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分析及对策探讨
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小型外贸企业成为了我国外贸发展的中坚力量,对我国外贸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增加,再给中小型外贸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各种违约、拖欠导致我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出口信用风险不断加大。中小型外贸企业其自身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弱。出口信用风险的加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外贸企业陷入经营困难的尴尬境地。西方发达国家在出口信用风险方面有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国相对研究的少,应对出口信用风险方面相对不足。文章着重运用图表及相关案例予以说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的原因,提出适合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防范出口信用风险的有效措施,切实帮助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降低出口信用风险。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第2章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现状 3
2.1中小型外贸企业 3
2.2出口信用风险 3
2.3出口信用风险现状 3
2.3.1外贸企业在不同国家的出口信用风险现状 4
2.3.2外贸企业在不同行业的出口信用风险现状 5
第3章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原因分析 6
3.1企业自身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6
3.2外贸区域结构的转移带来风险 6
3.3国家政治风险扩大 7
3.4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诈骗的增多 7
3.5不同结算方式存在不同的风险 8
3.5.1汇款结算风险 8
3.5.2托收结算风险 9
3.5.3信用证结算风险 9
3.6中小型外贸企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整体有待提高 10
第4章 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的对策 12
4.1加强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4.1.1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意识 12
4.1.2.加强对客户资信的调查 12
4.1.3建立适合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客户信用分析模型 13
4.2合理转嫁风险 16
4.2.1参加保理业务 16
4.2.2寻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支持 16
4.3选择适当的出口结算方式 17
4.3.1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 17
4.3.2寻求出口代理机构出口结算 17
4.4加强团队建设 17
4.4.1提高外贸业务员水平 18
4.4.2单证员与外贸业务员分离 18
五、 结语 19
参考文献 20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根据海关数据,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其中,总出口额为14.39万亿元,增长4.9%;贸易顺差2.35万亿元。近几年我国出口总额并未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下降。而是增长快速。进出口总额的快速增长,与我国外贸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外贸企业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小型外贸企业是外贸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中小型外贸企业数量巨大,为我国提供了就业岗位,它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1.2研究意义
出口信用风险已成为我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障碍。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规模一般比较小,可供周转资金少。发生出口信用风险,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加大。根据我国商务部下属调查机构资料显示,我国外贸企业采取信用证结算的坏账率5%左右。按照2014年14.39万亿的出口总额,坏账达到7195亿元。出口信用风险的危害已不可忽视。研究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出口信用风险,对帮助中小型外贸企业找到合适的方法,防范出口信用风险有实际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信用风险管理起步相对较早,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信用销售。19世纪中期,国外成立了众多征信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许多大型征信公司完善网络服务。当前,全球有名的征信公司垄断了征信评级市场。 19世纪50年代,国外就有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的的基础,发展至今。其思想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找出合适方法控制和降低风险损失的过程。决策效用理论起源于19世纪,它将外贸企业分为三类:风险回避型、风险偏爱性、风险中性型。现在国外,信用分析模型也被广泛应用。有Z值计分模型、巴萨利模型、营运资产分析模型、特征分析模型等。
在国内,由于信用风险管理起步晚,还没形成系统理论。但不少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管理方法。2000年谢旭提出全程信用管理方法。2001年蒲小雷,韩家平提出“3+1”管理方法,企业运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管理再加上企业内部的独立信用风险管理机构控制信用风险。2007年谢旭在“3+1”基础上介绍回款流程。匡增杰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析信用风险影响因素。
整体而言,国外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快于国内研究。国外研究已经有很多实际可操作性的方法,也有理论体系的支持。国内研究较为松散,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2章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现状
2.1中小型外贸企业
中小型外贸企业上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中小企业。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在中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2.2出口信用风险
出口信用风险指企业在外贸业务中,由于提供商业信用而进口方不能按期按量的偿还出口企业债务的可能性。在外贸业务中,交易双方通常不熟悉,交易时间长,同时语言、国情、距离等因素融合在一起,导致出口信用风险的增加。外贸交易中只要有信用活动,出口信用风险必然存在。
2.3出口信用风险现状
中国信用保险公司2012年推出的短期出口贸易信用风险指数(ERI)能够有效反映出口信用风险的走势。风险指数越低,表明信用风险越高。
对图1中近十年来ERI综合指数对比发现,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在2009年达到了一个最高水平,主要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到2011年第一季度出口信用风险恢复到了较低水平。在2011年至2014年的四年中,我国外贸企业的ERI指数在103点上下波动。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同时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加深了我国出口贸易环境的困境。2015年第一季度短期出口贸易信用风险指数与上季度相比下降2.99点,表明我国第一季度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有所提升。
2.3.1外贸企业在不同国家的出口信用风险现状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第2章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现状 3
2.1中小型外贸企业 3
2.2出口信用风险 3
2.3出口信用风险现状 3
2.3.1外贸企业在不同国家的出口信用风险现状 4
2.3.2外贸企业在不同行业的出口信用风险现状 5
第3章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原因分析 6
3.1企业自身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6
3.2外贸区域结构的转移带来风险 6
3.3国家政治风险扩大 7
3.4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诈骗的增多 7
3.5不同结算方式存在不同的风险 8
3.5.1汇款结算风险 8
3.5.2托收结算风险 9
3.5.3信用证结算风险 9
3.6中小型外贸企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整体有待提高 10
第4章 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的对策 12
4.1加强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4.1.1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意识 12
4.1.2.加强对客户资信的调查 12
4.1.3建立适合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客户信用分析模型 13
4.2合理转嫁风险 16
4.2.1参加保理业务 16
4.2.2寻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支持 16
4.3选择适当的出口结算方式 17
4.3.1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 17
4.3.2寻求出口代理机构出口结算 17
4.4加强团队建设 17
4.4.1提高外贸业务员水平 18
4.4.2单证员与外贸业务员分离 18
五、 结语 19
参考文献 20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根据海关数据,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其中,总出口额为14.39万亿元,增长4.9%;贸易顺差2.35万亿元。近几年我国出口总额并未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下降。而是增长快速。进出口总额的快速增长,与我国外贸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外贸企业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小型外贸企业是外贸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中小型外贸企业数量巨大,为我国提供了就业岗位,它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1.2研究意义
出口信用风险已成为我国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障碍。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规模一般比较小,可供周转资金少。发生出口信用风险,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加大。根据我国商务部下属调查机构资料显示,我国外贸企业采取信用证结算的坏账率5%左右。按照2014年14.39万亿的出口总额,坏账达到7195亿元。出口信用风险的危害已不可忽视。研究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出口信用风险,对帮助中小型外贸企业找到合适的方法,防范出口信用风险有实际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信用风险管理起步相对较早,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信用销售。19世纪中期,国外成立了众多征信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许多大型征信公司完善网络服务。当前,全球有名的征信公司垄断了征信评级市场。 19世纪50年代,国外就有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的的基础,发展至今。其思想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找出合适方法控制和降低风险损失的过程。决策效用理论起源于19世纪,它将外贸企业分为三类:风险回避型、风险偏爱性、风险中性型。现在国外,信用分析模型也被广泛应用。有Z值计分模型、巴萨利模型、营运资产分析模型、特征分析模型等。
在国内,由于信用风险管理起步晚,还没形成系统理论。但不少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管理方法。2000年谢旭提出全程信用管理方法。2001年蒲小雷,韩家平提出“3+1”管理方法,企业运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管理再加上企业内部的独立信用风险管理机构控制信用风险。2007年谢旭在“3+1”基础上介绍回款流程。匡增杰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析信用风险影响因素。
整体而言,国外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快于国内研究。国外研究已经有很多实际可操作性的方法,也有理论体系的支持。国内研究较为松散,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2章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现状
2.1中小型外贸企业
中小型外贸企业上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中小企业。我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在中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促进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2.2出口信用风险
出口信用风险指企业在外贸业务中,由于提供商业信用而进口方不能按期按量的偿还出口企业债务的可能性。在外贸业务中,交易双方通常不熟悉,交易时间长,同时语言、国情、距离等因素融合在一起,导致出口信用风险的增加。外贸交易中只要有信用活动,出口信用风险必然存在。
2.3出口信用风险现状
中国信用保险公司2012年推出的短期出口贸易信用风险指数(ERI)能够有效反映出口信用风险的走势。风险指数越低,表明信用风险越高。
对图1中近十年来ERI综合指数对比发现,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在2009年达到了一个最高水平,主要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到2011年第一季度出口信用风险恢复到了较低水平。在2011年至2014年的四年中,我国外贸企业的ERI指数在103点上下波动。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同时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加深了我国出口贸易环境的困境。2015年第一季度短期出口贸易信用风险指数与上季度相比下降2.99点,表明我国第一季度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有所提升。
2.3.1外贸企业在不同国家的出口信用风险现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2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