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质量视角的财务重述研究以键桥通讯为例
摘要:本次案例分析从键桥通讯2009年至2013年财务造假的事件出发,基于内部控制质量的视角研究其财务重述事件。目前大部分的对财务重述的研究都是讨论其影响因素或者是重述动机,而鲜少关注到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重述的关系,因此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内部控制对财务重述的影响,最后根据具体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内部控制质量和财务重述的定义2
(一)内部控制质量的研究2
1.内部控制质量概念的确定2
2.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2
(二)财务重述的研究2
二、关于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和财务重述公司特征的研究2
(一)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2
1、组织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研究现状2
2、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研究现状3
(1)股权结构3
(2)审计委员会3
(二)财务重述公司的特征4
四、基于内部控制质量视角的财务重述个案分析4
(一)公司基本财务状况4 (二)财务重述事件介绍4
1、过程4
2、财务重述内容5
五、基于内部控制质量视角的分析5
(一)内部控制缺陷事件5 (二)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5
1、组织结构分析5
2、公司治理结构6
(1)股权集中度6
(2)审计委员会7
3、第三方外部审计机构7
六、结论与建议8
致谢8
参考文献9
基于内部控制质量视角的财务重述研究
——以键桥通讯为例
引言
引言
涉及财务重述的公司数量自1990年开始呈现暴增趋势,1997之后的五年之间,美国上市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司中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数量增加了174家,增长速度高达219%,其中还包括安然等大型企业。同样国内的企业也经不住这样巨大的诱惑,利用财务造假获得财务报告上漂亮的利润,能向股东传递良好的财务信息。越来越多的公司倾向于先披露经过加工得出的漂亮财务报告以反映出公司良好的运营状况、广阔的发展空间,骗取投资者的信任,说服投资者追加投资,后期再以更正报告的形式对以前出错的财务报告进行必要的修改与更正。特别是对于计划上市的公司,利用虚假交易、多计合同收入、少计提坏账准备等方式能虚增大量利润,从而顺利实现IPO圈钱目的。公司上市的目的达到后,紧接着就是近期内业绩的大幅缩水,例如海联讯、盈方微、金亚科技、四川长虹等企业。
现有的或者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构等信息使用者需要通过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信息了解到公司的盈利状况等情况,进而能据此做出进一步的投资判断。如果财务报告中的数据信息是不完善、不真实的、被人刻意篡改的,那么这就会直接或间接的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因误导性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更甚者会导致在市场中形成一股不良风气,公司之间争相财务造假,这样势必就会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为,保障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对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进行严格要求是重中之重。
一、内部控制质量和财务重述的定义
(一)内部控制质量的研究
1、内部控制质量概念的确定
COSO 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士通过设计合理的程序来确保三个目标的实现,这三个目标分别是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我国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总结发现,“目标的实现”都出现在了美国和我国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当中,而共同的目标就是通过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使最终呈现在投资者等外部使用者面前的财务信息,是真实而完整的。因此对本文对内部控制质量界定为内部控制实施效果水平的衡量。
2、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
内部控制质量是个难以量化的概念,对于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价,虽然各国学者进行了各种尝试并且都提出了各自的想法与建议,但目前各国学者对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价方法仍是莫衷一是。对以前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能发现学者们的评价方法,目前集中于两种。
第一种判定内部控制质量高低的方法是比较主观的,通过是否出具了鉴定报告以及内控缺陷情况。杨有红,李宇立(2011)研究他人的文献后构建了衡量内部控制缺陷的理论模型,然后在上市公司中进行考察后发现,大部分企业的内控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由此认为财务报告在整个内控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内控质量也会才财务报告的质量产生影响。
第二种判定内部控制质量高低的方法是比较客观的,直接构建内部控制质量指数模型。李万福、林斌和何璐(2011)为了对内控质量的评价进行更透彻的研究,决定将影响内控的几个因素引进进来并总结出来了具体的十五项衡量指标。钟玮、刘洋(2011)就运用了这个模型做公司绩效与内控信息公布质量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二)财务重述的研究
在2005年美国对财务重述进行了首次定义:上市公司修正前期财务报告以反映报告中的差错被更正的过程。虽然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事件的数量逐年递增,但我国只定义了“前期差错”而没有定义财务重述。尽管法规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国内学者通过对财务重述进行大量的研究后对财务重述的定义趋于统一:对已经公告过的财务报告中的会计错误和模糊表述进行改正与披露的过程。陈凌云、李强(2006)国外学者的研究上,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提出了对财务重述的认识,如果以前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可能存在问题或者不完整,则就要针对这些问题发布各类补充公告与更正公告。姜英兵、曹强等(2010)在研究历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会计问题时,对导致财务重述的各个因素进行了总结,但是没有将治理问题考虑进去。王清刚、尹文霞(201l)提出了新的角度财务重述是种事后补救措施,将以前的问题进行更正后在披露出来。因此根据前人研究,本文财务重述概念被界定为:对存在错误或误导性信息的历史财务报告进行事后补救的公告行为。
二、关于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和财务重述公司特征的研究
(一)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
1、组织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研究现状
鉴于内控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与成长至关重要,内部控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以期能促进企业内控的有效运行,然而关于组织结构和内控质量的直接研究却比较少。国外较早的有葛雷纳基本理论,它认为公司不同的组织结构对应不同的发展策略,因此公司要想发展顺利则需要设计不同的内控制度来协助组织结构的变化和发展策略。Creed等(1996)进一步研究后认为,组织结构的类型直接影响了组织高信任度的管理活动和公司内部决策传递的类型与效率,对大部分公司而言,较高的组织结构的集权度和规范化程度对管理活动的抑制是利大于弊的。国内学者朱荣恩、应唯(2004)和李映辉(2007)认为不能忽略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因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得出了二者的互生影响关系的结论。前者还认为相对而言组织结构不完善以及规模小的企业其内控质量总体可能较低。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内部控制质量和财务重述的定义2
(一)内部控制质量的研究2
1.内部控制质量概念的确定2
2.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2
(二)财务重述的研究2
二、关于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和财务重述公司特征的研究2
(一)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2
1、组织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研究现状2
2、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研究现状3
(1)股权结构3
(2)审计委员会3
(二)财务重述公司的特征4
四、基于内部控制质量视角的财务重述个案分析4
(一)公司基本财务状况4 (二)财务重述事件介绍4
1、过程4
2、财务重述内容5
五、基于内部控制质量视角的分析5
(一)内部控制缺陷事件5 (二)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5
1、组织结构分析5
2、公司治理结构6
(1)股权集中度6
(2)审计委员会7
3、第三方外部审计机构7
六、结论与建议8
致谢8
参考文献9
基于内部控制质量视角的财务重述研究
——以键桥通讯为例
引言
引言
涉及财务重述的公司数量自1990年开始呈现暴增趋势,1997之后的五年之间,美国上市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司中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数量增加了174家,增长速度高达219%,其中还包括安然等大型企业。同样国内的企业也经不住这样巨大的诱惑,利用财务造假获得财务报告上漂亮的利润,能向股东传递良好的财务信息。越来越多的公司倾向于先披露经过加工得出的漂亮财务报告以反映出公司良好的运营状况、广阔的发展空间,骗取投资者的信任,说服投资者追加投资,后期再以更正报告的形式对以前出错的财务报告进行必要的修改与更正。特别是对于计划上市的公司,利用虚假交易、多计合同收入、少计提坏账准备等方式能虚增大量利润,从而顺利实现IPO圈钱目的。公司上市的目的达到后,紧接着就是近期内业绩的大幅缩水,例如海联讯、盈方微、金亚科技、四川长虹等企业。
现有的或者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构等信息使用者需要通过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信息了解到公司的盈利状况等情况,进而能据此做出进一步的投资判断。如果财务报告中的数据信息是不完善、不真实的、被人刻意篡改的,那么这就会直接或间接的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因误导性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更甚者会导致在市场中形成一股不良风气,公司之间争相财务造假,这样势必就会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为,保障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对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进行严格要求是重中之重。
一、内部控制质量和财务重述的定义
(一)内部控制质量的研究
1、内部控制质量概念的确定
COSO 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士通过设计合理的程序来确保三个目标的实现,这三个目标分别是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我国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总结发现,“目标的实现”都出现在了美国和我国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当中,而共同的目标就是通过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使最终呈现在投资者等外部使用者面前的财务信息,是真实而完整的。因此对本文对内部控制质量界定为内部控制实施效果水平的衡量。
2、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
内部控制质量是个难以量化的概念,对于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价,虽然各国学者进行了各种尝试并且都提出了各自的想法与建议,但目前各国学者对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价方法仍是莫衷一是。对以前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能发现学者们的评价方法,目前集中于两种。
第一种判定内部控制质量高低的方法是比较主观的,通过是否出具了鉴定报告以及内控缺陷情况。杨有红,李宇立(2011)研究他人的文献后构建了衡量内部控制缺陷的理论模型,然后在上市公司中进行考察后发现,大部分企业的内控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由此认为财务报告在整个内控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内控质量也会才财务报告的质量产生影响。
第二种判定内部控制质量高低的方法是比较客观的,直接构建内部控制质量指数模型。李万福、林斌和何璐(2011)为了对内控质量的评价进行更透彻的研究,决定将影响内控的几个因素引进进来并总结出来了具体的十五项衡量指标。钟玮、刘洋(2011)就运用了这个模型做公司绩效与内控信息公布质量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二)财务重述的研究
在2005年美国对财务重述进行了首次定义:上市公司修正前期财务报告以反映报告中的差错被更正的过程。虽然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事件的数量逐年递增,但我国只定义了“前期差错”而没有定义财务重述。尽管法规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国内学者通过对财务重述进行大量的研究后对财务重述的定义趋于统一:对已经公告过的财务报告中的会计错误和模糊表述进行改正与披露的过程。陈凌云、李强(2006)国外学者的研究上,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提出了对财务重述的认识,如果以前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可能存在问题或者不完整,则就要针对这些问题发布各类补充公告与更正公告。姜英兵、曹强等(2010)在研究历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会计问题时,对导致财务重述的各个因素进行了总结,但是没有将治理问题考虑进去。王清刚、尹文霞(201l)提出了新的角度财务重述是种事后补救措施,将以前的问题进行更正后在披露出来。因此根据前人研究,本文财务重述概念被界定为:对存在错误或误导性信息的历史财务报告进行事后补救的公告行为。
二、关于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和财务重述公司特征的研究
(一)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
1、组织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研究现状
鉴于内控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与成长至关重要,内部控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以期能促进企业内控的有效运行,然而关于组织结构和内控质量的直接研究却比较少。国外较早的有葛雷纳基本理论,它认为公司不同的组织结构对应不同的发展策略,因此公司要想发展顺利则需要设计不同的内控制度来协助组织结构的变化和发展策略。Creed等(1996)进一步研究后认为,组织结构的类型直接影响了组织高信任度的管理活动和公司内部决策传递的类型与效率,对大部分公司而言,较高的组织结构的集权度和规范化程度对管理活动的抑制是利大于弊的。国内学者朱荣恩、应唯(2004)和李映辉(2007)认为不能忽略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因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得出了二者的互生影响关系的结论。前者还认为相对而言组织结构不完善以及规模小的企业其内控质量总体可能较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