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颜色词语的文化意义
目 录
1 引言 2
2 颜色词“红”及其文化内涵 3
2.1 红色的褒义 3
2.1.1 红色代表尊贵 3
2.1.2 红色代表喜庆兴旺 4
2.1.3 红色代表革命 5
2.2 红色的贬义 5
3 颜色词“黄”及其文化内涵 5
3.1 黄色的褒义 6
3.1.1 黄色代表尊贵神圣 6
3.1.2 黄色代表幸运、吉利 6
3.2 黄色的贬义 6
4 颜色词“绿”及其文化意义 7
4.1 绿色的褒义 7
4.1.1 绿色代表生机、活力 7
4.1.2 绿色代表健康、环保、安全 8
4.2 绿色的贬义 8
5 颜色词“白”及其文化内涵 9
5.1 白色的褒义 9
5.2 白色的贬义 10
5.2.1 白色代表贫寒、卑贱 10
5.2.2 白色代表凶兆、死亡 10
5.2.3 白色代表空白 11
6 颜色词“黑”及其文化内涵 11
6.1 黑色的褒义 11
6.1.1 黑色代表严正、无私 11
6.1.2 黑色代表尊贵 11
6.1.3 黑色代表尊贵 12
6.2黑色的贬义 12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注 释 16
1 引言
无论是在自然界或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许许多多的色彩。颜色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人们就活在色彩的世界里。瓦西里康定斯基,现代抽象艺术的创始人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他写的《论艺术的精神》中指出“色彩直接影响着精神。”颜色词是记录各种各样颜色的符号。颜色词可以很好的表达该事物的具体色彩,客观反映出事物的属性。
在民族文化中,色彩文化是最引人入目的部分。语言的颜色词,不仅是用语言对客观物质属性的反映,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意会、归纳提升的体现。人们可以通过色彩词的含义这个侧面来了解一个民族的宗教、民俗、等级、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华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颜色词从开始的简单到后来的复杂,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当时的社会的生产力和文化背景有关。在不同的背景下,颜色词的文化意义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颜色词已被许多领域的学者研究探索。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都在探索和研究颜色词。美国语言学家伯林(Brent Berlin)和凯(Paul Kay)在1969年对近100种世界上的语言颜色词的表达进行了分析。他们发表了基本颜色词(Basic Color Terms)理论,揭示了颜色间的普遍原则和进化过程。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颜色词的研究到现在已经受到了国内语言学专家的重视。有些学者喜欢对色彩词的意义进行研究,比如伍铁平先生(1986)对颜色词模糊义的研究,张旺熹先生(1988)对颜色词联想意义的研究,深刻地揭示出颜色词的复杂性意义。
还有些学者对不同语言颜色词语进行对比研究,如潘章仙(1996)《漫谈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邵志洪(1994)《英汉颜色词使用的比较》陈莉莉(1996)《试析汉英颜色词的社会文化差异》等等。叶军和李红印两位学者对颜色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叶军(2000)主要从词汇学、表达功能和语用的角度对现代汉语颜色词进行了系统研究。《现代汉语色彩词研究》的书中,叶军主要对现代汉语色彩词产生的原因及形成过程、色彩词的特点和功能、色彩词与民族文化及思维的关系、色彩词的语用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李红印(2007)从对现代汉语颜色词进行词汇语用分析,从词汇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入手,对颜色词进行语义的聚合分析和组合分析。分析现代汉语颜色词的词语内容、词语结构和色彩的表达功能。
本文用汉语中最常见的色彩词“红、黄、绿、白、黑”为例,重点讲述这五种颜色词的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它们的象征意义。本文采用列举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多角度的对汉语中颜色词的文化意义进行研究分析。
2 颜色词“红”及其文化内涵
《说文糸部》:“红,帛赤白色,从糸工声。”[1]段玉裁注:“春秋释例曰‘金畏于火,以白入于赤,故南方间色红也’,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古时的“红”是间色,是白色和赤色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正色的红色其实就是“赤”。按古代五行学说,赤是南方色。古人一般认为万物生长在南方,所谓“大阳”便是阳之极盛处。古人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这种的现象:一棵树面朝南的那一半蓬勃发展,硕果累累,而面朝北的那一半却枝叶稀少,果子不大;一座山,山南温暖明亮,郁郁葱葱,北坡却寒冷阴暗,荒凉萧索,所以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从这些现象中,人们认识到南部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1 红色的褒义
2.1.1 红色代表尊贵
正色的“红”是“赤”。“赤”一开始指代的是火光,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它使人类首次克服了漆黑可怕的自然环境,让人类有了与自然抗争的力量。它产生的意义是对这种现象的崇拜,当这种现象被抽象出来,代表一种尊贵的象征。
杨伯峻曾经说过:“在古代,大红色被称为‘朱’,这是一种代表尊贵、显贵的颜色。”古时候官位在四品、五品的官吏都穿著朱衣。唐朝三品以上的高官更是身着紫服,五品以上穿朱衣。这是根据《唐会要》记载,太宗皇帝在贞观四年规定:“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这里的“绯”和“朱”是一个意思)。[2]朱衣后来借指身居高位的官员,代表着显贵、尊贵。如《宋史》记载“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3]宋朝的徐铱在《送刘山阳》诗里有这么一句:“旧族知名世,朱衣宰楚城。”这里的“朱衣”代表着升官的意思。古代的贵戚、高官以及皇室成员出门,做导向的官吏也都是身着朱衣。宋代周必大的《玉堂杂记》卷下记载:“朝殿日、皇太子,宰相、亲王、参政各有朱衣吏二人自下马处前导至殿门。”[4]这里的朱衣被称为朱衣吏。除了服饰之外,如“朱邸”高官显贵的门邸、“朱轩”显贵乘的车等等,这些都代表这尊贵、显贵。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红色”是特权阶级使用的色彩。皇帝批阅奏章使用的朱砂就是红色,被称为“朱批”。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就是红色的大门,指代大户人家。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宫殿、庙宇及贵族大户的建筑物上的许多构件、部位都用朱红的颜料涂抹,象征权势和地位的显赫。古代许多与官府相关的事务和用品都与红色有着密切的关系。旧时进行不动产买卖、典当交易,向官府纳税时被盖上红色官印的叫“红契”。“红契”后来通指官署所印的不动产买卖、典当业务所用的正式契纸。“红”不仅显得庄重,而且是官方权威,获得认可的意思。如今,上至政府机关所用的图章,下到平民百姓用的私章,都使用红色印泥。除了红色比较醒目之外,更主要的是来自历史习俗的沿承。政府机关发放的“红头文件”、文革中的“最高指示”都是红色,这就是一种确切的权威的体现了。
致 谢
在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意味者我即将毕业而踏入社会,激动之情油然而生。从开始选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的整个过程中,许多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许多指导和帮助,尤其是我的指导老师金双平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请接受我最为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1 引言 2
2 颜色词“红”及其文化内涵 3
2.1 红色的褒义 3
2.1.1 红色代表尊贵 3
2.1.2 红色代表喜庆兴旺 4
2.1.3 红色代表革命 5
2.2 红色的贬义 5
3 颜色词“黄”及其文化内涵 5
3.1 黄色的褒义 6
3.1.1 黄色代表尊贵神圣 6
3.1.2 黄色代表幸运、吉利 6
3.2 黄色的贬义 6
4 颜色词“绿”及其文化意义 7
4.1 绿色的褒义 7
4.1.1 绿色代表生机、活力 7
4.1.2 绿色代表健康、环保、安全 8
4.2 绿色的贬义 8
5 颜色词“白”及其文化内涵 9
5.1 白色的褒义 9
5.2 白色的贬义 10
5.2.1 白色代表贫寒、卑贱 10
5.2.2 白色代表凶兆、死亡 10
5.2.3 白色代表空白 11
6 颜色词“黑”及其文化内涵 11
6.1 黑色的褒义 11
6.1.1 黑色代表严正、无私 11
6.1.2 黑色代表尊贵 11
6.1.3 黑色代表尊贵 12
6.2黑色的贬义 12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注 释 16
1 引言
无论是在自然界或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许许多多的色彩。颜色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人们就活在色彩的世界里。瓦西里康定斯基,现代抽象艺术的创始人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他写的《论艺术的精神》中指出“色彩直接影响着精神。”颜色词是记录各种各样颜色的符号。颜色词可以很好的表达该事物的具体色彩,客观反映出事物的属性。
在民族文化中,色彩文化是最引人入目的部分。语言的颜色词,不仅是用语言对客观物质属性的反映,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意会、归纳提升的体现。人们可以通过色彩词的含义这个侧面来了解一个民族的宗教、民俗、等级、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华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颜色词从开始的简单到后来的复杂,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与当时的社会的生产力和文化背景有关。在不同的背景下,颜色词的文化意义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颜色词已被许多领域的学者研究探索。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都在探索和研究颜色词。美国语言学家伯林(Brent Berlin)和凯(Paul Kay)在1969年对近100种世界上的语言颜色词的表达进行了分析。他们发表了基本颜色词(Basic Color Terms)理论,揭示了颜色间的普遍原则和进化过程。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颜色词的研究到现在已经受到了国内语言学专家的重视。有些学者喜欢对色彩词的意义进行研究,比如伍铁平先生(1986)对颜色词模糊义的研究,张旺熹先生(1988)对颜色词联想意义的研究,深刻地揭示出颜色词的复杂性意义。
还有些学者对不同语言颜色词语进行对比研究,如潘章仙(1996)《漫谈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邵志洪(1994)《英汉颜色词使用的比较》陈莉莉(1996)《试析汉英颜色词的社会文化差异》等等。叶军和李红印两位学者对颜色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叶军(2000)主要从词汇学、表达功能和语用的角度对现代汉语颜色词进行了系统研究。《现代汉语色彩词研究》的书中,叶军主要对现代汉语色彩词产生的原因及形成过程、色彩词的特点和功能、色彩词与民族文化及思维的关系、色彩词的语用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李红印(2007)从对现代汉语颜色词进行词汇语用分析,从词汇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入手,对颜色词进行语义的聚合分析和组合分析。分析现代汉语颜色词的词语内容、词语结构和色彩的表达功能。
本文用汉语中最常见的色彩词“红、黄、绿、白、黑”为例,重点讲述这五种颜色词的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它们的象征意义。本文采用列举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多角度的对汉语中颜色词的文化意义进行研究分析。
2 颜色词“红”及其文化内涵
《说文糸部》:“红,帛赤白色,从糸工声。”[1]段玉裁注:“春秋释例曰‘金畏于火,以白入于赤,故南方间色红也’,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古时的“红”是间色,是白色和赤色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正色的红色其实就是“赤”。按古代五行学说,赤是南方色。古人一般认为万物生长在南方,所谓“大阳”便是阳之极盛处。古人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这种的现象:一棵树面朝南的那一半蓬勃发展,硕果累累,而面朝北的那一半却枝叶稀少,果子不大;一座山,山南温暖明亮,郁郁葱葱,北坡却寒冷阴暗,荒凉萧索,所以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从这些现象中,人们认识到南部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1 红色的褒义
2.1.1 红色代表尊贵
正色的“红”是“赤”。“赤”一开始指代的是火光,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它使人类首次克服了漆黑可怕的自然环境,让人类有了与自然抗争的力量。它产生的意义是对这种现象的崇拜,当这种现象被抽象出来,代表一种尊贵的象征。
杨伯峻曾经说过:“在古代,大红色被称为‘朱’,这是一种代表尊贵、显贵的颜色。”古时候官位在四品、五品的官吏都穿著朱衣。唐朝三品以上的高官更是身着紫服,五品以上穿朱衣。这是根据《唐会要》记载,太宗皇帝在贞观四年规定:“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这里的“绯”和“朱”是一个意思)。[2]朱衣后来借指身居高位的官员,代表着显贵、尊贵。如《宋史》记载“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3]宋朝的徐铱在《送刘山阳》诗里有这么一句:“旧族知名世,朱衣宰楚城。”这里的“朱衣”代表着升官的意思。古代的贵戚、高官以及皇室成员出门,做导向的官吏也都是身着朱衣。宋代周必大的《玉堂杂记》卷下记载:“朝殿日、皇太子,宰相、亲王、参政各有朱衣吏二人自下马处前导至殿门。”[4]这里的朱衣被称为朱衣吏。除了服饰之外,如“朱邸”高官显贵的门邸、“朱轩”显贵乘的车等等,这些都代表这尊贵、显贵。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红色”是特权阶级使用的色彩。皇帝批阅奏章使用的朱砂就是红色,被称为“朱批”。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就是红色的大门,指代大户人家。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宫殿、庙宇及贵族大户的建筑物上的许多构件、部位都用朱红的颜料涂抹,象征权势和地位的显赫。古代许多与官府相关的事务和用品都与红色有着密切的关系。旧时进行不动产买卖、典当交易,向官府纳税时被盖上红色官印的叫“红契”。“红契”后来通指官署所印的不动产买卖、典当业务所用的正式契纸。“红”不仅显得庄重,而且是官方权威,获得认可的意思。如今,上至政府机关所用的图章,下到平民百姓用的私章,都使用红色印泥。除了红色比较醒目之外,更主要的是来自历史习俗的沿承。政府机关发放的“红头文件”、文革中的“最高指示”都是红色,这就是一种确切的权威的体现了。
致 谢
在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意味者我即将毕业而踏入社会,激动之情油然而生。从开始选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的整个过程中,许多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许多指导和帮助,尤其是我的指导老师金双平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请接受我最为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