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体系构建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2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研究综述 2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3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3
2 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分析 4
2.1 区域物流相关理论 4
2.2 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内涵 5
2.3 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表征 6
3 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指标体系 7
3.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7
3.2 区域物流和谐性评价维度 8
3.3 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9
4 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模型 10
4.1 总体评价思路 10
4.2 评价方法选择 11
4.3 评价模型构建 12
5 实证分析 14
5.1 江苏省物流产业现状 14
5.2 总技术效率和物流产业规模效率分析 14
5.3 Malmquist DEA 效率分析 17
5.4 结论 19
总 结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我国物流产业演进的环境日益复杂,如何实现我国物流产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理论和实践的关键。而自然生态系统的微妙、和谐、高效,为物流业的研究提供了启示。解决物流业的风险与危机,解决人类社会的环境退化、生态失衡、生物网络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深层的生态意识。从生态视角看,物流产业是一个具有生命性、竞争性、自适应性等多生态学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征的系统。其演变犹如自然生态系统,也遵从了从初级到高级、单一到复杂、简单到多样的内在生命逻辑,充满着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
区域物流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还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概念,是一个经济区域或一个城市的物流。区域物流的发展已经引起了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但是一个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模式及所实施的政策措施是与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地理区位、产业活动、流通活动以及该区域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软硬条件密切相关联的,所以只有在清楚了决定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之后才能保证区域物流的正常健康发展,才能确保一个区域能够选择出正确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
本文主要针对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进行研究,发现区域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准确定位区域物流发展方向,提升区域物流发展能力,使得区域物流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政府部门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制度政策,为区域物流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更好的实现区域物流业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1.1.2 研究意义
区域物流生态系统的特征决定了其物流的独立性以及特殊性,同时明确了构建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本文以和谐系统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的非拓扑特征,阐述了系统和谐的内涵。因此,通过对区域物流生态系统的和谐性研究,构建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体系有如下意义:
1)通过研究构建评价体系后提出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弄清在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影响的各要素,为高效地保证一个区域可以选取正确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制订出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3)对区域物流协调运作提出建议,以确保企业、工业和区域物流活动的有效性和一致性,确保各环节的顺利和有效执行。
1.2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
随着物流产业的逐渐升温,降低物流成本并且提高物流效益刻不容缓,而寻求相对稳定、和谐的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在区域物流生态系统的和谐性研究中,各成员之间是否和谐及和谐程度对整个物流生态系统的影响,这就需要参阅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深入的研究。
要研究成员间的和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及和谐性评价体系如何构建都要从协同学的角度入手分析。“协同学”是一个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教授哈肯首先提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该理论的应用和发展非常迅速,郭治安教授用简明通俗而又有一定深度的语言系统介绍了协同学基本的概念、基本的方法和基本的应用等内容[13]。
河海大学葛敏学者运用生态视角,在系统构建的基础上,基于和谐系统理论和生态承载力理论,通过对我国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对我国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的和谐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产业生态和谐性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2]。
在物流系统和谐性的分析和诊断中,关键在于找出不和谐因素以便采取措施来改善运行状况,淮海工学院的聂茂林教授运用和谐管理理论,从供应链系统的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了供应链系统要素整体构成的合理性和协调管理理论应用于供应链协调的理论分析[10]。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的周晓杰老师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浪潮迅速兴起,区域经济日趋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区域物流可以通过降低成本为提高区域经济做出贡献,而区域经济也能给区域物流发展提供动力,在经济增长上两者表现为协同性[11]。
重庆科技大学教授李志是由区域物流产业及其基本特征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对各成员的和致性分析[8]。
大连理工大学的刁晓纯学者回顾并总结了产业生态网络的概念特性,以协同学为理论基点,从一体化与多元化的网络关联入手判别了产业生态网络的模式及其适用性,同时,在产业生态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产业生态网络的演化机制[4]。
1.2.2 国外研究
国外对区域物流和物流绩效评价也有着一定的研究成果。A.Gunasekaran和其他学者建立了一种基于相关文献和实证分析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框架,阐明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和在何种条件下的绩效评价方法[17]。
GV Cieminski和其他学者提出的定性模型的物流和绩效诊断方法、定性模型帮助企业找出经营计划和控制行动,是他们可以有效地提升特定的物流绩效策略。确保竞争战略和物流绩效管理的一致性也是企业内部和谐性的一种[16]。
Parsons-dough Harbour研究了美国区域物流通道的类型与模式,明确指出了物流通道管理建设和物流设施规划的策略[18]。对于区域物流的研究,国外主要
中在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和区域间物流合作方面,通过实证研究来加强理论探讨。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第二章是关于区域物流和生态系统和谐性的相关理论,以及生态系统和谐性的内涵,生态系统和谐性的表征,明确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第三章建立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谐性分析以及和谐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接下来利用DEA方法对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进行了效率分析;第四章主要结合江苏省各个地级市的物流发展状况,利用DEA方法进行实例论证;第五章论述了完善区域物流体系的思路和方法,最后得出了结论和展望。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2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研究综述 2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3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3
2 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分析 4
2.1 区域物流相关理论 4
2.2 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内涵 5
2.3 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表征 6
3 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指标体系 7
3.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7
3.2 区域物流和谐性评价维度 8
3.3 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9
4 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模型 10
4.1 总体评价思路 10
4.2 评价方法选择 11
4.3 评价模型构建 12
5 实证分析 14
5.1 江苏省物流产业现状 14
5.2 总技术效率和物流产业规模效率分析 14
5.3 Malmquist DEA 效率分析 17
5.4 结论 19
总 结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我国物流产业演进的环境日益复杂,如何实现我国物流产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理论和实践的关键。而自然生态系统的微妙、和谐、高效,为物流业的研究提供了启示。解决物流业的风险与危机,解决人类社会的环境退化、生态失衡、生物网络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深层的生态意识。从生态视角看,物流产业是一个具有生命性、竞争性、自适应性等多生态学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征的系统。其演变犹如自然生态系统,也遵从了从初级到高级、单一到复杂、简单到多样的内在生命逻辑,充满着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
区域物流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还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概念,是一个经济区域或一个城市的物流。区域物流的发展已经引起了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但是一个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模式及所实施的政策措施是与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地理区位、产业活动、流通活动以及该区域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软硬条件密切相关联的,所以只有在清楚了决定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之后才能保证区域物流的正常健康发展,才能确保一个区域能够选择出正确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
本文主要针对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进行研究,发现区域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准确定位区域物流发展方向,提升区域物流发展能力,使得区域物流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政府部门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制度政策,为区域物流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更好的实现区域物流业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1.1.2 研究意义
区域物流生态系统的特征决定了其物流的独立性以及特殊性,同时明确了构建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本文以和谐系统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的非拓扑特征,阐述了系统和谐的内涵。因此,通过对区域物流生态系统的和谐性研究,构建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体系有如下意义:
1)通过研究构建评价体系后提出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弄清在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影响的各要素,为高效地保证一个区域可以选取正确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制订出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3)对区域物流协调运作提出建议,以确保企业、工业和区域物流活动的有效性和一致性,确保各环节的顺利和有效执行。
1.2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
随着物流产业的逐渐升温,降低物流成本并且提高物流效益刻不容缓,而寻求相对稳定、和谐的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在区域物流生态系统的和谐性研究中,各成员之间是否和谐及和谐程度对整个物流生态系统的影响,这就需要参阅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深入的研究。
要研究成员间的和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及和谐性评价体系如何构建都要从协同学的角度入手分析。“协同学”是一个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教授哈肯首先提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该理论的应用和发展非常迅速,郭治安教授用简明通俗而又有一定深度的语言系统介绍了协同学基本的概念、基本的方法和基本的应用等内容[13]。
河海大学葛敏学者运用生态视角,在系统构建的基础上,基于和谐系统理论和生态承载力理论,通过对我国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对我国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的和谐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产业生态和谐性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2]。
在物流系统和谐性的分析和诊断中,关键在于找出不和谐因素以便采取措施来改善运行状况,淮海工学院的聂茂林教授运用和谐管理理论,从供应链系统的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了供应链系统要素整体构成的合理性和协调管理理论应用于供应链协调的理论分析[10]。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的周晓杰老师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浪潮迅速兴起,区域经济日趋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区域物流可以通过降低成本为提高区域经济做出贡献,而区域经济也能给区域物流发展提供动力,在经济增长上两者表现为协同性[11]。
重庆科技大学教授李志是由区域物流产业及其基本特征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对各成员的和致性分析[8]。
大连理工大学的刁晓纯学者回顾并总结了产业生态网络的概念特性,以协同学为理论基点,从一体化与多元化的网络关联入手判别了产业生态网络的模式及其适用性,同时,在产业生态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产业生态网络的演化机制[4]。
1.2.2 国外研究
国外对区域物流和物流绩效评价也有着一定的研究成果。A.Gunasekaran和其他学者建立了一种基于相关文献和实证分析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框架,阐明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和在何种条件下的绩效评价方法[17]。
GV Cieminski和其他学者提出的定性模型的物流和绩效诊断方法、定性模型帮助企业找出经营计划和控制行动,是他们可以有效地提升特定的物流绩效策略。确保竞争战略和物流绩效管理的一致性也是企业内部和谐性的一种[16]。
Parsons-dough Harbour研究了美国区域物流通道的类型与模式,明确指出了物流通道管理建设和物流设施规划的策略[18]。对于区域物流的研究,国外主要
中在区域物流发展战略和区域间物流合作方面,通过实证研究来加强理论探讨。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第二章是关于区域物流和生态系统和谐性的相关理论,以及生态系统和谐性的内涵,生态系统和谐性的表征,明确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第三章建立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谐性分析以及和谐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接下来利用DEA方法对区域物流生态系统和谐性进行了效率分析;第四章主要结合江苏省各个地级市的物流发展状况,利用DEA方法进行实例论证;第五章论述了完善区域物流体系的思路和方法,最后得出了结论和展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