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基建融资渠道研究
高等学校基建融资渠道研究[20191230195723]
我国高等学校基建融资渠道研究,对高校基建融资渠道、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高校基建融资的主要渠道出发,阐述了高校扩招以后,国内高校基建融资存在的问题,选择原则,建议,国外高校基建融资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到启发,并对高校基建融资渠道的拓展提出了创新性的意见及措施,更有利于高教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高校基建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选择原则,建议,创新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概念概述 1
2.1 我国国内高校基建融资主要渠道 1
2.2 高校基建融资的其他渠道 3
3 我国国内高校基建融资存在的问题 4
3.1 高校基建融资需求与政府财政性拨款存在差距 4
3.2 高校基建融资的使用管理水平较低 4
3.3 高校基建融资渠道单一 4
4 我国高校基建融资渠道的选择原则 5
4.1 成本效益原则 5
4.2 风险控制原则 5
4.3 适时适量原则 5
4.4 社会效益原则 6
5 拓展高校基建融资渠道的建议 6
5.1 与地方政府建立新的合作关系 6
5.2 加强高校基建融资的使用管理工作 7
5.3 采取市场经济下的多元化融资模式 7
6 国外高校基建融资情况 8
7 对比国内外高校基建融资情况所受的启发 8
8 高校基建融资模式的创新 9
8.1 BOT融资模式 9
8.2 借鉴国外高校融资经验,争取社会捐助与国际援助 10
8.3 转变高校办学观念,提高办学收入 10
8.4 其他特殊融资方式 11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教事业发展迅速,国内外高校的教育规模都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为顺应这种发展潮流,各高校纷纷加大了学校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力度,以改善和提高其办学条件、缓解办学压力。然而,教育资金短缺却成为限制高校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方面,政府财政性拨款已经无法维持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高校自身的收入与支出无法实现同比例的增长,使得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无法紧跟上我国高教事业的快速发展的步伐。为了拓展高校基建的资金来源渠道、缓解资金紧张,满足高校扩招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各高校必须自己拓展其他的资金来源,高等学校基建融资的概念由此提出。此举对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 相关概念概述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社会捐赠,科研经费等,但主要融资渠道还是政府财政拨款和学杂费收入。对于绝大部分的高校来说,政府的财政性拨款在融资渠道中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学杂费的收入反而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至于能否一直上升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相比之下,其他的融资渠道,虽然其增长明显,甚至翻了几倍,但在总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依然偏小。这充分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多元化融资体系还较不完善,教育经费的构成比例上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国内外高校融资模式的比较,根据高校实际的情况,借鉴国外高校融资的经验,拓展其他资金来源。
2.1 我国国内高校基建融资主要渠道
国家财政性拨款。早在1993年发表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声明,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比重要在20世纪末达到GDP值的4%[1]。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目标一直无法实现,成为国人心中困扰多年的梦想。来自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的国家财政性教育投资为2077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22亿元,达到了4%,至此,多年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虽然以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在全世界是属于最高的,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改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成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可以看出,高校通过政府的全额财政拨款或大部分拨款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已经过去,况且能享受这一政策待遇的也主要是一些全国知名高校或少数地方性高校。因此,对于绝大部分的高校来说,其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融资,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性拨款和政策扶持,必须主动探索出全新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学费收入。1999年,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学费收入占教育经费的比重开始大幅度增加。在此之后,学费的比例就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1999-2002年平均增长率为22%,在2002年该比例有了小幅度的上升,为26%。2007年教育部部长助理曾公开表明,在“十一五”期间,特别规定的除外,各级学校包含高等学校的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标准不允许调整,要维持在2006年秋季的收费水准。然而自去年以来,高校学费又开始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福建、山东、湖北、贵州、天津、广西等6个省区的高校学费都出现明显上调现象。其中江苏公办高校学费平均上涨约23%。宁夏在2014年2月19日的价格听证会中提及学费平均上涨62.2%、最高上涨幅度为86.7%的拟调标准,高校学费的这种上涨之风让很多普通老百姓不堪重负,引发诸多不满。据统计,1999年高校学费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144.1%,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达54.4%;2005年高校学费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140%,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3.4%;2013年高校学费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上升到162.1%,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53.5%,远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上大学,对于很多城镇贫困家庭和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即使考上了,也会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迫放弃。总的来讲,尽管学费收入已成为近些年已成为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但考虑到城镇以及农村居民的支付能力和教育的公平性,它的上升空间变得非常有限,总体的增长速度也呈放慢趋势[2]。
银行贷款。现阶段,由于高校教育的不断扩招,负债经营成为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许多贷款高校将面临还贷难的严重问题。然而在高校扩招前,学校几乎没有债务问题,即便是在1999年的扩招之初面临严重的经费短缺问题,对于贷款这件事,校长也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而此时,教育行政部门也开始“三令五申”或“强行要求”的方式让高校实行贷款任务,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的第62条中的规定“国家鼓励运用金融、信贷的方式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后高校贷款呈逐年增加的态势。高校的负债融资,这也是融资渠道的一条重要渠道,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必要性已经讨论过了,接下来讨论一下他的合理性。因为高校的宿舍、活动场所、大型设备等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长,一旦建成能供好几代人使用,因此,通过负债融资,在接下来的若干年内用税收和使用费来偿还,未尝不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不过,在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不是没有限制的,条件是:学校的负债只允许用在学校的基本建设项目上,不能用于学校的福利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3]。因为在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上不存在成本和收益上的时间非一致性。银行贷款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可以迅速的缓解高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可能因此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学校为偿还银行巨额的利息,不得不减少教育开支,此举必然无法保证高校的教育质量,违背了高校决定银行贷款的初衷。
2.2 高校基建融资的其他渠道
我国高等学校基建融资渠道研究,对高校基建融资渠道、我国高教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高校基建融资的主要渠道出发,阐述了高校扩招以后,国内高校基建融资存在的问题,选择原则,建议,国外高校基建融资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到启发,并对高校基建融资渠道的拓展提出了创新性的意见及措施,更有利于高教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高校基建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选择原则,建议,创新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概念概述 1
2.1 我国国内高校基建融资主要渠道 1
2.2 高校基建融资的其他渠道 3
3 我国国内高校基建融资存在的问题 4
3.1 高校基建融资需求与政府财政性拨款存在差距 4
3.2 高校基建融资的使用管理水平较低 4
3.3 高校基建融资渠道单一 4
4 我国高校基建融资渠道的选择原则 5
4.1 成本效益原则 5
4.2 风险控制原则 5
4.3 适时适量原则 5
4.4 社会效益原则 6
5 拓展高校基建融资渠道的建议 6
5.1 与地方政府建立新的合作关系 6
5.2 加强高校基建融资的使用管理工作 7
5.3 采取市场经济下的多元化融资模式 7
6 国外高校基建融资情况 8
7 对比国内外高校基建融资情况所受的启发 8
8 高校基建融资模式的创新 9
8.1 BOT融资模式 9
8.2 借鉴国外高校融资经验,争取社会捐助与国际援助 10
8.3 转变高校办学观念,提高办学收入 10
8.4 其他特殊融资方式 11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教事业发展迅速,国内外高校的教育规模都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为顺应这种发展潮流,各高校纷纷加大了学校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力度,以改善和提高其办学条件、缓解办学压力。然而,教育资金短缺却成为限制高校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方面,政府财政性拨款已经无法维持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高校自身的收入与支出无法实现同比例的增长,使得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无法紧跟上我国高教事业的快速发展的步伐。为了拓展高校基建的资金来源渠道、缓解资金紧张,满足高校扩招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各高校必须自己拓展其他的资金来源,高等学校基建融资的概念由此提出。此举对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 相关概念概述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社会捐赠,科研经费等,但主要融资渠道还是政府财政拨款和学杂费收入。对于绝大部分的高校来说,政府的财政性拨款在融资渠道中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学杂费的收入反而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至于能否一直上升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相比之下,其他的融资渠道,虽然其增长明显,甚至翻了几倍,但在总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依然偏小。这充分表明目前我国高校多元化融资体系还较不完善,教育经费的构成比例上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国内外高校融资模式的比较,根据高校实际的情况,借鉴国外高校融资的经验,拓展其他资金来源。
2.1 我国国内高校基建融资主要渠道
国家财政性拨款。早在1993年发表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声明,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资比重要在20世纪末达到GDP值的4%[1]。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目标一直无法实现,成为国人心中困扰多年的梦想。来自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的国家财政性教育投资为2077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22亿元,达到了4%,至此,多年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虽然以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在全世界是属于最高的,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改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成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可以看出,高校通过政府的全额财政拨款或大部分拨款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时代已经过去,况且能享受这一政策待遇的也主要是一些全国知名高校或少数地方性高校。因此,对于绝大部分的高校来说,其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融资,不能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性拨款和政策扶持,必须主动探索出全新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学费收入。1999年,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学费收入占教育经费的比重开始大幅度增加。在此之后,学费的比例就一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1999-2002年平均增长率为22%,在2002年该比例有了小幅度的上升,为26%。2007年教育部部长助理曾公开表明,在“十一五”期间,特别规定的除外,各级学校包含高等学校的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标准不允许调整,要维持在2006年秋季的收费水准。然而自去年以来,高校学费又开始了不同程度的上涨,福建、山东、湖北、贵州、天津、广西等6个省区的高校学费都出现明显上调现象。其中江苏公办高校学费平均上涨约23%。宁夏在2014年2月19日的价格听证会中提及学费平均上涨62.2%、最高上涨幅度为86.7%的拟调标准,高校学费的这种上涨之风让很多普通老百姓不堪重负,引发诸多不满。据统计,1999年高校学费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144.1%,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达54.4%;2005年高校学费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140%,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3.4%;2013年高校学费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上升到162.1%,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53.5%,远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上大学,对于很多城镇贫困家庭和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即使考上了,也会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迫放弃。总的来讲,尽管学费收入已成为近些年已成为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但考虑到城镇以及农村居民的支付能力和教育的公平性,它的上升空间变得非常有限,总体的增长速度也呈放慢趋势[2]。
银行贷款。现阶段,由于高校教育的不断扩招,负债经营成为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许多贷款高校将面临还贷难的严重问题。然而在高校扩招前,学校几乎没有债务问题,即便是在1999年的扩招之初面临严重的经费短缺问题,对于贷款这件事,校长也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而此时,教育行政部门也开始“三令五申”或“强行要求”的方式让高校实行贷款任务,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的第62条中的规定“国家鼓励运用金融、信贷的方式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后高校贷款呈逐年增加的态势。高校的负债融资,这也是融资渠道的一条重要渠道,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必要性已经讨论过了,接下来讨论一下他的合理性。因为高校的宿舍、活动场所、大型设备等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长,一旦建成能供好几代人使用,因此,通过负债融资,在接下来的若干年内用税收和使用费来偿还,未尝不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不过,在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不是没有限制的,条件是:学校的负债只允许用在学校的基本建设项目上,不能用于学校的福利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3]。因为在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上不存在成本和收益上的时间非一致性。银行贷款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可以迅速的缓解高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却可能因此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学校为偿还银行巨额的利息,不得不减少教育开支,此举必然无法保证高校的教育质量,违背了高校决定银行贷款的初衷。
2.2 高校基建融资的其他渠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