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评价及保障政策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摘要:粮食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关乎我国民生的大问题。目前,随着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农民的生产用地正在逐渐向非生产用地进行转化。同时,由于过多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试剂,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污染也日益严重。这些问题如果持续发展下去并不能及时的解决的话,就会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除此之外,除了农业用地转化和污染等问题外,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粮食的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了我国需要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粮食安全的研究的基础上,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全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粮食安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同时寻找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众多的国内外文献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然后运用专家打分的方法选取了最为重要的指标,并建立了粮食安全的指标评价体系,采用AHP方法对现阶段粮食安全状况作出了趋势分析和基本评价, 并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 引言 3
(一)选题背景 3
(二)研究目的 4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4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4
1.研究内容 4
2.研究方法 5
(五)创新点 5
二、 长江三角洲粮食安全理论分析 5
(一)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5
1.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农民增收 5
2.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5
3.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5
4.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社会稳定及构建和谐社会 6
(二)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 6
1.需求的影响因素 6
2.供给的影响因素 6
3.气候的影响因素 6
4.市场的影响因素 7
5.政策的影响因素 7
三、 构建长江三角洲粮食安全评价体系及保障对策 7
(一)粮食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7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描述 7
(二)粮食安全综合评价体系权重确定 8
1.粮食安全综合评价体系权重确定方法 8
2.粮食安全综合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 10
(三)长江三角洲粮食安全问题问题及保障对策探讨 12
1.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2.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对策 12
四、 结论 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粮食安全评价及保障政策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引言
引言
(一)选题背景
粮食安全是涉及到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国家就不可能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因此,对于世界各个国家来说,满足国家对粮食的基本需求和粮食安全,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整体目标之一。对于处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粮食安全不仅是人民生命得以保证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农村发展城镇化的物质保证。2013年国务院明确指出将粮食问题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国家针对粮食安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是国家第一次将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并就口粮安全和粮食的自给自足制定了一系列计划。2014年我国继续将粮食安全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并就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策略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我国目前有至少十亿粮食净消费者,因此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充分研究并了解粮食的变化规律、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特征,这样不仅可以为国家在粮食安全生产、供给以及进口方面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保障国家居民的基本饮食要求,同时也能有效的应对我国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对粮食的需求,充分的调整消费的预期,在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保证粮食供需平衡,实现粮食安全。
近些年来,借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整体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粮食的产能也获得了迅速增加,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已经彻底摆脱了粮食安全的隐患和忧虑。但是,在这一时期很多影响粮食经济稳定发展的相关因素也逐渐的浮出水面。其中最明显的是当前的粮食供应并不能与粮食的需求实现同步发展。我国目前对粮食需求比较旺盛的主要集中在牲畜饲养和工业用粮等非适用的领域,这就使得国内的供给与国内的需求相比明显滞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整个国家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社会对粮食的整体质量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粮食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在此背景下,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进行研究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农业生产用地的变化情况,同时还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以后粮食安全问题的持续、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主体,研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从需求、供给、气候、市场、政策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粮食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具体目标如下:
一是重点关注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二是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粮食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三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2011年,马树庆,王琪研究了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他们认为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粮食种植面积变化、农业投入、市场价格和政策是主要因素。2011年,钟甫宁从粮食供求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他认为短期内我国粮食安全没有重大问题。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速度减缓,人均粮食消费需求会出现反弹,因此,耕地的保护、单位面积产量是我国提高粮食安全需要关注的。2012年,黄季焜,杨军,仇焕广认为由于全球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和我国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将再一次引起我国对食物和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因此提高农业生产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变的十分重要。2012年,宋小青,欧阳竹认为农民种粮积极性变化决定着耕地集约利用,这是影响粮食安全的关键,他们用2003—2007年的数据说明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持续提高是因为市场粮价的上涨。2016年,骆飞龙认为粮食问题是关系民生的核心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物资,这种粮食的安全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粮食的安全来说,当前存在的隐患还是比较多的,如外部环境、市场供求价格、进出口贸易。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宏观环境、资源的配置、国内市场的管理、区域间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外的对外贸易等多方进行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稳定、持续发展。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粮食安全的领域,在研究的过程中先对国内外关于粮食安全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多角度、全方面分析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最后通过众多的国内外文献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然后运用专家打分的方法选取了最为重要的指标,并建立了粮食安全的指标评价体系,采用AHP方法对现阶段粮食安全状况作出了趋势分析和基本评价, 并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 引言 3
(一)选题背景 3
(二)研究目的 4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4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4
1.研究内容 4
2.研究方法 5
(五)创新点 5
二、 长江三角洲粮食安全理论分析 5
(一)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5
1.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农民增收 5
2.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5
3.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5
4.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社会稳定及构建和谐社会 6
(二)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 6
1.需求的影响因素 6
2.供给的影响因素 6
3.气候的影响因素 6
4.市场的影响因素 7
5.政策的影响因素 7
三、 构建长江三角洲粮食安全评价体系及保障对策 7
(一)粮食安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7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描述 7
(二)粮食安全综合评价体系权重确定 8
1.粮食安全综合评价体系权重确定方法 8
2.粮食安全综合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 10
(三)长江三角洲粮食安全问题问题及保障对策探讨 12
1.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2.保障粮食安全的具体对策 12
四、 结论 13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粮食安全评价及保障政策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引言
引言
(一)选题背景
粮食安全是涉及到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国家就不可能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因此,对于世界各个国家来说,满足国家对粮食的基本需求和粮食安全,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整体目标之一。对于处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粮食安全不仅是人民生命得以保证的基础,同时它也是农村发展城镇化的物质保证。2013年国务院明确指出将粮食问题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国家针对粮食安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是国家第一次将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并就口粮安全和粮食的自给自足制定了一系列计划。2014年我国继续将粮食安全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并就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策略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我国目前有至少十亿粮食净消费者,因此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充分研究并了解粮食的变化规律、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特征,这样不仅可以为国家在粮食安全生产、供给以及进口方面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保障国家居民的基本饮食要求,同时也能有效的应对我国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对粮食的需求,充分的调整消费的预期,在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保证粮食供需平衡,实现粮食安全。
近些年来,借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整体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粮食的产能也获得了迅速增加,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已经彻底摆脱了粮食安全的隐患和忧虑。但是,在这一时期很多影响粮食经济稳定发展的相关因素也逐渐的浮出水面。其中最明显的是当前的粮食供应并不能与粮食的需求实现同步发展。我国目前对粮食需求比较旺盛的主要集中在牲畜饲养和工业用粮等非适用的领域,这就使得国内的供给与国内的需求相比明显滞后。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整个国家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社会对粮食的整体质量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粮食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在此背景下,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进行研究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农业生产用地的变化情况,同时还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以后粮食安全问题的持续、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主体,研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从需求、供给、气候、市场、政策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粮食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具体目标如下:
一是重点关注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二是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粮食安全综合评价体系,三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2011年,马树庆,王琪研究了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他们认为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粮食种植面积变化、农业投入、市场价格和政策是主要因素。2011年,钟甫宁从粮食供求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他认为短期内我国粮食安全没有重大问题。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速度减缓,人均粮食消费需求会出现反弹,因此,耕地的保护、单位面积产量是我国提高粮食安全需要关注的。2012年,黄季焜,杨军,仇焕广认为由于全球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和我国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将再一次引起我国对食物和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因此提高农业生产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变的十分重要。2012年,宋小青,欧阳竹认为农民种粮积极性变化决定着耕地集约利用,这是影响粮食安全的关键,他们用2003—2007年的数据说明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持续提高是因为市场粮价的上涨。2016年,骆飞龙认为粮食问题是关系民生的核心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物资,这种粮食的安全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粮食的安全来说,当前存在的隐患还是比较多的,如外部环境、市场供求价格、进出口贸易。在此基础上,从国家宏观环境、资源的配置、国内市场的管理、区域间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外的对外贸易等多方进行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稳定、持续发展。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粮食安全的领域,在研究的过程中先对国内外关于粮食安全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多角度、全方面分析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最后通过众多的国内外文献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然后运用专家打分的方法选取了最为重要的指标,并建立了粮食安全的指标评价体系,采用AHP方法对现阶段粮食安全状况作出了趋势分析和基本评价, 并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