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相关研究概述 1
1.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
1.4 本文的研究重点与文章结构 4
2 概述 4
2.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 4
2.2 上市公司会计披露的内容 5
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危害 5
3.1 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5
3.2 问题会计信息披露的成因 8
3.3 问题会计信息披露的危害 10
4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研究 10
4.1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 10
4.2 及时健全会计准则体系 11
4.3 加大外部监督的作用 11
4.4 提高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质量 12
4.5 加强相关人员的道德约束教育 12
4.6 完善中小投资者维权机制 13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17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上市公司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经济结构优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解决了企业自身的筹资问题,加大了资产的流动性,拓宽了市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石,是证券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证券投资者权益的有利保障,意义十分重大。然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不真实、不及时、不充分等问题,破坏了企业形象,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不利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因此,正确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上市公司正确及时有效的披露会计信息,对促进上市企业自身的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以及建设良好的证券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概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的综合报告《论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为代表,这份综合报告在对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时,提到了有效信息,它认为“有效信息,是指有助于决策的信息,而不管其成本相对于收益是否过高。有效信息应当是可靠的、不带偏见的、不加粉饰的。通过有效信息,决策人员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该报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议财务报告更多地披露以下信息:企业分部报告;衍生金融工具信息;资产负债表表外融资信息;核心与非核心信息;特定资产负债表项目计量上的不确定性信息;单独披露分季报告;取消缺乏相关性的内容。
Bahram Soltani(2002)利用法国企业的一些经验数据分析公司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及时性,结果显示,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往往比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要迟公布,并且一般情况下越严重的保留条款,越晚披露。说明了加强审计监督的重要性。
Robert W. McGee (2007) 的研究,通过比较俄罗斯能源部门和非俄罗斯能源部门审计报告日期与年末之间的时间差异来考察境外投资者对年报披露时间的影响,表明公司年报的披露时间长短与公司治理的好坏有关联性,俄罗斯能源部门披露报告所需的时间要明显长于非俄罗斯公司。因此,加强公司治理对完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C. Mitchell Conover, Robert E. Miller, Andrew Szakmary(2007)的研究样本跨越超过11年22 个国家,重点研究了财务报告时滞、迟交的发生率以及报告披露滞后、公司业绩和资本市场的监督程度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在英美法系国家,可以明显看出,较长的报告时滞和较差的公司效益之间有较大的关联性。
Beasly (1996) 指出当管理层持股比例增加, 便能有效激励他们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 可是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超过一定限度, 将导致“内部人控制”和所有者的缺位, 管理层为了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 从而利用手中绝对的会计权, 肆意使用会计政策,甚至提供与事实严重不符的会计信息。因此要加强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机制。
1.2.2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毕峻伟(2007)指出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充分性、及时性,而且,信息泄露问题严重。应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强化公司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约束力度,完善会计准则以及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健全注册会计师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保证其审计质量。
谢华(2010)重点对对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披露进行了分析,认为有些上市公司虽然对关联方及关联交易进行了披露,但披露很不全面,尤其对涉及重大资产重组中的关联交易未按准则要求进行披露,还有许多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企业之间互相转移利润,隐瞒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在实践操作中,一些上市公司只披露交易价格或交易的比例,对一些诸如定价策略、关联方之间的投资活动、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敏感的事项予以回避。应该制定科学配套的的会计规范体系、健全现代企业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机制、切实加强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审计和审计。
于天野(2009)重点研究了会计信息披露路径问题。会计信息披露路径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信息的传播与反馈渠道不通畅、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在不同需求主体间分布不均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传递主要以公开的信息交流的方式,而直接与投资者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方式较少。有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流于表面,深度加工不充分,以证券分析为主的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深加工从数量与质量上都有待提高。
马建华(2005)在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中认为,会计人员身兼“双重身份”,即一方面,他们代表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处理着企业的经济事项;另一方面,他们又代表着权力机构行使着监督职能。由于这种双重的地位使得他们无法真正发挥严格的监督作用,而且,有时某些人员为了满足个人利益,在会计实践中会或多或少、经意不经意间地出现“偏差”或“误差”。可以进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从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人手,保护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明确规定他们的法律权利责任。在具体方法上,可以采用委派制或总监制,赋予会计人员能真正履行其公正地处理和披露会计信息职能的权利。企业也应该为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工作提供保障,要制定明确可行的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的惩处和奖励机制,使得会计人员可以不受因为忠于职业道德和原则的基础上工作而可能带来的打击报复的行为。
李学军(2009)对改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整体思路,首先就是要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和培育信息需求群体, 使得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时面临更大的外部群体的压力;同时也要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优化其内部治理结构。
杨彦、孟川和彭皎(2011)提出通过发展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第一,提倡事务所之间同业合作,建立正常的竞争机制,从而使注册会计师能在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下真正发挥其自身的监督作用。第二,改革上市公司审计制度,实行轮换制审计,从而避免注册会计师因与被审计公司关系过于亲密而丧失独立性。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相关研究概述 1
1.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
1.4 本文的研究重点与文章结构 4
2 概述 4
2.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 4
2.2 上市公司会计披露的内容 5
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危害 5
3.1 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5
3.2 问题会计信息披露的成因 8
3.3 问题会计信息披露的危害 10
4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研究 10
4.1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 10
4.2 及时健全会计准则体系 11
4.3 加大外部监督的作用 11
4.4 提高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质量 12
4.5 加强相关人员的道德约束教育 12
4.6 完善中小投资者维权机制 13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17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上市公司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经济结构优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解决了企业自身的筹资问题,加大了资产的流动性,拓宽了市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石,是证券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证券投资者权益的有利保障,意义十分重大。然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不真实、不及时、不充分等问题,破坏了企业形象,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不利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因此,正确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上市公司正确及时有效的披露会计信息,对促进上市企业自身的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以及建设良好的证券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概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的综合报告《论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为代表,这份综合报告在对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时,提到了有效信息,它认为“有效信息,是指有助于决策的信息,而不管其成本相对于收益是否过高。有效信息应当是可靠的、不带偏见的、不加粉饰的。通过有效信息,决策人员可以更好地评价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该报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议财务报告更多地披露以下信息:企业分部报告;衍生金融工具信息;资产负债表表外融资信息;核心与非核心信息;特定资产负债表项目计量上的不确定性信息;单独披露分季报告;取消缺乏相关性的内容。
Bahram Soltani(2002)利用法国企业的一些经验数据分析公司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的及时性,结果显示,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往往比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要迟公布,并且一般情况下越严重的保留条款,越晚披露。说明了加强审计监督的重要性。
Robert W. McGee (2007) 的研究,通过比较俄罗斯能源部门和非俄罗斯能源部门审计报告日期与年末之间的时间差异来考察境外投资者对年报披露时间的影响,表明公司年报的披露时间长短与公司治理的好坏有关联性,俄罗斯能源部门披露报告所需的时间要明显长于非俄罗斯公司。因此,加强公司治理对完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C. Mitchell Conover, Robert E. Miller, Andrew Szakmary(2007)的研究样本跨越超过11年22 个国家,重点研究了财务报告时滞、迟交的发生率以及报告披露滞后、公司业绩和资本市场的监督程度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在英美法系国家,可以明显看出,较长的报告时滞和较差的公司效益之间有较大的关联性。
Beasly (1996) 指出当管理层持股比例增加, 便能有效激励他们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 可是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超过一定限度, 将导致“内部人控制”和所有者的缺位, 管理层为了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 从而利用手中绝对的会计权, 肆意使用会计政策,甚至提供与事实严重不符的会计信息。因此要加强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机制。
1.2.2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毕峻伟(2007)指出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会计信息缺乏可靠性、充分性、及时性,而且,信息泄露问题严重。应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强化公司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约束力度,完善会计准则以及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健全注册会计师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保证其审计质量。
谢华(2010)重点对对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披露进行了分析,认为有些上市公司虽然对关联方及关联交易进行了披露,但披露很不全面,尤其对涉及重大资产重组中的关联交易未按准则要求进行披露,还有许多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企业之间互相转移利润,隐瞒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在实践操作中,一些上市公司只披露交易价格或交易的比例,对一些诸如定价策略、关联方之间的投资活动、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敏感的事项予以回避。应该制定科学配套的的会计规范体系、健全现代企业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机制、切实加强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审计和审计。
于天野(2009)重点研究了会计信息披露路径问题。会计信息披露路径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信息的传播与反馈渠道不通畅、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在不同需求主体间分布不均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传递主要以公开的信息交流的方式,而直接与投资者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方式较少。有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流于表面,深度加工不充分,以证券分析为主的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深加工从数量与质量上都有待提高。
马建华(2005)在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中认为,会计人员身兼“双重身份”,即一方面,他们代表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处理着企业的经济事项;另一方面,他们又代表着权力机构行使着监督职能。由于这种双重的地位使得他们无法真正发挥严格的监督作用,而且,有时某些人员为了满足个人利益,在会计实践中会或多或少、经意不经意间地出现“偏差”或“误差”。可以进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从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人手,保护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明确规定他们的法律权利责任。在具体方法上,可以采用委派制或总监制,赋予会计人员能真正履行其公正地处理和披露会计信息职能的权利。企业也应该为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工作提供保障,要制定明确可行的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的惩处和奖励机制,使得会计人员可以不受因为忠于职业道德和原则的基础上工作而可能带来的打击报复的行为。
李学军(2009)对改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整体思路,首先就是要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和培育信息需求群体, 使得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时面临更大的外部群体的压力;同时也要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优化其内部治理结构。
杨彦、孟川和彭皎(2011)提出通过发展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第一,提倡事务所之间同业合作,建立正常的竞争机制,从而使注册会计师能在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下真正发挥其自身的监督作用。第二,改革上市公司审计制度,实行轮换制审计,从而避免注册会计师因与被审计公司关系过于亲密而丧失独立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