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利用的农村居民点整理评价研究

摘要:农村居民点整理和集约利用是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充分讨论。本文选取笔者家乡,黑龙江省红兴隆垦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人均标准用地法测算,测算其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红兴隆垦区农村居民点所存在的问题,包括村庄分布太散、用地效率低、基础设施不完善、整理成本高、地缘意识浓等问题,并讨论在集约利用的大前提下,农村居民点整理全面开展应有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根据定量和定性分析,对红兴隆垦区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包括在各个农场及农村居民点,建设文娱活动中心;以加强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严抓土地用途的合法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晰产权、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等。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引言 3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3
(一)研究现状 3
(二)研究述评 4
二、红兴隆垦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4
(一)红兴隆垦区概况 4
(二)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5
三、红兴隆垦区农村居民点整理评价方法 5
(一)基于集约利用定性评价农村土地利用情况 5
1.村庄分布太散 5
2.用地效率低 5
3.基础设施不完善 5
4.整理成本高 6
5.地缘意识浓 6
(二)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定量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6
四、政策建议 7
(一)各个农场应该集中发展集约利用区 7
(二)在各个农场及农村居民点,建设文娱活动中心 7
(三)以居民点组团模式布局,建设公共文化区域 7
(四)加强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严抓土地用途的合法性 7
(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7
(六)明晰产权、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基于集约利用的农村居民点整理评价研究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大多数农民的越来越富裕。为了提高居住环境和生活舒适度,很多农民占用耕地建造房屋。很多农民也认为城市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纷纷进城打工。占地面积过大,人口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断输出,导致农村人均用地面积过大、“空心村”现象日益严峻。由此,人地矛盾也变得更加尖锐。当前,农村居民点的土地利用出现很多问题,如人均用地面积过大,影响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整理,因此,为了坚守耕地红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必须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
在新型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居民点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还可为工业用地提供用地指标,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集约利用在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将两者整合起来,研究基于集约利用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研究笔者家乡红兴隆垦区农村居民点的整理的评价为例,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该研究为不同地区农村土地整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战经验,丰富了农村土地整理项目评价研究成果。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研究现状
仇保兴(2010)认为,新型城镇化,尤其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能够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低成本让更多人从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我国人多地少、浪费严重、发展分散,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新型城镇化不仅能够加快其进程,也能够减少浪费,提高效益,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1。
在《土地大辞典》中,“土地集约经营”的定义是:“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前提,在单位面积土地上集中投放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品产量和负荷能力的经营方式,是粗放经营的对称。”是有利于农村加快发展2。
吴郁玲、曲福田认为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3土地集约利用在引入建设用地研究之前,是从农业用地领域开始的。跟农业用地相比,建设用地的功能更多,因此,其集约利用的内涵也更加复杂而丰富4。
孙钰霞(2003)以状态性、响应性和效益性三个指标,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善的指标体系;以测算增加有效土地面积、农村聚落优化、改善生态环境、土地增值的四个潜力方面,建立相应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从而在研究重庆市合川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价5。刘筱非(2004)总结出分别以人均、户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城镇体系规划方案测算潜力等四种方法来计算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6。
美国与我国非常不同,人口少,土地多,因此,在小城镇规划方面,尤为重视。主要体现在:首先,新村一般布局相对集中,重视当地生活传统的同时,满足人们所需的其他的物质需求,将商业、娱乐、休闲、工作、生活等区域集中。其次,是重视自然环境,给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做好垃圾和废水的处理,使人民生活质量得到相应提高。7(王宝刚,2003)。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研究侧重点。例如,在乡村居民点演变过程、机制等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MusisiNkmabwe开展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演进机制研究8。Da eSik Kim则釆取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予权重值,利用元胞自动机技术(CA)和GIS等技术,即运用MEC方法(the integration of CA and Multi criteria Evaluation methods)作出试验。通过上方法的结合,能够对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及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模拟,而且,还可以模拟城乡边缘扩展蔓延现象,为制定乡村发展规划以及其他决策提供参考 9。
我国土地面积大,地形复杂,因而,在同一片区域,面对农村居民点类型不同,要依据当地情况采用不同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廖赤眉等(2004年)将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分为同化嬗变型、迁村并点型和迁村上山型。第一种模式主要是对于城市中的村落、位于城规划范围内的城市郊外的村落;第二种模式则是主力发展一个中心村,从而辐射其他村落;第三种模式针对丘陵山区村庄,举村集中搬迁至山麓地带,将居住的平地复垦,用来耕种10;杨庆媛则提出包入式、迁弃式、归并式和征用式四种模式11;李占军等针对山东省泰安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整体搬迁、拆除旧房盖新房、多村合并和“城中村”等相关方法12。关小克等根据北京市郊区的农村发展水平呈现个圈层的特征提出针对不同圈层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针对城乡交错区,提出三种模式,一是将拆迁让出的土地种上植被成为自然景观的模式;二是将农村打造成城市社区的模式;三是仍然居住在农村的农社区模式;并且对于距离城市较远的郊区平原,提出了农业转变成居住的模式、打造成田园型模式和合并建设中心村模式;针对生态区,提出了生态型搬迁模式、积极发展性模式13。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一步,是我国更多的农民转化成城镇居民,解决我国农村的土地集约利用问题、资源分配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等都起着重大作用。
区位和经济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两大主要因素,。而在实际操作进程中,实现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利用可以通过多种方法,通过在不同区域进行整理活动,达到最终如何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目的14。
(二)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是是学术界较为关注之处,与土地集约利用有着非常紧密联系。学者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研究探讨解决之道,提出政策意见,
本课题在理论上通过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评价研究,可以丰富其研究成果,为其评价研究提供参考;在现实层面上通过实证研究对规范农村居民点整理,提高决策质量,保护农民权益,集约利用土地等具有重要意义,为红兴隆垦区进一步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改进方向,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0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