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管理
目 录
1 引言 1
2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概述1
2.1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定义1
2.2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与发展1
2.3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现状3
3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概述4
3.1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定义4
3.2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产生原因4
3.3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
4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管理的实证分析7
4.1 指标选取7
4.2 数据来源 8
4.3 结果分析 9
5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管理的策略10
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起,各级政府就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当做筹资的渠道。2008年全球发生金融海啸,2009年中央通过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投资欲望,当地政府预算与投资意愿相互矛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由此正式形成。?由于这种方式处于监督机制的空白地带,加大了其负债危险,极易触发地方财务与经济的动荡与混乱,任其发展还会对社会的长治久安构成威胁。怎样化解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的财经危机,将作为一项重大课题考验各级行政机关的执政水平。
针对融资平台出现的状况,我国政府从2010年起陆续颁布多项规定,对筹资范围、规范及各级财政审查等环节进一步做出管理,严格控制此类平台的兴起和壮大,对筹资程序中的多种违规情况做出治理,加大对其财经风险的监督检查,使融资的渠道、资本利用更加清晰,责任具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到人,严防货币资金管理风险。这篇文章对国家各级政府融资平台的借贷危机进行分析,通过进一步探讨,找到化解平台资金风险并使其得到合理控制的方案,最终为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投资建设及带动地区财政经济增收贡献更多力量。
2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概述
2.1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定义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地方政府资助基础设施建设就已经制度化,只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分配。?中国政府为了全面应对2008年的国际金融海啸,颁布了众多的经济措施,实施四万亿资金入市刺激政策,在符合有关制度及规范的前提下,放开地方各级筹资渠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正是在此关键形势下应运而生。[1]
近年来,大多学者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定义大多相同,但在一些具体细节问题上略有差别。本文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由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等发起建立,政府作为实际控制人,为了投资建设项目的资金筹集,出卖其所持股票、债务凭证甚至出售某些资本,打造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譬如常见的各地区建投或开发公司之类的均属此种性质。通常都是各级政府变身企业法人,筹集可以达标的流动资金等,有时候还承诺经济支持。一句话总结,就是政府牵头,拓展服务于经济发展建设的资金筹措渠道。
2.2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与发展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受制于我国当前的政治形态及司法制度,各级行政机关既将其做为融资责任人,还依仗其为各地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并为地区财政创收提供渠道,从这一角度来说,它也是因时代的要求而应运而生的。若探究这一形式的发展沿革,参照其演进的进程,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国全面进行改革开放起经历了以下四大主要发展过程,即初步萌芽阶段、积极探索阶段、鼓励推广阶段、调整规范阶段。
(一)初步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启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各级政府凭借政策的东风,开始调整行政作风,开拓筹资渠道,使用融资借款方式发展经济,投入地方开发建设。同时,对建设完成的项目进行收费,以此做为清偿贷款的方式。这便是地方融资平台的初创发起阶段。此后,上海市特别成立了一个专注筹资及投资的机构,名为"久事公司”,它便是新中国的首个地方融资平台,诞生于1987年。1988 年,国务院颁布了一项计划,允许政府改变系统的投资和融资模式。[2]在这一点上,大量的投资公司成立于我们国家。?
(二)积极探索阶段(1994年—2007年)
为明确国家财政与各地区财政的财政秩序,我国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继续利用政府融资平台解决地方发展资金难题,使地区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平台发展进入第二阶段。[3] 1997年,泰国发生东南亚危机,给我国的出口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4]在此背景下,国家迅速对财政金融政策作出适应性调整,积极扩大资金投放,重点的投资方向就是各级地方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投资,这一机会推动了平台的有益探索跟发展。
(三)鼓励推广阶段(2008年—2010年)
国际金融风暴在2008年突然而至。为了应对复杂经济局面,我国采取了多种手段,财政新增投资四万亿入市。四万亿资金中的70%需要配套的地方政府,这将迫使地方政府必须依靠地方融资平台来筹集资金。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这一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发布相关政策,对其存在予以肯定,使其能够在我国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合法融资,这一阶段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调整规范阶段(2010年至今)
?由于平台在大踏步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极易引发无法评估的大额不良资金风险。我国多部门在2010年后对症下药,出台大量政策及制度,严厉限制其筹资渠道、手段等。在此背景下,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2.3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现状
许多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采取政府融资平台和其他债务融资手段。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但债务规模快速扩张,而且其数目也在迅速增添。特别是零八年的经济危机,危情之下我国政府对使用融资平台进行资金筹措的提倡,使得其得以踏着政策的东风飞快壮大。
关于融资平台债务近况的统计部门包括财政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计署和中金公司等,因为每个部门债务融资平台债务现状的统计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每个部门统计数据完全不同。?比方说,我国银监会跟审计署对于平台借债数字的计算就大有区别,审计署是将与其直接发生关系的借债算作融资平台的欠款,银监会的统计则是涵盖了同各地区政府机构的借款有关的全部项目。
2012年,根据野村证券统计的资料,综合考量869家相关机构,地方融资平台的全部借款是19万亿元,有14.3万亿元是需要支付利息的借款。做为日本最大的券商机构以及国外最先挖掘我国金融投资市场的企业,他认为,尽管国家融资平台的债务与GDP比率即负债率已经得到控制,但债务与财政收入的比率即债务率表明,其借贷资金依然未达安全界限。大量贷款资金为各级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债款与地方经济收入的正常比例应为100%,不过来自野村证券的数据显示,实际评估的数字比率明显超出正常比例的9%,达到109%。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发生,因其在资金的借贷程序里被众多无法掌控的条件干扰,如市场监管、政治环境、行政干预、文化差别等,使得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稳定和平衡被打破,地方政府无法发挥好政府职能。
1 引言 1
2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概述1
2.1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定义1
2.2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与发展1
2.3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现状3
3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概述4
3.1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定义4
3.2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产生原因4
3.3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
4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管理的实证分析7
4.1 指标选取7
4.2 数据来源 8
4.3 结果分析 9
5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管理的策略10
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起,各级政府就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当做筹资的渠道。2008年全球发生金融海啸,2009年中央通过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投资欲望,当地政府预算与投资意愿相互矛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由此正式形成。?由于这种方式处于监督机制的空白地带,加大了其负债危险,极易触发地方财务与经济的动荡与混乱,任其发展还会对社会的长治久安构成威胁。怎样化解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的财经危机,将作为一项重大课题考验各级行政机关的执政水平。
针对融资平台出现的状况,我国政府从2010年起陆续颁布多项规定,对筹资范围、规范及各级财政审查等环节进一步做出管理,严格控制此类平台的兴起和壮大,对筹资程序中的多种违规情况做出治理,加大对其财经风险的监督检查,使融资的渠道、资本利用更加清晰,责任具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到人,严防货币资金管理风险。这篇文章对国家各级政府融资平台的借贷危机进行分析,通过进一步探讨,找到化解平台资金风险并使其得到合理控制的方案,最终为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投资建设及带动地区财政经济增收贡献更多力量。
2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概述
2.1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定义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地方政府资助基础设施建设就已经制度化,只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分配。?中国政府为了全面应对2008年的国际金融海啸,颁布了众多的经济措施,实施四万亿资金入市刺激政策,在符合有关制度及规范的前提下,放开地方各级筹资渠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正是在此关键形势下应运而生。[1]
近年来,大多学者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定义大多相同,但在一些具体细节问题上略有差别。本文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由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等发起建立,政府作为实际控制人,为了投资建设项目的资金筹集,出卖其所持股票、债务凭证甚至出售某些资本,打造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譬如常见的各地区建投或开发公司之类的均属此种性质。通常都是各级政府变身企业法人,筹集可以达标的流动资金等,有时候还承诺经济支持。一句话总结,就是政府牵头,拓展服务于经济发展建设的资金筹措渠道。
2.2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与发展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受制于我国当前的政治形态及司法制度,各级行政机关既将其做为融资责任人,还依仗其为各地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并为地区财政创收提供渠道,从这一角度来说,它也是因时代的要求而应运而生的。若探究这一形式的发展沿革,参照其演进的进程,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国全面进行改革开放起经历了以下四大主要发展过程,即初步萌芽阶段、积极探索阶段、鼓励推广阶段、调整规范阶段。
(一)初步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启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各级政府凭借政策的东风,开始调整行政作风,开拓筹资渠道,使用融资借款方式发展经济,投入地方开发建设。同时,对建设完成的项目进行收费,以此做为清偿贷款的方式。这便是地方融资平台的初创发起阶段。此后,上海市特别成立了一个专注筹资及投资的机构,名为"久事公司”,它便是新中国的首个地方融资平台,诞生于1987年。1988 年,国务院颁布了一项计划,允许政府改变系统的投资和融资模式。[2]在这一点上,大量的投资公司成立于我们国家。?
(二)积极探索阶段(1994年—2007年)
为明确国家财政与各地区财政的财政秩序,我国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继续利用政府融资平台解决地方发展资金难题,使地区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平台发展进入第二阶段。[3] 1997年,泰国发生东南亚危机,给我国的出口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4]在此背景下,国家迅速对财政金融政策作出适应性调整,积极扩大资金投放,重点的投资方向就是各级地方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投资,这一机会推动了平台的有益探索跟发展。
(三)鼓励推广阶段(2008年—2010年)
国际金融风暴在2008年突然而至。为了应对复杂经济局面,我国采取了多种手段,财政新增投资四万亿入市。四万亿资金中的70%需要配套的地方政府,这将迫使地方政府必须依靠地方融资平台来筹集资金。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这一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发布相关政策,对其存在予以肯定,使其能够在我国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合法融资,这一阶段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调整规范阶段(2010年至今)
?由于平台在大踏步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极易引发无法评估的大额不良资金风险。我国多部门在2010年后对症下药,出台大量政策及制度,严厉限制其筹资渠道、手段等。在此背景下,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2.3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现状
许多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采取政府融资平台和其他债务融资手段。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但债务规模快速扩张,而且其数目也在迅速增添。特别是零八年的经济危机,危情之下我国政府对使用融资平台进行资金筹措的提倡,使得其得以踏着政策的东风飞快壮大。
关于融资平台债务近况的统计部门包括财政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计署和中金公司等,因为每个部门债务融资平台债务现状的统计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每个部门统计数据完全不同。?比方说,我国银监会跟审计署对于平台借债数字的计算就大有区别,审计署是将与其直接发生关系的借债算作融资平台的欠款,银监会的统计则是涵盖了同各地区政府机构的借款有关的全部项目。
2012年,根据野村证券统计的资料,综合考量869家相关机构,地方融资平台的全部借款是19万亿元,有14.3万亿元是需要支付利息的借款。做为日本最大的券商机构以及国外最先挖掘我国金融投资市场的企业,他认为,尽管国家融资平台的债务与GDP比率即负债率已经得到控制,但债务与财政收入的比率即债务率表明,其借贷资金依然未达安全界限。大量贷款资金为各级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债款与地方经济收入的正常比例应为100%,不过来自野村证券的数据显示,实际评估的数字比率明显超出正常比例的9%,达到109%。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发生,因其在资金的借贷程序里被众多无法掌控的条件干扰,如市场监管、政治环境、行政干预、文化差别等,使得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稳定和平衡被打破,地方政府无法发挥好政府职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