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费用审计问题研究
借款费用是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借款费用的确认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公司常常利用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与费用化来调节公司利润,因此加强借款费用审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把握借款费用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财税检查、审计过程发现的问题,总结借款费用会计核算的要点,分析了借款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借款费用审计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了借款费用的审计策略,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阶段的审计策略,并就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关键词 借款费用审计,职业关注,针对性程序,审计人员素质目 录
1 引言 1
1.1 选题的背景 1
1.2 选题的意义 1
1.3 研究现状 1
2 借款费用概述 2
2.1 借款费用的定义 2
2.2 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 2
3 借款费用审计现状 3
4 借款费用审计存在的问题 4
4.1 未尽到应有的职业关注 4
4.2 没有采取针对性审计程序 6
4.3 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9
5 完善借款费用审计的对策10
5.1 提高对借款费用审计的重视度 10
5.2 采取必要的针对性审计程序11
5.3 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16
表1 借款费用常规审计程序 7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筹集一部分靠所有者投入,还有一部分依靠借款和发行债券取得货币资金构建长期资产外,有的企业还通过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来缓解资金周转困难以及增加企业自身资产规模。随着企业的发展,借款的数额相应增大,借款费用的金额也相应的提高。但在对报表审计过程中,很多注册会计师对于有些企业的审计工作底稿并没有履行新审计准则规定的了解被审计单位以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风险错误风险程序,尤其在对借款费用审计方面,未对借款费用真实性进行审查;未对借款费用资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部分依靠借款和发行债券取得货币资金构建长期资产外,有的企业还通过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来缓解资金周转困难以及增加企业自身资产规模。随着企业的发展,借款的数额相应增大,借款费用的金额也相应的提高。但在对报表审计过程中,很多注册会计师对于有些企业的审计工作底稿并没有履行新审计准则规定的了解被审计单位以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风险错误风险程序,尤其在对借款费用审计方面,未对借款费用真实性进行审查;未对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正确性进行审查;对底稿中金额比较巨大的借款费用没能执行函证、替代等审计程序。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借款费用是由于企业从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借入款项,因占用资金付出的代价,比如利息费用和其他相关的一些成本。然而在审计实务工作中,最容易发生舞弊往往是被忽略的科目,由于借款费用数目庞大,公司常常利用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与费用化来调节公司的利润,借款费用因此成为许多公司调节利润的“蓄水池”。
1.2 选题的意义
加强借款费用的审计对于反映企业的真实利润和准确进行资产计价具有重要意义。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下,纵观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阶段、审计实施工作阶段、出具审计报告阶段中对于借款费用方面都涉及不多,或是在审计程序中象征性的采用常规程序,有时甚至忽视常规性审计程序,对于金额重大、余额异常的情况不采取针对性测试等等,都反映出审计人员在对借款费用审计是忽略或是不重视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业务素养、职业道德也影响着审计质量,而借款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数额的真实性不仅影响到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规模,同时也影响到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因此,应该加强对借款费用的审计。
1.3 研究现状
李海东,方宗友(2002)指出上市公司借款费用审计的关键点,包括对借款费用的范围的界定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是否准确、在财务报表上有关借款费用的披露是否真实等方面。杨洪(2003)指出在对借款费用进行审计时应重点关注的借款费用的存在性、资本化金额计算以及借款费用会计处理的正确性,借款费用披露时的充分性方面问题。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王国正(2007)指出固定资产投资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审计范围以及优缺点, 阐述了固定资产投资借款费用资本化相关的审计方法。李明(2008)比较了新旧借款费用准则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并提出自己关于企业借款费用在注意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时的审计策略以及实质性测试阶段的审计策略。张博盛(2013)在文中指出新借款费用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范围。丰秀梅(2014)指出对借款费用进行正确会计核算要把握几个要点:包括对债务性融资和股权性融资区分、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界定、有关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资本化和费用化金额的计算。在对准确把握借款费用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审计实务中和企业财税检查中查出的有关借款费用的错弊问题,概括了借款费用相关会计核算关键以及进行审计时甄别错弊的相关技巧。
2 借款费用概述
2.1 借款费用的定义
我国的借款费用准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特色,不仅对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规定得更明确、更详细,同时也有使得会计人员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借款费用是由于企业从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借入款项,因占用资金付出的代价,比如利息费用和其他相关的一些成本,不仅仅包括占用借款产生的利息费用,应付债券溢价或者折价的摊销,还包括因为借款产生的辅助费用以及外币借款而发生的因汇率差异产生的汇兑差额等。
2.2 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
要想顺利完成借款费用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要具备借款费用相关的会计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借款费用进行正确会计核算要把握几个要点:包括对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区分、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界定、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资本化和费用化金额的计算。
债务性融资是指通过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以贷款或发行债券等形式融入资金。权益融资是指扩大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比如增发新股,追加投资等。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注意哪些属于借款费用核算的范围,如融资租赁发生的融资费用,哪些不在其核算范围内,如权益性融资。借款不但包括有明确的用途目的专门借款,运用所借款项会受到与银行签订的合同限制,也包括一般借款。借款费用的确认,最关键的就是区分资本化与费用化,准确把握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期间。严格按照借款费用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计算资本化金额,从而正确计入当期损益与相关资产价值中。
3 借款费用审计现状
总体上看,我国对借款费用审计不够重视,借款费用审计的质量不够高,严重制约企业的生存、发展、获利,导致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很少有企业或是会计师事务所因借款费用审计问题而被处罚的案例。在审计市场上,审计意见作为审计服务提供者与信息使用者之间沟通的纽带与桥梁,由于审计质量水平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注册师协会发布了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审计情况,截止到2016年4月24日,会计师事务所共为2214家上市公司出具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其中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2167家,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43家,被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4家。查阅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报告中,分析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原因,几乎没有涉及借款费用审计方面的问题,但从以往一些重大的审计失败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借款费用审计疏忽进而影响审计质量,从而成为导致审计失败的间接因素,以锦州港事件为例,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
1 引言 1
1.1 选题的背景 1
1.2 选题的意义 1
1.3 研究现状 1
2 借款费用概述 2
2.1 借款费用的定义 2
2.2 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 2
3 借款费用审计现状 3
4 借款费用审计存在的问题 4
4.1 未尽到应有的职业关注 4
4.2 没有采取针对性审计程序 6
4.3 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9
5 完善借款费用审计的对策10
5.1 提高对借款费用审计的重视度 10
5.2 采取必要的针对性审计程序11
5.3 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16
表1 借款费用常规审计程序 7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筹集一部分靠所有者投入,还有一部分依靠借款和发行债券取得货币资金构建长期资产外,有的企业还通过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来缓解资金周转困难以及增加企业自身资产规模。随着企业的发展,借款的数额相应增大,借款费用的金额也相应的提高。但在对报表审计过程中,很多注册会计师对于有些企业的审计工作底稿并没有履行新审计准则规定的了解被审计单位以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风险错误风险程序,尤其在对借款费用审计方面,未对借款费用真实性进行审查;未对借款费用资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部分依靠借款和发行债券取得货币资金构建长期资产外,有的企业还通过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来缓解资金周转困难以及增加企业自身资产规模。随着企业的发展,借款的数额相应增大,借款费用的金额也相应的提高。但在对报表审计过程中,很多注册会计师对于有些企业的审计工作底稿并没有履行新审计准则规定的了解被审计单位以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风险错误风险程序,尤其在对借款费用审计方面,未对借款费用真实性进行审查;未对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正确性进行审查;对底稿中金额比较巨大的借款费用没能执行函证、替代等审计程序。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借款费用是由于企业从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借入款项,因占用资金付出的代价,比如利息费用和其他相关的一些成本。然而在审计实务工作中,最容易发生舞弊往往是被忽略的科目,由于借款费用数目庞大,公司常常利用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与费用化来调节公司的利润,借款费用因此成为许多公司调节利润的“蓄水池”。
1.2 选题的意义
加强借款费用的审计对于反映企业的真实利润和准确进行资产计价具有重要意义。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下,纵观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阶段、审计实施工作阶段、出具审计报告阶段中对于借款费用方面都涉及不多,或是在审计程序中象征性的采用常规程序,有时甚至忽视常规性审计程序,对于金额重大、余额异常的情况不采取针对性测试等等,都反映出审计人员在对借款费用审计是忽略或是不重视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业务素养、职业道德也影响着审计质量,而借款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数额的真实性不仅影响到被审计单位的资产规模,同时也影响到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因此,应该加强对借款费用的审计。
1.3 研究现状
李海东,方宗友(2002)指出上市公司借款费用审计的关键点,包括对借款费用的范围的界定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是否准确、在财务报表上有关借款费用的披露是否真实等方面。杨洪(2003)指出在对借款费用进行审计时应重点关注的借款费用的存在性、资本化金额计算以及借款费用会计处理的正确性,借款费用披露时的充分性方面问题。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王国正(2007)指出固定资产投资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审计范围以及优缺点, 阐述了固定资产投资借款费用资本化相关的审计方法。李明(2008)比较了新旧借款费用准则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并提出自己关于企业借款费用在注意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时的审计策略以及实质性测试阶段的审计策略。张博盛(2013)在文中指出新借款费用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借款范围。丰秀梅(2014)指出对借款费用进行正确会计核算要把握几个要点:包括对债务性融资和股权性融资区分、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界定、有关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资本化和费用化金额的计算。在对准确把握借款费用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审计实务中和企业财税检查中查出的有关借款费用的错弊问题,概括了借款费用相关会计核算关键以及进行审计时甄别错弊的相关技巧。
2 借款费用概述
2.1 借款费用的定义
我国的借款费用准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特色,不仅对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规定得更明确、更详细,同时也有使得会计人员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借款费用是由于企业从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借入款项,因占用资金付出的代价,比如利息费用和其他相关的一些成本,不仅仅包括占用借款产生的利息费用,应付债券溢价或者折价的摊销,还包括因为借款产生的辅助费用以及外币借款而发生的因汇率差异产生的汇兑差额等。
2.2 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
要想顺利完成借款费用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要具备借款费用相关的会计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借款费用进行正确会计核算要把握几个要点:包括对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区分、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界定、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资本化和费用化金额的计算。
债务性融资是指通过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以贷款或发行债券等形式融入资金。权益融资是指扩大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比如增发新股,追加投资等。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注意哪些属于借款费用核算的范围,如融资租赁发生的融资费用,哪些不在其核算范围内,如权益性融资。借款不但包括有明确的用途目的专门借款,运用所借款项会受到与银行签订的合同限制,也包括一般借款。借款费用的确认,最关键的就是区分资本化与费用化,准确把握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期间。严格按照借款费用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计算资本化金额,从而正确计入当期损益与相关资产价值中。
3 借款费用审计现状
总体上看,我国对借款费用审计不够重视,借款费用审计的质量不够高,严重制约企业的生存、发展、获利,导致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很少有企业或是会计师事务所因借款费用审计问题而被处罚的案例。在审计市场上,审计意见作为审计服务提供者与信息使用者之间沟通的纽带与桥梁,由于审计质量水平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注册师协会发布了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审计情况,截止到2016年4月24日,会计师事务所共为2214家上市公司出具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其中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2167家,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43家,被出具了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4家。查阅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报告中,分析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原因,几乎没有涉及借款费用审计方面的问题,但从以往一些重大的审计失败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借款费用审计疏忽进而影响审计质量,从而成为导致审计失败的间接因素,以锦州港事件为例,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