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研究(附件)【字数:9702】
摘 要摘 要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集聚区之一,对我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近年来长三角的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表现为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转换,展现了经济结构在长三角地区的空间转移。本论文通过对长三角一体化过程的研究,分析长三角产业结构演进的现状和趋势。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静态、动态变化的分析,探讨了产业结构的演进情况。长三角产业结构从中心向四周转移的模式逐渐明显。长三角产业结构的演进存在自身不可避免的问题,还受国家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式影响。本论文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产业结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目录
0 引言 1
1 长三角一体化概述 1
1.1 长三角一体化成立背景 1
1.2 长三角一体化形成过程 1
2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发展现状 2
2.1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现状 2
2.2 对上海市三个产业演进的研究 4
2.3 对江苏省三个产业演进的研究 6
2.4 对浙江省三个产业演进的研究 7
3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的原因 7
3.1 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7
3.2 受我国经济形式和国家政策的影响 8
3.3 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导致的产业转移 9
4 长三角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 10
4.1 产业结构相近引起的恶性竞争 10
4.2 过度维护本地区利益而阻碍产业结构演进 10
4.3 长三角地区缺少统一规划 10
5 促进长三角产业结构演进的建议 11
5.1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1
5.2 国家建立对应的鼓励政策和约束政策 12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研究
0 引言
长三角一体化对我国长三角区域发展有重大意义。长三角凭借该地区相似的经济文化背景、相近的要素禀赋以及政策的推动形成发展。从改革开放起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长三角产业结构的格局发生演变,从以“二产为首、三产在中、一产最后”的格局演变成了“三产为首、二产在中、一产最后”的格局。一产和二产在生产总值中占比不断降低,三产的比重快速增加。但是长三角产业结构的演变存在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相近引起的恶性竞争、过度维护本地区利益而阻碍产业结构演进等。为解决这些问题,长三角应该充分发挥上海带头作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鼓励机制和走出去机制。本文主要通过五个分点完成对主体的论述。第一部分是概述,包含了长三角一体化形成的背景和过程。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通过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总结长三角产业结构演进的现状和趋势。第三部分研究的是长三角产业结构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第四部分提出了长三角演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
1 长三角一体化概述
1.1 长三角一体化成立背景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为区域经济的形成提供了无限动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经济化促使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大量转移,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我国东部地区凭借便利的海运条件和廉价的劳动力吸引大量转移产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1990年浦东地区的开发开放,为上海形成巨大优势。长三角地区因为内在经济流通的需要,凭借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优良的自然禀赋、发达的科教文卫、雄厚的经济实力[1]和较完善的体制以及相对完善的城镇体系等优势促使长三角一体化逐渐形成。
1.2 长三角一体化形成过程
1982年,上海经济区成立,1983年开始正式实行。20世纪90年代以后,浦东地区开发开放,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逐渐显示自身优势,经济快速发展。2000年左右,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中国加入WTO,我国市场化趋势逐步加强,长三角的经济再度集聚。
2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发展现状
2.1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情和政策的演变以及长三角地区自身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演进。以下是按年度观察长三角产业结构地位的演变。
表1:1978年2015年江浙沪生产总值和主导产业
上海
江苏
浙江
生产
总值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主导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主导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主导
1978
11
211
50
2
68
131
49
2
47
54
23
2
1979
11
221
54
2
104
141
53
2
68
64
26
1
1980
10
236
66
2
94
167
58
2
目录
0 引言 1
1 长三角一体化概述 1
1.1 长三角一体化成立背景 1
1.2 长三角一体化形成过程 1
2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发展现状 2
2.1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现状 2
2.2 对上海市三个产业演进的研究 4
2.3 对江苏省三个产业演进的研究 6
2.4 对浙江省三个产业演进的研究 7
3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的原因 7
3.1 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7
3.2 受我国经济形式和国家政策的影响 8
3.3 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导致的产业转移 9
4 长三角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 10
4.1 产业结构相近引起的恶性竞争 10
4.2 过度维护本地区利益而阻碍产业结构演进 10
4.3 长三角地区缺少统一规划 10
5 促进长三角产业结构演进的建议 11
5.1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1
5.2 国家建立对应的鼓励政策和约束政策 12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研究
0 引言
长三角一体化对我国长三角区域发展有重大意义。长三角凭借该地区相似的经济文化背景、相近的要素禀赋以及政策的推动形成发展。从改革开放起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长三角产业结构的格局发生演变,从以“二产为首、三产在中、一产最后”的格局演变成了“三产为首、二产在中、一产最后”的格局。一产和二产在生产总值中占比不断降低,三产的比重快速增加。但是长三角产业结构的演变存在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相近引起的恶性竞争、过度维护本地区利益而阻碍产业结构演进等。为解决这些问题,长三角应该充分发挥上海带头作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鼓励机制和走出去机制。本文主要通过五个分点完成对主体的论述。第一部分是概述,包含了长三角一体化形成的背景和过程。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通过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总结长三角产业结构演进的现状和趋势。第三部分研究的是长三角产业结构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第四部分提出了长三角演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
1 长三角一体化概述
1.1 长三角一体化成立背景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为区域经济的形成提供了无限动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经济化促使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大量转移,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我国东部地区凭借便利的海运条件和廉价的劳动力吸引大量转移产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1990年浦东地区的开发开放,为上海形成巨大优势。长三角地区因为内在经济流通的需要,凭借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优良的自然禀赋、发达的科教文卫、雄厚的经济实力[1]和较完善的体制以及相对完善的城镇体系等优势促使长三角一体化逐渐形成。
1.2 长三角一体化形成过程
1982年,上海经济区成立,1983年开始正式实行。20世纪90年代以后,浦东地区开发开放,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逐渐显示自身优势,经济快速发展。2000年左右,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中国加入WTO,我国市场化趋势逐步加强,长三角的经济再度集聚。
2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发展现状
2.1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情和政策的演变以及长三角地区自身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演进。以下是按年度观察长三角产业结构地位的演变。
表1:1978年2015年江浙沪生产总值和主导产业
上海
江苏
浙江
生产
总值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主导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主导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主导
1978
11
211
50
2
68
131
49
2
47
54
23
2
1979
11
221
54
2
104
141
53
2
68
64
26
1
1980
10
236
66
2
94
167
58
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