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中小企业及融资理论1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1
2.2 融资的含义2
2.3 融资的方式3
2.4 融资机制和融资制度5
2.5 融资效率的评级体系5
3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6
3.1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发展和融资现状5
3.2 江苏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现状7
4 江苏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8
4.1 内源性融资占主导,限制了中小企业发展9
4.2 外源性融资匮乏,企业扩张难9
4.3 融资的成本较高9
4.4 银行贷款覆盖率低9
5 江苏中小企业融资难影响因素分析10
5.1 中小企业自身10
5.2 银行方面11
5.3 政府方面12
6 改善江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13
6.1 中小企业方面13
6.2 银行方面14
6.3 政府方面15
结论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19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由默默无闻渐渐发展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一方面,改革开放促进了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为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了我国所有制理论的改革,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江苏省一直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极具代表性。近年来,融资难成为限制很多江苏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难题,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金融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新焦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因此,着力研究江苏省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不仅有利于认识江苏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现状,为解决江苏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出谋划策,而且对于我国其他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解决也极具参考价值。
2 中小企业及融资理论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各个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并不是绝对同一的,由于各自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也各有不同。同时,即使处在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国自身地域特点、产业特点等,对中小企业界定标准也有很深的影响。
我国以达到相应的规模为标准对中小企业进行界定,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本文所研究的中小企业是指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统计局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中小企业[1]。具体划分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中小企业具体划分标准
类型 行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营业收入≥(百万元) 从业人员≥(人) 资产总额≥(千万元) 营业收入≥(万元) 从业人员≥(人) 资产总额≥(百万元)
农、林、牧、渔业 5~20 50~500
工业 20~400 300~100 300~2000 20~300
建筑业 60~800 5~80 300~6000 3~50
批发业 50~400 20~200 1000~5000 5~20
零售业 5~200 50~300 100~500 10~50
交通运输业 30~300 300~1000 200~3000 20~300
仓储业 10~300 100~200 100~1000 20~100
邮政业 20~300 300~1000 100~2000 20~300
住宿业 20~100 100~300 100~2000 10~100
餐饮业 20~100 100~300 100~2000 10~100
信息传输业 10~1000 100~2000 100~1000 10~100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0~100 100~300 50~1000 10~100
房地产开发经营 10~2000 5~10 100~1000 20~50
物业管理 10~50 300~100 500~1000 100~30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00~300 8~120 10~100 1~80
其他未列明行业 100~300 10~100
资料来源:《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2.2 融资的含义
作为一个积极谋取发展的企业,应该把握好每个融资可能,分析不同的融资渠道,掌握金融市场运行的规则,进行正确的融资决策,通过良好的资产经营,使得其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本不断增加。因此,融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保障,是企业理财的关键[2]。
融资包含两个层面:
从广义的层面来看,融资是货币资金的融通,这包括资金的融出和融入,即资金的富余方融出资金、资金的缺乏方融入资金[3]。而我们常说的金融市场就是融资的发生场所,在金融市场中,证券、银行、保险的经营活动都与企业融资息息相关。
从狭义的层面来看,融资仅仅是指资金的融入,是企业募集资金的行为[4]。企业依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进一步的发展规划,确定企业可能的资金缺口,继而运用某一融资手段向投资人或其他债权人募集资金,来确保企业可以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后续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所研究的中小企业融资是从狭义的层面上来讲的,是指企业资金的融入。
2.3 融资的方式
一般来说,根据融资主体的不同,融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包括外源性融资和内源性融资;第二层则把外源性融资区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第三层级是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进一步的划分(不同融资方式间关系见表2)[5]。
表2 各种融资方式间关系
资金来源 融资方式或融资渠道 资金性质
内源性融资 资本金 自有资金
留存利润
折旧资金
外源性融资 直接融资 发行股票
发行债券 借入资金
其他企业资金
民间资金(民间借贷、集资)
外商资金
2.4 融资机制和融资制度
融资机制是指资金融通过程中,各要素间的作用关系和调控方式,是国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而融资制度是指如何对社会的资金进行配置,由此可见,二者是不同的[9]。
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比较完善、相关金融法规政策健全、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高,使得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风险和成本都比较低,而且价格形成机制也很成熟,这些都极大的方便了企业进行直接融资。所以,发达国家形成的是以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的融资机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56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