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藏山旅游景区旅游营销策划
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情趣和质量。生态旅游由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逐渐受到了游客的喜爱。本文以藏山旅游风景区为策划对象,通过对藏山旅游风景区的实地调研,结合风景区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结果,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游客的旅游行为和旅游偏好,从而发现景区现存的问题与不足。据此进行科学系统的景区营销策划,增强藏山旅游风景区的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 1
一、景区介绍与策划目标 2
(一)景区简介 2
(二)区位分析与交通 2
(三)景区资源与特色 3
(四)旅游营销现状与问题 4
(五)策划目标 4
二、市场竞争与SWOT分析 4
(一)市场竞争分析 4
(二)藏山旅游景区旅游营销SWOT分析 4
三、市场调查与游客旅游需求分析 5
(一)数据来源 5
(二)样本特征 6
(三)游客旅游需求分析 7
四、营销诊断与简要结论 12
五、旅游营销战略策划 13
(一)发展思路 13
(二)景区定位 13
(三)发展目标 13
(四)发展战略 14
六、旅游营销策略策划 15
(一)旅游项目开发 15
(二)旅游产品开发 16
(三)广告与促销策划 16
(四)旅游品牌建设 17
(五)基础设施建设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8
附录一:调查问卷 19
山西藏山旅游景区旅游营销策划
引言
(一)景区简介
藏山,地处太行山西麓,年平均气温10.9°C,降雨量570毫米,自然风景独特,是绝佳的避暑胜地,因春秋时藏匿赵氏孤儿得名。山以史传,史以文传,汇中华儒家文化于此藏孤胜境,被为晋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一名山。藏山旅游风景区属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公益林保护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素有“三晋第一名山”的美称,是山西旅游的东大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二)区位分析与交通
1、区位
藏山坐落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城北,东靠石家庄,西临太原市,向南遥望娘子关,北倚佛教圣地五台山和红色圣地西柏坡,因赵氏孤儿藏孤救孤的经典故事而得名。藏山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县境内,地处太行山西麓,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边缘,温带南缘亚热带北界,景区总面积逾10平方公里。
2、交通
交通图
(1)外部交通方面,从整体交通运输网络来看,藏山风景旅游区坐落于207国道及大运高速东侧,阳五高速西侧,周边区位交通条件较好,北临忻阜高速,南望太旧高速。同时连接山西、河北两省的“双阳线”穿过盂县,阳泉北站距离藏山仅十多分钟的车程,来自阳泉、太原、石家庄等地的游客也可以选择更方便的城际高速公路,经由藏山附近的各县级以及乡村公路去往该景区。
(2)内部交通方面,景区内部设有电瓶车,路线为景区门口到春秋藏孤胜地的往返线路,方便游客出行,但各景点之间由于道路较为崎岖,游客只能选择步行。此外,景区提供了免费停车场,以方便自驾出行的游客停车。
(三)景区资源与特色
1、藏山的由来
藏山,位于太行山西麓,年平均气温10.9°C,降雨量570毫米,自然风景独特,是绝佳的避暑胜地。因春秋时期程婴带赵氏孤儿藏匿在此地而闻名,后人为纪念其无畏忠贞,将其命名为藏山,并立祠供奉,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2、景区资源
藏山庙三十多处的亭台楼阁皆倚山傍壁,是按照宫廷建筑的特征而设计,由文子祠、寝宫、藏孤洞、梳洗楼、八义祠、报恩祠、启忠祠等建筑组成,是一个气势壮观的建筑群体。藏山,藏得住人,藏不住美景。千峰叠障,万壑含烟,洞穴幽奇,涧水潺湲,所有楼、台、殿、堂、亭均是依山壁而建,同自然景观珠联璧合,使人如在画中,故有晋东第一名山之称誉。藏山凭借其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文化、源远流长的赵氏根祖文化、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文化、绚丽多姿的名人游记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情风俗文化及儒道佛三教文化,极大地延伸了藏山忠义文化的内涵。
(四)旅游营销现状与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藏山旅游风景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产品层次低,休闲娱乐项目单一。目前藏山景区以观光旅游为主,游客的主要娱乐项目为登山和景点观赏等基础旅游活动,游客通常可以在一天内游览完景区,因此也导致了游客的平均消费水平较低。也就是说,景区的主要收入依旧来自于出售门票,缺乏创新性产品,缺乏吸引游客停留的拓展项目。
2、景区管理规划落后。以三教文化圣地为例,该板块的旅游产品缺乏明确的等级层次,相关旅游项目较为肤浅,文化内涵延伸不到位,没有形成产品体系和规模效应。因此景区内大部分的观光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满足游客享受独特旅游体验的需求,景区旅游资源整顿迫在眉睫。
3、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内的垃圾桶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游客基本需求。此外,景区导引牌的设计十分不合理,不仅放置的位置不便于游客查看,甚至连导引牌上显示的信息都存在大量错误,给游客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在有危险性的山体建筑处,甚至没有相应的警示标牌。
4、区域旅游资源协作性差。藏山与河北相邻,同时与五台山景区和太行山旅游景区的距离也较近。藏山的三教文化胜地与五台山佛教文化本可以互为补充,但由于二者没有展开协作开发,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旅游资源的浪费,客源难以形成互流,以至于知名景点对藏山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 1
一、景区介绍与策划目标 2
(一)景区简介 2
(二)区位分析与交通 2
(三)景区资源与特色 3
(四)旅游营销现状与问题 4
(五)策划目标 4
二、市场竞争与SWOT分析 4
(一)市场竞争分析 4
(二)藏山旅游景区旅游营销SWOT分析 4
三、市场调查与游客旅游需求分析 5
(一)数据来源 5
(二)样本特征 6
(三)游客旅游需求分析 7
四、营销诊断与简要结论 12
五、旅游营销战略策划 13
(一)发展思路 13
(二)景区定位 13
(三)发展目标 13
(四)发展战略 14
六、旅游营销策略策划 15
(一)旅游项目开发 15
(二)旅游产品开发 16
(三)广告与促销策划 16
(四)旅游品牌建设 17
(五)基础设施建设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8
附录一:调查问卷 19
山西藏山旅游景区旅游营销策划
引言
(一)景区简介
藏山,地处太行山西麓,年平均气温10.9°C,降雨量570毫米,自然风景独特,是绝佳的避暑胜地,因春秋时藏匿赵氏孤儿得名。山以史传,史以文传,汇中华儒家文化于此藏孤胜境,被为晋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一名山。藏山旅游风景区属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公益林保护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素有“三晋第一名山”的美称,是山西旅游的东大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二)区位分析与交通
1、区位
藏山坐落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城北,东靠石家庄,西临太原市,向南遥望娘子关,北倚佛教圣地五台山和红色圣地西柏坡,因赵氏孤儿藏孤救孤的经典故事而得名。藏山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县境内,地处太行山西麓,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边缘,温带南缘亚热带北界,景区总面积逾10平方公里。
2、交通
交通图
(1)外部交通方面,从整体交通运输网络来看,藏山风景旅游区坐落于207国道及大运高速东侧,阳五高速西侧,周边区位交通条件较好,北临忻阜高速,南望太旧高速。同时连接山西、河北两省的“双阳线”穿过盂县,阳泉北站距离藏山仅十多分钟的车程,来自阳泉、太原、石家庄等地的游客也可以选择更方便的城际高速公路,经由藏山附近的各县级以及乡村公路去往该景区。
(2)内部交通方面,景区内部设有电瓶车,路线为景区门口到春秋藏孤胜地的往返线路,方便游客出行,但各景点之间由于道路较为崎岖,游客只能选择步行。此外,景区提供了免费停车场,以方便自驾出行的游客停车。
(三)景区资源与特色
1、藏山的由来
藏山,位于太行山西麓,年平均气温10.9°C,降雨量570毫米,自然风景独特,是绝佳的避暑胜地。因春秋时期程婴带赵氏孤儿藏匿在此地而闻名,后人为纪念其无畏忠贞,将其命名为藏山,并立祠供奉,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2、景区资源
藏山庙三十多处的亭台楼阁皆倚山傍壁,是按照宫廷建筑的特征而设计,由文子祠、寝宫、藏孤洞、梳洗楼、八义祠、报恩祠、启忠祠等建筑组成,是一个气势壮观的建筑群体。藏山,藏得住人,藏不住美景。千峰叠障,万壑含烟,洞穴幽奇,涧水潺湲,所有楼、台、殿、堂、亭均是依山壁而建,同自然景观珠联璧合,使人如在画中,故有晋东第一名山之称誉。藏山凭借其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文化、源远流长的赵氏根祖文化、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文化、绚丽多姿的名人游记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情风俗文化及儒道佛三教文化,极大地延伸了藏山忠义文化的内涵。
(四)旅游营销现状与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藏山旅游风景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产品层次低,休闲娱乐项目单一。目前藏山景区以观光旅游为主,游客的主要娱乐项目为登山和景点观赏等基础旅游活动,游客通常可以在一天内游览完景区,因此也导致了游客的平均消费水平较低。也就是说,景区的主要收入依旧来自于出售门票,缺乏创新性产品,缺乏吸引游客停留的拓展项目。
2、景区管理规划落后。以三教文化圣地为例,该板块的旅游产品缺乏明确的等级层次,相关旅游项目较为肤浅,文化内涵延伸不到位,没有形成产品体系和规模效应。因此景区内大部分的观光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满足游客享受独特旅游体验的需求,景区旅游资源整顿迫在眉睫。
3、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内的垃圾桶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游客基本需求。此外,景区导引牌的设计十分不合理,不仅放置的位置不便于游客查看,甚至连导引牌上显示的信息都存在大量错误,给游客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在有危险性的山体建筑处,甚至没有相应的警示标牌。
4、区域旅游资源协作性差。藏山与河北相邻,同时与五台山景区和太行山旅游景区的距离也较近。藏山的三教文化胜地与五台山佛教文化本可以互为补充,但由于二者没有展开协作开发,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旅游资源的浪费,客源难以形成互流,以至于知名景点对藏山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