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与对策研究以政府审计为例
目 录
1 引言 1
2、计算机环境下审计对象的特点 1
2.1计算机环境的含义 1
2.2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含义 2
3、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特征 2
3.1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的特点 2
3.1.1审计内容的扩展 2
3.1.2计算机技术对审计的全面渗透 2
3.1.3审计线索的无形化 2
3.1.4审计证据的复杂化 2
3.2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特征 3
3.2.1审计对象问题不易发现风险 3
3.2.2审计结构模糊性风险 3
3.2.3审计结果易删除风险 3
3.2.4审计数据丢失风险 3
4、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4
4.1审计环境 4
4.2审计主体 4
4.2.1 审计人员素质不够高 4
4.2.2 管理人员经验不足 4
4.3.1 审核对象和内容变更 4
4.3.2 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的缺陷对计算机审计的风险 4
4.3.3 没有明确的审计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4
5、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评估 5
5.1计算机环境下可接受审计风险评估 5
5.1.1 了解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5
5.1.2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5
5.2计算机环境下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5
5.3计算机环境下公告风险评估 6
5.3.1安全风险 6
5.3.2 独立的风险 6
5.3.3对风险的认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
5.3.4 对于信息传播的速度 6
6、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 7
6.1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控制的总体策略 7
6.1.1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审计风险准则 7
6.1.2我们应该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7
6.2计算机环境下重大错报风险控制 8
6.2.1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 9
6.2.2计算机硬件系统审核 9
6.2.3软件管理 9
6.3计算机环境下公告风险控制 9
6.3.1科学选择审计结果公告项目 9
6.3.2建立审计结果公告信息反馈机制 9
6.4计算机环境下检查风险控制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引言
我国19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政府审计遇到了新的挑战:当人类来到21实际的时候,因为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全世界计算机的普遍影响着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为这21个世纪将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来覆盖整个信息时代。公共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使用计算机(即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不但改变了以前固有的生产方式,老套的交易方式和复杂的管理方式,而且使计算机的运行变的尤其重要,逐渐成为日常运营不可缺少的条件。在2004,审计署在“软件应用程序”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审计计算机审计”的指导下。信息技术在21世纪被广泛的运用,在这基础上也带来了一些高的风险。比如计算机咋骗,网络上一些错误信息的发布和系统病毒的入侵,都能都使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的工作,所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需求已经引起了需要关注的风险和专业的审计。这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是个挑战,审计人员在对数据进行审计的时候必须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这是每一个审计人员的使命。在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研究是计算机审计在政府审计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我国政府在现代信息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技术相对落后,在利用计算机处理政府审计工作的时候与传统审计是不一样的。本文对计算机环境下的政府审计风险进行研究,对我国政府审计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计算机环境下审计对象的特点
2.1计算机环境的含义
本文所强调的计算机环境是指政府审计人员所处的执业环境。用通俗话来说就是指在社会计算机这样的大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审计人员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在计算机这个大环境下,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在利用计算机软件来执行的,在审计的过程中已经用不到传统的纸张了,基本上拥有了开放的计算机环境。
2.2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含义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在平时的审计工作上提现了计算机的优势,但是也必须考虑到信息技术为现代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在这样的一个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在计算机环境下对传统的纸张审计有着不一样的影响。
政府审计风险的计算机环境下可以归结为由于审计使用,在计算机技术和其他原因的依赖信息的生成和重大错报报告审计单位并没有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导致出现很多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这里的信息主要是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而其他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些软件的更新、系统故障等原因造成的不好的结果。
3、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特征
3.1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的特点
3.1.1审计内容的扩展
在计算机环境下,审计的内容应该得到更大的扩张,应该加强对各项信息技术系统的有效检查。
3.1.2计算机技术对审计的全面渗透
因为审计内容扩展到计算机的信息系统,这就使审计人员需要更多的去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相关的审计工作,用计算机软件去完成。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不仅应该提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审计的方面。而且应该在政府管理方面运用审计相关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审计的计算机普遍化。
3.1.3审计线索的无形化
在传统审计中,审计的相关数据都是书面的,删除的,一般保存的痕迹,很容易检测。而在计算机环境下,计算机改变了以往的保存和处理的方式,导致删除或者修改会不留下痕迹,大部分的数据处理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这使得审计工作中的审核过程变的简单不再复杂,但是增加了审计难度。
3.1.4审计证据的复杂化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中,核数师会面临许多人工环境不能完成的工作,在某些情况下,手不能获得所需信息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完成审计技术。然而,它往往是很难公开审计软件,这使得它很难获得足够可靠的证据。另外,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进行计算机审计,当审计单位的审计系统在正常工作的时候,不能进行有效的干预。而且给审计的取证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伴随着计算机系统的技术变的越来越复杂,审计数据评估也变的越来越难。此外,采用磁介质在执行中的签名、印章等操作,使信息的操作变得更加的困难,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风险。
4.3.1 审核对象和内容变更
在计算机环境中,政府审计的原始数据已经被保存到计算机,计算机根据人们设定的程序自动处理,输出所需要的信息,这样就使你输入信息的正确性和员工的操作是规范,决定。这使得审计对象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有一个有形的物质,而大部分的内容,审计人员发现错误的可能性降低,导致审计风险增加。
1 引言 1
2、计算机环境下审计对象的特点 1
2.1计算机环境的含义 1
2.2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含义 2
3、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特征 2
3.1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的特点 2
3.1.1审计内容的扩展 2
3.1.2计算机技术对审计的全面渗透 2
3.1.3审计线索的无形化 2
3.1.4审计证据的复杂化 2
3.2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特征 3
3.2.1审计对象问题不易发现风险 3
3.2.2审计结构模糊性风险 3
3.2.3审计结果易删除风险 3
3.2.4审计数据丢失风险 3
4、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 4
4.1审计环境 4
4.2审计主体 4
4.2.1 审计人员素质不够高 4
4.2.2 管理人员经验不足 4
4.3.1 审核对象和内容变更 4
4.3.2 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的缺陷对计算机审计的风险 4
4.3.3 没有明确的审计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4
5、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评估 5
5.1计算机环境下可接受审计风险评估 5
5.1.1 了解审计单位基本情况 5
5.1.2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5
5.2计算机环境下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5
5.3计算机环境下公告风险评估 6
5.3.1安全风险 6
5.3.2 独立的风险 6
5.3.3对风险的认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
5.3.4 对于信息传播的速度 6
6、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 7
6.1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控制的总体策略 7
6.1.1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审计风险准则 7
6.1.2我们应该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7
6.2计算机环境下重大错报风险控制 8
6.2.1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 9
6.2.2计算机硬件系统审核 9
6.2.3软件管理 9
6.3计算机环境下公告风险控制 9
6.3.1科学选择审计结果公告项目 9
6.3.2建立审计结果公告信息反馈机制 9
6.4计算机环境下检查风险控制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1 引言
我国19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政府审计遇到了新的挑战:当人类来到21实际的时候,因为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全世界计算机的普遍影响着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为这21个世纪将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来覆盖整个信息时代。公共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使用计算机(即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不但改变了以前固有的生产方式,老套的交易方式和复杂的管理方式,而且使计算机的运行变的尤其重要,逐渐成为日常运营不可缺少的条件。在2004,审计署在“软件应用程序”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审计计算机审计”的指导下。信息技术在21世纪被广泛的运用,在这基础上也带来了一些高的风险。比如计算机咋骗,网络上一些错误信息的发布和系统病毒的入侵,都能都使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的工作,所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需求已经引起了需要关注的风险和专业的审计。这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是个挑战,审计人员在对数据进行审计的时候必须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这是每一个审计人员的使命。在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研究是计算机审计在政府审计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我国政府在现代信息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技术相对落后,在利用计算机处理政府审计工作的时候与传统审计是不一样的。本文对计算机环境下的政府审计风险进行研究,对我国政府审计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计算机环境下审计对象的特点
2.1计算机环境的含义
本文所强调的计算机环境是指政府审计人员所处的执业环境。用通俗话来说就是指在社会计算机这样的大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审计人员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在计算机这个大环境下,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在利用计算机软件来执行的,在审计的过程中已经用不到传统的纸张了,基本上拥有了开放的计算机环境。
2.2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含义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在平时的审计工作上提现了计算机的优势,但是也必须考虑到信息技术为现代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在这样的一个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在计算机环境下对传统的纸张审计有着不一样的影响。
政府审计风险的计算机环境下可以归结为由于审计使用,在计算机技术和其他原因的依赖信息的生成和重大错报报告审计单位并没有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导致出现很多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这里的信息主要是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而其他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些软件的更新、系统故障等原因造成的不好的结果。
3、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风险的特征
3.1计算机环境下政府审计的特点
3.1.1审计内容的扩展
在计算机环境下,审计的内容应该得到更大的扩张,应该加强对各项信息技术系统的有效检查。
3.1.2计算机技术对审计的全面渗透
因为审计内容扩展到计算机的信息系统,这就使审计人员需要更多的去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相关的审计工作,用计算机软件去完成。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不仅应该提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审计的方面。而且应该在政府管理方面运用审计相关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审计的计算机普遍化。
3.1.3审计线索的无形化
在传统审计中,审计的相关数据都是书面的,删除的,一般保存的痕迹,很容易检测。而在计算机环境下,计算机改变了以往的保存和处理的方式,导致删除或者修改会不留下痕迹,大部分的数据处理工作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这使得审计工作中的审核过程变的简单不再复杂,但是增加了审计难度。
3.1.4审计证据的复杂化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中,核数师会面临许多人工环境不能完成的工作,在某些情况下,手不能获得所需信息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完成审计技术。然而,它往往是很难公开审计软件,这使得它很难获得足够可靠的证据。另外,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进行计算机审计,当审计单位的审计系统在正常工作的时候,不能进行有效的干预。而且给审计的取证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伴随着计算机系统的技术变的越来越复杂,审计数据评估也变的越来越难。此外,采用磁介质在执行中的签名、印章等操作,使信息的操作变得更加的困难,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风险。
4.3.1 审核对象和内容变更
在计算机环境中,政府审计的原始数据已经被保存到计算机,计算机根据人们设定的程序自动处理,输出所需要的信息,这样就使你输入信息的正确性和员工的操作是规范,决定。这使得审计对象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有一个有形的物质,而大部分的内容,审计人员发现错误的可能性降低,导致审计风险增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