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莆田市小额信贷机构为例(附件)
小额信贷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为城乡低收入阶层及微型村镇企业供信贷资金支持,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手段;小额信贷也推动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与我国整体金融改革的节奏相契合。本文通过对影响小额信贷机构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分析结果和政策启示,这些理论进展一方面为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另一方面为中国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及金融发展提供重大启示。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问题 2
(二)小额信贷机构的规模问题 2
(三)小额信贷业务总成本问题 3
(四)小额信贷的利率问题 3
(五)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来源问题 3
三、研究设计 4
(一)研究假设 4
(二)实证分析 4
1.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4
2.描述统计 5
(三) 数据分析结果 6
四、研究结果及政策启示 7
(一) 研究结果 7
(二)政策启示 7
1.提高小额信贷机构风险管理水平 7
2.削减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总成本 7
3.扩大小额信贷机构的规模 7
4.加大风险管理力度,降低违约风险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以莆田市小额信贷机构为例
引言
引言
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发展即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性,就是如何保证小额信贷机构根据自身业务的经营来实现生存与发展,其最本质的要求是保证小额信贷机构的生存。根据Makame and Murinde(2006)对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性的概念的定义: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是指小额信贷金融机构在提供信贷服务时不需要外部提供额外的资助,具有能够实现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依靠机构的外部力量,例如捐助者的资金注入、政府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补贴,来维持小额信贷机构的生存与发展是无法实现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只有确保小额信贷机构在信贷过程中能够以收入覆盖成本,形成一种内生机制,实现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生存能力。可以说,小额信贷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或基础就是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盈利性。
在10年左右的实践中,农村小额信贷被认为是为贫困人口提供小额度信贷服务的有效方式。小额信贷在提高贷款回收率和传递信贷资源到达穷人手中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贴息贷款的项目。但是,目前中国的很大一部分小额信贷业务仍然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若是想要可持续地为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并以此为小额信贷的终极目标,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则仍需要大量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改革。
国际主流观点一致认为,农村小额信贷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众多贫困人口提供小额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是确保小额信贷金融机构本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就是小额信贷金融机构持续性的含义。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我国小额信贷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扶贫,就是指可持续性地为贫困人口或较低收入人口提供能使他们获利的小额信贷服务;第二,实现服务机构的营业自足和可持续性发展,就是指小额信贷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两个目的是构成小额信贷的全部要素,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形成辩证统一。本文选择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研究主题,笔者对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其对策建议的国内外代表性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对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实证研究分析不多,因此,本文以福建省莆田市的小额信贷机构为例,通过对影响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性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启示,为中国的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二、文献综述
通过对我国相关文献的整理和梳理,本文总结目前国内学者对影响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发展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问题
黄伯勇(2008)提出作为一个实行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机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好坏与其实现自身盈亏平衡有着紧密的联系。制约小额信贷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张燕(2012)提出,在经营方面不足的深层原因包括:业务拓展与管理之间存在矛盾,基层的网点信贷人员十分紧缺,使得贷前和贷后调查管理没有做到位,导致了信贷人员仅仅凭借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来决定是否贷款的乱象层出不穷。导致小额信贷的风险增加,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贷款损失准备金占总资产的份额过高。汪万明(2007)对该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内控机制不够完善、贷款后的核查困难、小额信贷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对农户信用信息的来源不足等原因导致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欠佳,影响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
(二)小额信贷机构的规模问题
(三)小额信贷业务总成本问题
杨大楷(2007)研究指出我国的小额信贷总成本过高,包括机构运作的成本过高和坏账率过高两个主要方面,他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小额信贷的高成本与高风险是影响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张迎春(2012)的研究通过博弈论指出银行发放单位贷款的成本是影响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本源因素,并提出了侧重研究银行从上农村小额信贷财务可持续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汪三贵(2000)提出虽然在国外使用贷款利息覆盖小额信贷金融机构所有成本的定价方式已经十分普遍,但我国信贷扶贫项目仍长期采用贴息贷款的方式。因为与普通银行相比,小额信贷业务的操作成本和财务成本均都较为高昂,无法吸引客户,更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杜晓山(2004)认为达到操作自负盈亏的小额信贷试点项目都是通过施行适当的利率政策、严格控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贷款质量而实现的。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问题 2
(二)小额信贷机构的规模问题 2
(三)小额信贷业务总成本问题 3
(四)小额信贷的利率问题 3
(五)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来源问题 3
三、研究设计 4
(一)研究假设 4
(二)实证分析 4
1.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4
2.描述统计 5
(三) 数据分析结果 6
四、研究结果及政策启示 7
(一) 研究结果 7
(二)政策启示 7
1.提高小额信贷机构风险管理水平 7
2.削减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总成本 7
3.扩大小额信贷机构的规模 7
4.加大风险管理力度,降低违约风险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以莆田市小额信贷机构为例
引言
引言
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发展即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性,就是如何保证小额信贷机构根据自身业务的经营来实现生存与发展,其最本质的要求是保证小额信贷机构的生存。根据Makame and Murinde(2006)对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性的概念的定义: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是指小额信贷金融机构在提供信贷服务时不需要外部提供额外的资助,具有能够实现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依靠机构的外部力量,例如捐助者的资金注入、政府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补贴,来维持小额信贷机构的生存与发展是无法实现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只有确保小额信贷机构在信贷过程中能够以收入覆盖成本,形成一种内生机制,实现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生存能力。可以说,小额信贷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或基础就是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盈利性。
在10年左右的实践中,农村小额信贷被认为是为贫困人口提供小额度信贷服务的有效方式。小额信贷在提高贷款回收率和传递信贷资源到达穷人手中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贴息贷款的项目。但是,目前中国的很大一部分小额信贷业务仍然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若是想要可持续地为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并以此为小额信贷的终极目标,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则仍需要大量的制度创新和政策改革。
国际主流观点一致认为,农村小额信贷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众多贫困人口提供小额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是确保小额信贷金融机构本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就是小额信贷金融机构持续性的含义。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我国小额信贷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扶贫,就是指可持续性地为贫困人口或较低收入人口提供能使他们获利的小额信贷服务;第二,实现服务机构的营业自足和可持续性发展,就是指小额信贷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两个目的是构成小额信贷的全部要素,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形成辩证统一。本文选择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研究主题,笔者对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其对策建议的国内外代表性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对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实证研究分析不多,因此,本文以福建省莆田市的小额信贷机构为例,通过对影响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性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启示,为中国的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二、文献综述
通过对我国相关文献的整理和梳理,本文总结目前国内学者对影响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发展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问题
黄伯勇(2008)提出作为一个实行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机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好坏与其实现自身盈亏平衡有着紧密的联系。制约小额信贷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张燕(2012)提出,在经营方面不足的深层原因包括:业务拓展与管理之间存在矛盾,基层的网点信贷人员十分紧缺,使得贷前和贷后调查管理没有做到位,导致了信贷人员仅仅凭借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来决定是否贷款的乱象层出不穷。导致小额信贷的风险增加,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贷款损失准备金占总资产的份额过高。汪万明(2007)对该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内控机制不够完善、贷款后的核查困难、小额信贷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对农户信用信息的来源不足等原因导致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欠佳,影响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
(二)小额信贷机构的规模问题
(三)小额信贷业务总成本问题
杨大楷(2007)研究指出我国的小额信贷总成本过高,包括机构运作的成本过高和坏账率过高两个主要方面,他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小额信贷的高成本与高风险是影响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张迎春(2012)的研究通过博弈论指出银行发放单位贷款的成本是影响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本源因素,并提出了侧重研究银行从上农村小额信贷财务可持续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汪三贵(2000)提出虽然在国外使用贷款利息覆盖小额信贷金融机构所有成本的定价方式已经十分普遍,但我国信贷扶贫项目仍长期采用贴息贷款的方式。因为与普通银行相比,小额信贷业务的操作成本和财务成本均都较为高昂,无法吸引客户,更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杜晓山(2004)认为达到操作自负盈亏的小额信贷试点项目都是通过施行适当的利率政策、严格控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贷款质量而实现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