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以制造业为例
因为国内企业内部大都采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的经营管理方式,一部分管理者为了自身的私人利益会进行盈余管理,适度的盈余管理是可以的,但是目前国内企业过度泛滥的盈余管理往往带来人极大的营私舞弊,使得企业和资本市场不能够持续健康的经营发展。基于此,企业的内部控制的重要要求就是保证财务报表等信息的真实性,必须科学实施盈余管理。笔者在文中以2013-2015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企业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并根据迪博内部控制指标研究内部控制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结果发现,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越好,其销售控制、成本控制等控制水平就越高,盈余管理就相对科学,而且内部控制的好坏还对应计盈余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引言 2
二、 文献综述 2
(一)国外文献综述 2
(二)国内文献综述 3
三、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
(一)理论分析 3
(二)研究假设 4
四、 研究设计 4
(一)数据来源 4
(二)变量的选择与计量 5
(三)研究模型 7
五、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7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7
(二)相关性统计分析 8
(三)多元回归分析 10
六、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1
(一)研究结论 11
(二)政策建议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以制造业为例
引言
引言
21世纪以来,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上市公司,在财务状况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造假行为,这严重的打击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在2001年12月,美国的安然公司财务造假的丑行被揭露,这不仅导致安然公司的破产,还使得与其联合造假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也瞬间倒闭。日本东芝公司,自2008年度至2014年度,东芝数位高管虚报了总计2248亿日元的税前利润。然而,纵观我国上市公司,某些公司同样存在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财务问题,根据财务报表却发现这些公司呈现蓬勃发展的势态,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而留给管理层操控公司盈余的空隙。为了促使市场运行的规范,2002年美国联邦颁布的《萨班斯法案》中就强制性规定所有已经上市的公司必须要将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相关的审计意见、鉴证结果等内部信息予以披露,这使得美国进入强制性披露上市公司内控信息的时期,而且对世界各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产生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国内的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出现的问题与国外相比同样不能小觑,2012年的万福生科通过虚增利润、虚构合同等方式对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造假,累计虚增9.28亿的收入。上市公司目前存在的盈余管理现象,表现出了国内关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方面以及风险控制方面都存在人诸多问题,继续完善。因此,为了加强国内内部控制的质量,我国颁布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随后只有一小部分上市公司响应国家的政策和号召自愿将其内部控制信息予以披露,但多数报告是并未披露公司的真实情况,可靠性较低。因此,我国为了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于2010年正式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索引》,其中对应用、审计以及评价指引等方面都进行人相关规定,应该说某种程度方面对企业内部的控制体系的建构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国内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方面的解释则是企业公司灵活运用会计控制来操纵会计数据的行为,其不单包括控制企业的损益表中盈余数字,而且资产负债表以及财务报告中相关信息也在其范围内。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目的之一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从而能正确评价公司的发展和经营情况。近年来,尽管国内外学者关于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有关影响的研究已经有了多年的实践经验,然而能够有效通过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抑制公司内的盈余管理手段还没有统一定论,学者们还存在着分歧,该结论有待进一步检验。
制造业公司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占据最大比例,因而其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大。因此,从加强内部控制出发,以制造业为例,助于了解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和盈余管理状况。本文将以2013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以迪博内部控制指数作为自变量,操控性应计利润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作为因变量,再选择适当的控制变量,通过多元回归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内部控制的影响展开研究,从而为内部评价制度的有效建立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展开研究管理的研究较早,通过对选取的样本以不同形式的计量模型展开研究,基本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即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要加强以便尽量减少盈余管理。
Doyle(2006)通过研究2002年度至2005年度间的上市公司,重点是对披露上市公司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可知盈利、成长以及规模等几个方面都对会对内部控制缺陷产生影响;且发现一些内部控制缺陷表现严重的公司其往往还会出现严重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行为。AshbaungSkdife(2008)对实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盈余质量的好坏与内部控制的缺陷程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审计师出具的内控质量的审计报告与公司的盈余管理质量存在着正相关性。也就是说,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增强审计师的作用,或许可以提高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
国内的文献综述
1、内部控制能够抑制盈余管理
雷英等(2013)在研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是否比未披露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盈余质量时,引入了两阶段处理效应模型。研究表明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一般来说,有相对较高的会计盈余质量,而且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制度还不是太完善的情况下,强制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的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利用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盈余操纵的动机和能力,从而提高公司的会计盈余能力。
2、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 引言 2
二、 文献综述 2
(一)国外文献综述 2
(二)国内文献综述 3
三、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
(一)理论分析 3
(二)研究假设 4
四、 研究设计 4
(一)数据来源 4
(二)变量的选择与计量 5
(三)研究模型 7
五、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7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7
(二)相关性统计分析 8
(三)多元回归分析 10
六、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1
(一)研究结论 11
(二)政策建议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以制造业为例
引言
引言
21世纪以来,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上市公司,在财务状况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造假行为,这严重的打击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在2001年12月,美国的安然公司财务造假的丑行被揭露,这不仅导致安然公司的破产,还使得与其联合造假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也瞬间倒闭。日本东芝公司,自2008年度至2014年度,东芝数位高管虚报了总计2248亿日元的税前利润。然而,纵观我国上市公司,某些公司同样存在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大财务问题,根据财务报表却发现这些公司呈现蓬勃发展的势态,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而留给管理层操控公司盈余的空隙。为了促使市场运行的规范,2002年美国联邦颁布的《萨班斯法案》中就强制性规定所有已经上市的公司必须要将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相关的审计意见、鉴证结果等内部信息予以披露,这使得美国进入强制性披露上市公司内控信息的时期,而且对世界各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产生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国内的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出现的问题与国外相比同样不能小觑,2012年的万福生科通过虚增利润、虚构合同等方式对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造假,累计虚增9.28亿的收入。上市公司目前存在的盈余管理现象,表现出了国内关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方面以及风险控制方面都存在人诸多问题,继续完善。因此,为了加强国内内部控制的质量,我国颁布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随后只有一小部分上市公司响应国家的政策和号召自愿将其内部控制信息予以披露,但多数报告是并未披露公司的真实情况,可靠性较低。因此,我国为了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于2010年正式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索引》,其中对应用、审计以及评价指引等方面都进行人相关规定,应该说某种程度方面对企业内部的控制体系的建构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国内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方面的解释则是企业公司灵活运用会计控制来操纵会计数据的行为,其不单包括控制企业的损益表中盈余数字,而且资产负债表以及财务报告中相关信息也在其范围内。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目的之一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从而能正确评价公司的发展和经营情况。近年来,尽管国内外学者关于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有关影响的研究已经有了多年的实践经验,然而能够有效通过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抑制公司内的盈余管理手段还没有统一定论,学者们还存在着分歧,该结论有待进一步检验。
制造业公司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占据最大比例,因而其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件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大。因此,从加强内部控制出发,以制造业为例,助于了解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和盈余管理状况。本文将以2013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以迪博内部控制指数作为自变量,操控性应计利润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作为因变量,再选择适当的控制变量,通过多元回归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的内部控制的影响展开研究,从而为内部评价制度的有效建立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二、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展开研究管理的研究较早,通过对选取的样本以不同形式的计量模型展开研究,基本得出比较一致的结论,即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要加强以便尽量减少盈余管理。
Doyle(2006)通过研究2002年度至2005年度间的上市公司,重点是对披露上市公司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可知盈利、成长以及规模等几个方面都对会对内部控制缺陷产生影响;且发现一些内部控制缺陷表现严重的公司其往往还会出现严重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行为。AshbaungSkdife(2008)对实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盈余质量的好坏与内部控制的缺陷程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审计师出具的内控质量的审计报告与公司的盈余管理质量存在着正相关性。也就是说,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增强审计师的作用,或许可以提高公司的会计盈余质量。
国内的文献综述
1、内部控制能够抑制盈余管理
雷英等(2013)在研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是否比未披露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盈余质量时,引入了两阶段处理效应模型。研究表明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一般来说,有相对较高的会计盈余质量,而且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制度还不是太完善的情况下,强制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公司的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利用内部控制缺陷进行盈余操纵的动机和能力,从而提高公司的会计盈余能力。
2、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