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20191230195730]
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文章阐述了内部审计的定义、职能、发展现状,着重从对内审重要性缺乏认识、独立性不强、相关法规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公司治理高度认识内审的重要性、改革管理体制增强内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等,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对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内部审计,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目 录
1 引言 1
2 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论概述 1
2.1 内部审计的定义 1
2.2 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
2.3 内部审计的职能 3
2.4 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 4
3 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
3.1 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 5
3.2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 6
3.3 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7
3.4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8
4 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建设的对策探讨 9
4.1 从公司治理高度认识内审的重要性 9
4.2 改革管理体制增强内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10
4.3 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11
4.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12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1 引言
经济越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越大,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也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对于企业而言意义重大,一方面这不仅能够规范各单位、各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内部经济管理,为经济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审计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方面,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经济监管经验进入我国,为我国的审计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本国自身的审计制度也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这使得我国的内部审计事业必定能够在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不断的推陈出新并紧跟时代步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 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论概述
2.1 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03)》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2003)》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11年修订发布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1]。”
2.2 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组织内部的分权委托关系,是内部审计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基础或前提条件。从起源来说,内部审计几乎与国家审计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初,一些经营规模庞大、经营地点分散、经营业务复杂的大规模商业垄断公司相继出现,为满足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控制和监督的需要,现代内部审计开始诞生。
1941年,美国维克多?贝瑞克(Victor?E?Brink) 博士出版《内部审计:性质、职能和程序方法》;同年,约翰?瑟斯顿(John?B?Thurston)在纽约建立了“内部审计师协会”(IIA: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贝瑞克对内部审计理论的构建以及瑟斯顿所推动的内部审计职业化,一般认为是现代内部审计诞生的标志。IIA于1972年开始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和授证制度。1973年劳伦斯?索耶(Law-rence?B?Sawyer)编撰世界审计名著《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使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体系日臻完善。索耶也因此号称“现代内部审计之父”而享誉全球。
从审计内容、对象来看,内部审计由早期的财务合规性审计,发展到经营及管理绩效审计。从审计模式视角,内部审计则由控制基础的遵循性审计,发展到当今的风险导向综合审计。
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 年代。1983年8月,国务院转发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首次提出建立内部审计监督问题。当年9月,中国石化总公司率先成立审计部,开展内部审计监督活动。1985年12月 5日,审计署颁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第一个法规文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1994年8月颁布并于1995年开始实施的《审计法》,其中第29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 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从1985年首次颁布至今,历经1989、1995、2003年多次修订和完善,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确立了我国内部审计的基本制度。
中国内部审计学会1987年成立,同年加入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1998年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CIIA)。自2003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第一批内部审计准则以来,截至2011年8月,共发布了29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以及5项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近年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倡导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的内部审计新模式,在推动中国内部审计发展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内部审计正在由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型与发展,由发现型、符合型审计向预防型、增值型审计转变。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不断完善。
2.3 内部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它由审计的本质特征所决定,是审计本质的客观反映,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来决定。审计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研究审计职能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审计这一客观事物,以便于确定 审计任务,有效地发挥审计的作用和更好地指导审计实践。
2.3.1 经济监督职能
经济监督是内部审计最基本、最主要的职能。监督俗话说就是检查与督促,经济监督就是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使其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按照预定的方向合理运行。
无论是传统审计还是现代审计,其基本职能都是经济监督。不仅国家审计具有监督职能,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都具有监督职能。但必须明确的是监督不是唯一的职能。还应该明确的是,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只是说明各项审计都有监督职能,而不意味着其他各项职能实质上都是监督职能。
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主要是指通过审计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监察和督促有关经济责任者忠实地履行经济责任,同时借以揭露违法违纪、稽查损失浪费、查明错误弊端、判断管理缺陷和追究经济责任等。审计工作的核心是通过审核检查,查明被审计事项的真相,然后对照一定的标准做出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效的结论。从依法检查、到依法评价、直到依法做出处理决定以及督促决定的执行无不体现了审计的监督职能。
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文章阐述了内部审计的定义、职能、发展现状,着重从对内审重要性缺乏认识、独立性不强、相关法规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等方面,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公司治理高度认识内审的重要性、改革管理体制增强内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等,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对策建议。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内部审计,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目 录
1 引言 1
2 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论概述 1
2.1 内部审计的定义 1
2.2 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
2.3 内部审计的职能 3
2.4 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 4
3 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
3.1 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 5
3.2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 6
3.3 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7
3.4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8
4 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建设的对策探讨 9
4.1 从公司治理高度认识内审的重要性 9
4.2 改革管理体制增强内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10
4.3 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11
4.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12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1 引言
经济越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越大,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也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内部审计对于企业而言意义重大,一方面这不仅能够规范各单位、各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内部经济管理,为经济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审计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一方面,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经济监管经验进入我国,为我国的审计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本国自身的审计制度也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这使得我国的内部审计事业必定能够在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不断的推陈出新并紧跟时代步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 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论概述
2.1 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03)》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2003)》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11年修订发布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1]。”
2.2 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组织内部的分权委托关系,是内部审计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基础或前提条件。从起源来说,内部审计几乎与国家审计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20世纪初,一些经营规模庞大、经营地点分散、经营业务复杂的大规模商业垄断公司相继出现,为满足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控制和监督的需要,现代内部审计开始诞生。
1941年,美国维克多?贝瑞克(Victor?E?Brink) 博士出版《内部审计:性质、职能和程序方法》;同年,约翰?瑟斯顿(John?B?Thurston)在纽约建立了“内部审计师协会”(IIA: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贝瑞克对内部审计理论的构建以及瑟斯顿所推动的内部审计职业化,一般认为是现代内部审计诞生的标志。IIA于1972年开始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和授证制度。1973年劳伦斯?索耶(Law-rence?B?Sawyer)编撰世界审计名著《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使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体系日臻完善。索耶也因此号称“现代内部审计之父”而享誉全球。
从审计内容、对象来看,内部审计由早期的财务合规性审计,发展到经营及管理绩效审计。从审计模式视角,内部审计则由控制基础的遵循性审计,发展到当今的风险导向综合审计。
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 年代。1983年8月,国务院转发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首次提出建立内部审计监督问题。当年9月,中国石化总公司率先成立审计部,开展内部审计监督活动。1985年12月 5日,审计署颁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第一个法规文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1994年8月颁布并于1995年开始实施的《审计法》,其中第29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 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从1985年首次颁布至今,历经1989、1995、2003年多次修订和完善,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确立了我国内部审计的基本制度。
中国内部审计学会1987年成立,同年加入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1998年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CIIA)。自2003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等第一批内部审计准则以来,截至2011年8月,共发布了29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以及5项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近年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倡导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的内部审计新模式,在推动中国内部审计发展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内部审计正在由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向以风险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型与发展,由发现型、符合型审计向预防型、增值型审计转变。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不断完善。
2.3 内部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功能,它由审计的本质特征所决定,是审计本质的客观反映,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来决定。审计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研究审计职能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审计这一客观事物,以便于确定 审计任务,有效地发挥审计的作用和更好地指导审计实践。
2.3.1 经济监督职能
经济监督是内部审计最基本、最主要的职能。监督俗话说就是检查与督促,经济监督就是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使其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按照预定的方向合理运行。
无论是传统审计还是现代审计,其基本职能都是经济监督。不仅国家审计具有监督职能,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都具有监督职能。但必须明确的是监督不是唯一的职能。还应该明确的是,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只是说明各项审计都有监督职能,而不意味着其他各项职能实质上都是监督职能。
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主要是指通过审计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监察和督促有关经济责任者忠实地履行经济责任,同时借以揭露违法违纪、稽查损失浪费、查明错误弊端、判断管理缺陷和追究经济责任等。审计工作的核心是通过审核检查,查明被审计事项的真相,然后对照一定的标准做出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有效的结论。从依法检查、到依法评价、直到依法做出处理决定以及督促决定的执行无不体现了审计的监督职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