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和安全因素的大旅游目的地选择差异性研究

摘 要 随着人民的闲暇时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社会交通工具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以及人们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都促使人民出游动机增强,使得旅游业快速发展,而旅游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一道防线,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客源地和目的地都存在着对旅游影响的各种安全因素。大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较强使得他们加入旅游这一支队伍中来,逐渐成为旅游市场,尤其是自由行旅游方式的主要人群。大学生在选择出游目的地时,会对旅游目的地安全性做出考虑。不同性别的大学生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安全因素对他们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性。本文通过对社会、政治、文化、游玩安全、不可抗力这五个层面,共17个安全词条,运用对比分析法,经过两轮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文化及政治层面的安全因素,对于男女大学生选择旅游目的地重要程度相同。在社会,游玩安全及不可抗力层面的安全因素,对男女大学生选择出游目的地影响程度不同。这些安全因素对男女大学生出游影响程度的差异性,可以成为旅游开发、运营和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的目的 1
1.2研究的意义 1
2文献综述 2
2.1国外研究现状 2
2.2国内研究现状 2
3 研究方法 3
3.1文献研究法 3
3.2对比分析法 3
4 数据整理 4
4.1第一轮数据对比分析 4
4.1.1社会层面 4
4.1.2文化层面 5
4.1.3政治层面 5
4.1.4游玩安全层面 6
4.1.5不可抗力层面 7
4.2第二轮数据对比分析 7
4.2.1“非常重要”程度对比 8
4.2.2“重要”程度对比 9
4.2.3“一般”程度对比 10
4.2.4“不重要”程度对比 11
4.2.5“非常不重要”程度对比 12
5结果分析 13
6 总结与建议 15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9
附 录 20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
随着人民的闲暇时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社会交通工具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促使人民出游动机增强,从而使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安全作为旅游行业发展的一道防线,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大学生作为较高学历者,他们的知识及各方面的素养都较高,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因旅游目的地发生的系列安全因素,自然灾害,例如海啸、地震、洪水、冰雹等不可抗力因素以及社会文化信仰差异、社会犯罪以及再犯罪率等方面的因素,在整个旅游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系列的旅游安全事故。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的安全因素在大学生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对男女影响的差异性,对安全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为旅游目的地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2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以旅游目的地安全因素为对象,在对相关的旅游目的地安全因素的文献进行梳理后,从男女对旅游目的地安全因素选择差异的视角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安全的重要要素。本文将以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和调查,得出大学生不同性别对旅游目的地安全因素考虑程度的差异,从而提出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建议和解决策略。
(2)实际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了解到大学生不同性别基于安全因素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差异,以及安全因素对其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影响程度,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针对此差异,优化大学生的出游环境。在旅游区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对涉及旅游者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问题进行检测、分析和预防,建立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预警机制和系统。针对不同性别旅游者安全角度出发整理的《安全出游指南》,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安全保护措施,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安全防范,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对和处理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2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现状
自从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2002年的SARS等安全事件突发后,公众对安全管理尤其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越来越重视,安全事件的发生,旅游学术和业界业已经意识到安全对特定区域、城市或者整个区域的消极和负面的影响程度非常大。旅游业界暴露出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旅游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是一个被公众广泛接受的事实,但学术界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在国外,也并没有直接对旅游安全概念进行界定,学者主要研究战争、恐怖主义、犯罪和民众骚乱对旅游的影响(Clift and Page,1996;Abraham Pizam and Yoel Mansfeld , 2006 )。旅游安全的相关界定主要有:Pinhey and Iverson’s (1994)认为旅游安全主要在于一些旅游活动的安全,当然,还包括旅游相关要素的安全,如餐饮、住宿、交通、景区(点)游览。旅游安全风险是指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之间对旅游影响的各种可能风险因素,包括疾病、犯罪和交通事故等(Tsaur et al,1997)。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者、旅游东道主和旅游经营者的安全风险主要有四个来源:旅游业人员和制度环境的外部因素、旅游业和相关商业因素、个人风险、物理或环境风险(自然、气候和流行病等)。Clift and Grabowski(1998)认为旅游安全涉及旅游者的安全,不仅包括从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安全问题,而且特别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空间中个人安全问题。
2.2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的研究相对而言,国内对旅游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晚,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黄金周假期,全国旅游业慢慢走向繁荣发展的局面。以此同时,旅游业界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众多学者对旅游安全管理方面的注意,从而对旅游安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范夕霞、刘春玲等人从旅游中所涉及到的自然因素灾害和社会文化因素入手,其中洪水,地震,龙卷风等不可抗力因素以及战争、流行性疾病、社会犯罪率、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强弱的影响等,都会对旅游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要提前分析旅游管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安全危机的规律和特征,建立完善的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黄瑾(2003)从社会、经济、政治、自然灾害等几个因子分析,认为这些因子产生的危机都会引起旅游业安全问题,并为政府和旅游企业提出安全应对对策:宋洪波(2005)针对旅游安全危机传导原理,以及潜在旅游者对安全的主观感受,建立旅游安全危机管理模型。刘春玲(2006)通过分析非典事件,认为旅行社应在出团前制定安全危机管理制度,构建旅游预警系统,使旅游安全危机风险减小到最低。
3 研究方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4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