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20191230195258]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都有中要影响,关注并分析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状况有助于改善其社会责任。本文在界定社会责任及相关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归纳总结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最后将2013年上交所100家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分析样本,研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披露意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等原因,导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比例不高、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的信息质量差距较大等问题。因此我国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意识,以保证披露信息的质量。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综述 1
2.1 企业社会责任界定 1
2.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界定 2
2.3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相关理论 4
3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 6
3.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 6
3.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7
4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 8
4.1 样本数据 8
4.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 9
5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13
5.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13
5.2 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15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20
1 引言
众所周知,投资人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然而在企业最求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外部效应,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员工利益受损、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纯粹的市场竞争演变成为包含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全面竞争,承担社会责任逐渐成为趋势。随着社会责任观念的普及,社会公众越来越多关注企业的非经济责任,公众期望企业的超利润导向的商业行为,能够提高社会整体福利,让社会更和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过去式外延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阶段。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同时也要对各利益相关方负责,履行保护环境,遵守道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责任。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综述
2.1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1924年美国学者Oliver Sheldon在他的《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管理哲学》)一书中提出“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CRS)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应该和企业内外的各种群体的需要联系起来,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包含道德因素,作为一项衡量标准,社会利益的重要性远大于企业的盈利。”
Bowen(1953)在其著作中《商人的社会责任》提到:“商人具有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有关政府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的义务。”
Davis(1960)总结了一条著名的“责任铁律”:“商人的社会责任必须与他们社会权利相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回避将导致社会所赋予的权利逐渐丧失。”
Joseph W.McGuire(1963)认为“社会责任的思想,主张公司不仅有着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义务,还承担其他社会责任。”
Milton Friedman(1970)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在法律和规章制度能忍受的范围内,增加利润,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也就是说,除吸收就业、维护股东利益之外,无需承额外的社会责任,所以,像捐助慈善事业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从而不被认可。
Carroll(1979)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层次:经济的、法律的、道德的、任意或慈善的社会责任。只有努力经营、遵纪守法、符合道德规范并且乐善好施的企业,才能称得上对社会负责的企业。
国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刘俊海(1999)认为所谓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盈利或赚钱作为唯一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卢代富(2001)提出企业是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利润最大化的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张维迎(2007)指出,赚钱就意味着企业对社会作贡献,赚钱是衡量一个制度是否完善的标准。在制度健全的市场下,最求利润和社会责任并不矛盾。2011年中国社会科院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出社会责任指的是从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等四个方面来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水平。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从他们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一个共性: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如何协调社会责任,实现两者之间的最优组合。一般来说,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认识到企业开展活动会给当地社会造成的广泛影响,而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最求成功的能力;二,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商务活动应在经济、社会、环境和人权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企业的商务为其自身和当地带来的声誉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报酬;三是,企业应该加强与当地社区、公益机构、政府和其他团体、组织的密切合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以是实现“中国梦”为目标,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实现营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债权人、员工、社会公众等群体利益。[1]
2.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内涵
美国David.F.Linowes(1986)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师会计在会计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应用。
美国Sylil.C.Mobley(1970)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门整理、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和经济结果的学科。
宋献中(1996)提出:传统会计只是为微观服务,只注重投资人和会计主体的经济利益,因而可以说是“狭隘”的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则把人们从“狭隘”的利益中解放出来,继而放眼社会,是“广义”的会计。
阳秋林(2005)提出:社会责任会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的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社会效益。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概念,要正确理解社会责任会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社会责任会计自然要继承会计学(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为一个新兴的分支,它融合了会计学、环境学、生态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因素的一门综合学科,是传统会计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社会责任会计面临许多创新问题,将丰富和发展会计学理论。
2)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职能仍是反应和监督。会计学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在社会责任会计中应用的基本道理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社会责任会计是对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给社会造成的影响的计量和反映,是为了让公众了解到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和努力。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在履行反映职能时能引入多重计量属性,即在社会责任会计中同时采用货币和非货币两类计量形式
3)社会责任会计最大的特点是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考量企业行为,将企业责任从经济责任扩散到生态环境、人力资源、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从传统意义上的成本利润中心转变为社会责任中心,用会计方法核算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最终反映社会收益。
4)社会责任扩大了传统会计核算和报告的范围,将其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环境中,即社会责任会计不仅对会计主体所拥有或者能够控制的经济资源进行计量和报告,还将会计主体对外部环境造成的影响纳入反映范围。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都有中要影响,关注并分析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状况有助于改善其社会责任。本文在界定社会责任及相关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归纳总结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最后将2013年上交所100家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分析样本,研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披露意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等原因,导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比例不高、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的信息质量差距较大等问题。因此我国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意识,以保证披露信息的质量。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综述 1
2.1 企业社会责任界定 1
2.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界定 2
2.3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相关理论 4
3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 6
3.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 6
3.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7
4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 8
4.1 样本数据 8
4.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 9
5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13
5.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13
5.2 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15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20
1 引言
众所周知,投资人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然而在企业最求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外部效应,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员工利益受损、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纯粹的市场竞争演变成为包含环境和社会责任的全面竞争,承担社会责任逐渐成为趋势。随着社会责任观念的普及,社会公众越来越多关注企业的非经济责任,公众期望企业的超利润导向的商业行为,能够提高社会整体福利,让社会更和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过去式外延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阶段。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同时也要对各利益相关方负责,履行保护环境,遵守道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责任。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综述
2.1 企业社会责任内涵
1924年美国学者Oliver Sheldon在他的《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管理哲学》)一书中提出“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CRS)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应该和企业内外的各种群体的需要联系起来,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包含道德因素,作为一项衡量标准,社会利益的重要性远大于企业的盈利。”
Bowen(1953)在其著作中《商人的社会责任》提到:“商人具有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有关政府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的义务。”
Davis(1960)总结了一条著名的“责任铁律”:“商人的社会责任必须与他们社会权利相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回避将导致社会所赋予的权利逐渐丧失。”
Joseph W.McGuire(1963)认为“社会责任的思想,主张公司不仅有着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义务,还承担其他社会责任。”
Milton Friedman(1970)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在法律和规章制度能忍受的范围内,增加利润,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也就是说,除吸收就业、维护股东利益之外,无需承额外的社会责任,所以,像捐助慈善事业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从而不被认可。
Carroll(1979)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层次:经济的、法律的、道德的、任意或慈善的社会责任。只有努力经营、遵纪守法、符合道德规范并且乐善好施的企业,才能称得上对社会负责的企业。
国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刘俊海(1999)认为所谓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盈利或赚钱作为唯一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卢代富(2001)提出企业是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利润最大化的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张维迎(2007)指出,赚钱就意味着企业对社会作贡献,赚钱是衡量一个制度是否完善的标准。在制度健全的市场下,最求利润和社会责任并不矛盾。2011年中国社会科院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出社会责任指的是从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等四个方面来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水平。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从他们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一个共性: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如何协调社会责任,实现两者之间的最优组合。一般来说,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认识到企业开展活动会给当地社会造成的广泛影响,而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最求成功的能力;二,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商务活动应在经济、社会、环境和人权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企业的商务为其自身和当地带来的声誉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报酬;三是,企业应该加强与当地社区、公益机构、政府和其他团体、组织的密切合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以是实现“中国梦”为目标,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实现营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债权人、员工、社会公众等群体利益。[1]
2.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内涵
美国David.F.Linowes(1986)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师会计在会计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应用。
美国Sylil.C.Mobley(1970)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门整理、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和经济结果的学科。
宋献中(1996)提出:传统会计只是为微观服务,只注重投资人和会计主体的经济利益,因而可以说是“狭隘”的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则把人们从“狭隘”的利益中解放出来,继而放眼社会,是“广义”的会计。
阳秋林(2005)提出:社会责任会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的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向有关利害关系人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社会效益。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概念,要正确理解社会责任会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社会责任会计自然要继承会计学(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作为一个新兴的分支,它融合了会计学、环境学、生态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因素的一门综合学科,是传统会计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社会责任会计面临许多创新问题,将丰富和发展会计学理论。
2)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职能仍是反应和监督。会计学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在社会责任会计中应用的基本道理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社会责任会计是对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给社会造成的影响的计量和反映,是为了让公众了解到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和努力。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在履行反映职能时能引入多重计量属性,即在社会责任会计中同时采用货币和非货币两类计量形式
3)社会责任会计最大的特点是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考量企业行为,将企业责任从经济责任扩散到生态环境、人力资源、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从传统意义上的成本利润中心转变为社会责任中心,用会计方法核算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最终反映社会收益。
4)社会责任扩大了传统会计核算和报告的范围,将其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环境中,即社会责任会计不仅对会计主体所拥有或者能够控制的经济资源进行计量和报告,还将会计主体对外部环境造成的影响纳入反映范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