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凭借着巨大的制造力,已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制造国。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制造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然而,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尚处于革新地位,制造业向新形态发展的转变迫在眉睫。同时仅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就有45家ST公司,说明我国部分制造业公司成本高,效益差。而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基础,在某些程度上决定了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公司资源进行配置和决策的方式。通过合理配置股权结构,上市公司股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内部治理制度,促进公司监管体制的完善,提高股权对股东的激励激励作用,最终增加公司的经营收益。出于制造业在我国的地位和产权基础对公司产生的影响的考虑,本文从分行业进行讨论这一创新点出发,对制造业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期许能够为制造业企业的公司治理乃至于经营绩效的提高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诸多国内外研究学者基于公司股权结构这一研究课题已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沪深两市A股61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总资产收益率作为因变量,以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等7个指标作为自变量,选取了2012-2016这五年的股权数据作为数据来源,提出了五个假设,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股权集中度、公司股权的属性和股东之间的制衡度这三个层面给公司经营效益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提高时,公司绩效会同比提高,相反,当国有股比例上升时,经营绩效会有所下降,而股权属性中的法人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并不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3
(一)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3
1.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的关系 3
2.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的关系 3
3.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无相关性 4
(二)股权制衡程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4
1.股权制衡程度与经营绩效呈正相关的关系 4
2.股权制衡程度与经营绩效呈负相关的关系 4
(三)股权属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4
三、研究设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
(一)研究假设 5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
(三)变量选择 6
1.被解释变量:总资产收益率(ROA) 6
2.解释变量 6
3.控制变量 7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8
(一)描述性统计 8
(二)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8
(三)多元回归分析 9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引言
引言
我国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下方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如何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是企业发展实体经济之路上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同时,由于公司内部的经营决策和资源的分配情况很大程度上由公司内部的治理制度和监管情况决定,而这些决策又将决定公司的经营绩效,因而治理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股权结构的实质是公司股东所占有的产权结构,并通过公司治理制度来对公司运营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在这种联动反馈之下,为了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首先我们需要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
在公司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股权的所有者和公司的管理者之间权利的分离,逐步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一是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分歧导致的第一类委托代理问题,二是大股东为掠夺“资源”而损害小股东利益而导致的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同时由于公司管理者、股东、利益相关者拥有的权利、责任以及进行公司治理的能力的不同,公司的决策、治理的其他经营活动都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上市公司内部的治理制度和监管制度对于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与国外相对流通性较好的股权制度不同,直到2005年,我国才开始股权分置政策,也就是将股份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在此之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流通性较差,有很大比例公司都是国有股进行控股,因而股权高度集中,制衡度很差,并且股权属性非常单一,因此上市公司的治理很大程度上由国家机关所决定,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虽然国有属性在一定程度上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资源”和“政策”上的倾斜,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公司管理者的自主经营决策权和创新意识,导致监管制度并不完善、激励制度崩塌等等,由于管理层在决策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公司很难进行革新创新,最后不利于其进行转型升级。在我国的特殊背景之下,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属性与公司经营绩效影响与欧美国家的运作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国有股在上市公司的占股比例对一个公司的经营发展状态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产能已经超越美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有数据表明,中国生产了全球70%的手机,80%的空调和91%的PC。因而保持我国制造业这一支柱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乃至于腾飞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制造业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核心创造力、人口红利在下降、生产粗放型需要转型等等,同时仅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就有45家ST公司,说明我国部分制造业公司所需要的成本较高且获得效益较差,进而导致公司财务异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已经被很多国内外学者进行讨论和分析,却很少有人分行业进行研究。本文将结合我国的实际,以此作为出发点,将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该行业上市公司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在该行业的范畴内,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本文对前人的研究假设和理论分析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提出了以下五个假设: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的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提高国有股比例将降低公司绩效;提高法人股比例将提高公司绩效;提高流通股比例降低公司绩效。本文将沪深两市A股61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总资产收益率作为因变量,以第一大股东占股比例等7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选取了20122016这五年的股权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并对数据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最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股权集中度、制衡度和属性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希望能够给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治理制度的完善和经营绩效提高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公司的产权基础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已经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其中最受到广大学者关注的是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国外资本市场制度发展较为完善且股权流通性较好,因此大多数的理论主要是从股权集中度(Ownership Concentration)和股权制衡度(Equity Balance)这两个方面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出发展开理论分析,同时有少量的研究从股权属性这一方面展开,主要是将股权分成内部股和外部股进行分析。我国在2005年时实行了股权分置并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以此来促进股权的流通和稀释国有股比例,然而其他国家并没有这样的先例,因此西方国家并没有流通股这样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对股权属性研究的侧重点和分类与国外有所区别,国内倾向于将股权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而非流通股又包括了国有股和法人股。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分类,本文的文献综述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52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