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会计环境下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1.1 内部控制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内部控制的演进 1
1.3 创新点与不足 2
2 中小企业界定 2
2.1中小企业一般性概念 2
2.2中小企业的特点 3
3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5
3.1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5
3.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 5
4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关于乐清三旗内部控制案例 6
4.1 乐清三旗案例介绍 6
4.2 乐清三旗案例简要分析 7
5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8
5.1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8
5.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8
6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9
6.1 加强企业内控意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9
6.2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9
6.3 加强中小企业财会工作人员业务素养 9
6.4 建立中小企业整体监督体系 10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1 引言
1.1 内部控制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发展迅猛,连带着中小企业也迅速发展,它的地位和作用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中逐渐得到彰显,并不断被强化。中小企业的不断涌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们国家的就业压力,从而我们生存的社会才变得比以前更加的和谐安定。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民营资本,这就使得中小企业资进成本相对较低、经营规模小,技术方面也更新换代较慢,从而导致了中小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的挑战。于此同时,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度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也在不断的规范化,但是还是有许多的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认识缺乏,这些严重地威胁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威胁着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
中小企业这两年的发展,明显没有前段日子那么好,最近都呈现下滑的态势,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有很多外在因素,比如国内经济的集体下跌,国际发展变慢等因素,还有很多中小企业本身的因素,这些中小企业内部的设置存在一定的违规性,并且在最近几年中由于公司的招人疏忽,导致部分会计人员,他们的素质远远不够达标,再加上家族企业变多,很多公司任人唯亲,导致混乱,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问题都是根本原因。这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夹缝中越来越难以生存,要想使公司变得强大,在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好的发展机会,必须从内部出发,建设好的机制,不断寻求新的机会,不断强大自身。
1.2 内部控制的演进
内部控制经过多个时代的发展和各个阶段的演进,理论越来越丰富,国内外掀起了对内部控制研究热潮,百花齐放。国外研究起步比较早,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第一次正式的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此后,理论界与学术界也不断推陈出新。而我们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相关法律直到90年代才开始出台。
1.3 创新点与不足
本文研究从中小企业的界定出发,引出内部控制理论,同时也采用了一些数据,比较直观。不过本文也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关于本文中出现的数据,均从网站上进行查找整理,条件限制,并不能实地调查,结论为现象的推理。
2 中小企业界定
2.1中小企业一般性概念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定义是这样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创设的,有利于满足社会的需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同时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类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国际上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有一些不同,世界中小企业的定义是企业规模的标准,即资产总额、总销售收入和员工数。中国选用的指标基本和国际一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部于2003年颁发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对中小企业的具体划分标准做了相关规定。本文也以此标准划分中小企业。[1]
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增长和发展,不仅是在美国,而且在其他国家和组织中,它的内涵和内部控制的扩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内部控制在COSO报告中的定义是这样的:它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与其他企业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面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程度;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符合法律和法规。[2]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按照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实施的。
人数 三百到两千以下 三百以下
销售额 三千万到三亿以下 三千万以下
资产总额 四千万到四亿以下 四千万以下
因此,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的是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生产,它往往是用在数量和质量指标来界定。
2.2中小企业的特点
2.2.1 会计机构设置不完整,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现在的一些中小企业会计,企业的员工从业素质也不是很高,一些员工甚至都不知道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企业的许多员工也不会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情,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制度虽然设立,但是无法有效实施。还有一些企业的会计部门人员设置不全,比如,企业会计出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稽核都是有一个人来完成,这样的后果就是权力与责任无法很好地区分开来。再比如说,某些企业都没有设置关于会计人员单独的部门,而是聘请外来人员管账。但是,外来的财会人员只是根据公司提供的业务详情进行记载,他们对公司的一些账务其实并不十分了解清楚,不能确保票据是否真实有效,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那么势必会给企业造成不好的影响。[3]
2.2.2员工流动率偏高,企业存活周期偏短
现在的中小企业规模都不大,一人多岗位的现象很是普遍,这样会导致管理不到位,不利于培养企业的新兴人才,过多的劳动还会给企业员工带来巨大的压力,员工很可能会承受不住压力,跳槽或者辞职。我国的中小企业就是因为管理上的缺失导致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由此企业的存活时间也就会降低。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存活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则高达十二年,远超于我们中国。
2.2.3信息公开不透明,真实性存在疑问
当前,我国的一些还没有上市的中小企业信息传递不够及时也不够全面,普通大众是没有办法看到他们的财务报表和数据分析,没有上市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公开不完全透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他们没有意识或者也不会将财务报表交由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审计工作,事实上没有经过事务所进行审计的财务报表,可能会存在诸多问题,一些企业为了少交税款,会将真实的信息隐瞒,造成收入减少,成本增加,从而利润就会出现偏差,影响企业的诚信度。
2.2.4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于一身,模糊不清
现下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是家族模式经营,组织结构不健全,经营管理者通常权力集于一身,也就是管理者独自经营企业,不雇佣类似于职业经理人这样的专业人才。企业主事实上也不是完全具备一定的能力来管理一个企业。这样就会造成权责不明,信息来源单一,一人掌权的局面。这样的话,无法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当然这也不能全部怪企业主的经营能力,这也是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不过,它肯定是会带来经营风险,毕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难免有决策失误的时候。
2.2.5机制较灵活
1 引言1
1.1 内部控制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内部控制的演进 1
1.3 创新点与不足 2
2 中小企业界定 2
2.1中小企业一般性概念 2
2.2中小企业的特点 3
3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5
3.1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5
3.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 5
4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关于乐清三旗内部控制案例 6
4.1 乐清三旗案例介绍 6
4.2 乐清三旗案例简要分析 7
5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8
5.1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8
5.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8
6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9
6.1 加强企业内控意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9
6.2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9
6.3 加强中小企业财会工作人员业务素养 9
6.4 建立中小企业整体监督体系 10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1 引言
1.1 内部控制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发展迅猛,连带着中小企业也迅速发展,它的地位和作用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中逐渐得到彰显,并不断被强化。中小企业的不断涌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们国家的就业压力,从而我们生存的社会才变得比以前更加的和谐安定。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资金主要来源于民营资本,这就使得中小企业资进成本相对较低、经营规模小,技术方面也更新换代较慢,从而导致了中小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的挑战。于此同时,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度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也在不断的规范化,但是还是有许多的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认识缺乏,这些严重地威胁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威胁着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
中小企业这两年的发展,明显没有前段日子那么好,最近都呈现下滑的态势,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有很多外在因素,比如国内经济的集体下跌,国际发展变慢等因素,还有很多中小企业本身的因素,这些中小企业内部的设置存在一定的违规性,并且在最近几年中由于公司的招人疏忽,导致部分会计人员,他们的素质远远不够达标,再加上家族企业变多,很多公司任人唯亲,导致混乱,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问题都是根本原因。这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夹缝中越来越难以生存,要想使公司变得强大,在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好的发展机会,必须从内部出发,建设好的机制,不断寻求新的机会,不断强大自身。
1.2 内部控制的演进
内部控制经过多个时代的发展和各个阶段的演进,理论越来越丰富,国内外掀起了对内部控制研究热潮,百花齐放。国外研究起步比较早,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第一次正式的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此后,理论界与学术界也不断推陈出新。而我们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相关法律直到90年代才开始出台。
1.3 创新点与不足
本文研究从中小企业的界定出发,引出内部控制理论,同时也采用了一些数据,比较直观。不过本文也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关于本文中出现的数据,均从网站上进行查找整理,条件限制,并不能实地调查,结论为现象的推理。
2 中小企业界定
2.1中小企业一般性概念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定义是这样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创设的,有利于满足社会的需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同时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类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国际上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有一些不同,世界中小企业的定义是企业规模的标准,即资产总额、总销售收入和员工数。中国选用的指标基本和国际一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部于2003年颁发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对中小企业的具体划分标准做了相关规定。本文也以此标准划分中小企业。[1]
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增长和发展,不仅是在美国,而且在其他国家和组织中,它的内涵和内部控制的扩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内部控制在COSO报告中的定义是这样的:它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与其他企业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面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程度;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符合法律和法规。[2]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按照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实施的。
人数 三百到两千以下 三百以下
销售额 三千万到三亿以下 三千万以下
资产总额 四千万到四亿以下 四千万以下
因此,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的是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生产,它往往是用在数量和质量指标来界定。
2.2中小企业的特点
2.2.1 会计机构设置不完整,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现在的一些中小企业会计,企业的员工从业素质也不是很高,一些员工甚至都不知道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企业的许多员工也不会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情,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制度虽然设立,但是无法有效实施。还有一些企业的会计部门人员设置不全,比如,企业会计出纳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稽核都是有一个人来完成,这样的后果就是权力与责任无法很好地区分开来。再比如说,某些企业都没有设置关于会计人员单独的部门,而是聘请外来人员管账。但是,外来的财会人员只是根据公司提供的业务详情进行记载,他们对公司的一些账务其实并不十分了解清楚,不能确保票据是否真实有效,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那么势必会给企业造成不好的影响。[3]
2.2.2员工流动率偏高,企业存活周期偏短
现在的中小企业规模都不大,一人多岗位的现象很是普遍,这样会导致管理不到位,不利于培养企业的新兴人才,过多的劳动还会给企业员工带来巨大的压力,员工很可能会承受不住压力,跳槽或者辞职。我国的中小企业就是因为管理上的缺失导致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由此企业的存活时间也就会降低。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存活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则高达十二年,远超于我们中国。
2.2.3信息公开不透明,真实性存在疑问
当前,我国的一些还没有上市的中小企业信息传递不够及时也不够全面,普通大众是没有办法看到他们的财务报表和数据分析,没有上市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公开不完全透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他们没有意识或者也不会将财务报表交由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审计工作,事实上没有经过事务所进行审计的财务报表,可能会存在诸多问题,一些企业为了少交税款,会将真实的信息隐瞒,造成收入减少,成本增加,从而利润就会出现偏差,影响企业的诚信度。
2.2.4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于一身,模糊不清
现下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是家族模式经营,组织结构不健全,经营管理者通常权力集于一身,也就是管理者独自经营企业,不雇佣类似于职业经理人这样的专业人才。企业主事实上也不是完全具备一定的能力来管理一个企业。这样就会造成权责不明,信息来源单一,一人掌权的局面。这样的话,无法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当然这也不能全部怪企业主的经营能力,这也是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不过,它肯定是会带来经营风险,毕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难免有决策失误的时候。
2.2.5机制较灵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