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研究房地产行业分析
近年来,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问题十分严重。房地产行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为其创造了利润操纵的空间,利润操纵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房地产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报刊界定了利润操纵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归纳了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其利润操纵的动机,结合案例对利润操纵手段进行分析,总结利润操纵的危害。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文献综述 2
(一)利润操纵的概念 2
(二)利润操纵的基本形式 2
(三)利润操纵的基本方法 2
二、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基本情况 3
三、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动因分析 3
(一)内部动机 4
1.筹资和炒作股票的动机 4
2.契约动机 4
3.避税动机 4
(二)外部成因 5
1.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方面的成因 5
2.外部监督方面的成因 5
四、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手段 5
(一)利用收入和费用确认时间操纵利润 5
(二)利用投资性房地产增厚利润 6
(三)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 6
(四)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7
五、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危害 8
(一)损害投资者利益 8
(二)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 8
(三)影响市场经济秩序 8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8
(一)研究结论 8
(二)政策建议 9
1.制定规范统一的准则 9
2.加大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监管和力度 9
3.改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研究
——基于房地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行业分析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兴旺发展,经济制度在日益完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数量逐年上升,上市公司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令人忧虑的是,会计利润操纵这一名词在证券市场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上市公司通过非法手段调整账面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陆家嘴涉嫌财务造假”、“施乐公司案件”等频频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财务信息的信任,根据《上海证券报》调查显示,甚至有小部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持完全质疑的态度。随着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趋势愈演愈烈,利益相关者对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从行业来看,房地产行业在政府调控政策的扶持下从萧条状态转变为蓬勃发展状态,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对其他行业的发展起着明显的带动作用。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稳定雄厚的资金链,资金周转时间长,开发投资金额集中,产品变现跨期长,这些行业特性使房地产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机强烈。并且学者们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利润操纵在房地产行业的存在性,因此选取房地产行业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以利润操纵的定义、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及产业特点为基础,从内在和外在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利润操纵的成因,对利润操纵手段结合证券界实际案例探讨,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对房地产上市公司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建议,期望能遏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文献综述
(一)利润操纵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均已经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进行了比较完备地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利润操纵概念进行了界定。有一种观点认为,利润操纵是指上市公司从某种动机出发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用恰当和不恰当的手段操纵公司经营业绩或者盈利能力的行为。这种定义等同于西方学界存在的盈余管理概念,著名美国学者Katherine Schipper(1989)最早提出了盈余管理的概念,她认为上市公司管理者为了满足个人利益有目的地对会计数据和财务报表进行控制。这种观点认为利润操纵行为是合法、合规但违背道德标准的。
另一种观点提出利润操纵是对盈余管理的过度使用,是一种违法的账面调整行为。企业管理者利用信息不对称,故意违背会计准则规定,认为有目的地粉饰企业盈利信息来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武汉大学学者陈华东是这个观点的支持者,他指出公司利润操纵是公司管理当局借助法律、政策的漏洞或者选择空间,蓄意虚增或者虚减财务数据的行为,严重破坏了信息的公允性、可靠性。本文主要对非法的利润操纵行为进行探讨。
(二)利润操纵的基本形式
国内学者一般将利润操纵分为虚增利润、虚减利润、平衡利润、冲销利润这四种形式。
李福书(2014)、杜霞(2006)都认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虚增利润是最常见、发生频率最高的形式,企业管理当局违背法律和会计原则规定,蓄意改变财务数据信息,有目的性地调高利润向信息使用者伪造企业繁荣发展的局面,对投资者决策造成重大误导。
而虚减利润形式是通过人为减少当期利润或者将其他年度的费用嫁接到本年度来抵消当期盈利来实现的。虚减利润现象在发展规模大且具有行业垄断地位的上市公司中较为普遍,出于降低税收负担因素的考虑,它们利用虚减利润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公司形象。
平衡利润是指人为调节应计利润来驱使公司盈利处于平稳的状态。学者罗琦(2007)提出稳定的盈利状态可以降低外部人员对公司评定的财务风险,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从而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提升公司自身价值。另外,公司高管的薪酬与盈利状况直接挂钩,利用平衡利润将当期利润推迟确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更多的总体薪酬。
彭胜志、闫盼盼(2017)认为冲销利润是指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确认过去年度未确认的成本和费用以及未来年度的可能成本和费用,这种跨期调整利润的行为损害了信息的准确性。刘斌(2005)分析数据发现,冲销利润的影响因素有会计政策变更、管理人员更迭等。
(三)利润操纵的基本方法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文献综述 2
(一)利润操纵的概念 2
(二)利润操纵的基本形式 2
(三)利润操纵的基本方法 2
二、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基本情况 3
三、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动因分析 3
(一)内部动机 4
1.筹资和炒作股票的动机 4
2.契约动机 4
3.避税动机 4
(二)外部成因 5
1.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方面的成因 5
2.外部监督方面的成因 5
四、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手段 5
(一)利用收入和费用确认时间操纵利润 5
(二)利用投资性房地产增厚利润 6
(三)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 6
(四)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7
五、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危害 8
(一)损害投资者利益 8
(二)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 8
(三)影响市场经济秩序 8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8
(一)研究结论 8
(二)政策建议 9
1.制定规范统一的准则 9
2.加大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监管和力度 9
3.改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研究
——基于房地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行业分析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兴旺发展,经济制度在日益完善,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数量逐年上升,上市公司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令人忧虑的是,会计利润操纵这一名词在证券市场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上市公司通过非法手段调整账面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陆家嘴涉嫌财务造假”、“施乐公司案件”等频频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财务信息的信任,根据《上海证券报》调查显示,甚至有小部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持完全质疑的态度。随着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趋势愈演愈烈,利益相关者对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从行业来看,房地产行业在政府调控政策的扶持下从萧条状态转变为蓬勃发展状态,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对其他行业的发展起着明显的带动作用。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稳定雄厚的资金链,资金周转时间长,开发投资金额集中,产品变现跨期长,这些行业特性使房地产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机强烈。并且学者们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利润操纵在房地产行业的存在性,因此选取房地产行业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以利润操纵的定义、房地产行业的现状及产业特点为基础,从内在和外在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利润操纵的成因,对利润操纵手段结合证券界实际案例探讨,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对房地产上市公司和相关部门的政策建议,期望能遏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文献综述
(一)利润操纵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均已经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进行了比较完备地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利润操纵概念进行了界定。有一种观点认为,利润操纵是指上市公司从某种动机出发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用恰当和不恰当的手段操纵公司经营业绩或者盈利能力的行为。这种定义等同于西方学界存在的盈余管理概念,著名美国学者Katherine Schipper(1989)最早提出了盈余管理的概念,她认为上市公司管理者为了满足个人利益有目的地对会计数据和财务报表进行控制。这种观点认为利润操纵行为是合法、合规但违背道德标准的。
另一种观点提出利润操纵是对盈余管理的过度使用,是一种违法的账面调整行为。企业管理者利用信息不对称,故意违背会计准则规定,认为有目的地粉饰企业盈利信息来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武汉大学学者陈华东是这个观点的支持者,他指出公司利润操纵是公司管理当局借助法律、政策的漏洞或者选择空间,蓄意虚增或者虚减财务数据的行为,严重破坏了信息的公允性、可靠性。本文主要对非法的利润操纵行为进行探讨。
(二)利润操纵的基本形式
国内学者一般将利润操纵分为虚增利润、虚减利润、平衡利润、冲销利润这四种形式。
李福书(2014)、杜霞(2006)都认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虚增利润是最常见、发生频率最高的形式,企业管理当局违背法律和会计原则规定,蓄意改变财务数据信息,有目的性地调高利润向信息使用者伪造企业繁荣发展的局面,对投资者决策造成重大误导。
而虚减利润形式是通过人为减少当期利润或者将其他年度的费用嫁接到本年度来抵消当期盈利来实现的。虚减利润现象在发展规模大且具有行业垄断地位的上市公司中较为普遍,出于降低税收负担因素的考虑,它们利用虚减利润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公司形象。
平衡利润是指人为调节应计利润来驱使公司盈利处于平稳的状态。学者罗琦(2007)提出稳定的盈利状态可以降低外部人员对公司评定的财务风险,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从而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提升公司自身价值。另外,公司高管的薪酬与盈利状况直接挂钩,利用平衡利润将当期利润推迟确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更多的总体薪酬。
彭胜志、闫盼盼(2017)认为冲销利润是指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确认过去年度未确认的成本和费用以及未来年度的可能成本和费用,这种跨期调整利润的行为损害了信息的准确性。刘斌(2005)分析数据发现,冲销利润的影响因素有会计政策变更、管理人员更迭等。
(三)利润操纵的基本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