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捐赠与绩效关系分析
上市公司捐赠与绩效关系分析[20191230195302]
企业捐赠成为改善企业竞争环境的研究焦点,但是捐赠会对企业绩效造成怎样的影响,是企业管理者和学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不同的影响会导致企业是否愿意持续参与捐赠活动。本文由对捐赠和绩效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的论述出发,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进行论述企业捐赠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在相关理论基础上对企业捐赠的影响进行一般性分析;另外对选取的50家上市公司捐赠和绩效的关系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以会计指标衡量企业财务绩效,检验了企业捐赠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并在得到实证结果的同时针对结论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并指出未來需改进的地方。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捐赠,绩效,社会责任,相关性
目 录
1 引言 1
2 概念界定和研究综述 1
2.1 企业慈善捐赠与绩效的界定 1
2.2 相关研究综述 2
3 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 3
3.1 企业社会责任与慈善捐赠 3
3.2 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 4
4 企业慈善捐赠现状 5
4.1 国外企业捐赠现状 5
4.2 国内企业捐赠现状 5
4.3 国内外企业捐赠的比较 6
4.4 我国企业捐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7
5 分析指标、样本企业选择及研究假设 8
5.1 分析指标选择 8
5.2 样本企业选择 9
5.3 研究假设10
6 上市公司捐赠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11
6.1 实证分析11
6.2 实证结果分析14
7 研究结果讨论启示14
7.1 研究结果14
7.2 启示15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不断发展并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5·12汶川大地震”更是将公司慈善捐赠的关注度提升了一个高度。公司慈善捐赠作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1公司以慈善捐赠方式承担社会责任并非纯粹的利他主义,是利他利己的双赢模式,可以增进社会福利和增加公司的财务收益。当今社会不存在纯粹的不图回报的捐赠,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参与日常性捐赠活动在我国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2,将捐赠变成企业一种战略性的持续性的日常活动,以增强与各利益相关者的联系,提升企业声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阅读,来研究企业慈善捐赠与绩效的关系,以便就我国现实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分析。
2 概念界定和研究综述
2.1 企业慈善捐赠与绩效的界定
2.1.1 企业慈善捐赠的界定
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后,我认为企业慈善捐赠的定义应该包括四个判断标准:(1)自愿。慈善捐赠行为应该完全出于企业自愿,没有任何强制性规定。(2)无偿。慈善捐赠行为不是企业的正常交易活动,不应该要求得到回报,而是财产物资单方向的从企业转移到受赠体,不存在任何利益交换。(3)无直接利益关系。如果捐赠体和受赠体之间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这种财产物质的转移不能称之为捐赠行为,因为他们之间存在利益关系,而不满足第二条无偿的标准,所以捐赠体和受赠体之间应该没有任何直接的利益关系。(4)捐赠资源用于慈善事业。捐赠资源的目的必须是为了慈善事业,否则不满足企业慈善捐赠的定义。根据以上分析,本文企业慈善捐赠的定义是:企业为了社会慈善事业的目的,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将企业的资源自愿无偿地赠与其他组织或个人的行为。因此,本文所提到的慈善捐赠均指企业捐赠中的公益性捐赠,不包括非公益性捐赠。3
2.1.2 企业绩效的界定
企业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经营者业绩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机
Schwartz,Levy &Shatto,Fry,L.F.,Brown,Helland & Smith,Navarro, Boatsman & Gupta研究论证企业将捐赠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提升股东价值的工具。4
Carroll(1999)认为必要的利润是企业从事慈善行为的基础。企业获得了利润才有能力回报社会,而且能做的更好。Lado、Wilson和Murphy指出企业捐赠能提升企业声誉,并向社会传递包含企业价值观的信号,这将吸引更多的职位申请者,增大组织的人才选择权,并形成潜在竞争优势。5
以波特(2002)为代表的战略管理专家提出,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是可以兼容的。他认为企业所处环境对企业竞争力有很大影响,而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常常可以改善企业竞争环境。6
山立威和甘犁(2008)等人基于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捐款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公司是以获取广告效用与提高企业声誉为目的发生捐赠行为的。7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企业能通过慈善捐赠来提高企业声誉、获得利润的同时,还可以改善企业竞争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0-2004年间对“公司与社会公益”项目的研究中,将企业捐赠动机归纳为三类:单纯的慈善目的,将捐赠行为视为一种增进企业经济利益的工具,追求慈善与经济利益双赢。
王燕(2012)则强调,在一个健全的市场制度下,企业追求利润、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承担社会责任之间是基本一致的。8
余磊(2012)将根据企业慈善捐赠的特点将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分为两类:自利性动机和他利性动机。3
苏衍坡(201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要求的义务,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的自愿行为。9
国内研究发现企业慈善捐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追求利润、创造价值的目的,在实现社会责任和获得企业价值中找到平衡。
2.2.2 企业慈善捐赠的理论基础
(1)代理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股东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代理理论认为捐赠会降低企业的绩效。7
(2)社会责任理论。
1953年霍华德·R·博恩(Howard R.Bowen)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企业家“社会责任”理论,4认为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捐赠是其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渠道。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其应承担的所有责任的总和。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为众多企业责任中的一类,在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必须同样关注其他责任。
(3)利益相关者理论。
sandra,charlesandsaInuel(2002)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主要利益相关与次要利益相关者。10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并不独立存在,而是由众多利益相关者通过契约构成的一个共同体。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雇员、客户及供应商,而次要利益相关者也被称为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非政府组织(NGOs)、社区、政府等。
(4)资源依赖理论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企业可通过慈善捐赠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目的。另外,企业捐赠在使收益提高的同时可以使企业获得无形资源,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声誉,外国学者Smipson和Kohers发现企业财务绩效对企业的社会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7
3 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
3.1 企业社会责任与慈善捐赠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将自身看作社会公民、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倾向,它的强弱代表企业成员社会责任感的强弱。企业捐赠被认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当前,企业捐赠和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考量企业优劣的公认指标。同时,企业社会责任能在商誉、风险管理、员工关系、投资者关系、学习和创新、竞争力和定位、运营与有效性及社会许可等方面为企业带来长远利益,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许多学者对跨国公司跟踪研究的结果表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成正相关的关系,不仅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更重要的是能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从而保证企业的长远收益。基于以上理论,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感越强,支持并参与公益捐赠的积极性越高。11
企业捐赠成为改善企业竞争环境的研究焦点,但是捐赠会对企业绩效造成怎样的影响,是企业管理者和学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不同的影响会导致企业是否愿意持续参与捐赠活动。本文由对捐赠和绩效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的论述出发,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进行论述企业捐赠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在相关理论基础上对企业捐赠的影响进行一般性分析;另外对选取的50家上市公司捐赠和绩效的关系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以会计指标衡量企业财务绩效,检验了企业捐赠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并在得到实证结果的同时针对结论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并指出未來需改进的地方。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捐赠,绩效,社会责任,相关性
目 录
1 引言 1
2 概念界定和研究综述 1
2.1 企业慈善捐赠与绩效的界定 1
2.2 相关研究综述 2
3 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 3
3.1 企业社会责任与慈善捐赠 3
3.2 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 4
4 企业慈善捐赠现状 5
4.1 国外企业捐赠现状 5
4.2 国内企业捐赠现状 5
4.3 国内外企业捐赠的比较 6
4.4 我国企业捐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7
5 分析指标、样本企业选择及研究假设 8
5.1 分析指标选择 8
5.2 样本企业选择 9
5.3 研究假设10
6 上市公司捐赠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11
6.1 实证分析11
6.2 实证结果分析14
7 研究结果讨论启示14
7.1 研究结果14
7.2 启示15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不断发展并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5·12汶川大地震”更是将公司慈善捐赠的关注度提升了一个高度。公司慈善捐赠作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1公司以慈善捐赠方式承担社会责任并非纯粹的利他主义,是利他利己的双赢模式,可以增进社会福利和增加公司的财务收益。当今社会不存在纯粹的不图回报的捐赠,越来越多企业通过参与日常性捐赠活动在我国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2,将捐赠变成企业一种战略性的持续性的日常活动,以增强与各利益相关者的联系,提升企业声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阅读,来研究企业慈善捐赠与绩效的关系,以便就我国现实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分析。
2 概念界定和研究综述
2.1 企业慈善捐赠与绩效的界定
2.1.1 企业慈善捐赠的界定
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后,我认为企业慈善捐赠的定义应该包括四个判断标准:(1)自愿。慈善捐赠行为应该完全出于企业自愿,没有任何强制性规定。(2)无偿。慈善捐赠行为不是企业的正常交易活动,不应该要求得到回报,而是财产物资单方向的从企业转移到受赠体,不存在任何利益交换。(3)无直接利益关系。如果捐赠体和受赠体之间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这种财产物质的转移不能称之为捐赠行为,因为他们之间存在利益关系,而不满足第二条无偿的标准,所以捐赠体和受赠体之间应该没有任何直接的利益关系。(4)捐赠资源用于慈善事业。捐赠资源的目的必须是为了慈善事业,否则不满足企业慈善捐赠的定义。根据以上分析,本文企业慈善捐赠的定义是:企业为了社会慈善事业的目的,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将企业的资源自愿无偿地赠与其他组织或个人的行为。因此,本文所提到的慈善捐赠均指企业捐赠中的公益性捐赠,不包括非公益性捐赠。3
2.1.2 企业绩效的界定
企业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经营者业绩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机
Schwartz,Levy &Shatto,Fry,L.F.,Brown,Helland & Smith,Navarro, Boatsman & Gupta研究论证企业将捐赠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提升股东价值的工具。4
Carroll(1999)认为必要的利润是企业从事慈善行为的基础。企业获得了利润才有能力回报社会,而且能做的更好。Lado、Wilson和Murphy指出企业捐赠能提升企业声誉,并向社会传递包含企业价值观的信号,这将吸引更多的职位申请者,增大组织的人才选择权,并形成潜在竞争优势。5
以波特(2002)为代表的战略管理专家提出,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是可以兼容的。他认为企业所处环境对企业竞争力有很大影响,而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常常可以改善企业竞争环境。6
山立威和甘犁(2008)等人基于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捐款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公司是以获取广告效用与提高企业声誉为目的发生捐赠行为的。7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企业能通过慈善捐赠来提高企业声誉、获得利润的同时,还可以改善企业竞争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0-2004年间对“公司与社会公益”项目的研究中,将企业捐赠动机归纳为三类:单纯的慈善目的,将捐赠行为视为一种增进企业经济利益的工具,追求慈善与经济利益双赢。
王燕(2012)则强调,在一个健全的市场制度下,企业追求利润、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承担社会责任之间是基本一致的。8
余磊(2012)将根据企业慈善捐赠的特点将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动机分为两类:自利性动机和他利性动机。3
苏衍坡(201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要求的义务,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的自愿行为。9
国内研究发现企业慈善捐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追求利润、创造价值的目的,在实现社会责任和获得企业价值中找到平衡。
2.2.2 企业慈善捐赠的理论基础
(1)代理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股东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代理理论认为捐赠会降低企业的绩效。7
(2)社会责任理论。
1953年霍华德·R·博恩(Howard R.Bowen)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企业家“社会责任”理论,4认为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慈善捐赠是其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渠道。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其应承担的所有责任的总和。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为众多企业责任中的一类,在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必须同样关注其他责任。
(3)利益相关者理论。
sandra,charlesandsaInuel(2002)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主要利益相关与次要利益相关者。10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并不独立存在,而是由众多利益相关者通过契约构成的一个共同体。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雇员、客户及供应商,而次要利益相关者也被称为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非政府组织(NGOs)、社区、政府等。
(4)资源依赖理论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企业可通过慈善捐赠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目的。另外,企业捐赠在使收益提高的同时可以使企业获得无形资源,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声誉,外国学者Smipson和Kohers发现企业财务绩效对企业的社会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7
3 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
3.1 企业社会责任与慈善捐赠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将自身看作社会公民、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倾向,它的强弱代表企业成员社会责任感的强弱。企业捐赠被认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当前,企业捐赠和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考量企业优劣的公认指标。同时,企业社会责任能在商誉、风险管理、员工关系、投资者关系、学习和创新、竞争力和定位、运营与有效性及社会许可等方面为企业带来长远利益,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许多学者对跨国公司跟踪研究的结果表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成正相关的关系,不仅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更重要的是能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从而保证企业的长远收益。基于以上理论,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感越强,支持并参与公益捐赠的积极性越高。1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