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以中小企业为例
现代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被大力推行,并且成效显着,但是部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成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才能把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最大化,是当前制造企业需要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入手,首先重点的分析了中小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然后提出了中小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建议。最后结合典型的中小企业WHJ公司为例,分析该企业预算战略目标的选择,并从经营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等方面来分析其全面预算管理,以此对中小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做了案例分析。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2
二、目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中小企业为例3
(一)中小企业3
(二)全面预算管理3
(三)中小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4
1.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指导4
2.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4
3.全面预算管理编制方法和程序不合理4
(四)中小企业预算管理有关问题的原因分析4
三、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的思路4
(一)准确把握全面预算管理的角色定位4
1.以企业的战略管理为基础4
2.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4
3.以各个职能部门权责利为纽带5
(二)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5
(三)促进全员参与预算过程5
四、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案例分析5
(一)WHJ包装有限公司的概况5
(二)WHJ预算战略目标的选择6
(三)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6
1.经营预算 6
2.财务预算6
3.资本预算7
(四)WHJ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7
(五)WHJ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调整9
(六)WHJ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考评9
(七)案例小结10
五、研究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以中小企业为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引言
本文的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所探讨的预算管理基本上是以全面预算为基础开始。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预算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这让预算管理想要发挥作用有了很大的限制。本选题立足于传统预算管理缺陷的研究,提出若干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路。
一、 文献综述
企业预算管理在第十世纪早期开始,最早将预算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的是美国,最开始是用在广告业务上。一战以后,美国工业迅速发展,管理人员增加,导致在一个分散的管理企业中有过剩的生产、产品的销售不好等不良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迫使管理层寻求市场预测。
到第20世纪80年代,预算管理更加成熟。预算管理的实施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而速度更快,预测和决策信息质量更高,使其为企业预测未来的管理,预算目标的制定,尤其是长期预算目标的制定提供了更可靠的科学数据。之后,企业管理领域又出现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把企业内部划分为几个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子系统,使企业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等环节都纳入ERP系统管理,从而使得面向供应链企业预算管理的形成。同时,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期间,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明显加快,消费者主权感到前所未有,从而使得预算或财务控制暴露出弊端。主要表现在没有顾及企业的长期发展,没有考虑到预算或财务指标内容。由此,新的成本管理技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作业成本预算。与此同时,哈佛大学教授还创造了战略预算,就是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进行预算编制,这使得预算更有战略管理的作用,即称为战略预算。
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营环境变了,社会经济变了,工业经济时代开始转向信息经济时代。在这种变化下,传统预算管理消耗时间消耗人力、不具有适应性、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互相矛盾等很多的缺陷一下子都显露出来了。这个时候,人们开始研究替代预算管理系统的方法,于是出现了超越预算圆桌会议的论坛。这个论坛的两个主要人提出了一种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即“超越预算”。“超越预算”克服了传统预算的不能及时应对变化多端的市场以及职能不明确等缺陷,它综合利用每一种预测和绩效管理办法,使预算更贴近企业实际。“超越预算”致力于将企业打造成一个不断创新、及时应对市场的不确定、绩效不断改进、提高顾客服务以及管理过程更顺畅的组织。
中国唐朝诗人韩愈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这可以知道,我国从古代开始就有了事前进行计划的思想。在经济计划时代,中国实行的是财政预算制度,所有公司没有自由的权利,公司预算直属于财政预算。这时候的预算制度只存在于生产领域,它不需要知道市场的需要,不用问及流通领域,它是一种直接执行,没有自己完善、独立的预算管理。
从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我国企业会计管理团队开始推广以小组为单位,为责任中心的绩效评价。到80年代实施对银行的内部,会计系统经济责任体系,质量管理,市场预测目标等18种企业管理方法。
这之后,因为中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人们开始不断关注全面预算管理。2000年9月28口,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明确提出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支出,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保证偿还到期银行贷款。预算内资金支出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限额以上资金支出实行集体审议联签制。”之后,在2001年和2002年,财政部分别发布了《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企业应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现在中国企业预算管理系统在理论界的研究很少,研究系统整个处在初始探讨阶段,很多文章仅仅是将系统的各个部分作为研究的重点,非常零散。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确定和分解目标预算。(2)运用内部企业机制转移。(3)公司预算管理和模式,提出了四种预算管理模式,包括以销售为核心、以利润为核心、以成本为核心和以现金流量为核心。(4)企业预算分析问题的起点,是基于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特征分离或利润作为每股对于预算编制起点的提出。
二、目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中小企业为例
(一)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读和规则,即使是一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行业也会有不同的标准。在美国的一般经济文献中,只有大小企业之分,很少有中型企业这一说法。美国在其《中小企业资助法》中对小企业的定义是这样的:“它为私人所拥有,进行独立经营,在所经营的行业中不具有支配性。在做出详细规定时,除了上述标准外,小企业管理局长还可以采用雇员数量和营业额等其他标准。”其中在采用员工人数作为标准时,应考虑不同的工业部门而有所改变,以反映工业部门的不同特点。但也要适当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2011年7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的 财政部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指出中小企业为中型,小型和微型3种类型,并结合这个行业的特点,根据企业员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制定了具体标准。其中,中小企业在各行业中的标准如下: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文献综述2
二、目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中小企业为例3
(一)中小企业3
(二)全面预算管理3
(三)中小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4
1.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指导4
2.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4
3.全面预算管理编制方法和程序不合理4
(四)中小企业预算管理有关问题的原因分析4
三、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的思路4
(一)准确把握全面预算管理的角色定位4
1.以企业的战略管理为基础4
2.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4
3.以各个职能部门权责利为纽带5
(二)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5
(三)促进全员参与预算过程5
四、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案例分析5
(一)WHJ包装有限公司的概况5
(二)WHJ预算战略目标的选择6
(三)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6
1.经营预算 6
2.财务预算6
3.资本预算7
(四)WHJ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7
(五)WHJ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调整9
(六)WHJ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考评9
(七)案例小结10
五、研究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以中小企业为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引言
本文的研究目的:目前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所探讨的预算管理基本上是以全面预算为基础开始。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预算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这让预算管理想要发挥作用有了很大的限制。本选题立足于传统预算管理缺陷的研究,提出若干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路。
一、 文献综述
企业预算管理在第十世纪早期开始,最早将预算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的是美国,最开始是用在广告业务上。一战以后,美国工业迅速发展,管理人员增加,导致在一个分散的管理企业中有过剩的生产、产品的销售不好等不良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迫使管理层寻求市场预测。
到第20世纪80年代,预算管理更加成熟。预算管理的实施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而速度更快,预测和决策信息质量更高,使其为企业预测未来的管理,预算目标的制定,尤其是长期预算目标的制定提供了更可靠的科学数据。之后,企业管理领域又出现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把企业内部划分为几个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子系统,使企业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等环节都纳入ERP系统管理,从而使得面向供应链企业预算管理的形成。同时,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期间,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明显加快,消费者主权感到前所未有,从而使得预算或财务控制暴露出弊端。主要表现在没有顾及企业的长期发展,没有考虑到预算或财务指标内容。由此,新的成本管理技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作业成本预算。与此同时,哈佛大学教授还创造了战略预算,就是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进行预算编制,这使得预算更有战略管理的作用,即称为战略预算。
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营环境变了,社会经济变了,工业经济时代开始转向信息经济时代。在这种变化下,传统预算管理消耗时间消耗人力、不具有适应性、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互相矛盾等很多的缺陷一下子都显露出来了。这个时候,人们开始研究替代预算管理系统的方法,于是出现了超越预算圆桌会议的论坛。这个论坛的两个主要人提出了一种新的预算管理模式,即“超越预算”。“超越预算”克服了传统预算的不能及时应对变化多端的市场以及职能不明确等缺陷,它综合利用每一种预测和绩效管理办法,使预算更贴近企业实际。“超越预算”致力于将企业打造成一个不断创新、及时应对市场的不确定、绩效不断改进、提高顾客服务以及管理过程更顺畅的组织。
中国唐朝诗人韩愈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这可以知道,我国从古代开始就有了事前进行计划的思想。在经济计划时代,中国实行的是财政预算制度,所有公司没有自由的权利,公司预算直属于财政预算。这时候的预算制度只存在于生产领域,它不需要知道市场的需要,不用问及流通领域,它是一种直接执行,没有自己完善、独立的预算管理。
从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我国企业会计管理团队开始推广以小组为单位,为责任中心的绩效评价。到80年代实施对银行的内部,会计系统经济责任体系,质量管理,市场预测目标等18种企业管理方法。
这之后,因为中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人们开始不断关注全面预算管理。2000年9月28口,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明确提出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支出,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保证偿还到期银行贷款。预算内资金支出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限额以上资金支出实行集体审议联签制。”之后,在2001年和2002年,财政部分别发布了《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企业应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现在中国企业预算管理系统在理论界的研究很少,研究系统整个处在初始探讨阶段,很多文章仅仅是将系统的各个部分作为研究的重点,非常零散。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确定和分解目标预算。(2)运用内部企业机制转移。(3)公司预算管理和模式,提出了四种预算管理模式,包括以销售为核心、以利润为核心、以成本为核心和以现金流量为核心。(4)企业预算分析问题的起点,是基于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特征分离或利润作为每股对于预算编制起点的提出。
二、目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中小企业为例
(一)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读和规则,即使是一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行业也会有不同的标准。在美国的一般经济文献中,只有大小企业之分,很少有中型企业这一说法。美国在其《中小企业资助法》中对小企业的定义是这样的:“它为私人所拥有,进行独立经营,在所经营的行业中不具有支配性。在做出详细规定时,除了上述标准外,小企业管理局长还可以采用雇员数量和营业额等其他标准。”其中在采用员工人数作为标准时,应考虑不同的工业部门而有所改变,以反映工业部门的不同特点。但也要适当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2011年7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的 财政部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指出中小企业为中型,小型和微型3种类型,并结合这个行业的特点,根据企业员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制定了具体标准。其中,中小企业在各行业中的标准如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