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的

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的[20200112195702]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文献综述 2
2.1 国外相关研究 2
2.2 国内相关研究 2
2.3 研究述评 4
第3章 企业成长性与创业板市场概述 5
3.1 企业成长性概述 5
3.1.1 企业成长理论 5
3.1.1.1 企业外生成长理论 5
3.1.1.2企业内生成长理论 5
3.1.2 企业成长性含义 6
3.2我国创业板市场概述 7
3.2.1 创业板简介 7
3.2.2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现状 7
3.2.2.1 行业定位清晰 7
3.2.2.2 市场容量增长较快 7
3.2.2.3 企业地区优势明显 7
第4章 实证研究 8
4.1研究假设 8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9
4.3 变量解释 9
4.3.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9
4.3.2 解释变量的选取 10
4.4研究模型设计 11
4.5实证过程 11
4.5.1描述性统计 11
4.5.2相关性分析 12
4.5.3回归分析 12
第5章 实证结论与建议 14
5.1 实证结论 14
5.2建议 14
5.2.1从政府相关机构的角度 14
5.2.2从企业经营者角度 15
参考文献 16
第1章 第1章 绪论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也在迅速发展。在这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一批发展势头迅猛的高新技术企业逐步涌现。然而,随着这批新兴企业的壮大,其发展需求与当前经济环境的不适应逐步体现,提供能与其发展相适应的经济环境成为当务之急。由于这批企业大多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资产规模达不到主板上市融资的要求,因而在融资和成长方面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门槛更低的创业板市场应运而生。
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成长潜力的了解,也为企业如何改善自身成长能力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政府相关部门来说,通过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主管部门和监管机构及时了解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动态和成长状态,从而筛选真正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提高创业板市场的质量。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可以加强外部监督,更有效的监管和管理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维护资本市场秩序的稳定。而且应适当引导上市公司的发展方向,起到防范和控制风险的作用,为上市公司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对企业经营者来说,通过成长性分析与实证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优势,找出成长过程中的不足,扬长避短,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从而更有效的利用企业各方面的资源,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自身更好更快成长。对广大投资者以及投资机构来说,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更加理性地看待企业的成长性,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避免盲目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第2章 文献综述
2.1国外相关研究
亚当·斯密(1776)是最早研究企业成长性问题的学者,其研究十分具有开创性,为后世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认为企业的分工程度影响它的成长性,且两者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马瑞斯(1963)采用新古典分析方法,假设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目的是追求成长率的最大化而不是利润的最大化,构建标准模型以分析管理者控制的企业,尝试着将企业成长理论融入主流研究范畴。
Turnbull(1977)认为行业类别、企业治理结构与资产负债比率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的成长性。其中,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与企业的成长性呈负相关关系。另外,研究发现企业的成长性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成功把握未来的投资机会。
Sanglier和Solvay(1998)认为影响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是商业周期变化的短期需求波动与长期的技术进步趋势。因为短期经济波动需求决定了企业能够获得投资带来的潜力的产能有多大,所以商业周期变化所引起的短期波动需求可以极大影响企业的成长绩效和经营决策,即市场容量有多大;长期技术进步趋势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企业的潜在生产能力,以达到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其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成长性的目的。
Ravinder 和K.Zutshi等学者(1999)通过以新加坡创业资本的投资标准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企业的成长,结果发现决定企业成长的关键性因素是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营运能力和他们的个人素质。
Erkki K Laitinen(2002)从管理视图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新的动态综合性能测试系统(IMPS),并选取93家芬兰的中小型高技术新型企业的初步经验数据作为该系统分析的框架,用于评估和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该系统由五个内部因素和两个外部因素构成,内部因素包括成本、生产要素、活动等。外部因素分别是市场竞争力和财务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等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Dijkstra和Keizer 等人(2002)研究发现决定中小型高科技技术企业创新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企业创新的政策、研发投资流动的快慢程度和与科学技术部门联系的紧密程度。他们选取荷兰机电行业的中小型高科技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决定其创新效果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检验分析各种可能的决定因素。
Kakati(2003)以创业资本家投资中小型高科技技术企业的选择标准作为研究内容,其选取了27个中小型高科技技术企业,通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相对成功的企业家通常是依靠发展综合资源来支撑自身的发展,从而实现将产品推入市场。研究还表明,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家的素质以及企业的竞争战略。
Max Keilbach和Dirk Engel(2006)通过分析德国公司风险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有创业投资背景的企业比没有创业投资支持背景的企业有更多的专利申请。另外,由于有创业投资支持背景的企业比没有创业投资支持背景的企业具有更高的成长性,所以风险资本家业更加关注有创新性和成长性的公司。
Mika Pajarinen和Ari Hyytinen(2008)通过分析企业成长外部边界的相关问题,发现企业过度成长会导致其外部融资需求增加以及企业信息的披露,从而得出融资市场的发展情况和企业的信息披露状况都会对企业的成长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34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