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2
2.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及特征 2
2.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3
2.3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5
3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6
3.1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例 6
3.2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 7
3.3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披露内容 8
4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9
4.1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9
4.2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存在原因剖析 11
5 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策略 13
5.1 上市公司角度 13
5.2 政府角度 14
5.3 会计学界角度 15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 考 文 献 19
1 引言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率先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但是与此同时,发展工业也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日渐枯竭,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层出不穷,全球经济发展的步调因自然物质基础的缺乏而逐渐放缓。为解决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环境学领域、经济学领域、社会学领域、会计学领域的许多专家学者等纷纷开始探寻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能性,环境会计应运而生,正式走入人们的视野。而1971年比蒙斯(F.A.Beams)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以及1973年马林(J.T.Ma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rlin)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的发表,则成为环境会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的开始。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就世界环境的保护问题展开讨论,并最终确定通过了包括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森林原则声明》及《生物多样性公约》在内的四个纲领性文件,表明了人类社会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的决心。其后,1999年,随着《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的发布,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宣告诞生[1]。以此为契机,各国政府纷纷根据各自国情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环境会计体系。我国也顺应环境会计发展潮流,“绿色会计委员会”应运而生,于2001年3月宣布成立。
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环境会计起步较晚,最早引进环境会计概念的文章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即由葛家澍教授和李若山教授合作撰写并刊登在《会计研究》上的文章《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2]。在这篇文章中,环境会计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公众眼前,是我国学者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开始的标志。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201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背后,同世界各国一样,我国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是巨大的。要发展经济,首先要发展工业,但是,发展工业无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也自然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我国于1994年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但仅仅是这一战略的确定,并不足以改善环境问题,在利益的驱使下,仍旧有一部分企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作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应当对环境问题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应当对其在环境方面的情况进行披露[3]。但是,由于企业自觉性以及相关制度的缺失,许多上市公司并未对自身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或者披露的质量较差。因此,如何完善相关环境会计披露制度,使企业能够准确及时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环境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关于其定义的讨论有许多不同的结果,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环境会计作出了定义。如吴枋蓉从社会利益角度出发,指出环境会计是从一个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环境管理为对象的计量和报告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指导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从而确保上市公司和整个社会的利益[4]。
本文采用的是陈亚娟对环境会计的定义,即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5]。环境会计是以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为目的,将环境经济学与会计学结合起来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则是以环境会计为基础,对企业相关环境信息进行披露。
2.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及特征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即是将与环境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公开,提供给股东、投资者、社会公众或其他利益相关者,使其能据以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境会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正确衡量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需要[6]。简而言之,环境会计工作最终表现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环境会计是传统会计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理论基础沿袭自传统会计,但二者在核算内容、成本计量及研究方法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例如,在核算内容方面,环境会计由于业务对象的限制,往往无法用货币去衡量环境相关经济业务所带来的收益,取得收益所需要的时间也较长;在成本计量方面,传统会计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导向,与之相比,环境会计则具备了系统性和整体性;在研究方法方面,与依赖政治经济学和数学理论方法的传统会计不同,环境会计涉及了包括环境经济学在内的更多的学科领域。由于这些区别的存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备了特殊性,存在着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综合性。环境会计核算内容的综合性,也决定了披露的综合性。环境信息披露既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也要求非会计信息的披露。上市公司不仅要披露环境绩效等量化信息,更要向社会公众披露其环境治理的目标、措施等非会计信息。上市公司向社会公众披露环境信息,除了社会公众的生活会受到企业在环境方面努力与否的影响这一原因外,也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需要。
二是形式多样性。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除了要披露相关财务信息外,还涉及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因此在披露时很难使用固定的格式,披露的方式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和可变性。这与企业在披露经营活动会计信息时的情况有所区别,经营活动会计信息的披露有着固定的形式,企业只需按照规定的形式进行披露即可,而环境信息的披露则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
三是隐蔽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特殊性使其可能只是众多会计信息中的冰山一角,甚至有时只是描述性的文字而没有进行量化,环境会计信息无法做到显而易见,使得信息使用者无法据此作出正确选择和决策。
四是复杂性。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所有会计信息披露中的比重必然逐步增加,而环境会计的信息很难以货币来计量和表示,因此,计量难度将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其复杂性。
1 引言 1
2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2
2.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及特征 2
2.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3
2.3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5
3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6
3.1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例 6
3.2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 7
3.3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披露内容 8
4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9
4.1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9
4.2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存在原因剖析 11
5 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策略 13
5.1 上市公司角度 13
5.2 政府角度 14
5.3 会计学界角度 15
结 论 17
致 谢 18
参 考 文 献 19
1 引言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率先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但是与此同时,发展工业也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日渐枯竭,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污染层出不穷,全球经济发展的步调因自然物质基础的缺乏而逐渐放缓。为解决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环境学领域、经济学领域、社会学领域、会计学领域的许多专家学者等纷纷开始探寻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能性,环境会计应运而生,正式走入人们的视野。而1971年比蒙斯(F.A.Beams)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以及1973年马林(J.T.Ma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rlin)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的发表,则成为环境会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的开始。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就世界环境的保护问题展开讨论,并最终确定通过了包括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森林原则声明》及《生物多样性公约》在内的四个纲领性文件,表明了人类社会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的决心。其后,1999年,随着《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的发布,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宣告诞生[1]。以此为契机,各国政府纷纷根据各自国情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环境会计体系。我国也顺应环境会计发展潮流,“绿色会计委员会”应运而生,于2001年3月宣布成立。
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环境会计起步较晚,最早引进环境会计概念的文章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即由葛家澍教授和李若山教授合作撰写并刊登在《会计研究》上的文章《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2]。在这篇文章中,环境会计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公众眼前,是我国学者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开始的标志。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201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背后,同世界各国一样,我国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是巨大的。要发展经济,首先要发展工业,但是,发展工业无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也自然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我国于1994年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但仅仅是这一战略的确定,并不足以改善环境问题,在利益的驱使下,仍旧有一部分企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作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应当对环境问题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应当对其在环境方面的情况进行披露[3]。但是,由于企业自觉性以及相关制度的缺失,许多上市公司并未对自身的环境信息进行披露或者披露的质量较差。因此,如何完善相关环境会计披露制度,使企业能够准确及时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环境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关于其定义的讨论有许多不同的结果,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环境会计作出了定义。如吴枋蓉从社会利益角度出发,指出环境会计是从一个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环境管理为对象的计量和报告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指导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从而确保上市公司和整个社会的利益[4]。
本文采用的是陈亚娟对环境会计的定义,即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5]。环境会计是以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为目的,将环境经济学与会计学结合起来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则是以环境会计为基础,对企业相关环境信息进行披露。
2.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及特征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即是将与环境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公开,提供给股东、投资者、社会公众或其他利益相关者,使其能据以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境会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正确衡量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需要[6]。简而言之,环境会计工作最终表现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环境会计是传统会计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理论基础沿袭自传统会计,但二者在核算内容、成本计量及研究方法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例如,在核算内容方面,环境会计由于业务对象的限制,往往无法用货币去衡量环境相关经济业务所带来的收益,取得收益所需要的时间也较长;在成本计量方面,传统会计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导向,与之相比,环境会计则具备了系统性和整体性;在研究方法方面,与依赖政治经济学和数学理论方法的传统会计不同,环境会计涉及了包括环境经济学在内的更多的学科领域。由于这些区别的存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备了特殊性,存在着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综合性。环境会计核算内容的综合性,也决定了披露的综合性。环境信息披露既要求会计信息的披露,也要求非会计信息的披露。上市公司不仅要披露环境绩效等量化信息,更要向社会公众披露其环境治理的目标、措施等非会计信息。上市公司向社会公众披露环境信息,除了社会公众的生活会受到企业在环境方面努力与否的影响这一原因外,也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需要。
二是形式多样性。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除了要披露相关财务信息外,还涉及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因此在披露时很难使用固定的格式,披露的方式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和可变性。这与企业在披露经营活动会计信息时的情况有所区别,经营活动会计信息的披露有着固定的形式,企业只需按照规定的形式进行披露即可,而环境信息的披露则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
三是隐蔽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特殊性使其可能只是众多会计信息中的冰山一角,甚至有时只是描述性的文字而没有进行量化,环境会计信息无法做到显而易见,使得信息使用者无法据此作出正确选择和决策。
四是复杂性。我国环境会计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所有会计信息披露中的比重必然逐步增加,而环境会计的信息很难以货币来计量和表示,因此,计量难度将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了其复杂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