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区域补偿的标准研究

摘要:在全面分析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基础上,考虑到区域粮食安全,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探究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的思路及配套机制,并为其提供实证借鉴。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10年江苏省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为8.25元/㎡,13个地级市可分为4个耕地赤字区和9个耕地盈余区,各区域补偿标准存在差异。其中,无锡市补偿标准最高,为16.00元/㎡;宿迁市补偿标准最低,为5.03元/㎡。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及保证区域粮食安全,我国应尽快制定切实有效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建全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江苏省耕地保护现状 2
(一)江苏省概况 2
1.自然地理概况 2
2.行政区划概况 2
3.社会经济概况 2
(二)江苏省耕地资源概况 2
1.耕地数量变化 2
2.耕地质量水平 3
3.耕地利用状况 3
(三)江苏省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3
1.耕地保护任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3
2.耕地发展权价值及生态价值的补偿被忽略 4
3.对耕地保护的激励制度不够完善 4
二、耕地保护区域补偿面积的测算 4
(一)测算思路 4
(二)耕地需求量测算 4
1.耕地需求量的影响因素 4
2.江苏省各地级市耕地需求量计算 6
(三)耕地供给量分析 7
(四)耕地赤字/盈余测算 7
(五)耕地保护区域补偿面积的确定 7
三、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的测算 8
(一)测算思路 8
(二)耕地保护区域补偿理论标准的测算方法 8
1.数据来源及说明 8
2.耕地发展权价值补偿标准的测算 9
3.耕地经济价值补偿标准的测算 10
4.耕地社会价值补偿标准的测算 10
5.耕地生态价值补偿标准的测算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6.耕地综合价值补偿标准的计算 11
(三)耕地保护区域补偿现实标准的确定 12
四、加强耕地保护补偿的措施 13
(一)拓宽融资渠道和创新补偿方式 13
(二)构建省内耕地保护补偿平台 13
(三)颁布落实耕地保护补偿的法律 14
五、结论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江苏省耕地保护区域补偿的标准研究
引言
引言
目前,我国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实施结果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耕地保护政策在部分区域失灵[1]。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强省和农业大省,其耕地面积在建国初期为5523.40千公顷,2010年仅为4547.60千公顷,耕地面积大幅下降。就全省耕地保护任务而言,经济发展水平最弱的苏北地区占全省的58.13%,经济发展水平最强的苏南地区仅占19.03%[2]。耕地保护过程中忽略了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的差异,是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这时,为了达到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双赢的目的,就需通过协调区域差异的方法来满足不同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3]。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是对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模式,而区域补偿标准作为区域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关于它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国外学者关于耕地保护补偿的研究起步较早[4],为确立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奠定了基础[57]。近年来,国内学者则基于耕地价值[810]、外部性内部化[1113]及发展权转移理论[1416]对耕地补偿价值标准进行了探究,部分学者分别针对耕地的生态价值补偿及社会价值补偿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1719],并在补偿分区和补偿机制的建立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2022]。然而现有研究存在两方面的不足:(在测算耕地需求量的问题上,采取统一的粮食自给率进行测算,没有顾及到区域存在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于耕地保护区域补偿价值标准的探讨上,测算结果与耕地赤字/盈余状况无关,尚无法约束耕地赤字区的耕地非农化行为,更不能提高耕地盈余区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对此,本文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为目标,将粮食自给率按照不同区域区分,测算耕地需求,结合耕地供给,确定耕地赤字/盈余状况;在全面分析耕地综合价值的基础上,确定耕地保护区域补偿理论标准,依据耕地赤字/盈余状况,对区域补偿理论标准进行修正,从而达到约束耕地非农化和鼓励耕地保护的目的。
江苏省耕地保护现状
江苏省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江苏省居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的中心,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东濒黄海,西连安徽,北接山东,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全省总面积达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1%,位于全国第24位。其中,平原面积为7.06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1.73万平方公里,丘陵山地面积为1.47万平方公里。
2.行政区划概况
截至2010年底,江苏省共辖13个地级市、24个县、26个县级市、55个市辖区,县级单位数105个。全省人口总数达7869.34万人,人口密度为767人/平方公里。
3.社会经济概况
2010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425.48亿元,同比增长12.7%。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2540.10亿元、21753.93亿元、17131.45亿元,增速分别为4.9%、13.1%、13.3%。全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均得到进一步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44元,同比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18元,同比增长13.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已成全国最低省份之一。同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江苏省耕地资源概况
1.耕地数量变化
近年来,江苏省耕地总量呈现连年递减的趋势,2000年耕地面积达5.01万平方公里,2010年仅为4.6万平方公里。且每年减少的耕地数量呈现波动的状态,仅2010年就减少了900平方公里,达近年来耕地减少面积的峰值。具体耕地变化情况见图1。
图1:江苏省耕地数量变化

从空间分布来看,江苏省大部分耕地集中在苏北、苏中地区,苏北地区集中于盐城、徐州这两市,苏中地区集中于南通市。2010年江苏省各地级市耕地面积见图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