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规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部分,是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之一。而商业银行的效率不仅是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更直接关系到资本在社会中的配置。然而,国内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份制改革前,其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因此,本文运用DEA模型对2010-2013年期间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探究影响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优于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因素主要有职工人数、分支机构数、一级资本和吸收存款额。最后,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有助于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外学者对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研究进展2
(二)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研究进展2
三、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现状及其效率测算3
(一)我国商业银行规模发展现状3
(二)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测算4
四、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7
(一)模型选取(Tobit模型)7
(二)变量选择8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8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引言
引言
商业银行效率是反映商业银行在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衡量商业银行业绩的综合性指标,其既包括财务报表所反映的经营业绩,也包括无法通过财务分析来反映的经营结果,即商业银行效率是其经营过程中“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综合体现。而商业银行规模效率作为商业银行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学者就开始对商业银行规模效率问题进行研究,而我国学者也于20世纪末开始对该问题展开一定的研究。
目前我国金融业仍处于发展阶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导,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部分,是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而商业银行规模效率不仅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更直接关系到资本在社会中的有效配置,可以说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提高是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保证。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随着2010年后我国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全部转型为大型商业银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国内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研究及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因而,本文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包括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运用DEA模型测度20102013年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探究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相关因素,从而提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有助于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二、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规模效率是指商业银行的规模因素对其效率的影响。如果商业银行处于规模经济阶段,则商业银行可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其效率;如果商业银行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则商业银行可通过缩小规模来提高其效率。
国外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外学者主要研究“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学者转而研究“前沿效率”,包括X效率、成本效率、利润效率。相较于国外,我国学者对商业银行效率问题的研究相对较晚。直到20世纪末,国内学者开始对商业银行效率问题展开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一)国外学者对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研究进展
国外学者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中Alhadeff(1954)首先采用中介法衡量商业银行的投入与产出,是最早研究商业银行规模与效率的学者之一。他将劳动和资本作为银行的投入项,贷款和投资资产作为银行的产出项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投入是规模报酬递减的,而产出则是规模报酬递增的。
另外,Lawrence(1989)通过研究发现总资产小于1亿美元的商业银行存在规模经济。而Noulas,Ray和Miller(1990) 则通过研究发现当商业银行总资产处于1060亿美元区间时,商业银行的效率将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而逐渐下降;当商业银行总资产大于60亿美元时,商业银行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随后Ashton(1998)通过对英国商业银行的研究也发现商业银行总资产与其规模经济性有关,且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反而具有规模经济,而当商业银行总资产大于50亿英镑时,商业银行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
国外学者的研究均表明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性与其总资产规模密切相关。当银行总资产超过一定规模时,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将随着银行规模的扩大而逐渐下降,甚至出现规模不经济,即规模无效。
(二)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研究进展
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相对较晚,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对其展开一定的研究,但在对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研究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方面,国内学者主要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研究商业银行规模效率问题。其中,徐传谌(2002)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对19942000年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要优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同时,阚超 (2004) 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对19922003年期间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进行实证研究也发现,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要差于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且虽然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总体存在规模效率,但由于其非理性的规模扩张行为,发展趋势已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徐传谌(2002)通过实证分析还发现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由于长期以来不良贷款的沉积以及贷款发放中对所有制的偏好等原因而普遍存在规模不经济。同时,陈敬学(2004)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对19942002年期间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也发现,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由于产权关系不清、治理结构低效等问题而长期存在着规模不经济。除此之外,郑录军 (2005)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重要因素,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集中程度与其效率呈倒U型关系。
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要优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且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无法确定商业银行的最佳规模效率状态。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研究相对较早也较为成熟。国外学者众多研究均表明商业银行规模效率与其总资产密切相关。而国内学者则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要优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且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是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学术界仍无法确定商业银行的最佳规模效率状态。
三、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现状及其效率测算
(一)我国商业银行规模发展现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56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