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成因及治理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是现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忽略的一项难题,给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带来了很大困扰。本文首先从国内外研究状况入手,了解各国学者对会计舞弊问题的不同看法,继而客观解释了对会计舞弊的定义以及会计舞弊的特征,简单归纳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一些常用手段,最后提出了治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五大对策。即在内外部环境中寻求解决会计舞弊的出路,企业内部完善制衡机制,实现有效监督,同时外界社会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以及强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实现内外监控,从而减少会计舞弊的出现。关键词会计舞弊;类型及特征;成因分析;治理对策
目 录
1 引言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1 国外研究现状 1
2.2 国内研究现状 2
3 会计舞弊的相关理论 3
3.1 会计舞弊的含义 3
3.2 会计舞弊的特征 4
4 会计舞弊的类型 4
4.1 管理舞弊和非管理舞弊 4
4.2 非法手段和合法手段的舞弊 5
4.3 财务报表和会计事项舞弊 5
5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出现的原因 5
5.1 从企业内部着手分析原因 5
5.1.1 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 5
5.1.2 利益的驱使 6
5.2 从企业外部着手分析原因 6
5.2.1 法律方面的问题 6
5.2.2 监督方面的问题 7
5.2.3 社会诚信体制方面的问题 7
6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防范及治理 8
6.1 规范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8
6.1.1完善董事会的制衡机制 8
6.1.2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8
6.1.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8
6.2 加快我国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9
6.2.1明确会计舞弊的责任主体 8
6.2.2完善法律责任体系 9
6.3 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 9
6.3.1完善政府监管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3.2完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功能 9
6.4 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 10
6.5 提高审计人员的纠错防弊能力 10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引言
会计舞弊的日益盛行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根源在于管理权与所有权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分离,管理者与所有者的信息极不对称。随着工商产业的发展,企业持续扩大生产规模,最终在17世纪初诞生了公司制企业,资本所有者渐渐退出了对企业日常的管理活动,并将经营权委托给具有专业管理经验的人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结果,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所谓的“内部人控制”也导致了会计舞弊的出现。特别是大规模的跨国公司企业本身的结构比较繁杂,股权极易分散,从而导致经营者的权利越来越大,在权利日益增长的过程中,经营者在利益的诱导下,难免会产生舞弊动机;而在股权分散的背后,是众多"用脚投票”的投资者,他们寄希望于专业的经营者来为他们赚取利润,但却不知道这种放权于经营者的行为恰恰给经营者提供了舞弊的可能,而使会计舞弊现象愈演愈烈。例如,在安然事件过后美国颁发《2002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也称《萨班斯法案》),希冀通过立法解决安然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法律来约束上市公司的舞弊现象。并成立相对独立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专门监管上市公司的审计、检查、和惩处事务,结束了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运行了近百年的自律监督体系。世界各国也都以此为戒,逐渐增强了对资本市场的监督管理,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形式。所以说探讨国内外出现的会计舞弊问题,从根本上寻找原因,是探寻解决舞弊现象必不可少的举措,是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提出的“冰山理论”指出公司是否会发生舞弊和其内部环境是有很大关联的,能否遏制舞弊的发生不单单取决于其内部控制是否健全与严密,还和该公司是否存在财务压力有不小的关系,更关键的就是会计人员是否存在无视从业道德的可能性。该理论尤其强调,个人行为因素更危险,必须更加注意欺诈的个性因素。
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曾经就提出舞弊的产生必然需要的三个条件,他们分别是: 十分需要、机遇和合乎道理, 这一观点为研究舞弊原因可谓铺下了基石。而国外著名的Albrecht博士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会计舞弊学理论,认为舞弊的发生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因素协同作用产生的。
而在1993年国外提出的GONE理论则认为,舞弊由四个因素组成:G(贪婪),O(机会),N(需求),E(曝光),它们发挥协同作用,并共同决定舞弊风险程度。这一观点实际上阐明了会计舞弊产生的四个条件, 即舞弊者在起了贪欲之后,且又非常需要钱财时,只要存在机会,并被以为过后不会被发现时, 那么他就一定会进行舞弊行为。
国外对会计舞弊的防范与治理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的一段历程。巴克、唐纳德和米迦勒在研究中表明,应建立起对应的监督控制系统对高层管理人员主导的公司氛围、交易和人员安排活动进行有效监管,还可通过审计委员会的复核等举措防止高层管理人员舞弊活动的发生。
美国早在上世纪就提出了著名的反舞弊四层次机制理论,这一理论提出:任何组织机构不妨通过这样的四道防线来防范会计舞弊的出现,这四道防线分别是:强化高层的管理理念;内部控制业务的经营过程;实施内部审计;设立独立的外部审计。
2.2 国内研究现状
侯芬娥(2010)在《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思考》一文中提到,会计舞弊是有目的的造假行为。她认为上市公司进行舞弊的目的很直接,那就是为了实现融资以及配合二级市场进行炒作。
黄宏(2012)在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及治理对策分析》一文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法律环境的不完善是会计舞弊出现的巨大外因,再有就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缺陷给了舞弊者可乘之机,另外监督管理存在很大的缺失使得舞弊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监控。而导致其舞弊发生的内部因素有:会计人员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公司监督管理机制失效;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受利益诱导。
目 录
1 引言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1 国外研究现状 1
2.2 国内研究现状 2
3 会计舞弊的相关理论 3
3.1 会计舞弊的含义 3
3.2 会计舞弊的特征 4
4 会计舞弊的类型 4
4.1 管理舞弊和非管理舞弊 4
4.2 非法手段和合法手段的舞弊 5
4.3 财务报表和会计事项舞弊 5
5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出现的原因 5
5.1 从企业内部着手分析原因 5
5.1.1 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 5
5.1.2 利益的驱使 6
5.2 从企业外部着手分析原因 6
5.2.1 法律方面的问题 6
5.2.2 监督方面的问题 7
5.2.3 社会诚信体制方面的问题 7
6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防范及治理 8
6.1 规范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8
6.1.1完善董事会的制衡机制 8
6.1.2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8
6.1.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8
6.2 加快我国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9
6.2.1明确会计舞弊的责任主体 8
6.2.2完善法律责任体系 9
6.3 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 9
6.3.1完善政府监管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3.2完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功能 9
6.4 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 10
6.5 提高审计人员的纠错防弊能力 10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引言
会计舞弊的日益盛行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根源在于管理权与所有权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分离,管理者与所有者的信息极不对称。随着工商产业的发展,企业持续扩大生产规模,最终在17世纪初诞生了公司制企业,资本所有者渐渐退出了对企业日常的管理活动,并将经营权委托给具有专业管理经验的人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结果,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所谓的“内部人控制”也导致了会计舞弊的出现。特别是大规模的跨国公司企业本身的结构比较繁杂,股权极易分散,从而导致经营者的权利越来越大,在权利日益增长的过程中,经营者在利益的诱导下,难免会产生舞弊动机;而在股权分散的背后,是众多"用脚投票”的投资者,他们寄希望于专业的经营者来为他们赚取利润,但却不知道这种放权于经营者的行为恰恰给经营者提供了舞弊的可能,而使会计舞弊现象愈演愈烈。例如,在安然事件过后美国颁发《2002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也称《萨班斯法案》),希冀通过立法解决安然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法律来约束上市公司的舞弊现象。并成立相对独立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专门监管上市公司的审计、检查、和惩处事务,结束了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运行了近百年的自律监督体系。世界各国也都以此为戒,逐渐增强了对资本市场的监督管理,采取更为严格的监管形式。所以说探讨国内外出现的会计舞弊问题,从根本上寻找原因,是探寻解决舞弊现象必不可少的举措,是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提出的“冰山理论”指出公司是否会发生舞弊和其内部环境是有很大关联的,能否遏制舞弊的发生不单单取决于其内部控制是否健全与严密,还和该公司是否存在财务压力有不小的关系,更关键的就是会计人员是否存在无视从业道德的可能性。该理论尤其强调,个人行为因素更危险,必须更加注意欺诈的个性因素。
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曾经就提出舞弊的产生必然需要的三个条件,他们分别是: 十分需要、机遇和合乎道理, 这一观点为研究舞弊原因可谓铺下了基石。而国外著名的Albrecht博士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会计舞弊学理论,认为舞弊的发生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因素协同作用产生的。
而在1993年国外提出的GONE理论则认为,舞弊由四个因素组成:G(贪婪),O(机会),N(需求),E(曝光),它们发挥协同作用,并共同决定舞弊风险程度。这一观点实际上阐明了会计舞弊产生的四个条件, 即舞弊者在起了贪欲之后,且又非常需要钱财时,只要存在机会,并被以为过后不会被发现时, 那么他就一定会进行舞弊行为。
国外对会计舞弊的防范与治理研究已经进行了很长的一段历程。巴克、唐纳德和米迦勒在研究中表明,应建立起对应的监督控制系统对高层管理人员主导的公司氛围、交易和人员安排活动进行有效监管,还可通过审计委员会的复核等举措防止高层管理人员舞弊活动的发生。
美国早在上世纪就提出了著名的反舞弊四层次机制理论,这一理论提出:任何组织机构不妨通过这样的四道防线来防范会计舞弊的出现,这四道防线分别是:强化高层的管理理念;内部控制业务的经营过程;实施内部审计;设立独立的外部审计。
2.2 国内研究现状
侯芬娥(2010)在《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思考》一文中提到,会计舞弊是有目的的造假行为。她认为上市公司进行舞弊的目的很直接,那就是为了实现融资以及配合二级市场进行炒作。
黄宏(2012)在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因及治理对策分析》一文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法律环境的不完善是会计舞弊出现的巨大外因,再有就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缺陷给了舞弊者可乘之机,另外监督管理存在很大的缺失使得舞弊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监控。而导致其舞弊发生的内部因素有:会计人员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公司监督管理机制失效;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受利益诱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