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

农民工工资低与城市生活成本高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影响我国收入差距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他们比起老一辈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会更高,能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他们具有更明显的样本特征值的差异。在计量方法上,以Mincer工资方程为基础添加了更多的人力资本影响因素,先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一般性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又建立回归模型综合分析了多种人力资本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性别仍是劳动力价值评估的重要影响因素,女性在工资水平上仍存在不公平的待遇;受教育水平、培训与工作经验都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会使工资水平所增长;工作经验的平方与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呈现负相关性,它能够抑制工资收入的上升速度。根据回归模型结果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提升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与自主学习的意识是提升农民平均工资性收入的根本之法,政府也应对企业不规范用工进行整顿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一、文献综述2
二、理论分析与模型介绍 3
(一)相关概念界定3
1、新生代农民工3
2、人力资本因素3
3、工资水平3
(二)变量的选择与理论模型3
1、变量的选择3
2、理论模型4
(三)数据来源与选取样本5
三、实证分析5
(一)样本的描述性分析5
1、样本的总体特征描述5
2、性别、学历对工资的影响6
3、培训次数对工资的影响6
(二)线性回归分析7
(三)结果解释7
(四)模型的不足与修正8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8
(一)结论8
(二)政策建议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人力资本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
引言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工涌向城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农民工群体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总人数近六成,已然成为了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他们对农务并不熟悉,对城市生活的认同度高,渴望融入城市。但是,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只能进入劳动密集型产业,薪酬普遍不高,非农收入增长缓慢,缺乏职业发展空间,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常被视作城市边缘人群。然而,务工工资既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打工的首要目标,也是他们扎根城市的主要依靠,更是事关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课题。
人力资本因素是影响劳动者工资的最重要因素,其差异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产生巨大差距,群体内部也产生了巨大的分化。而现有研究大多基于小规模调查范围,具有局限性。因此,研究人力资本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就业质量和工作能力,还可以促进政策建议的提出来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平稳有序流动,帮助他们融入城市,而且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市化进程。
本文的后续部分如下安排:第一部分对于各种人力资本因素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进行文献梳理;第二部分是包括相关概念界定在内的理论分析和mincer模型介绍;第三部分对数据进行描述并得到计量结果分析;第四部分为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文献综述
国内外大量文献表明,人力资本因素是影响劳动者收入的最重要因素。外来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工资差异的43%由歧视造成,57%由人力资本因素造成(王美艳,2005)。因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异,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劳动者往往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Becker,1964;Schulte,1961)。就农民工群体而言,大部分研究均涉及教育、培训、工作经验等人力资本因素,少部分涉及到健康人力资本因素。
一是教育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学者普遍认同教育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显著正向影响(Rozelle et al.,2002;王广慧、张世伟,2008;魏下海、黄乾,2011;展进涛等,2012;王广慧、徐桂珍,2014)。二是培训因素。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对农民工工资水平有显著正向的影响(苏群、周春芳,2005;张艳华、李秉龙,2006;张世伟、王广慧,2010;张世伟、武娜,2013)。罗锋和黄丽(2011)利用珠江三角洲961个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扩展的Mincer工资方程分析研究了多种人力资本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技能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最大,接受1个月以上的短期培训能使其工资实现11.2%的增长。马金平、周勇(2013)研究发现培训通过增加心理资本来提高农民工工资。展进涛、黄宏伟(2016)以江苏省金湖县922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和排序Log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能培训决定了外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而且技能培训对正规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但也有学者研究显示职业技能培训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水平的作用不大(钱雪飞,2010;刘晓丽、邓晓云,2013;陈技伟等,2015)。三是工作经验。苏群和周春芳(2005)研究发现工作经验与农民工收入显著正相关。罗锋和黄丽(2011)的研究结果显示工作经验对其工资水平的影响较大,每增加1年的工作经验会使收入增长8.9%,但工作了一定年限后,工作经验的再积累将不利于工资的增长。四是健康因素。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一大要素,一直以来未能引起经济学界的足够重视,相关研究较少。魏众(2004)首次将农民工非农就业与健康联系起来,他根据1993年的中国营养调查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Heckman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健康对获取非农就业机会具有显著的作用,但在工资决定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罗锋和黄丽(2011)以“每天睡眠时间”衡量的健康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也不显著。五是其他因素。金晓彤和杨潇(2015)的研究还显示了技术等级、证书等变量显著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与刘林平、张春泥(2007)的研究结果相反。张娜和雷怀英(2013)还发现已做过的工作数对其工资水平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现了新生代农民工对于更高薪酬的追求。罗锋和黄丽(2011)研究发现业余文化支出对新生代农民工非农收入的影响非常小。 此外,一些个体特征也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如年龄:学者大多研究发现年龄对农民工的非农收入影响显著并且为正,并将年龄和年龄的平方项同时引入模型,研究表明年龄和工资水平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Roberts,2001;苏群、周春芳,2005;韩靓、原新,2009;龚斌磊等,2010),对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因素对工资水平的研究与之相类似(钱雪飞,2010;张娜、雷怀英,2013;刘养卉、龚大鑫,2015);性别:在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中,男性的获得的工作机会和工资报酬都多于女性,并且是存在性别歧视的,与韩靓、原新(2009)的研究结果相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0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