量是在波动中增长,从2001年到2012年12年间增幅达2倍多,占我国苹果产量的比重从1.52%增加到2.88%。
数据来源:联合国国际贸易数据统计库UN Comtrade整理
图1 2001-2012年我国苹果出口贸易规模分析
从出口贸易比例上来看,2001-2012年中国鲜苹果的年平均出口额为4.95亿美元,排世界第三位(前二位依次为:意大利,8.39亿美元;美国,9.52亿美元),占世界年均出口总额的9.11%。可是从表1中,中国2001-2012年年出口量和年均产量的数值可以发现:中国年均产量很高,但年均出口比例却从不超过4%,而美国和意大利的年均产量分别只占世界年均产量的6.5%和3.6%,出口量却分别占本国产量的28%和33%。因此,虽然中国的鲜苹果出口量在稳步增加,但与其他苹果出口国相比,中国苹果出口贸易比例与最大苹果生产国的地位仍极不相称。
表1 2001-2012年中国苹果出口贸易比例
年份 产量(万吨) 出口量(万吨) 比例(%)
2001 2001.5 30.35 1.5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