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究(附件)

摘 要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保障我国农民生产经营为主要业务的传统经济体,正在充分地利用其的自身优势,巧妙解决个体生产者与市场经济的不平衡博弈,使农民既能生产各类经济作物,又能销到世界各地。因此分析陕西富平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并提出发展对策对促进新农村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的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深入了解了陕西省富平农村专业合作,并分析了陕西省富平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指出现阶段所出现的自身发展问题及外部环境问题,总结并提出了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思路。对富平地区农村专业合作社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查,有利于了解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在富平的发展状况,为农民提供产品在购买、培育及销售等服务专业化生产,有效的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抵御市场的风险意识,从而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富平地区的发展,为我国农民创造更大的价值。关 键 词农村专业合作社;市场经济;农民增收?AbstractIn China, rural cooperatives as a new type of rural organizations, 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its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s, based on local resources,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a small-scale production and a changing market, so that the dispersion of small farmers can be more responsive to business market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refore, analysis of Shaanxi Fuping rural cooperativ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operativ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In this paper, the field survey is based o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fess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ional cooperation of Shaanxi Province Fuping rural areas, and analyz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Shaanxi Province Fuping rural cooperatives, noting that appear at this stage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summarized and presented to promote rural new think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s.From the above analysis, sorting Fuping rural cooperatives Present and analyze problems, hel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operatives, to provide farmers in the purchase of products, cultivation and sales services of specialized production, effectively promote advanced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mproving farmers against market risk awareness,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operatives in Fuping region.Key word: Rural cooperatives; Market economy; Farmers income1 绪论 1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1.2.1 国外研究综述 21.2.2 国内文献综述 21.3研究思路与方法 41.3.1 实地调查方法 41.3.2 资料搜集方法 42 陕西省富平农村专业合作社现状分析 52.1合作社成立的历史沿革 52.2陕西省富平农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63 陕西省富平农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83.1内在因素 83.1.1利益分配不均 83.1.2 社员综合意识不强 83.2外部环境问题 83.2.1合作社专业人才欠缺 83.2.2融资渠道不畅 94 陕西省富平农村专业合作社主要模式 104.1“科农模式” 104.2农机经营型 104.3订单农业 115 陕西省富平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135.1政策方面 135.2外部环境 135.3内部环境 14结 论 16参考文献 17致 谢 181 绪论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我国在200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该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资格、法律地位和相应的权利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这有力的促进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办和发展。中央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GDP逐步从高速增长有序放缓成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成为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市场化经营模式,使农民由个体生产向合作身产经营方向迈进。引导农民进行专业化合作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实行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深入推进示范合作社行动。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它建立在农业生产合作共赢基础上,实行民主管理,发挥群体优势,互利合作,为保障农民的成产利益、实现产销市场化和利润最大化。发展农村合作社顺应我国现阶段的国情,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化、农产品贸易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户再实行以个体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以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既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治本之策。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富平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研究,提出适合该地区持续发展的模式,为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出指导性的建议,进而辐射周边地区,实现规模效应。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农村合作社建立、发展、经营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将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1.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1.2.1 国外研究综述从19世纪开始,欧洲一些国家为了抵御灾害发展生产力,开始尝试农村合作社。自此,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它被认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社可以说几乎遍及全球每一个国家。由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条件的差异,农村合作社在各国分别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在国际上主要有3种类型以德、法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以日本为代表的综合合作社,以美、加为代表的跨区域合作社。潘劲在《国外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中写到,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合作经济已经广泛渗透到欧洲各国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欧洲合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比较密切,西欧农村合作组织是连接农民与市场和政府的中介组织之一,是农民利益与政府对话的政治集团,同时又是连接政府与农民的纽带。以德、法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主要特点是专业性强,即以某—产品或某种功能为对象组成合作社,如奶牛合作社、小麦合作社,或销售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合作社一般规模都比较大,本身就是经济实体。为了形成规模优势保障合作社利益,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或合作逐步增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合作社体系。山田定市在《日本合作社在经济转化期的作用》中提出以日本为代表的综合性合作社跨区域合作与联合,这类合作社的主要特征是以综合生产经营为主,合作社涉足多个领域。日本、韩国、印度、泰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都属于这一类型。在日本有综合性农协,根据社员的需要为社员开展多种多样的服务,主要有成产指导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信贷服务。日本也有专业性农协,但从经济实力和经营范围看,主要以综合性农协为主。吴洁霞等在《发达国家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模式及其对南贵昆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启示》中提出,以美国、加拿大、巴西的大农场为代表,在大农业基础上采取跨区域合作社模式,这类合作社主要是跨区域联合与协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有农业合作社、农工商联合体、联营制等,以共同销售为主,一般一个专业合作社只经营一种产品,并对该产品进行产业链深度开发。1.2.2 国内文献综述1953年,中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当时政府部门认为,只有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共同富裕。在1953年,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在第十届三中全会上,政府正式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并将农业发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定为农村发展的方针政策。8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有了进入市场的客观需求,但是各自为战的农户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致使农民不得不寻找一种更为稳妥的进入市场的模式,而农村合作经营模式则又从新回到了农民的视野,个体经营的农民联合进入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随之诞生。到90年代中后期,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产规模和农业产品的利润最大化,实现农民生产致富的目标。2006年10月31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经济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为农民提供了高效的生产机制,但同时也使得农民在独自面对广阔的市场时,显得无能为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的探讨成为合作社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主要从合作社的模式、成立的动机、未来的发展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曾宪影、李钦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领域产业组织的新发展》中指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客观环境,解决农产品销售、生产资料采购和农业科技服务,是农民选择合作的基本动机和主要目的。范小建在《关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中则把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归结为适应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和进入市场的客观需要。张晓山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化经营》中认为,在农业化经营中发育农民专业合作可以降低并减少农民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和获取规模效益;可以为农户提供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因此,他认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3研究思路与方法1.3.1 实地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走访、采访等形式获取与研究相关的第一手资料,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从而为本文的实例分析、写作打下坚实基础。1.3.2 资料搜集方法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并通过富平农业及相关部门,尽力获取官方可靠资料,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无误,真实可靠。2 陕西省富平农村专业合作社现状分析2.1合作社成立的历史沿革1951年12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规定了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国各地开始普遍发展互助组和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952年底,互助组已发展到810万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600多个。1953年2月15日,此决议正式颁布实行。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开始了以市场经济为目标取向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积极推进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立法工作”。2006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完善对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服务体系。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促进规范发展,实行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深入推进示范社创建行动。” 除此之外,在国家相关政策中指出,合作社可以享受到相应的补贴。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十条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当分别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具体支持政策由国务院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由国务院规定。税收优惠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独立的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可以享受国家现有的支持农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当前,农业部适应新常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也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重大部署,提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的农业政策利好,为“粮食安全、适度规模”给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指明方向,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民群众的自觉选择。要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产业链发展,带动第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发挥产业链效益,愿意种地的农民可以继续种地,而不愿意种地的农民可以参与合作社的二、三产业,这样既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也可以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提高农业附加值。将自身的资源作为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等价值。让社员自己发展,达到利益共赢。2.2陕西省富平农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富平县共有农用地面积11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4.9万亩,农业人口数68万,农户数17.32万户,户均耕地面积10499.54亩,人均耕地面积1.25亩。截至2011年5月底,全县已登记注册合作社有217家,按产业类型划分,从事林业的79家,占合作社总数的36.4%;从事养殖业的106家,占48.8%;从事林业的27家,占12.4%;其他类型5家,占2.4%。按合作社模式划分,主要有产销结合型、销售型、加工型、专业技术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特色开发型等。2012年渭南市委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见》,同年富平县确定为全国创新农业经营模式试点县。截止2015年4月,富平县登记家庭农场285家,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16家,入社成员2.7万户,辐射带动农户8.8万户。其中国家示范社3家,省级百强社11家。2015年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体系,进一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家庭农场向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方向发展,重点定向扶持,鼓励认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到示范带动作用,富平县提出了41家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75家示范家庭农场。2012年,富平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3年5月,被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示范点示范区。与此同时,富平县不断加大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出台奖励政策,出台《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逐步改变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为主要特点的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生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富平县还积极争取将职业农民培育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建立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适时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参与职业农民培育,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职业农民培育基金,以形成“政府贴一部分、项目拿一部分、培训机构出一部分”的培育资金来源渠道,2014年共筹措培育资金200万元。富平县还依托县农广校、中高等职业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建立了20个培训基地,依托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20个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明确约定责任、权利和义务,进行挂牌,实行“20+20”合作共赢方式。目前,已与西农大等5所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园区建立了6个实训基地,参训的职业农民可以在实训基地实践操作,开始创业。真正达到在基地里培养,在产业发展中成长,实现多方共赢。 3 陕西省富平农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3.1内在因素3.1.1利益分配不均根据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条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合作社以社员利益为主,服务社员为己任,将合作社和社员利益相结合。但在合作社实际经营中,部分管理者与社员之间因为利益分配不均产生的冲突,部分合作社没有与农民成为利益共同体。在合作社中,有些合作社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基础设施跟不上合作社规模的扩大,无法保证社员利益,导致社员情绪不稳定,致使出现社员退社局面。同时产量较低,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生产合作规章制度,造成合作社自身的竞争力降低。3.1.2 社员综合意识不强由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成度较高,必须以成片上规模的土地供应为前提。”但因为生产环境的天然劣势,使得土地细碎化严重致使企业无法进行机械化扩大规模进行生产。同时农村合作社社员多数为当地农民,且社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合作社营销运营能力不强等综合因素导致合作社竞争能力下降。3.2外部环境问题3.2.1合作社专业人才欠缺富平因身处西部地区,大部分农民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不高,而高学历的人才往往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对合作社成员进行相应的生产指导。农经部门作为指导合作社发展的主要业务部门,在富平县内、各乡镇镇两级的专业人才配置不够,各合作社普遍存在人员少、一人多岗、学非所长、培训不够、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合作社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此外,合作社带头人难寻、技术骨干难找、专业人员难引进的现象还很普遍。多数社员是农民,他们普遍学历不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对于直接面向市场竞争的农村合作社来讲,没有相对应的专业人才的指导和掌舵,富平农村合作社很难在积累的市场竞争中有所斩获。3.2.2融资渠道不畅富平大多数合作社受限于各方面原因,难以获得政府惠农扶持资金,且没有对富平合作社的专项资金支持造成多数合作社没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产销体系;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门槛高,多数农村合作社不能从银行渠道获得资金。对于富平农村合作社来讲,合作社的社员以农民为主,没有稳定的还款条件,而且农业投资大,资金投放的时间长,风险较大,效益较低,种种原因使得银行不愿意将资金投入给合作社。致使合作社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这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日常生产中资金缺口大,没有流动资金来进行产品流转和宣传,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农村合作社的市场功能。4 陕西省富平农村专业合作社主要模式4.1“科农模式” 陕西省富平县科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由于合作社的名字叫科农,因此这种种地模式,也被称作“科农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合作社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以承包费的方式,将经营权从农民手中流转到合作社;然后,合作社再按照地形地貌分成一个个单元,原价转包给愿意耕种的农民,整合土地变成规模化种粮。合作社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订单种植和收购,完成从种到收再到销售的全程服务。该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加盟合作社社员5000余户,采用合作社横向联合、公司、农户、基地的办社模式,建立了富平县科农果业专业合作社服务平台、三秦果农联合社全国连锁平台,包括三个子平台,即农技信息服务子平台、农资服务子平台、农产品销售服务子平台,同时在富平县农业局村级信息服务站项目支持下,建立了科农果业专业合作社信息服务台,通过手机短信、热线、网络、视频四位一体形式,对农户进行有效地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实现目标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从种果,除害,出果,卖果,做到一体化经营。同时破解技术难题,解决生产过程物资,于2007年注册了商标,开发“科农”系列特色农产品,将销售品牌化,建立果农交易市场。“科农模式”以订单为基础,以合作社为平台统一流转土地,改变了以往流转经营分散不均的缺陷,并与种子企业签订收购合同,将普通农民发展为适度规模的种粮大户,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4.2农机经营型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指将分散经营的农机户和农机大户组织起来,有效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典型代表是富平县富秦星农机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11月14日在县工商局登记注册。是全国206家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点之一,是集农业机械引进、推广、维修和农机配件供应、农机作业信息收集与发布、农田作业服务、土地流转为一体的综合型专业合作社。富秦星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72户,成员出资总额361.5万元,2012年被陕西省农业机械局评为“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又被富平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社员土地入股、转包、互换等形式流转土地,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平整,配套建设水利设施,实行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实施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进行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合作社先后成立了土地流转中心、农机部、维修部、培训部、财务部、农资服务部、果蔬存储部及办公室等职能部室,聘请专职管理人员与骨干社员兼职相结合,强化组织纪律与内部激励制度相结合,确保全社形成合力,共谋发展,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健全管理制度以及内部监督机制,切实保障全体成员的各项权利。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联姻陕富面业公司,以合作社为平台,带动农户参与,已建成强筋优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农机合作社依附于农业,服务于农业。从耕、种、收三个层面,为果园提供挖坑施肥、除草、打药、拉运一条龙服务,同时工业专业化,设备多样化,使机械可重复使用,多次耕作,打造农机合作社的新颖性,先进性,规模性。使效益在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同时对多次耕作的土地经营者采取优惠政策,使得机械作业能够反复在一片土地上进行。同时开展“订单作业”实施规模化作业。与各村组农户、国家农业项目区签订作业合同,实行代耕代种,农资统购统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根据市场需要农机与农艺结合,科学种田,实现高产增效。4.3订单农业订单农业指农产品订购合同、协议,也叫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签约的一方为企业或中介组织包括经纪人和运销户,另一方为农民或农民群体代表。订单中规定的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不能单方面毁约。订单农业具有市场性、契约性、预期性和风险性。农民说“手中有订单,种养心不慌。”不过,订单履约有一段生产过程,双方都可能碰上市场、自然和人为因素等影响,也有一定的风险性。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创新发展订单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和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订单农业遵循先找市场后生产,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同时富平县综合考虑农业发展现状,积极协调多家在富金融机构,设计出了符合“订单农业”发展的信用结构协议模式融资方案。以“订单农业”生产为基础,通过《农业局与金融机构合作协议》、《订单农业生产合同》、《订单农业贷款四方协议》、《订单农业贷款反担保双方协议》等信用结构文件进行约定,由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补助资金设立担保基金,按110比例向各类现代农业建设主体和试点单位进行融资,增加建设投入。信贷重点支持以下方面以富平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支持“一镇(管区)一园”的设施蔬菜生产、畜禽规模养殖、果品种植、蔬菜等农产品加工等;以订单农业为主导,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生产模式;以推进适度规模养殖为主导,开展“乳品加工企业+金融机构+养殖户”的融资试点,支持畜牧业发展;支持农业规模化经营,满足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2013年,富平推广陕富粮食“订单农业”模式,以国家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陕西陕富面业公司为依托,以科农果业专业合作社、富秦星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为桥梁,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模式,实施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生产和良种繁殖,企业与合作社签订产品收购合同,合作社与生产户签订生产订单。龙头企业通过开发高端产品增加效益,合作社通过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增效,农户通过增产、优质优价和节本增效实现增收。让具有人脉和技术、农机优势的合作社发挥“桥梁”和组织者的作用,下连千家万户的农户,上连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将三者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实现三赢。5 陕西省富平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5.1政策方面2016年中央一号文指出,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支持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贴息、设立基金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出台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化保障机制。赋予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机制。固定流转土地规模,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完善流转机制,规范流转行为。同时在合作社的资金扶持上,要把重点扶持与一般扶持结合起来,对符合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合作社给予普惠制式的扶持,各类示范合作社给予优待性的重点扶持。加强信贷方面的支持。金融部门应放宽信贷条件,对制度健全、经营业绩良好的合作社给予一定的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帮助合作社解决资金不足的困境。可以设立农村专业合作社专用资金,对新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培训,开通热线解答合作社经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为合作社和农民提供对话的平台,加强农民与合作社的信任,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化的合作社。减免有关费用,减轻农村合作社的负担,优化金融信贷等服务,对新成立的合作社可以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5.2外部环境小型合作社不要闭门造车。很多小型合作社不理解国家扶持,应该通过渠道解决问题,同时查看条件是否成熟,是否按照国家政策标准,是否有争取国家扶持,同时积极争取。大型的合作社应该带动小型的合作社,拓展业务范围,敏锐的发现商机,增加其他产业收益。合作社的发展在于技术发展,服务发展,经济效益。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土地适度规模,配合家庭农场,将合作社和种地养殖大户连接起来,相互合作,共谋利益。循环利用资源,减少污染。除了组织农民“团购”农资之外,农村专业合作社还可以拓展产业链上端的发展空间。在渠道建设方面,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拓展渠道(1)“农超对接”,即组织有一定规模和标准化生产条件的合作社,直接与城市大中型超市对接,销售合作社产品。据统计,合作社和超市对接可以使合作社产品流通成本降低20%~30%,产品售价提升10%~20%,超市采购成本降低10%,实现超市与合作社的“双赢”。(2)合作社专营店直销,即组织合作社联合起来开设专营店,直销合作社产品,这种渠道要求合作社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并且能够把握市场动向,同时合作社联合社营销,即合作社在成立联合社的基础上抱团联合开店销售,可以解决基层合作社规模小、资金薄弱、品牌影响力不强、开店难度大的问题。也可以利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即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农产品营销,可自己创办网站,也可加盟知名网站,采取“网上交易,网下配送”的模式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建立联盟,发挥各方优势,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和供销社建立联盟,发挥供销社的第三方物流作用,创建农产品直销配送体系。加强合作社管理者的培训,不能满足现状,而要不断学习进步。要懂合作,会技术,可以建立优秀人才培养方案,在合作社内挑选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预防人才的流失。同时要吸引懂技术、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社,鼓励大学生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工作,为合作社不断加入新鲜的血脉。5.3内部环境首先要完善合作社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合作社应该以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为范本,要本着精简、实用的原则,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本社章程。同时,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保障全体成员对合作社内部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其次是要强化民主管理和加强财务管理,做到账务公开、收支透明、对重大事项由理事会商议决定,同时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这对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保障社员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县(区)、镇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培训、精心指导,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合作社要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要明确财务审批人和经办人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防止财务不清和资产流失。作社可分配盈余要以交易量(额)分配为主,按资分红为为辅。同时要实行社务公开,充分发挥监事会和成员的监督作用,定期公开社务。最后要不断增强对社员的服务,为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节约资本增加收入。同时合作社还有专家和技术人员专门为社员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在病虫害发生时可以通过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定期免费的服务。结 论农村合作社在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发展规模。其行业已经完成了从最初的无序发展逐渐走向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随着近几年国家惠农、扶农政策的不断优化和国家对农民生产经营的不断重视,以服务农民生产和经营为主要业务的农村合作社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当前我国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均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全国各地农业发展水平也极不均衡,人均产出率均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谷贱伤农”的问题依旧存在,同时也相当的严峻。因此,在如何发展本地农业的优势,并寻找最佳的产销模式等方面,农村合作社将会发挥出巨大的辅助作用。从传统农业为主的富平县入手,分析出农村合作社对农民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农村合作社的成立,有效的建立起了政府和农民之间更高效沟通的桥梁,更有助于惠农、扶农政策的实施和推广;(2) 为农民提供专业化的生产建议、并为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专业化的建议和指导,为农民提供抵御风险的技术支持;(3) 有利于推广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单位产出率;(4) 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降低农产品经营风险,增加农民收入。参考文献[1]刘立丰.新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D].2005.[2]崔传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和对策[D].长江大学.2012.[3]周思凡.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理论导报,2008-10.[4]缪建平.合作社营销新趋势及发展对策[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5]邢晓燕,李秀义.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策略探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1-14.[6]胡冉迪.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经信息网.2012-12-28.[7]赵婉妤.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及发展对策[J].经济纵横.2007.06.[8]慕永太.合作社理论与实践[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9]呼和.我国农业合作社法律制度研究[D].2009.[10]袁艳.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J].农业经济.2014.2.?[11]杨森、宋小彩.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12]马荣才.增强农民合作社活力和竞争的思考[N].农民日报.2014.6.10.[13]马艳.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理论探讨[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05.[14]龚丽娜.发展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2. [15]Sharadn Bansal,Girish Thankkar.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India:responses to reforms[J].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Reshearch,2012,9(2):26- 38.[18]?Amy?M.?Nagler,Dale?J.?Menkhaus,Alan?C.Schroeder.Institutions?andAgricultural?Cooperatives?in?Wyoming.?UWCC?staff?paper?No.4?.?2004.?致 谢在这篇论文的完成之际,感谢我的导师杨建飞老师对我的指导和鼓励,感谢学院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同学对我的帮助。在学习这段时间里,感谢导师对我在学业和生活方面的关怀和照顾,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她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研究,也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感谢同学和朋友对我的帮助,大家一起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 感谢亲人在我读研期间对我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使我能顺利完成学业。最后对在这篇文章中引用到的文献作者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各位同学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对我的关照。
目 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07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