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附件)【字数:11867】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飞速普及,网络购物已然成为人们所喜爱的新型购物方式之一。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7年1月22日1500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CN”域名总数为2061万,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7.21亿,普及率已经高达53.2%,并且超过全球水平3.1个百分点。中国网民的规模已经相当于全部欧洲人口的总和。此外,我国通过手机网上进行支付的用户其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手机支付向线上支付领域快速渗透,极大丰富了支付场景。网络购物作为一种先进的交易方式,但是关于这个方面的理论研究大多数都是针对电子商务这一领域。从根本性质上来讲,网络购物不同于电子商务。但是因为电子商务与网络交易有相同的领域共通,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对电子商务的研究来补充、丰富对网络购物的研究。新的模式代表新的挑战,新的交易方式必然也会给传统交易的法律带来挑战。作为消费者,不仅一边享受着互联网所给带来的便捷,也需要面临更多的权益侵犯的事件。因此,消费者权益作为网络购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保护至关重要。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存在知情权、安全性、公平交易、索赔损失等问题。对中国现行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尽快找到对策,建立整套法律法规规范和保护。笔者将会针对现在网络购物中所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用一些普遍现象来表述,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现有对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中所可能存在的缺点以及不足,提出一系列合适可行的改善建议。
目 录
导 论 1
第一章 网络购物及消费者的理论概述 2
1.1. 网络购物的概念和起源 2
1.1.1.网络购物的概念 2
1.1.2 网络购物的起源 2
1.2 网络消费者的含义 3
1.3 网络购物的特点 3
第二章 我国网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 5
2.1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具体法律问题 5
2.1.1 网购消费者缺乏知情权 5
2.1.2 网购消费者安全权得不到全面保障 5
2.1.3 网络购物的售后无保障问题 6
2.2 网络购物后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法救济问题 6
2.2.1 网络购物纠纷的责任主体确认问题 6
2.2.2 网络购物纠纷维权时适用法律不明确 7
2.2.3 网络购物纠纷维权时其诉讼管辖法院确认问题 7
2.2.4 举证责任以及证据调取问题 8
2.3我国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 8
2.3.1网络技术的不完善 8
2.3.2信息不对称 8
2.3.3网络购物立法的滞后与缺失 9
2.3.4缺乏有效的救济机制 9
第三章 国外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模式评析 10
3.1国外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模式考察 10
3.1.1美国网店售假,后果严重 10
3.1.2新加坡关于网络交易中个人信息的保护 10
3.2国外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经验启示 10
3.2.1边制定边完善 10
3.2.2与过去制定的法律相适应 11
3.2.3符合国情特点 11
第四章 促进我国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安全的举措 12
4.1 加强网络整顿,净化网络环境 12
4.2 制定网络监管方案,构建法律基础框架 12
4.2.1 建立严格准入、营运监管制度 12
4.2.2 制定新的专门法规 12
4.2.3 网络硬件条件的改善 13
4.3 具体法律条文的改进 13
4.3.1 将消费者住所地作为诉讼管辖地 13
4.3.2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14
结束语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导 论
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迅潮中,越来越多的人群选择网购。因为网络销售不像传统购物方式有时间,地点和类型的限制,这就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开店经费和运输成本,使我们网络消费者购买商品所需的花费大大降低,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互联网上购物。 但是在网购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一些不法行为,在极大程度上威胁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严重缺乏信心,而消费者的权利又缺乏切实有效的法律保护,种种因素进而限制了网络购物的发展。所以,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作为一个与互联网同时发展壮大的群体,网络消费者其相应的权益保护问题不容忽视。只有保障网购消费者的权益,合理合法地消除各行各业的利益冲突,这样才能给网上购物提供一个合法的公平的交易平台。本人将通过一些网络购物中出现较为经典的现象,来讲述网购引发的法律纠纷,从而使得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该通过法律来保护的这一观点得以论证,由此说明实现交易的公平化就需要我们的法律更加的完善,为快速发展的网络经济创建一个健康的大环境。
本研究将以追求利益公平为原则,完善我国法律中关于保护网络消费者权益的部分为目的,多角度出发,首先分析我国网络购物的现状,再总结在交易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参考国内外关于网络消费的法律法规,作出具体的对应措施,实现我国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的全面有效的保护。
通过科学的论证方法以及对现有法律中关于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论研究,为今后的立法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更为中国网络市场的发展打好根基。
第一章 网络购物及消费者的理论概述
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是制度建构和确立的两大基础。制度的形成需要理论基础作为前提和支撑,而制度的确立则需要实践基础提供经验。但不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基础,它们都是为了合法的确立以及推行制度。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同样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作用。本文将通过对理论层面的理解和实践层面经验总结对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1. 网络购物的概念和起源
1.1.1.网络购物的概念
在研究中,笔者将网络购物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的网络购物主要有企业对企业的交易,即Business to Business,简称为B2B;企业对个人的交易Business to Consumer,简称为B2C;个人对个人的交易Consumer to Consumer,简称为C2C;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交易Government to Business 即G2B,以上都是通过互联网上的交易平台来进行商品或服务的交易。而狭义上的网络购物仅仅指上面提到的企业对个人和个人对个人的交易,即B2C和C2C。本课题所涉及的网络购物,由于研究对象为网络消费者,其交易对象为个人,因此本课题采用网络购物的狭义概念,即仅仅包括B2C和C2C两种。
1.1.2 网络购物的起源
① 起步时期
从1991年起,互联网的数据交换应用在中国的海关、外贸以及交通航运等机构就发展起来了,这便成为了中国电子商务开始起步的时期。
② 雏形时期
于1993年所组织的“金卡、金关、金税”的“三金工程”,让中国早期的电子商务系统能够很好的构架。1996年,全桥网和因特网正式地开通,随之而来的是外贸部成立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加拿大驻中国大使Howard Balloch贝翔先生于1996年的11月,通过北京实华开电子商务的一个网站上购买了一只景泰蓝龙凤牡丹的瓷器,这也成为了中国境内的第一笔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的交易。1997年,中国的网络商品订货系统开始运行,网络银行以及网络购物也相继出现。进而1993年到1997年的四年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的雏形时期。
目 录
导 论 1
第一章 网络购物及消费者的理论概述 2
1.1. 网络购物的概念和起源 2
1.1.1.网络购物的概念 2
1.1.2 网络购物的起源 2
1.2 网络消费者的含义 3
1.3 网络购物的特点 3
第二章 我国网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 5
2.1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具体法律问题 5
2.1.1 网购消费者缺乏知情权 5
2.1.2 网购消费者安全权得不到全面保障 5
2.1.3 网络购物的售后无保障问题 6
2.2 网络购物后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法救济问题 6
2.2.1 网络购物纠纷的责任主体确认问题 6
2.2.2 网络购物纠纷维权时适用法律不明确 7
2.2.3 网络购物纠纷维权时其诉讼管辖法院确认问题 7
2.2.4 举证责任以及证据调取问题 8
2.3我国网络购物中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 8
2.3.1网络技术的不完善 8
2.3.2信息不对称 8
2.3.3网络购物立法的滞后与缺失 9
2.3.4缺乏有效的救济机制 9
第三章 国外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模式评析 10
3.1国外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模式考察 10
3.1.1美国网店售假,后果严重 10
3.1.2新加坡关于网络交易中个人信息的保护 10
3.2国外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经验启示 10
3.2.1边制定边完善 10
3.2.2与过去制定的法律相适应 11
3.2.3符合国情特点 11
第四章 促进我国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安全的举措 12
4.1 加强网络整顿,净化网络环境 12
4.2 制定网络监管方案,构建法律基础框架 12
4.2.1 建立严格准入、营运监管制度 12
4.2.2 制定新的专门法规 12
4.2.3 网络硬件条件的改善 13
4.3 具体法律条文的改进 13
4.3.1 将消费者住所地作为诉讼管辖地 13
4.3.2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14
结束语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导 论
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迅潮中,越来越多的人群选择网购。因为网络销售不像传统购物方式有时间,地点和类型的限制,这就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开店经费和运输成本,使我们网络消费者购买商品所需的花费大大降低,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互联网上购物。 但是在网购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一些不法行为,在极大程度上威胁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对网络购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严重缺乏信心,而消费者的权利又缺乏切实有效的法律保护,种种因素进而限制了网络购物的发展。所以,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作为一个与互联网同时发展壮大的群体,网络消费者其相应的权益保护问题不容忽视。只有保障网购消费者的权益,合理合法地消除各行各业的利益冲突,这样才能给网上购物提供一个合法的公平的交易平台。本人将通过一些网络购物中出现较为经典的现象,来讲述网购引发的法律纠纷,从而使得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该通过法律来保护的这一观点得以论证,由此说明实现交易的公平化就需要我们的法律更加的完善,为快速发展的网络经济创建一个健康的大环境。
本研究将以追求利益公平为原则,完善我国法律中关于保护网络消费者权益的部分为目的,多角度出发,首先分析我国网络购物的现状,再总结在交易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参考国内外关于网络消费的法律法规,作出具体的对应措施,实现我国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的全面有效的保护。
通过科学的论证方法以及对现有法律中关于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论研究,为今后的立法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更为中国网络市场的发展打好根基。
第一章 网络购物及消费者的理论概述
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是制度建构和确立的两大基础。制度的形成需要理论基础作为前提和支撑,而制度的确立则需要实践基础提供经验。但不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基础,它们都是为了合法的确立以及推行制度。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同样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作用。本文将通过对理论层面的理解和实践层面经验总结对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1. 网络购物的概念和起源
1.1.1.网络购物的概念
在研究中,笔者将网络购物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的网络购物主要有企业对企业的交易,即Business to Business,简称为B2B;企业对个人的交易Business to Consumer,简称为B2C;个人对个人的交易Consumer to Consumer,简称为C2C;以及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交易Government to Business 即G2B,以上都是通过互联网上的交易平台来进行商品或服务的交易。而狭义上的网络购物仅仅指上面提到的企业对个人和个人对个人的交易,即B2C和C2C。本课题所涉及的网络购物,由于研究对象为网络消费者,其交易对象为个人,因此本课题采用网络购物的狭义概念,即仅仅包括B2C和C2C两种。
1.1.2 网络购物的起源
① 起步时期
从1991年起,互联网的数据交换应用在中国的海关、外贸以及交通航运等机构就发展起来了,这便成为了中国电子商务开始起步的时期。
② 雏形时期
于1993年所组织的“金卡、金关、金税”的“三金工程”,让中国早期的电子商务系统能够很好的构架。1996年,全桥网和因特网正式地开通,随之而来的是外贸部成立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加拿大驻中国大使Howard Balloch贝翔先生于1996年的11月,通过北京实华开电子商务的一个网站上购买了一只景泰蓝龙凤牡丹的瓷器,这也成为了中国境内的第一笔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的交易。1997年,中国的网络商品订货系统开始运行,网络银行以及网络购物也相继出现。进而1993年到1997年的四年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的雏形时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fxlw/faxu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