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立德理念在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中的作用和方法

论传统立德理念在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中的作用和方法[20191230170450]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大学生,传统立德理念,道德素养,教育
目 录
1 引言 1
2 有关传统立德理念的理解 1
3 传统立德理念特征 2
3.1 范围广,涉及方面多 2
3.2 从古至今,一直被推崇 3
3.3 和树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3
4 大学生道德素养状况及其形成原因 4
4.1 大学生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 4
4.2 大学生道德素养问题的成因 6
5 传统立德理念对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意义 8
5.1 促进大学生成才 8
5.2 促进大学生就业 9
5.3 促进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 9
6 传统立德理念对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途径10
6.1 将理念传播到课堂上,运用到实践中11
6.2 利用网络平台对理念进行传播12
6.3 将理念进社团,开展有关的主题活动12
6.4 利用学校平台,进行德育树人13
结论 15
致谢 16
注释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1 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1],所以,高校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决定,响应国家号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以重视和完善,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传统立德理念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高校需要加大对理念传播和学习的力度,使理念发挥作用。一方面,大学生道德素养存在某些问题,需要通过传统立德理念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另一方面,学习理念可以推动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播,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和道德水平提升。
2 有关传统立德理念的理解
传统立德理念是在德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德的本意是服从社会、自然、人类的客观需要做事,在不违背三者的前提下去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从本意可以看出,德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只有通过我们的内心去感知它,去认知它,认知完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立德。《左转》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强调先立德,再立功业,可以看出先辈们早在立德这方面的重视。孔子推崇德为先,知识为后,可以看出立德是做人的根本,而后才有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等。在治理国家方面,执政以德,反对暴政,以德巩固政权,以德稳固人心。很显然先辈们在立德这方面的研究作用于个人和国家,可以看出立德是稳定国家的一个手段,是稳定政权的一个方式。立德既可以树人也可以安邦,意义深远。这一系列的有关立德的思想在历史的沉淀下就形成了传统立德理念。
传统立德理念是在立德的过程中形成的理念,理念包含的方面多,涉及的范围广。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国志·蜀志传》)就是传统立德理念的思想,名言是立德方面的,而且对人的道德行为有引导作用,这就是传统立德理念。凡是有关立德方面,作用于思想层面,对自身道德行为起着引导作用的传统理念,并且引导的行为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相关理念都属于传统立德理念的范畴。理念可以指引你成为有德行之人,想成为有德行之人必须立德,怎样去立德,体现在生活中方方面面上。立德需要有理念来引导,就像机器需要在说明书的指导下操作一样,理念就是树立德行的说明书。在这里,不可能研究到每件事怎么去做才能立德。其实总的方向就是德的基础下去把德行树立起来,因此,在做每件事前,思考事情要在徳的基础上去实施这件事,在心中衡量怎样做是更好的立德。其实,立德也可以理解成约束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立德的过程中,应该分清事情好坏,盲目地立德不是立德的目的,只是形式主义而已。立德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在一系列的立德过程中自然会形成相应的理念,传统立德理念的形成就是先辈们在立德过程中的不断探索而得来的。
传统立德理念作用于思想层面,每个人都是思想支撑着躯体,那做每件事之前,肯定会有意识去指引你怎么去做。传统立德理念就是一个标准或者说是个参考,在理念基础下去规范你的行为,使你可以正确的做好每件事。传统立德理念可以培养你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助你成人和成才,无论做什么事都将理念的思想贯穿其中,可以给你正确的方向指引。
3 传统立德理念的特征
大学生需要学习传统立德理念的相关知识,知晓理念的基本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传统立德理念的特征足以体现理念的价值性和实用性,这给大学生进一步地理解传统立德理念提供了方便。
3.1 范围广,涉及方面多
德的范围很广,传统立德理念是在德的基础上研究而来的,可见理念涉及方面广是有根据的。立德的表现也是罗列不全的,勤俭节约、遵纪守法、严于律己等都是立德的表现行为。这还只是很小的一方面,那么针对相关表现肯定有专门的行为依据,而传统理念就是指引你树立好德行的依据,可以看出理念范围广,涉及的方面多。
理念涉及的方面多足以体现理念的价值性和实用性,从一些大家的言论中就可以知道其涉及的方面较多。孔子的“以德治国”,老子的“无为而治”,朱子的“良心的认可”等到现在的“核心价值观”、“荣辱观”、“世界观”都无不涉及到传统立德理念。理念涉及的范围广是有依据的,从古到今,诸多大家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很有造诣的,正是先辈们的不断研究,才使理念涉及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无论什么事情都应该以德为基础去实施,这正是理念涉及范围广的根本所在。既然是传统立德理念,首先是教导人树立德行,人的德行体现在方方面面,这就必须使理念具备范围广,涉及方面多这一特性。
3.2 从古至今,一直被推崇
古代就开始树立德业,通过理念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稳固政权。《左转》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居首,推崇立德,认为立德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一切实践是在立德的前提下进行的。这给人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加深对立德理念的了解。先辈们强调它的重要性比智慧还要重要,明显看出古代对人的德育很重视。还有一些言论主张“为政以德”(《论语·为政》),强调立德治邦,在治理国家方面,以德立国。“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尚书·大禹漠》)这些都是在兴国方面的。在个人方面就是修身躬行、谦让孝顺、教化育人等。
当今社会更需要理念来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道德水平低下成了影响社会进步的一个因素。理念可以使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你评判是非的能力,可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对自身的成长影响很大。立德理念不仅对你成才有指引方向的作用,还能规范你的行为举止,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传统立德理念之所以到现在还被推崇,原因就在这里了。
不论古今,传统立德理念一直被推崇。传统立德理念是人们做每件事的参考和依据,从人性角度去讲,人都有趋善性的,人性本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肯定有一个标准去衡量。传统立德理念就是那个标准,在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会帮你往善的一面靠拢。
3.3 和树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树人需要有理念的正确引导才能树对人,理念的作用对象是人。单方面树人却没有理念支撑,那是不行的,会树不好人,会偏离原先树人的方向,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树立有德之人。因此,理念与树人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的本质是树人,在树人的基础上传授知识与技能。树人的表现很多,但是要有传统立德理念去指导才能表现好。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等提倡的都是积极做事做人,正确的去对待每件事情。国家大方向号召立德树人,目的是希望理念和树人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树人起到理论指导作用,在理论的指导下提升道德素养。学校是教育的圣殿,那么学校自然会有各种规章制度,大学生守则、宿舍文明守则、班规等,这些都是传统立德理念作用下的结果。传统立德理念的作用对象是人,而人成才需要理念的熏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104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