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集团内部控制分析
现如今,每一个公司都必须有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对于各公司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各公司的内部控制也在不断更新不断的完善中。尽管如此,各大公司的内部控制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以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着重以文献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来分析伊利集团的内部控制,根据分析成果提出伊利集团及上市公司内控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法与解决对策。关键词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伊利集团,对策
目 录
1 引言1
2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2
2.1 内部控制的定义2
2.2 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3
2.3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3
3 上市公司伊利集团的内部控制分析3
3.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3
3.2 伊利集团概况5
3.3 伊利集团内部控制的现状6
3.4 伊利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7
4 完善伊利集团内部控制的方法及对策9
4.1 加强伊利集团内部控制措施的落实9
4.2 加强风险防范与控制力10
4.3 加强各子公司对内部控制的理解10
4.4 加强对于各项经济业务全面管控11
4.5 将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11
结 论12
致 谢13
参考文献14
图1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2
图2 加强内控措施落实9
表1 201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4
表2 201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程度4
表3 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内容披露情况4
表4 伊利集团营业利润分析7
表5 伊利集团净利润分析7
表6 风险防范作用机理10
1 引言
自从步入21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上市公司也同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但是在这表面看似一切安好的状态下,依然存在着一些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积少成多,或者会突然爆发。早年,英国伦敦的巴林银行在当时非常的出名。但由于一期货经理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错误估计使整个集团破产倒闭。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件事从外在看只不过是因为一个职员的失误而引发的意外,为何能使得公司倒闭,其实真正引发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是公司严重缺陷的内部控制。除此之外,国外还发生过安然、施乐、世通、默克公司等一大批国际大公司因财务会计丑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事例在我国同样也存在,20世纪初发生的多起类似“银广厦”的财务报告造假致使企业破产,到近年来黄光裕(原国美主席)涉嫌经济犯罪、双汇“瘦肉精”的曙光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案例,这些案例无一不引发众人深省。
可以说,对于整个企业来说,能否将其内部控制变得越来越好是非常的重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一个公司的发展甚至是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然而,现如今,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在一点一点的完善,其公司管理水平也在一步一步的提升。但是要想让内部控制充分体现其在上市公司运用中的价值,也并非可以一蹴而就。
当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让大众对奶制品的奶源一度产生怀疑及恐慌,伊利也因此备受牵连。但是伊利集团并没有因此而被打倒,反而在不断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其内部控制也在不断的完善,从伊利近年来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来分析,并没有出现什么重大的风险。以此来看,内部控制的完善对很多上市公司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内部控制的完善需要从制度的制定去完善,也需要加强和管理在制度实行的过程中以及事后的控制。一个极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承载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还能加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可以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实乃一举多得。
2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人类的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内部控制在人类各领域都有涉及,同样的,在现如今多样发展的社会,内部控制也拥有属于自己的成长及进步。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图1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2.1 内部控制的定义
美国职业会计师协会所属审计程序委员会在1949年第一次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包括经济组织的计划及经济组织为保护其财产、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保证既定的经营政策得以实施而采取的所有方法和措施。这是在1949年,第一次出现的内部控制的概念,并且认为内部控制已远远超出了财务、会计的范围。
美国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系为达成特定目标而设计的过程。即是由管理员设计,由各董事、管理者以及其他人共同执行而达成营运的效果及效率,财务报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法令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第二条: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营运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上市公司为了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这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给出的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定义。《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也给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定义:上市公司为了实现经营目标,根据经营环境变化,对公司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管理的制度安排、组织体系和控制措施。
以上两个指引都提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目标:完成经营目标的实现,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并加强对各类风险的控制。
2.2 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
内部控制主要包含三个基本结构:控制程序、控制坏境、会计系统。并且还对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划分:事前的防范、事中的控制及事后的监督。首先来说一下事前防范,一个企业的运行,其公司内部必须要有一个内部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且必须遵守。其次,对于资金的管理,要合理分配并明确每一个部门所要担负的责任,每个部门每个职位互相制约互相监督。最后企业要有一个严谨审批首席以及授予各项权利的批准制度,将资金用在刀刃上。明确相关控制措施,对于负责资金业务的办理人,规定其所需完成的职责以及所要求的工作。对事中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对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合法性、完整性以及效益性予以保证。主要运用某些特定的方法对其资金安全性加以控制。当然,内部控制的资金管理的整个过程,不容忽视不能缺少的还有其事后监督。
目 录
1 引言1
2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2
2.1 内部控制的定义2
2.2 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3
2.3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3
3 上市公司伊利集团的内部控制分析3
3.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3
3.2 伊利集团概况5
3.3 伊利集团内部控制的现状6
3.4 伊利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7
4 完善伊利集团内部控制的方法及对策9
4.1 加强伊利集团内部控制措施的落实9
4.2 加强风险防范与控制力10
4.3 加强各子公司对内部控制的理解10
4.4 加强对于各项经济业务全面管控11
4.5 将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11
结 论12
致 谢13
参考文献14
图1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2
图2 加强内控措施落实9
表1 201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4
表2 201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程度4
表3 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内容披露情况4
表4 伊利集团营业利润分析7
表5 伊利集团净利润分析7
表6 风险防范作用机理10
1 引言
自从步入21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上市公司也同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但是在这表面看似一切安好的状态下,依然存在着一些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积少成多,或者会突然爆发。早年,英国伦敦的巴林银行在当时非常的出名。但由于一期货经理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错误估计使整个集团破产倒闭。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件事从外在看只不过是因为一个职员的失误而引发的意外,为何能使得公司倒闭,其实真正引发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是公司严重缺陷的内部控制。除此之外,国外还发生过安然、施乐、世通、默克公司等一大批国际大公司因财务会计丑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事例在我国同样也存在,20世纪初发生的多起类似“银广厦”的财务报告造假致使企业破产,到近年来黄光裕(原国美主席)涉嫌经济犯罪、双汇“瘦肉精”的曙光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案例,这些案例无一不引发众人深省。
可以说,对于整个企业来说,能否将其内部控制变得越来越好是非常的重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一个公司的发展甚至是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然而,现如今,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在一点一点的完善,其公司管理水平也在一步一步的提升。但是要想让内部控制充分体现其在上市公司运用中的价值,也并非可以一蹴而就。
当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让大众对奶制品的奶源一度产生怀疑及恐慌,伊利也因此备受牵连。但是伊利集团并没有因此而被打倒,反而在不断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其内部控制也在不断的完善,从伊利近年来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来分析,并没有出现什么重大的风险。以此来看,内部控制的完善对很多上市公司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内部控制的完善需要从制度的制定去完善,也需要加强和管理在制度实行的过程中以及事后的控制。一个极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承载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还能加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可以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实乃一举多得。
2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人类的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内部控制在人类各领域都有涉及,同样的,在现如今多样发展的社会,内部控制也拥有属于自己的成长及进步。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图1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2.1 内部控制的定义
美国职业会计师协会所属审计程序委员会在1949年第一次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包括经济组织的计划及经济组织为保护其财产、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保证既定的经营政策得以实施而采取的所有方法和措施。这是在1949年,第一次出现的内部控制的概念,并且认为内部控制已远远超出了财务、会计的范围。
美国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系为达成特定目标而设计的过程。即是由管理员设计,由各董事、管理者以及其他人共同执行而达成营运的效果及效率,财务报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法令的遵循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第二条: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营运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上市公司为了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这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给出的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定义。《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也给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定义:上市公司为了实现经营目标,根据经营环境变化,对公司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管理的制度安排、组织体系和控制措施。
以上两个指引都提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目标:完成经营目标的实现,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并加强对各类风险的控制。
2.2 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
内部控制主要包含三个基本结构:控制程序、控制坏境、会计系统。并且还对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划分:事前的防范、事中的控制及事后的监督。首先来说一下事前防范,一个企业的运行,其公司内部必须要有一个内部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且必须遵守。其次,对于资金的管理,要合理分配并明确每一个部门所要担负的责任,每个部门每个职位互相制约互相监督。最后企业要有一个严谨审批首席以及授予各项权利的批准制度,将资金用在刀刃上。明确相关控制措施,对于负责资金业务的办理人,规定其所需完成的职责以及所要求的工作。对事中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对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合法性、完整性以及效益性予以保证。主要运用某些特定的方法对其资金安全性加以控制。当然,内部控制的资金管理的整个过程,不容忽视不能缺少的还有其事后监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