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相声艺术的创新(附件)【字数:11244】

摘 要相声,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古作象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衍变为相声。如今人们对于相声已经不再陌生,在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背景下,小到回家路上的广播电台,大到风靡全国的德云社,人们哪哪都能感受到相声的痕迹。从辽阔大地上的一根草,到漫无边际的星云世界,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到尖锐深刻的阶级斗争,从生活衍生到社会再到科学,相声的内容题材广阔无边,特别是在艺术需求多元化的今天,相声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逐渐赢得了人们的关注。本篇文章是为了让人们更加的了解相声文化在在新媒体环境下,较之传统的区别,各方面是如何做出改进的,在拓宽文化视野的同时,提高对中国文化的鉴赏能力。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现状 1
1.2研究意义 2
1.3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下相声的现状 3
2.1相声现在的发展状况 3
2.2相声当今所面临的问题 4
2.2.1相声艺人文化素质不高 4
2.2.2相声艺术的日趋商业化 5
2.3相声问题的解决之道 6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下相声创新的分析 8
3.1相声表演形式的创新 8
3.2相声传播手段的创新 9
3.3相声的文化输出 10
第四章 对未来的发展思考 11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 绪论
相声(Cross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一词,古作象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相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相声作为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成为一体。[]在2006年12月21日,经过3个多月的公示调查,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对外公布,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单:“相声”“岔曲”“单弦”“京韵大鼓”等。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录正式对外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声”。从上面相声成为北京市的“市遗”、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看,相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从传统继承的角度还是从文化多元发展的立场都应该受到关注和保护。
相声的艺术表演,不仅题材多样、形式简单,而且语言通俗易懂,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门艺术文化,深得中华民族传统人民的喜爱。相声作品,其中大部分题材都来源于生活,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民俗风情与人文内涵。好的相声作品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扬弃”,使其更加的贴近生活,更加的与劳苦大众结合,做到了“艺术不仅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相声是个喜剧,喜剧的作用是能让人开心,让人暂解忧愁的,美国曾有学者表明, Comic dialogue in the eastern comedy of the existence of a magic, he is like a magic to bring happiness to people, as part of Chinas ancient traditional culture, heritage is really amazing to the present.[]
1.1研究现状
关于相声的话题早已是旧调重弹,从报刊网络直至坊间,时有评论,见仁见智,不一而足。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品头论足,说三道四,无非出于对这门艺术的热爱与关切。一百多年里,相声以其通俗易懂,幽默滑稽,嬉笑怒骂皆文章的独特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相声从开创到如今,有许许多多的人为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有些人被历史的长河淹没了,但也有一部分人经历过时间的洗涤,将自己的名字永远的留在了人民的记忆里,其中包括马三立,侯耀文等众多知名老艺术家。他们的相声语言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我们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大师们为相声文化奉献一生的热忱。相声隶属于喜剧,主要有捧哏和逗哏等艺术手法,经常能让人们哈哈大笑,而相声界的超多奇闻趣事,也让人们了解到那时候作为喜剧人的相声人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
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大发展背景下,相声以凛冽的姿势立足于人们的视线中,这对于相声来说,无疑是好事儿。因为新媒体独特的传播手段,相声能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这就是发展的第一步。相声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其独特的语言文化魅力,相声的语言文化中,包含着许多深意,比如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发人深省的社会现实等等。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要报着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相声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问题,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做一份贡献。
1.2研究意义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相声已然不复当年的辉煌,从事相声的演员在逐步减少,而专业相声演员更是屈指可数。在这种现状下,我们对于相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问题的研究就显得格外的有意义。
关于继承,相声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可汲取的营养非常丰富。传统相声是市民阶级和底层社会的产物,他贴切于生活,善于以嬉笑怒骂的语言来嘲讽丑恶与不平,那些传统的讽喻手法和相声创作的理念,仍然具备强大的生命力,也是我们需要借鉴与继承的艺术经典。传统相声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语言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对世态炎凉风俗民情的折射与反映绘声绘色神形兼具。
关于创新,相声创新不是追时尚、赶时髦,这是时代发展的一个趋势,不创新就没有出路,没有希望。近年来,一大批相声作者和相声演员都千方百计地在创新上不断努力,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作品。冷静思考一下这些作品的成功原因,首先是坚持了主题和内容的创新,坚持了相声表演形式的创新,坚持立足于新媒体发展环境下的创新。我们的相声作者和表演者都应该深入生活,深入到最基层的人民群众之中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了解人民群众的情感世界,脚踏实地的为相声发展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3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