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策略分析
在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这一个词语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从而,新生代农民工吸引了越来越多社会关切的目光。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农民工有显著的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更会享受生活,他们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更强。上述的内在特征会在他们的行为上表现出来,上述的特征组成了他们的社会认同,而社会认同又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资料收集方法,以南京市为例,运用社会认同的相关理论,从外出务工动机、休闲娱乐方式、改变农民身份的意愿、对城市居民的态度、对城市的归属感五个方面来考察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最后,本文提出需要从自身素质、社会、文化三个层面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城市融入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
1.2 研究意义 2
2 相关理论 2
2.1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2
2.2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概念 3
2.3 社会认同理论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关系 3
3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 4
3.1 调查样本说明 4
3.2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 5
4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4.1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因素 11
4.2 城市居民的因素 12
4.3 政府政策、制度因素 13
4.4 结论与讨论 13
5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对策和建议 14
5.1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重要保障 14
5.2 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必要条件 14
5.3 心理层面的认同是根本途径 15
结论 16
致 谢 17
参 考 文 献 18
附录 19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一词”[1]。新生代农民工很早就已经被社会所关切,因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他们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处理好他们面临的困难已经迫在眉睫。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人数总额大约为2亿人,其中1630岁的人数占农民工人数总额的61%,31岁40岁的人数占农民工总额的23%,41岁以上的人数占农民工人数总额的16%[2]。从总体趋势上观察,中国的流动人口还会持续增加,外出务工的农民群体也逐渐的趋向年轻化,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在当下,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出务工人员中的比例已经在不断增加,而且这一现象会在以后越来越突出。
新生代农民工是生活在城市人群主流之外的“双重边缘人”,一方面他们生活在农村人群的边缘,另一方面他们又生活在城市人群的边缘[3]。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不愿意回到农村,但是城市并没有完全接纳他们。新生代农民工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将来到底要去哪里?”。这种种因素改变和塑造着一亿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那么当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本文就重点以社会认同理论中的身份认同和心理认同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到底对他们的城市融入产生了哪些影响,以期可以为其更好的融入城市提供一点帮助。
1.1.2 研究目的
在新生代农民工不清楚自己属于哪一个群体的情况下,他们对身边的一切的看法;自己是属于城市还是农村;社会认同到底和城市融入的关系如何,这些都是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本文以社会认同为角度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的原因是:
一方面是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反映出来的问题,从而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比如:对进入的城市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在进入城市之后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对流入地的融入感和归属感如何;对未来的希望和归属如何等;
另一方面是充分挖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然后进一步探究是什么原因塑造了他们这样的表象,进而可以通过这些研究成果为社会促进他们进行城市的融入增添一份力量。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随着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民工之间也互相产生了许多的格格不入,而这个现象也很早就引起了众多专家的重视,他们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获得了很多的经验。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分析社会认同是如何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这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进一步了解,为国家对其进一步了解提供经验和资料。
1.2.2 现实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中的主力军,国家要促进社会的繁荣进步是离不开他们的,国家必定是和他们一同成长和发展,而当下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很突出和严峻。他们以农民的身份进入到城市当中,并且急切的想融入到城市中,但是种种阻碍使他们的城市融入在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他们既无法融入农村社会也无法融入城市。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能够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一些帮助,帮助他们更好的摆正自己的心态,更好的认清自己的身份,更好的融入到城市当中。
2 相关理论
2.1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务工或者进入到城镇务工的农村户口人员。当下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区别:普遍认为广义的农民工指以下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的乡镇企业工作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人员,另一部分指的是外出进入到城镇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3]。而“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一部分人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4]。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中,学者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一致,即新生代农民工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较高,未婚率的比例较高,与直接脱产于农村及农业生产的老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没有务农经验,也缺乏对于农村及农业生产的热情,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5]。除此之外,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趋向不明确,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成为“无根游弋者”和“漂泊者”,这些在行为上表现出的游离社会的倾向,使得他们容易成为“问题民工”[6]。在新生代农民工中“问题民工”正在逐步增多,由于没有按照预期进入就业市场或者找工作失败,但是他们依然不肯选择回乡,而是进入一种面临种种问题的生活。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
1.2 研究意义 2
2 相关理论 2
2.1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2
2.2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概念 3
2.3 社会认同理论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关系 3
3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分析 4
3.1 调查样本说明 4
3.2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 5
4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4.1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因素 11
4.2 城市居民的因素 12
4.3 政府政策、制度因素 13
4.4 结论与讨论 13
5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对策和建议 14
5.1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是重要保障 14
5.2 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必要条件 14
5.3 心理层面的认同是根本途径 15
结论 16
致 谢 17
参 考 文 献 18
附录 19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研究背景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一词”[1]。新生代农民工很早就已经被社会所关切,因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他们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处理好他们面临的困难已经迫在眉睫。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人数总额大约为2亿人,其中1630岁的人数占农民工人数总额的61%,31岁40岁的人数占农民工总额的23%,41岁以上的人数占农民工人数总额的16%[2]。从总体趋势上观察,中国的流动人口还会持续增加,外出务工的农民群体也逐渐的趋向年轻化,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在当下,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出务工人员中的比例已经在不断增加,而且这一现象会在以后越来越突出。
新生代农民工是生活在城市人群主流之外的“双重边缘人”,一方面他们生活在农村人群的边缘,另一方面他们又生活在城市人群的边缘[3]。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不愿意回到农村,但是城市并没有完全接纳他们。新生代农民工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将来到底要去哪里?”。这种种因素改变和塑造着一亿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那么当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本文就重点以社会认同理论中的身份认同和心理认同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到底对他们的城市融入产生了哪些影响,以期可以为其更好的融入城市提供一点帮助。
1.1.2 研究目的
在新生代农民工不清楚自己属于哪一个群体的情况下,他们对身边的一切的看法;自己是属于城市还是农村;社会认同到底和城市融入的关系如何,这些都是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本文以社会认同为角度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的原因是:
一方面是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反映出来的问题,从而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比如:对进入的城市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在进入城市之后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对流入地的融入感和归属感如何;对未来的希望和归属如何等;
另一方面是充分挖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然后进一步探究是什么原因塑造了他们这样的表象,进而可以通过这些研究成果为社会促进他们进行城市的融入增添一份力量。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随着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民工之间也互相产生了许多的格格不入,而这个现象也很早就引起了众多专家的重视,他们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获得了很多的经验。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分析社会认同是如何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这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进一步了解,为国家对其进一步了解提供经验和资料。
1.2.2 现实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中的主力军,国家要促进社会的繁荣进步是离不开他们的,国家必定是和他们一同成长和发展,而当下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很突出和严峻。他们以农民的身份进入到城市当中,并且急切的想融入到城市中,但是种种阻碍使他们的城市融入在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他们既无法融入农村社会也无法融入城市。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能够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一些帮助,帮助他们更好的摆正自己的心态,更好的认清自己的身份,更好的融入到城市当中。
2 相关理论
2.1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务工或者进入到城镇务工的农村户口人员。当下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区别:普遍认为广义的农民工指以下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的乡镇企业工作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人员,另一部分指的是外出进入到城镇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人员;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3]。而“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一部分人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4]。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中,学者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一致,即新生代农民工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较高,未婚率的比例较高,与直接脱产于农村及农业生产的老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没有务农经验,也缺乏对于农村及农业生产的热情,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5]。除此之外,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趋向不明确,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成为“无根游弋者”和“漂泊者”,这些在行为上表现出的游离社会的倾向,使得他们容易成为“问题民工”[6]。在新生代农民工中“问题民工”正在逐步增多,由于没有按照预期进入就业市场或者找工作失败,但是他们依然不肯选择回乡,而是进入一种面临种种问题的生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