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
摘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形式主义严重,披露信息缺少实质性内容等漏洞的展现,表明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布对上市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公司治理是企业建立与运行的基础,因此其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A股的304家公司2014年财务年报数据和相关审计资料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内外的管理要素进行综合的思考,从机构投资持有股票比例、股票所有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占据比例和董事兼职经理(二职合一)这五个角度选择解释变量,选取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为控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获得多家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二者的关系,说明了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股权集中度、二职合一、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其中二职合一与内部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上市公司和监管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性规划。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3
一、引言 3
二、文献综述 3
(一)国内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3
(二)国外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4
三、研究设计 4
(一)研究假设 4
1.机构投资持股比例 4
2.股权集中度 5
3.董事会规模 5
4.独立董事占比 5
5.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二职合一) 5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
(三)变量的选择 6
1.解释变量 6
2.控制变量 6
(四)模型构建 6
三、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实证分析 7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7
(二)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7
(三)多元回归分析 7
四、 研究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 谢 11
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披露内部控制设置和执行的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上市公司能够通过信息披露接受公众监督,通过监督的方式将披露的信息在真实性方面做出最大的努力。此外,主动发掘机制漏洞,通过解决问题来改善公司的内部管理,通过有序高效的公司管理形象来提升公司的外来投资额。正是由于如此,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普遍受到了公众的关注。最近几年我国已经上市的多家公司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管理机制建设相对发展较快,但是出现的机制漏洞较多,这主要是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较少且起步时间较晚,缺乏相关管理经验,容易造成纸上谈兵的现象,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以及实质的研究理论与内容,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因此,研究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探讨其中的问题,分析形成原因,并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这些都势在必行。
针对所发生的大量舞弊事件的研究发现,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内控信息披露不能合理有效,而公司内部相关管理机制的不协调可以直接导致问题的发生,反之前者也能够反作用于后者。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是公司治理好坏的标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使得经济财务漏洞愈加明显,研究显示内控和公司治理这两者存在互动共生的联系。该文章以此为基础,站在后者角度来对调查自身变化对内控信息披露质量产生的作用,希望通过相关建议的提出推动我国上市公司的稳定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通过文献查询我们知道我国缺乏内控的实例研究证明,不过随着我国相关研究的进步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于公司内控披露信息的规范我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我国对于内控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外界对于内控信息披露的作用条件及其评价、公司治理对其质量的影响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目前许多相关研究对于内控信息披露的看法确实片面,这些研究应当站在公司治理整体的角度上来研究它对内控信息披露造成的变化与影响。
通过对大量数据文献内容的研究与调查,丁熙与孙武(2014)二人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对内控信息披露的相关指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指出: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高低深受公司治理变化调整的作用。
而20102012这两年的上海市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是宣杰和王叶琳(2014)调查分析的基础,在该研究过程中发现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变化与最大股东持有股份所占份额、董事会召开商讨会频率等都有正相关关系。
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研究,尹美群和董杨(2013)主要集中在公司规模、经营风险等方面。通过大量实例考察研究得出结论:内控信息披露深受资产负债率、股权集中度等因素的影响。
李筱婉、孙慧倩和王烨(2012)研究了公司收益余额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研究数据来自20092010年上海市内控主动披露评价报告,该报告表示没有做到内控主动披露的上市公司所获利润低于主动披露公司,所以说对于公司的收益增长,公司的内部控制对其具有正向作用。
孙贺捷和张利娴(2012)研究了深圳A股公司的内控鉴证报告披露水平,两位学者以公司2009年和2010年的数据为依据,通过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情况越大,深圳A股企业的获利就越高,反之亦然。
(二)国外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在现代公司中,企业的所有权是单独存在的,企业的经营权力也是同样如此,这就说明企业所有者将公司转交给经营人员,前后两者只是存在委托和代理的关系。因此,两者的目标函数也是不一样的。相对于所有者而言,公司经营者由于缺乏相关权力,在公司信息上又掌握有限,因此他们极有可能在利益上发生冲突,例如“逆向选择”等。为了避免或者减少公司内部利益矛盾,就需要对公司内部的人事和制度进行相关安排和设计,于是便产生了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受到公司内部控制的直接影响,由此可见,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情况与它所存在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笔者围绕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分别对其本质含义、影响条件和公司治理带来的影响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
Ghosh&Gyu(2013)对披露内部控制结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结构存在缺陷,那么它的内控就会产生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可以在企业的股票价格、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等方面体现出来。Ghosh&Gyu还发现,对于公司的内控缺陷必须采取SOX法案的规则执行,因为公司的内控问题在披露时会产生一些新的结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和披露的具体时间是没有很大关联性的。
Rani、Udi&Karla(2012)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首席财务官CFO上,认为首席财务官的薪资会影响内控的缺陷。通过研究,Rani、Udi&Karla提出,首席财务官的薪资越高,那么内控重大缺陷披露情况就越恶劣,反之亦然。例如,如果报错成本很低,公司内控重大缺陷披露的少,那么首席财务官的薪资就会越高。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3
一、引言 3
二、文献综述 3
(一)国内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3
(二)国外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4
三、研究设计 4
(一)研究假设 4
1.机构投资持股比例 4
2.股权集中度 5
3.董事会规模 5
4.独立董事占比 5
5.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二职合一) 5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
(三)变量的选择 6
1.解释变量 6
2.控制变量 6
(四)模型构建 6
三、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实证分析 7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7
(二)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7
(三)多元回归分析 7
四、 研究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 谢 11
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披露内部控制设置和执行的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上市公司能够通过信息披露接受公众监督,通过监督的方式将披露的信息在真实性方面做出最大的努力。此外,主动发掘机制漏洞,通过解决问题来改善公司的内部管理,通过有序高效的公司管理形象来提升公司的外来投资额。正是由于如此,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普遍受到了公众的关注。最近几年我国已经上市的多家公司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管理机制建设相对发展较快,但是出现的机制漏洞较多,这主要是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较少且起步时间较晚,缺乏相关管理经验,容易造成纸上谈兵的现象,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以及实质的研究理论与内容,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因此,研究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探讨其中的问题,分析形成原因,并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这些都势在必行。
针对所发生的大量舞弊事件的研究发现,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内控信息披露不能合理有效,而公司内部相关管理机制的不协调可以直接导致问题的发生,反之前者也能够反作用于后者。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是公司治理好坏的标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使得经济财务漏洞愈加明显,研究显示内控和公司治理这两者存在互动共生的联系。该文章以此为基础,站在后者角度来对调查自身变化对内控信息披露质量产生的作用,希望通过相关建议的提出推动我国上市公司的稳定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通过文献查询我们知道我国缺乏内控的实例研究证明,不过随着我国相关研究的进步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于公司内控披露信息的规范我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我国对于内控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外界对于内控信息披露的作用条件及其评价、公司治理对其质量的影响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目前许多相关研究对于内控信息披露的看法确实片面,这些研究应当站在公司治理整体的角度上来研究它对内控信息披露造成的变化与影响。
通过对大量数据文献内容的研究与调查,丁熙与孙武(2014)二人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对内控信息披露的相关指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指出: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高低深受公司治理变化调整的作用。
而20102012这两年的上海市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是宣杰和王叶琳(2014)调查分析的基础,在该研究过程中发现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变化与最大股东持有股份所占份额、董事会召开商讨会频率等都有正相关关系。
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研究,尹美群和董杨(2013)主要集中在公司规模、经营风险等方面。通过大量实例考察研究得出结论:内控信息披露深受资产负债率、股权集中度等因素的影响。
李筱婉、孙慧倩和王烨(2012)研究了公司收益余额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研究数据来自20092010年上海市内控主动披露评价报告,该报告表示没有做到内控主动披露的上市公司所获利润低于主动披露公司,所以说对于公司的收益增长,公司的内部控制对其具有正向作用。
孙贺捷和张利娴(2012)研究了深圳A股公司的内控鉴证报告披露水平,两位学者以公司2009年和2010年的数据为依据,通过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情况越大,深圳A股企业的获利就越高,反之亦然。
(二)国外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
在现代公司中,企业的所有权是单独存在的,企业的经营权力也是同样如此,这就说明企业所有者将公司转交给经营人员,前后两者只是存在委托和代理的关系。因此,两者的目标函数也是不一样的。相对于所有者而言,公司经营者由于缺乏相关权力,在公司信息上又掌握有限,因此他们极有可能在利益上发生冲突,例如“逆向选择”等。为了避免或者减少公司内部利益矛盾,就需要对公司内部的人事和制度进行相关安排和设计,于是便产生了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受到公司内部控制的直接影响,由此可见,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情况与它所存在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笔者围绕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分别对其本质含义、影响条件和公司治理带来的影响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
Ghosh&Gyu(2013)对披露内部控制结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结构存在缺陷,那么它的内控就会产生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可以在企业的股票价格、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等方面体现出来。Ghosh&Gyu还发现,对于公司的内控缺陷必须采取SOX法案的规则执行,因为公司的内控问题在披露时会产生一些新的结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和披露的具体时间是没有很大关联性的。
Rani、Udi&Karla(2012)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首席财务官CFO上,认为首席财务官的薪资会影响内控的缺陷。通过研究,Rani、Udi&Karla提出,首席财务官的薪资越高,那么内控重大缺陷披露情况就越恶劣,反之亦然。例如,如果报错成本很低,公司内控重大缺陷披露的少,那么首席财务官的薪资就会越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