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大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支付宝为例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支付变得越来越便捷,如今不用带钱包,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支付。然而众多支付企业为争取用户进行了大量的推广与补贴,却没有换来应有的用户留存率。本文以在校大学生用户为研究对象,以移动支付领先企业支付宝为例,利用技术接受模型及其相关理论,研究影响大学生这一未来消费主力群体持续使用移动支付的因素,分析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愉悦性和外部网络性对大学生持续使用移动支付产品的意愿有着正相关影响,其中外部网络性是最重要的因素等结论,最后根据分析研究的结论,给相关移动支付企业提出对应的建议。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1.1移动支付的背景 1
1.1.2大学生与移动支付 1
1.1.3支付宝 2
1.2研究意义 3
1.3文献综述 3
1.4研究框架 5
1.5研究方法 5
2理论模型的构建 6
2.1技术接受模型及其相关理论 6
2.2本文使用的模型 7
3问卷调查 9
3.1问卷设计 9
3.2问卷初测 10
3.3问卷修订 10
3.4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10
4实证分析 11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11
4.2信度分析 13
4.3效度分析 14
4.4相关性分析 15
4.5因子分析 16
4.6方差分析 17
4.6.1根据性别定类 18
4.6.2根据生活费定类 19
4.6.3根据就读年级定类 20
4.6.4根据付款中支付宝使用进行支付的比例定类 21
5结论与建议 22
5.1研究结论 22
5.2研究建议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6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移动支付的背景
随着手机的全面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的手机早已不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局限于早期的通讯、娱乐之用,而已经拓展到了办公、出行等领域。近几年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更是让手机的功能得到极大的丰富,尤其是其中的移动支付功能,不仅成为了移动电子商务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功能,而且还深刻的改变了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通常指在金融监管下运营,并通过移动设备执行的支付服务,消费者使用移动设备(通常是手机)支付各种虚拟、实物商品以及服务,而不是使用现金、支票、银行卡等其他不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的付款。
移动支付概念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出现,那时的“手机银行”“短信银行”都是典型的移动支付,但是因为当时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企业少(当时仅大型商业银行才提供此类服务),而且消费者获取移动支付服务的门槛较高(需要去银行开通办理相关业务,需要密钥等设备配合使用,操作复杂),移动支付在线下商家的普及度极低,所以移动支付产品在当时也只是这些商业银行的一个边缘产品。
如今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涉足这一领域,截止到2018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已经陆续发放了6批次,共计270余张第三方支付牌照,说明市面上已经拥有至少两百多家非金融性企业可以从事移动支付行业。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了解并使用移动支付产品,根据易观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1]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不包括银行)的交易规模43835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1.25%,说明如今国内的移动支付市场不仅交易规模巨大,而且依然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1.1.2大学生与移动支付
在如今国内的大学校园中,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非常高,根据张卫军、朱佳伟[2]等学者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智能手机的平均持有率达到约72%(2013),高于当时调查城市的平均智能手机持有率17个百分点。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的大学生的智能手机持有率更高,这给移动支付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创造了非常好的基础。而且大学生与其他群体相比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更高,也有相比于其他群体来说更旺盛的消费需求,所以其平均消费频次较其他群体来说更高。但同时因为经济上很难独立,更多依靠家庭给予的生活费,所以其平均消费额度较其他群体来说更低。而这样的消费特点正与移动支付的“高频次、小额度”的特点不谋而合,说明移动支付更符合大学生群体的日常消费习惯。
根据艾媒咨询在2018年12月12日发布的《20182019中国线下零售交易现金与网络支付行为状况调查》[3]显示,在受访者中,仅有10.1%的90后受访者表示会经常使用现金而非移动支付,是受访年龄段(60后至90后)中比例最低的,这表明当今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90后,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是非常高的,而当今的大学生便是属于这一受访年龄段。
对于移动支付企业来说,大学生用户不仅对移动支付产品的接受度更高,而且因为其消费能力旺盛,消费潜力巨大,所以赢得了大学生用户的选择,就是赢得了未来十年里的移动支付市场的争夺战。
1.1.3支付宝
支付宝最开始是2003年由阿里巴巴集团为了解决淘宝网上买家与卖家之间的不信任导致的货款收付困难问题而设立的一个付款中介产品,是淘宝网的一个附属功能,后在2004年独立出来设立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功能也不再局限于付款中介,逐渐发展出电话充值、水电缴费、跨行转账等功能,但其早期众多业务更多依靠与各大商业银行合作,通过用户所绑定的银行进行消费扣款,所以,除去消费者在确认收货前暂存于支付宝的第三方存管金外,一般用户在支付宝内的资金留存极少。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1.1移动支付的背景 1
1.1.2大学生与移动支付 1
1.1.3支付宝 2
1.2研究意义 3
1.3文献综述 3
1.4研究框架 5
1.5研究方法 5
2理论模型的构建 6
2.1技术接受模型及其相关理论 6
2.2本文使用的模型 7
3问卷调查 9
3.1问卷设计 9
3.2问卷初测 10
3.3问卷修订 10
3.4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10
4实证分析 11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11
4.2信度分析 13
4.3效度分析 14
4.4相关性分析 15
4.5因子分析 16
4.6方差分析 17
4.6.1根据性别定类 18
4.6.2根据生活费定类 19
4.6.3根据就读年级定类 20
4.6.4根据付款中支付宝使用进行支付的比例定类 21
5结论与建议 22
5.1研究结论 22
5.2研究建议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6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移动支付的背景
随着手机的全面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的手机早已不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局限于早期的通讯、娱乐之用,而已经拓展到了办公、出行等领域。近几年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更是让手机的功能得到极大的丰富,尤其是其中的移动支付功能,不仅成为了移动电子商务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功能,而且还深刻的改变了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通常指在金融监管下运营,并通过移动设备执行的支付服务,消费者使用移动设备(通常是手机)支付各种虚拟、实物商品以及服务,而不是使用现金、支票、银行卡等其他不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的付款。
移动支付概念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出现,那时的“手机银行”“短信银行”都是典型的移动支付,但是因为当时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企业少(当时仅大型商业银行才提供此类服务),而且消费者获取移动支付服务的门槛较高(需要去银行开通办理相关业务,需要密钥等设备配合使用,操作复杂),移动支付在线下商家的普及度极低,所以移动支付产品在当时也只是这些商业银行的一个边缘产品。
如今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涉足这一领域,截止到2018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已经陆续发放了6批次,共计270余张第三方支付牌照,说明市面上已经拥有至少两百多家非金融性企业可以从事移动支付行业。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了解并使用移动支付产品,根据易观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1]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不包括银行)的交易规模43835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1.25%,说明如今国内的移动支付市场不仅交易规模巨大,而且依然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1.1.2大学生与移动支付
在如今国内的大学校园中,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非常高,根据张卫军、朱佳伟[2]等学者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智能手机的平均持有率达到约72%(2013),高于当时调查城市的平均智能手机持有率17个百分点。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的大学生的智能手机持有率更高,这给移动支付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创造了非常好的基础。而且大学生与其他群体相比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更高,也有相比于其他群体来说更旺盛的消费需求,所以其平均消费频次较其他群体来说更高。但同时因为经济上很难独立,更多依靠家庭给予的生活费,所以其平均消费额度较其他群体来说更低。而这样的消费特点正与移动支付的“高频次、小额度”的特点不谋而合,说明移动支付更符合大学生群体的日常消费习惯。
根据艾媒咨询在2018年12月12日发布的《20182019中国线下零售交易现金与网络支付行为状况调查》[3]显示,在受访者中,仅有10.1%的90后受访者表示会经常使用现金而非移动支付,是受访年龄段(60后至90后)中比例最低的,这表明当今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90后,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是非常高的,而当今的大学生便是属于这一受访年龄段。
对于移动支付企业来说,大学生用户不仅对移动支付产品的接受度更高,而且因为其消费能力旺盛,消费潜力巨大,所以赢得了大学生用户的选择,就是赢得了未来十年里的移动支付市场的争夺战。
1.1.3支付宝
支付宝最开始是2003年由阿里巴巴集团为了解决淘宝网上买家与卖家之间的不信任导致的货款收付困难问题而设立的一个付款中介产品,是淘宝网的一个附属功能,后在2004年独立出来设立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功能也不再局限于付款中介,逐渐发展出电话充值、水电缴费、跨行转账等功能,但其早期众多业务更多依靠与各大商业银行合作,通过用户所绑定的银行进行消费扣款,所以,除去消费者在确认收货前暂存于支付宝的第三方存管金外,一般用户在支付宝内的资金留存极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