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蓬勃发展,小企业为我国经济连续、高速、良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我国的经济成长过程中据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小企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显露出其一些相当普遍的问题,例如缺乏合适的风险评估系统,内部控制制度效用低下等,不仅妨害小企业自身的效益产出,更妨碍了国家集体经济的发展。如何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更高效的管理企业,首先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健康的有效的适合自身的内控制度。本文从我国小企业内控执行情况展开分析,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系统性构建高效稳定的内控的对策,帮助企业不断提高治理水平,改善风险应对能力,以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把企业做大做强。关键词 小企业,内部控制,会计信息
目 录
1 引言 1
2 内部控制的概述 1
2.1 内部控制的含义 1
2.2 内部控制的发展 2
3 小企业概述 3
3.1 小企业的界定 3
3.2 小企业的特征 4
3.3 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意义 5
4 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6
4.1 小企业管理缺乏内部约束性 6
4.2 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 6
4.3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存在误区 7
4.4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 7
4.5 企业资产管理混乱 7
4.6 内部监督系统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8
5 加强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应对策 8
5.1 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9
5.2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0
5.3 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 11
5.4 利用外部监督、中介组织的监督,完善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11
5.5 完善内部监督的管理 12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1 引言
本世纪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高达6.7%的年均GDP增长一骑绝尘。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完备的宏观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小企业加入到时代的浪潮当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将会拥有无数的发展机会,也会面对巨大的挑战。风起云涌的全球经济态势,使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要承担的风险也在成倍增长。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失效已经成为很多小企业被动荡的经济环境所淘汰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小企业都寿命短暂,基本都是昙花一现。根据CHINA HRKEY研究中心于2016年的调查,我国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5年。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通过研究和总结现今中外企业发展历程和发达国家优秀企业数年来的经验,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以期对我国企业建立更好的内控制度进行引导,以方便他们开展内控制度的建立工作。只是这些文件,基本是面向大型企业来进行的指导方案,也仅对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有较为严格的监督力度,而对于小企业而言,受到本身规模较小等特性影响,想要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有很高的难度,更谈不上及时改进、完善企业本身内控制度的不足,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2 内部控制的概述
2.1 内部控制的含义
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独特发展战略,这些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企业单位财产安全不受侵害,财务核算记录信息正确可信,经营策略落到实处的基础上的。因此单位内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对经营活动进行调动、管制、评估和支配,并且设置一定的目标,这种管理机制就叫做内部控制[1]。从其意义能够涉及的最大范围来讲,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管理层级为保证对国家法律规定、行业准则和自身运营方针的遵循,保护自己的资金和持有物,监督并保证内部和对外披露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与可靠性,合理规避企业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促进经济管理活动的效率和有效性,实现组织的目标,并根据内外环境因素充分考虑,全面分析生产,人力、财务、物资等相关业务活动,提出的一系列方法,流程和系统,形成自检系统,以进行自我调节与自我约束。
企业作为当今世界主体的经济组织,如果缺少完备合理的内控制度,他们所开展的各项业务就很可能达不到预计成果。具体的管理实践活动充分证明了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现代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企业应该考虑到自身所处的环境,根据管理要求,通过对企业运营活动的调整、审查、限制完成对企业内部结构的控制,以这种方式构建的控制体系结构清晰,适应力强[2]。企业想要生产经营顺利运行,想要成为市场竟争的主体,想要高效的组织管理,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会是迈下第一步重要的基石。
2.2 内部控制的发展
多年来的研究使得内部控制的定义越来越科学,而其涉及到的内容也被大大的丰富。要想在这个巨大庞杂的概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要全面了解内控的含义,总结出内部控制的本质才能在优化内控系统上找到方向。追本溯源,对内部控制进行的理论性研究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内部控制的萌芽——内部牵制
古代罗马皇宫仓库采用的是“双账户”制度,即由两个人记账。第二十世纪初,西方国家通过机械革命是的生产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社会生产关系不复当初,这直接发展壮大了社会化大生产,更让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在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的情况下,改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已经迫在眉睫,如果这些企业想继续拓展发展空间,就要在具体业务中安排来自多个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做好内部牵制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内部牵制这一词项的提出者是L.R.Dicksee,在他的认识中,完整的内部牵制通过三个部分来完成:职责分工、会计记录、人员轮换[3]。彼时的这个管理机制是以下两个想法为基础来运转的:(1)多个工人或者系统较不容易多次的犯下一样的失误;(2)多个工人或者系统有意识地串通好违反规定的概率远远小于单个工人或系统违规的概率。事实印证了这样想法的可能性,内部牵制确实有着相当有效的作用,作为相关系统控制、工作分离控制的基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8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