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分析
摘 要 本文利用2006-2014年间的统计数据,从行业发展、地区分布和辐射能力三个方面,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近几年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行业发展不均衡,进出结构不合理。基于TC指数分析法对江苏不同区域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GDP和TC指数的关联对生产性服务贸易数据做了统计分析。地区分布中,苏南地区发展最好,苏中次之,苏北最弱。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在政策制订、人才培养和资源分配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来讨论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关系。改变之前重制造的观念,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贸易,带动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升级;发挥政府政策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等促进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和建议;这些对正确评价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促进生产性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3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现状与结构状况分析 3
2.1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3
2.2 结构状况分析 4
2.3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征和遇到的瓶颈 7
第三章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9
3.1指数介绍和测量结果 9
3.2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TC指数测算 9
3.3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TC指数与GDP关联度分析 12
3.4结语 12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14
4.1研究结论 14
4.2政策建议 14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江苏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出口省市,制造业发达,出口贸易额位居前列,但是出口贸易结构侧重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是大力发展的对象,这些就非常需要生产性服务业强而有力的支撑。纵观近几年,江苏省出口贸易的增速减慢,这与江苏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进出口贸易规模较大、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有关系。其次,江苏省的出口贸易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一般贸易为辅。另外,江苏省的出口贸易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状态,对外资企业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并且外资企业出口额不断地攀升,国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所占比重在下降。江苏省出口外贸市场不广阔,欠发达地区较少,多元化程度较低。市场过于集中这也对江苏省出口的风险也较大,会易受国际经济影响的冲击。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后工业时代的典型象征,是知识经济社会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高水平手段、高知识密度和高附加值等特点,是知识经济社会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重要的经济发展目标都是以提升本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竞争力。"十三五"期间,江苏把巩固外贸大省和提升本省外贸地位作为其经济发展重点,把实现中国外贸强省作为其奋斗目标。从现在的国经济形势来看,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已经是一种经济潮流。不过由于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内部进出口结构不合理而进一步影响到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水平,严重制约了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其次,持续的贸易逆差一直影响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进而导致总体的贸易竞争力也比较弱,特别是更能反映其技术知识密集性生产性服务贸易中的金融、保险和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始终不明显,并具有较大的的贸易逆差。政府和各行业要充分认识到这些不足并提出措施优化建议使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和提高其贸易竞争力。在具体措施方面提出加强对投资的行业引导,对能促进本省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加以经济重点投资和为了提高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开放度去寻找新的外资经济增长点,并引进外资投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1.2文献综述
对于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分析研究,之前学者因为所采取的不同研究方法和对象而得出了不相同的结论。从国内相关文献中总结出以下三种观点:
1.2.1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竞争力弱
李文静在《江苏省服务业生产发展研究》分析江苏省行业发展不均衡,发展较好的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发展好过新兴产业,刘海云和余道先在《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分析》中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落后成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总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和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汪苏琴和胡玲玲在《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的分析》中对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是贸易结构比较落后,贸易逆差在不断扩大,连我国的制造业也受到竞争力弱和逆差大的影响。
1.2.2生产性服务业有集聚空间效应
张丁榕在《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中表明对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是本省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江苏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并未出现融合。何骏在之前研究分析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征的基础上,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迅速发展做了相关研究。
1.2.3生产性服务贸易和制造业的关联
蒋希和李锦飞在《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中研究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还主要在传统服务业,虽然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对发展制造业的能力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互动不足,所以其发展还待进一步研究。周丹和应瑛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综述与展望》中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外在条件和布局进行了相关空间研究,其次从创新、共通发展、产业分工和价值链分布等几个角度研究了这种过程的内部互动原理,最后在通过外在的表现和内部的原理来推测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趋势。另外,还有不少文献认为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质量效益差和逆差大徐曼在《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现状及竞争路分析》中运用TC指数来推算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结论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优势不明显。王慧在《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实证因素分析》中谈到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及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提升其发展质量和效益,成为新常态下扭来转变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突破口。
1.3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样本数据的特征以及数据所代表的经济现象的特征与内在规律,通过统计和对比分析来分析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然后又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这个指标来测度江苏省2006~2014年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通过比较出口额和进口额,来分析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关系。在基于TC指数分析法对苏南、 苏中和苏北三个区域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在通过和本省的GDP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分析江苏省不同地区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第二章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现状与结构状况分析
2.1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2.1.1基本情况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那些主要为满足中间需求、向外部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服务,用于进行商业运作和更进一步的生产而非主要用于满足最终直接消费和个人需要的行业。一般来说,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服务通常属于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促进工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生产性服务贸易指的是生产性服务业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总称,随着江苏省第三产业比重的迅速上升,江苏省的生产性服务贸易也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江苏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在我国贸易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下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势头,江苏省的生产性服务贸易无论是规模还是进出口总额在我国一直处于重要位置,以2014年为例,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4.64%,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竞争力,仅次于广东、上海、北京,在全国排名第四。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抓住了江苏对外贸易的黄金发展期,发展势头不断增强。江苏生产性服务贸易伴随着本省第三产业比重的迅速上升,其生产性服务贸易所占贸易总额也不断上升。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总额由2006年的189.33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116.7亿美元,在这短短的八年时间内增长了大约6倍左右,是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家占有率增长速度的3倍。其中,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额由2006年的82.38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527.1亿美元,一直在不断增加,年均增长速度也在不断上升;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额由2006年的106.95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589.6亿美元,增长了5.6倍,年均增长速度微弱于出口额。以2014年为例,由于世界经济低迷导致的外需供给不足,江苏省全年仍然保持了5637.62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相比去年增加了130.18亿美元,而且还占全国2014的生产性服务贸易总份额上升到了15.1%。全年贸易顺差不断上升。根据编发的《江苏2014年统计年鉴》调查显示,2014年,江苏省实现全年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11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76%,增幅为 6.72%。 “十一五”期间,江苏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带动下从第二产业向三产业调整,政府把经济结构和外贸结构不断结合调整,尤其抓住世界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的双重背景下,江苏的生产性服务贸易规模总体保持持续逆势增长。但是从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的比较来看,每年都有一定的贸易逆差,说明了江苏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区域竞争力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贸易结构有待转变。但是目前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贸易逆差正在逐步的减小,也许在未来几年就会实现贸易顺差。但是从这几年江苏的国际市场有率来看,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总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比较低的。不过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总体呈增长趋势。这主要是与我国整体的国际服务贸易量较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3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现状与结构状况分析 3
2.1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3
2.2 结构状况分析 4
2.3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征和遇到的瓶颈 7
第三章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9
3.1指数介绍和测量结果 9
3.2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TC指数测算 9
3.3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TC指数与GDP关联度分析 12
3.4结语 12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14
4.1研究结论 14
4.2政策建议 14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江苏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出口省市,制造业发达,出口贸易额位居前列,但是出口贸易结构侧重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是大力发展的对象,这些就非常需要生产性服务业强而有力的支撑。纵观近几年,江苏省出口贸易的增速减慢,这与江苏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进出口贸易规模较大、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有关系。其次,江苏省的出口贸易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一般贸易为辅。另外,江苏省的出口贸易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状态,对外资企业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并且外资企业出口额不断地攀升,国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所占比重在下降。江苏省出口外贸市场不广阔,欠发达地区较少,多元化程度较低。市场过于集中这也对江苏省出口的风险也较大,会易受国际经济影响的冲击。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后工业时代的典型象征,是知识经济社会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高水平手段、高知识密度和高附加值等特点,是知识经济社会基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重要的经济发展目标都是以提升本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竞争力。"十三五"期间,江苏把巩固外贸大省和提升本省外贸地位作为其经济发展重点,把实现中国外贸强省作为其奋斗目标。从现在的国经济形势来看,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已经是一种经济潮流。不过由于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内部进出口结构不合理而进一步影响到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水平,严重制约了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其次,持续的贸易逆差一直影响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进而导致总体的贸易竞争力也比较弱,特别是更能反映其技术知识密集性生产性服务贸易中的金融、保险和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始终不明显,并具有较大的的贸易逆差。政府和各行业要充分认识到这些不足并提出措施优化建议使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和提高其贸易竞争力。在具体措施方面提出加强对投资的行业引导,对能促进本省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加以经济重点投资和为了提高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开放度去寻找新的外资经济增长点,并引进外资投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1.2文献综述
对于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分析研究,之前学者因为所采取的不同研究方法和对象而得出了不相同的结论。从国内相关文献中总结出以下三种观点:
1.2.1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竞争力弱
李文静在《江苏省服务业生产发展研究》分析江苏省行业发展不均衡,发展较好的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发展好过新兴产业,刘海云和余道先在《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分析》中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落后成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总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和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汪苏琴和胡玲玲在《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的分析》中对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是贸易结构比较落后,贸易逆差在不断扩大,连我国的制造业也受到竞争力弱和逆差大的影响。
1.2.2生产性服务业有集聚空间效应
张丁榕在《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中表明对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是本省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服务业的创新能力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江苏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并未出现融合。何骏在之前研究分析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特征的基础上,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迅速发展做了相关研究。
1.2.3生产性服务贸易和制造业的关联
蒋希和李锦飞在《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中研究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还主要在传统服务业,虽然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对发展制造业的能力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互动不足,所以其发展还待进一步研究。周丹和应瑛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综述与展望》中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外在条件和布局进行了相关空间研究,其次从创新、共通发展、产业分工和价值链分布等几个角度研究了这种过程的内部互动原理,最后在通过外在的表现和内部的原理来推测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趋势。另外,还有不少文献认为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质量效益差和逆差大徐曼在《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现状及竞争路分析》中运用TC指数来推算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结论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优势不明显。王慧在《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实证因素分析》中谈到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及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提升其发展质量和效益,成为新常态下扭来转变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突破口。
1.3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样本数据的特征以及数据所代表的经济现象的特征与内在规律,通过统计和对比分析来分析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然后又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这个指标来测度江苏省2006~2014年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通过比较出口额和进口额,来分析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的关系。在基于TC指数分析法对苏南、 苏中和苏北三个区域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在通过和本省的GDP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分析江苏省不同地区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第二章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现状与结构状况分析
2.1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2.1.1基本情况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那些主要为满足中间需求、向外部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服务,用于进行商业运作和更进一步的生产而非主要用于满足最终直接消费和个人需要的行业。一般来说,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服务通常属于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促进工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生产性服务贸易指的是生产性服务业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总称,随着江苏省第三产业比重的迅速上升,江苏省的生产性服务贸易也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江苏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在我国贸易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下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势头,江苏省的生产性服务贸易无论是规模还是进出口总额在我国一直处于重要位置,以2014年为例,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4.64%,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竞争力,仅次于广东、上海、北京,在全国排名第四。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抓住了江苏对外贸易的黄金发展期,发展势头不断增强。江苏生产性服务贸易伴随着本省第三产业比重的迅速上升,其生产性服务贸易所占贸易总额也不断上升。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总额由2006年的189.33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116.7亿美元,在这短短的八年时间内增长了大约6倍左右,是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家占有率增长速度的3倍。其中,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额由2006年的82.38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527.1亿美元,一直在不断增加,年均增长速度也在不断上升;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额由2006年的106.95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589.6亿美元,增长了5.6倍,年均增长速度微弱于出口额。以2014年为例,由于世界经济低迷导致的外需供给不足,江苏省全年仍然保持了5637.62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相比去年增加了130.18亿美元,而且还占全国2014的生产性服务贸易总份额上升到了15.1%。全年贸易顺差不断上升。根据编发的《江苏2014年统计年鉴》调查显示,2014年,江苏省实现全年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11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76%,增幅为 6.72%。 “十一五”期间,江苏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带动下从第二产业向三产业调整,政府把经济结构和外贸结构不断结合调整,尤其抓住世界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的双重背景下,江苏的生产性服务贸易规模总体保持持续逆势增长。但是从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的比较来看,每年都有一定的贸易逆差,说明了江苏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区域竞争力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贸易结构有待转变。但是目前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贸易逆差正在逐步的减小,也许在未来几年就会实现贸易顺差。但是从这几年江苏的国际市场有率来看,江苏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总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比较低的。不过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总体呈增长趋势。这主要是与我国整体的国际服务贸易量较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