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商业银行区域经营风险研究

中小商业银行区域经营风险研究[20200105134207]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商业银行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新生力量。它一方面通过灵活的市场灵敏度和比较高的金融服务效率,使得大量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得到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对金融制度的变革与创新,进而推动了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然而,发展都有其双面性,有优点也有弊端。中小银行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如果不突破地域的限制,那么发展终将会停滞不前。因此,跨区域经营发展中小商业银行是目前所有中小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众多研究表明,在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突破传统的“单一城市经营制”,实现跨区域的多元化发展,以谋得长远的发展。因此本文首先论述了区域经营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中小银行区域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最后探讨了现阶段中小商业银行区域经营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风险
目 录
1 引言 1
2 中小商业银行区域经营的概念 1
2.1 中小商业银行的概念 1
2.2 中小商业银行区域经营的概念 2
3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 2
3.1 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2
3.2 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3
4 中小商业银行实行跨区域发展的动因及现状 4
4.1 外在动因 4
4.2 内在动因 5
4.3 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现状 7
5 中小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面临的风险 8
5.1 跨区域经营后面临的传统风险 9
5.2 跨区域经营后面临的特有风险 9
6 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区域经营的建议及措施 11
6.1 因地制宜地制定跨区域发展战略 11
6.2 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12
6.3 保障跨区域经营的资本 12
6.4 加强跨区域经营的科学化管理 13
6.5 加大人才培养和金融创新 13
6.6 加强风险控制制度 13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银行体系发生很大的改变,并逐渐形成了三层梯队方阵的银行结构:第一层是中、农、商、建、交五大国有银行,第二层是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12家股份制银行,第三层是除上述以外的中小型商业银行。伴随着金融业的开放,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第三层的中小商业银行通过自身不断的竞争发展,逐渐成为银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加深了银行之间跨区域的活动,原本的“单一城市制”的经营模式弊端日益显现。其中,中小型的商业银行客户服务能力因为业务开展的地域限制,使其在银行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系统风险的产生。从这意义上来说,中小型商业银行在设立之初就有跨区域发展的要求,同时,政府监管机构也逐渐放宽对中小型商业银行区域化发展的限制,从而,许多中小型商业银行为了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选择实行跨区域发展的模式。
2 中小商业银行区域经营的概念
2.1 中小商业银行的概念
人们对于银行大小的界定,一般情况下是以资产额为标准。在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一般是指除工、农、中、建,交行五大国有银行以外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具体包括全国性的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地方性的无锡市商业银行 、武汉市商业银行、济南市商业银行、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昆明市商业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长沙市商业银行、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地方商业银行;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常熟市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
从上述概念的界定中,可以看出中小商业银行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它具备本土化特征。中小商业银行对本地的经济特征最为了解,它主要是为本地的中小企业和市民提供各项金融服务。其次,它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中小商业银行在整个区域内拥用有较多的网点,使其在该区域内有很大的网络优势。第三,它具有规模性特征。中小银行不同于国有银行,它的规模一般较小,但是效率高,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为城市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方便的融资渠道。最后,它具有城乡一体化的特征。相对于国有银行集中于城市,中小商业银行已逐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格局,给农村人民带来了方便。
2.2 中小商业银行区域经营的概念
传统的中小商业银行实行的是单一城市制的经营模式,它最初创立是为了防范和化解城市的金融风险,不需要扩大规模。但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原有的经营模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小商业银行也应随着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实行区域化发展。
综上所述,中小商业银行区域经营就是指突破传统的单一城市制的经营模式,实行跨区域的规模性经营。只有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让中小商业银行走出去,才能抓住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使中小商业银行不断发展、壮大。
3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
3.1 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1)于1986年7月24日,我国国务院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批准恢复设立交通银行。在此之后,又经过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成立了深圳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广发银行等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打破了原有的四大国有银行垄断的格局。
  (2)在1988年,深圳发展银行先于其他银行进入资本市场。与此同时,己有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通过上市,银行建立了正常的资本金补充机制,也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1994年4月,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支持下,开始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新模式,进一步提高了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灵活的管理机制和市场化的管理模式,使中小商业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
  (4)1995年,国务院决定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建立城市商业银行。此外,全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深圳城市商业银行也于1995年正式成立。截止1995年年末,全国己经成功设立了3家城市商业银行。
(5)于1996年成立的民生银行,成为了我国第一家由非国有企业为主出资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6)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又先后批准在江苏常熟、江阴、张家港这三个城市,将原有的农村信用社合并重组成立为农村商业银行。
(7)2005年,全国已有8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地方性的商业银行,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定位。
(8)在2006年银监会《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的出台,为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于是,在同年的4月,上海银行率先实现跨区域发展,在宁波、成都、杭州、天津、南京等地开设了异地分支机构,为中小商业银行的区域化发展开辟了先河[1]。
(9)到2013年年末,全国范围内大多数的中小商业银行展开了跨区的发展。
3.2 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据有关数据显示,到2013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已有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5家城市商业银行,468家农村商业银行,122家农村合作银行,1803家农村信用社,1家邮政储蓄银行,987家村镇银行。
图1: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份额
从图1可以看出,在2013年年底,政策性银行及大型的商业银行所占的比率约38%,股份制商业银行所占的比率约23%,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所占比率约12%,而其他的银行及金融机构所占比率约27%。从图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趋势,就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中小商业的比重越来越高,而国有银行和大型的商业银行比重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中小商业银行在银行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51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