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清算中的会计问题研究
企业清算中的会计问题研究[202001051338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大,很多企业因为竞争力比较低而纷纷解散或破产,与之息息相关的是企业的清算。任何企业在终止经营时都必须进行清算。本文将从我国企业的现状分析,深入了解企业清算中的会计问题,重点分析在清算制度、会计核算以及资金管理中出现的会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对维护债权人以及职工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都有重要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企业清算,清算会计,问题分析
目 录
1 引言 1
2 企业清算会计的相关理论 1
2.1 企业清算的概念 1
2.2 企业清算的主要类型 1
2.3 企业清算会计的特点 2
2.4 清算会计处理的一般程序 3
3 企业清算中存在的会计问题分析 3
3.1 企业清算制度问题 3
3.2 会计核算问题 5
3.3 企业资产管理问题 6
4 企业清算中会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8
4.1 完善清算制度 8
4.2 完善会计核算 9
4.3 完善资产管理 10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也在不断的壮大,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因为经受不住市场的冲击以及同类企业的竞争,纷纷走上了破产、解散的道路,与之息息相关的是企业的清算。任何企业在终止经营的时候都离不开清算,企业清算工作能否有效进行决定着是否能够保障各方利益,可见企业清算的重要性。然而,现阶段我们企业在清算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特别在会计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如何处理好这些会计问题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企业清算会计的相关理论
2.1 企业清算的概念
企业清算是指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某种困难,导致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只能终止企业经营,为了保障各方利益,依法对企业资产进行清查、估价以及变卖,清理债权和债务,依次分配剩余财产的行为。企业进入清算状态后, 日常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假设就不复存在, 进而形成的财务会计工作有别于日常的财务会计工作,于是就被称为清算会计。由此可以看出, 清算会计并没有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去,仍然是财务会计的一部分,然而对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不能用清算会计去处理, 它只适用于清算这个特定的行为, 所以它有别于传统财务会计。企业在终止经营的时候,都必须对企业进行清算。只有通过清算,才能将企业存在的各种财务关系予以了结[1]。
2.2 企业清算的主要类型
企业清算按其原因不同可分为解散清算和破产清算两种。
解散清算:它是指企业因为财务失败、无力偿还债务等以外的原因而进行的清算。
破产清算:它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了严重亏损,对于到期的债务不能及时清偿而进行的清算[2]。
企业清算按其是否自行组织可分为普通清算和特别清算两种。
普通清算:它是指企业自行组织的清算。普通清算按法律规定的一般程序进行,法院和债权人不直接干预。
特别清算:是指在法院的直接干预和债权人的参与下进行的清算。
2.3 企业清算会计的特点
2.3.1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将不复存在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货币计量 、持续经营 、会计主体 、会计分期 。当企业进入清算状态后,企业日常的会计核算将产生变化,账务处理也有所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所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假设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处于清算中的企业已经失去了继续经营下去的条件,所以持续经营这个会计假设就不再存在,那么会计分期自然也就不再存在。
2.3.2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将不再适用
当企业进入清算状态以后,由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假设已经不存在,使会计的一般原则很难被清算会计所使用,日常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及配比原则等都已经不需要也没有办法成为会计行为的依据。
2.3.3 会计核算的根本目的完全不同
我们日常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主要是将企业的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内外部的信息需求者们,这些会计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当前存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状况等。但清算会计的主要目的只是对企业的财产进行处置,然后对存在的债务进行登记、核实、确认以及清偿,最后将财产处理、债务清偿以及剩余财产分配等情况提供给信息需求者们。
2.3.4 资产扩张停止,货币资金流量增加
企业进入清算状态后,由于企业已经停止经营了,企业的资产将不会得到扩张。而且企业的债务都需要用企业资产进行清偿,这时企业资产的变现以及债务的清偿将变得很平常,显然企业的货币资金流量就会随之迅速增加[3]。
2.3.5 随着清算时间的延伸企业负债逐渐减少
企业进入清算状态后,由于企业的资产用来清偿企业负债,随着清算的进行,负债逐步得到清偿,负债金额逐渐减少,直至最终消失。企业在清偿所有债务后,将剩余资产进行一次性分配,这就宣告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消亡。
2.3.6 收入、费用及利润的核算由动态转为静态
当企业进入清算状态后,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的核算不再适用于当期的生产经营,而是反映企业终止生产经营活动时的经营成果。这些内容的核算是为了方便企业清算工作的开展,于是该核算由动态核算转变为静态反映。
2.4 清算会计处理的一般程序
a) 清产核资,编制资产负债表。清算工作的进行首先要对企业财产和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将与有关的企业未了结的业务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编制财产处置、债务清偿前的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以便以后清算工作的开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大,很多企业因为竞争力比较低而纷纷解散或破产,与之息息相关的是企业的清算。任何企业在终止经营时都必须进行清算。本文将从我国企业的现状分析,深入了解企业清算中的会计问题,重点分析在清算制度、会计核算以及资金管理中出现的会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对维护债权人以及职工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都有重要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企业清算,清算会计,问题分析
目 录
1 引言 1
2 企业清算会计的相关理论 1
2.1 企业清算的概念 1
2.2 企业清算的主要类型 1
2.3 企业清算会计的特点 2
2.4 清算会计处理的一般程序 3
3 企业清算中存在的会计问题分析 3
3.1 企业清算制度问题 3
3.2 会计核算问题 5
3.3 企业资产管理问题 6
4 企业清算中会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8
4.1 完善清算制度 8
4.2 完善会计核算 9
4.3 完善资产管理 10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也在不断的壮大,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因为经受不住市场的冲击以及同类企业的竞争,纷纷走上了破产、解散的道路,与之息息相关的是企业的清算。任何企业在终止经营的时候都离不开清算,企业清算工作能否有效进行决定着是否能够保障各方利益,可见企业清算的重要性。然而,现阶段我们企业在清算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特别在会计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如何处理好这些会计问题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企业清算会计的相关理论
2.1 企业清算的概念
企业清算是指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某种困难,导致无法继续经营下去,只能终止企业经营,为了保障各方利益,依法对企业资产进行清查、估价以及变卖,清理债权和债务,依次分配剩余财产的行为。企业进入清算状态后, 日常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假设就不复存在, 进而形成的财务会计工作有别于日常的财务会计工作,于是就被称为清算会计。由此可以看出, 清算会计并没有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去,仍然是财务会计的一部分,然而对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不能用清算会计去处理, 它只适用于清算这个特定的行为, 所以它有别于传统财务会计。企业在终止经营的时候,都必须对企业进行清算。只有通过清算,才能将企业存在的各种财务关系予以了结[1]。
2.2 企业清算的主要类型
企业清算按其原因不同可分为解散清算和破产清算两种。
解散清算:它是指企业因为财务失败、无力偿还债务等以外的原因而进行的清算。
破产清算:它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了严重亏损,对于到期的债务不能及时清偿而进行的清算[2]。
企业清算按其是否自行组织可分为普通清算和特别清算两种。
普通清算:它是指企业自行组织的清算。普通清算按法律规定的一般程序进行,法院和债权人不直接干预。
特别清算:是指在法院的直接干预和债权人
2.3 企业清算会计的特点
2.3.1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将不复存在
会计核算
2.3.2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将不再适用
当企业进入清算状态以后,由于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假设已经不存在,使会计的一般原则很难被清算会计所使用,日常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及配比原则等都已经不需要也没有办法成为会计行为的依据。
2.3.3 会计核算的根本目的完全不同
我们日常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主要是将企业的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内外部的信息需求者们,这些会计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当前存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状况等。但清算会计的主要目的只是对企业的财产进行处置,然后对存在的债务进行登记、核实、确认以及清偿,最后将财产处理、债务清偿以及剩余财产分配等情况提供给信息需求者们。
2.3.4 资产扩张停止,货币资金流量增加
企业进入清算状态后,由于企业已经停止经营了,企业的资产将不会得到扩张。而且企业的债务都需要用企业资产进行清偿,这时企业资产的变现以及债务的清偿将变得很平常,显然企业的货币资金流量就会随之迅速增加[3]。
2.3.5 随着清算时间的延伸企业负债逐渐减少
企业进入清算状态后,由于企业的资产用来清偿企业负债,随着清算的进行,负债逐步得到清偿,负债金额逐渐减少,直至最终消失。企业在清偿所有债务后,将剩余资产进行一次性分配,这就宣告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消亡。
2.3.6 收入、费用及利润的核算由动态转为静态
当企业进入清算状态后,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的核算不再适用于当期的生产经营,而是反映企业终止生产经营活动时的经营成果。这些内容的核算是为了方便企业清算工作的开展,于是该核算由动态核算转变为静态反映。
2.4 清算会计处理的一般程序
a) 清产核资,编制资产负债表。清算工作的进行首先要对企业财产和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将与有关的企业未了结的业务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编制财产处置、债务清偿前的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以便以后清算工作的开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