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erp对企业内部控制影响的研究

摘要:本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选取实施ERP软件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内部控制的目标为被解释变量,ERP实施的关键要素:品牌、使用时间、实施方法为解释变量,分析ERP的实施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之间的关系,得出ERP实施过程中的品牌选择、使用时间、实施方式都对内部控制有显著影响,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ERP的有效运用。关键字:ERP;内部控制;多元线性模型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under the ERP environmentStudent majoring in Accounting GuoWenyiTutor Name TangYingmeiA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Select embodiments of listed companies with ERP software for the study.Select the goal of internal control as explained variable,the key elements of ERP implementation: brand, use of time, the way of implementation as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Then analys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RP implement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We find that the ERP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brand choice, the use of time, the the way of implementation ha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internal controls and offer an appropriate policy based on empirical finding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and the promotion of ERP e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ffective use.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在市场中立足的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提高竞争力。而企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必须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这意味着要求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收益,通过不断的创新来发展自己。因此,ERP系统,即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s Resource Planning)应运而生,ERP系统带来的不仅仅是代替手工劳动的便捷,更带来了企业管理的新思路、新局面。通过阅读国内外关于实施ERP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的文献,笔者研究发现现有文献大多是根据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利用OPM3模型来进行理论分析,文献中关于此论题的实证研究并不多。ERP的实施对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是否是利大于弊,实施ERP过程中的哪些要素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效果改变的关键原因,实施ERP具体能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哪些方面,怎样实施ERP才能对内部控制有积极的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进行实证研究,用更为严谨的数据来支撑观点,使得结论更有说服力。实践方面,首先,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应用于企业对ERP的选择上,通过研究ERP实施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对选择ERP这一过程提出合理建议,帮助企业解决何时选择实施ERP,选择何种品牌,以何种方式实施等问题;其次,2009年,财政部出台内控指引,内部控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构建合理的内部控制结构,提高内控质量,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互动的前提,他能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维护资产安全,维护会计数据的安全完整。因此,研究实施ERP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有益影响这一课题有现实意义,本文将通过研究来实证分析ERP实施过程中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并力求提出合理建议,增强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故而本文具有创新和实践意义。二、文献综述 (一)实施ERP对企业内部控制影响相关文献 1、优势(1)内部控制方面张小红(2007)认为:有ERP参与的会计信息系统的优点之一便是能够减少舞弊行为,因为ERP系统的实施使得手工做账大大减少,这意味着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和舞弊成为可能,而且,ERP由于其程序化、自动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违规操作等行为,即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对于人工操作的监督、控制体系面临改变。李保红(2012)认为实施ERP具备内部控制机制方面的优势:其一,授权明确,使用ERP的员工根据其职位权限,岗位权责拥有不同的权限,ERP系统很好地将员工的权限分级;其二,规范操作,对于特定的处理要求,ERP系统将结合要求对信息筛选过滤,形成固定的处理程序;其三,完善核对机制,ERP系统对数据的储存能够使企业在未来方便核对相关数据,以便检测异常数据。 (2)信息传递方面钱黎、宛爱荣(2008年)认为提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需要ERP系统的支持,因为ERP促成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趋于扁平,ERP在公司内部的实施有利于信息在集团内部充分、有效率得流通,有效避免了信息孤岛,增进了信息的交换速度和质量,从而创造更好的控制环境。同样的,张砚(2011)也提出相似观点,信息的无缝对接会使得内部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这也证明了实施ERP系统能增进对公司的监督与监管。 (3)技术进步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ERP系统应运而生,古老的手工作业繁琐又极易出错,ERP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手工作业的缺陷。颜小琴(2012)认为,ERP提高了工作效率,程序化的过程使得徇私舞弊变得困难,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过的数据更方便于未来经营的核算和分析,企业所有者通过挖掘数库信息,能够更理性地作出决策,减少失误。张砚(2011)也认为,现代先进会计核算系统是由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系统衍生而来的,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为ERP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ERP系统囊括了二者的优点,整合了二者的优势,使得他本身不仅具有原本的功能,更能够把会计核算中各项核心业务处理结合起来,使得经营数据实现同步处理和共享。 2、劣势 (1)内部控制方面岳彦斐(2011)指出,实施ERP后,企业的业务处理将极大得依赖于ERP,电子系统因其智能和便捷将在公司事务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正是因为对于ERP系统的依赖,为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施先旺(2009)也曾指出,ERP系统实现了审批、做账的一体化和自动化,提高了业务处理的效率,但是这样的优化改变了公司的风险特征,这便导致企业需要重新界定、评估内部控制体系。ERP环境下,对技术隐蔽性要求高,因此企业需加强监管,尤其是需要及时改进、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此外,张桂新(2011)还提出,ERP的环境还可能导致企业文化的突变,从而影响内部控制阶层与质量。ERP的实施对传统的企业管理带来了冲击,进而对组织内部的控制造成一定的困难,此时企业的管理者就将面临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及时更新内部控制阶层和体系。 (2)信息安全方面夏勇(2011)提出:ERP的本身特质使得实施ERP的企业在处理财务数据时呈现程序化、电子化的特点,信息传输便捷减少障碍,处理流程也十分流畅,但ERP系统依赖于计算机硬件,如发生不可抗力,计算机损毁很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丢失,造成严重损失。于海(2010)也认为,实施ERP系统并非一劳永逸,ERP系统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来支持,对硬件设施的要求、对技术人员水平的挑战,都需要纳入到考虑之中,而且,对ERP的后期维护、软件的二次开发以及公司数据的备份等也是必不可少的。(二)ERP实施与内部控制的衡量方法相关文献1、ERP软件实施效果衡量李同宾(2011)提出,因ERP的实施对内部控制将产生难以度量的影响,因此,应选取ERP环境下的七个关键控制点作为对ERP实施的评价:ERP启用、系统实施、系统维护、数据库、业务流程、ERP操作控制、网络安全控制。莫卫平(2007)指出,对ERP的衡量因充分考虑ERP品牌所带来的效应。2、内部控制衡量Gus De Franco(2009)指出,只有选取合适的评价内部控制的指标,才能合理计量企业各项决策对内部控制体系带来的影响。陈力生(2009)主张在研究内部控制质量时引入内部控制成熟度模型,使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将企业内部控制划分为5个不同的等级,根据等级来界定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王海林(2009)在《内部控制能力评价的IC-CMM模型研究》一文中构建了内部控制能力评价的 IC-CMM 模型,旨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并对内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Jeffrey Doyle(2007)提出,在实证研究内部控制时,可将企业年报中的有关数据纳入考虑范围,如审计意见可反应内部控制的效果。乔浩(2013)研究认为,现有的内部控制成熟度模型如OPM3模型不易量化,因此可采用内部控制的目标作为内控的评价指标,将经营效率、审计报告等作为量化的标准。三、相关理论基础 (一)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内部控制的定义为: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的概念第一次出现是在1936年,美国发布《独立公共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查》,我国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也对内部控制作了定义:由董事会、监事会、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财务报告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企业的管理者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寻求新方法来组织经营活动、处理公司业务,这一系列行为是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的开始。内部控制制度也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囊括了对环境、会计处理的控制,发展到如今,内部控制包含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内部监督。 (二)ERP相关理论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由制造资源计划逐步发展而来的。ERP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将计划、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模块完整结合为一体,合理、有效整合已有资源,使资源使用最大化的工具,他能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避免浪费,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ERP软件的出现使得流程化管理企业整个供应链成为可能。主要体现在对整个供应链进行一体化管理、精益生产、流程优化、事前计划与事中控制等方面,其最终目的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使企业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合规的进行长远发展。 (三)实施ERP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相关理论 董事会、企业管理者、员工共同参与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管理活动合法性、合规性;保证企业资产完整、安全;保证财务报告相关信息完整、真实;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效果;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企业购买ERP软件,实现企业信息化、自动化,不仅仅是为了减少手工劳动,提高财务处理效率,更是有助于加速企业管理方式、治理结构的改变。实施ERP为企业带来变革性的改变,这使得企业内外信息的流通成本大大降低,沟通的效果有显著提高,经营效率也得到有效提高,无论是治理阶层还是内控结构,随着ERP的投入使用都会得到良性发展。企业内部控制是宏观的,但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经营目标能否实现可以通过相关数据来衡量。因此,本文选择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的经营目标作为衡量标准,研究ERP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对内控目标的影响。四、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他认为,在企业交易、经营的过程中,适时有效地减少交易费用能够降低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价值,即通过减少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避免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等、降低契约的机会主义等措施来减少交易成本。从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来看,认为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电子商务的盛行是减少交易成本的有效手段,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得信息壁垒被打破,信息、数据无障碍流动,极大得减少了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信息系统帮助了企业在新环境下及时获取价值,提升经营效率。而ERP系统正符合了上文的描述,以电脑硬件为载体,信息技术为依托,有效得将企业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集合,将企业所有业务流程一体化,完成了各部门之间财务数据信息的无缝对接,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实施ERP之后的企业,对突发状况的反应速度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加快,尤其是他将企业经营的各个模块协同起来,大大缩短了财务循环周期,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运营效率。ERP系统使得计划、采购、生产、销售等模块一体化成为可能,在系统中录入采购信息后,生产、销售等计划将自动生成,这大大节省了时间,在采购模块,系统自动计算原材料、半成品的数量库存,何时采购何时发货都有详细的记录,有效避免了材料的浪费和缺失,加快资金周转率,在销售模块,相比于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ERP系统加快了处理订单的速度,提高了处理订单的效率和质量,同时,ERP的应用使得错误率大大降低,更能获得客户的信任,在财务管理模块,ERP系统自动保存经营数据并备份,为未来的查账或者预测提供了数据保障,帮助企业掌握资金流向,理清资产结构,有助于企业更好决策,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加快资产周转率。因此,ERP系统具备的各项优势说明他的实施确实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经营效率,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进而有益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优化其内部控制的质量。因此,本文将从ERP的实施过程着手,将ERP的品牌选择、使用时长和实施方式三个方面作为假设,用以关于实施ERP与企业内控的实证研究。具体假设如下:1、首先,知名度高的ERP软件相较于不知名的软件必然有其优势,知名ERP软件之所以能得到大部分消费者的青睐,其本身技术必然过硬,知名ERP软件普遍具备非常全面的功能,能满足大部分企业的各种操作需求,且其用户体验良好,员工与软件之间契合度高,使得ERP软件实施后的效果更为明显。 假设1:知名度高的ERP品牌与企业经营效率正相关 2、其次,任何新软件的应用必将经历磨合期,员工对新软件操作的不熟练,软件功能不能完全解决企业业务需要、硬件设施不过硬、技术人员经验不足等种种原因都会在ERP系统实施的初期造成不良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渐渐推移,员工经过培训、ERP系统经过调整,系统与企业、员工、业务流程之间的契合度将会慢慢提高,企业的运营也将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假设2:ERP使用时间越长,企业经营效率越高3、再次,购买ERP软件之后,其在企业内部的使用方式也因企业的选择而不同,ERP实施的方式可分为“全面式”和“局部式”。采用“全面式”的企业在购买ERP软件后在公司全范围推行、使用新软件,摒弃手工记账或原有的操作系统,单一得使用新ERP系统;采用“局部式”的企业则是在购买ERP软件的初期,先在部分部门试点运行使用,通常,这类企业会选择公司中与新兴信息技术联系较为紧密的部门,或者比较耐心、开放的单位来进行试验性的试用,待这类部门使用熟练,并掌握系统性能、灵活运用之后,慢慢在企业内部开展培训,拓展其使用范围,这样的实施方式更为稳妥,即使选择的ERP软件有着较大的缺陷,也能尽早发现,采取补救措施,不至于影响企业的核心业务、核心数据,对企业的经营效率造成影响。假设3: 局部式的ERP实施方式与企业的经营效率正相关 (二)样本选择本文以沪、深两市2011-2014年实施ERP且信息披露评级为良好以上的126家企业为研究对象(信息评级差以及ST股的企业数据质量不具有参考价值差并且公司数目少,所以不作为样本考虑)。选择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如下考虑:第一、上市公司相对于其他非上市公司来说企业运营更为规范;第二、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可以在其对外公布的报表中获得。同时,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采用了如下原则对样本进行筛选:1、剔除上市前实施ERP的企业,因为无法获得企业上市前的财务数据; 2、剔除金融和保险类公司,因为此类企业业务和风险具有特殊性;3、剔除异常公司(包括以St等开头的公司);4、剔除指标不完整的公司;5、剔除实施ERP系统不满三年的企业本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各企业官网以及各企业年报、信息化报告。 (三)变量的选取 1、被解释变量从内部控制的目标出发,本文选择了经营效率,即资产周转率这一指标来衡量内控目标的实现。资产周转率这一指标衡量的是企业资金资产运用的效率,资产周转率的大小,代表着经营效率水平的高低,使用这一指标能够准确衡量ERP的实施对内控目标的影响程度。同时,在研究了前人的文献之后也发现,文献中大量使用这一指标来衡量企业经营运营的能力,因此,本文将总资产周转率作为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根据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从供应商网站上获取的信息,本文选取了ERP的品牌、使用时间和实施方法三个方面,将其作为ERP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实证分析。(1)解释变量1:品牌不同的ERP软件品牌尤其不同的品牌特性,其侧重点各有不同,使用效果也各有千秋。但具有较高知名度的ERP软件品牌通常具有其他品牌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完善的系统、较高的用户体验等。通过搜索引擎的调研,发现国内外比较常见的ERP品牌有:金蝶、用友、浪潮、sap、ifs等,本文将根据赛迪报告中的各ERP软件销售额来界定品牌的知名与否。各品牌的销售额见表1:表1:ERP软件销售额排名品牌销售额(亿)1用友24.872sap11.343金蝶 9.464浪潮 8.645鼎捷 5.146Oracle 5.067Linfor 4.138其他12.17由上表,本文将使用ERP品牌为用友、sap、浪潮、鼎捷、oracle、linfor的企业赋值为1,使用其余品牌的企业赋值为0。(2)解释变量2:年限本文将ERP软件在企业里至现今使用的时间作为解释变量之一,ERP的实施并非一劳永逸,ERP的实施是一个过程,从开始安装到后续的升级维护,每一步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ERP的实施效果,员工与ERP系统的磨合期也是影响企业的内控目标的原因之一。同时,通过文献的阅读,Markus在2000年指出,在实施ERP软件的初期,企业通常会经历一段时期的“使用不流畅”,而从“不流畅”走向顺利则需要将近三年的时间,本文据此进行赋值,将使用ERP的时间超过3年的企业赋值为1,其余赋值为0。 (3)解释变量3:实施方式ERP软件以何种方式在企业进行推行也影响着企业内控目标的达成,推行的方式不同,企业高层对集体信息化管理的掌控程度也不同,他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经营效果。“全面式”和“局部式”的不同运用将对企业的内控效果带来不同的风险,造成不同的影响,本文认为,采用“局部式”的方式相比于“全面式”,能够为企业带来更有利的影响。由上文可知,本文将ERP的品牌、实施方式、使用年限三个要素纳为解释因素,而除这三个自变量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对被解释变量有影响,因此本文还选取了三个控制变量,使模型更为合理。解释变量的定义和描述见表2:表2:解释变量变量符号描述ERP品牌PP知名品牌赋值为1,其他为0实施年限NX实施时间超过3年赋值为1,其他为0实施方式FS采用局部式赋值为1,全面式赋值为0资本结构JG负债/所有者权益现金流量LL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资产资本流动性LD流动资产/资产 (四)模型构建依据上文的分析,被解释变量为总资产周转率,解释变量为品牌、时间和实施方式,控制变量为资本结构、现金流量与资本流动性,依据乔浩2013年以及李同宾于2011年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模型如下:  (五)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表3:描述性统计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 偏差N总资产周转率05.3800.9879.6349126品牌01.4900.5020126时间01.4100.4940126方式01.5200.5010126资本结构0.08251.26000.52751.0160126现金流量-1.10002.0300.0795.0891126资产流动性0.03000.6900.1634.1842126 由表3可得:经测量,样本量中,有49%的样本在品牌这一变量中被赋值为1,这说明49%的企业选择了使用知名ERP软件品牌;41%的样本在年限这一变量中被赋值为1,说明41%的企业已经使用ERP软件3年以上;52%的样本在实施方式这一变量中被赋值为1,说明52%的企业选择了“局部式”的实施方式;且总资产周转率的均值为0.99,说明样本选取的企业整体资金周转良好。2、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1)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检验 表4 相关系数表ATPPFSJGLLLDAT1PP0.46951NX0.42940.3035FS0.43260.39811JG0.30060.46070.46571LL0.44230.42130.18360.41111LD0.44980.46080.39080.42270.41121 由表四可得,样本中的被解释变量总资产周转率与各个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之间有着线性关系,且与本文的解释变量品牌、时间、实施方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次,表四中各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这说明本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2)回归分析表5 回归系数表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C0.03060.11510.26600.7906 PP0.19140.09042.11690.0363*NX0.25430.08443.01060.0032*FS0.18730.08652.16490.0324*JG0.22360.04764.68900.0000*LL0.56640.46981.20560.2303 LD0.48500.23962.02380.0452*R-squared0.6333????Mean dependent var0.9879 Adjusted R-squared0.6148????S.D. dependent var0.6349 S.E. of regression0.3940????Akaike info criterion1.0291Sum squared resid18.475????Schwarz criterion1.1867Log likelihood-57.836????Hannan-Quinn criter.1.0931F-statistic34.259????Durbin-Watson stat1.1595Prob(F-statistic)0.0000* 注:*表示在5%的水平下显著 由表5可得:本文模型的R方为0.633。R方越接近1,说明模型拟合得越好,本文模型的R方不是非常接近于1,这说明除了本文所列举的因变量和控制变量之外,还有其他变量是被解释变量变动的原因,但由于本文的研究侧重于ERP实施要素对经营效率的影响,不便于将过多的与经营效率有关的解释变量纳入模型,因此,这样的解释力度能够接受。 由表5可得:本文模型的p值小于0.05,这说明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显著,验证了本文选择的各个因变量和控制变量能够在总体上解释被解释变量。 由表5可得:(解释变量1品牌的系数为0.191,为正,且p值小于0.05,说明品牌这一因变量能够解释被解释变量,即知名度高的ERP品牌能增加却经营效率,假设1成立。ERP软件的品牌确实与经营效率密切相关,市场占有率高、好评众多、受大部分客户青睐的ERP软件确实能够有效地改善企业的资产周转率,提升经营效率。这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有其必然性,因为知名的ERP软件供应公司具备众多优秀人才,对市场动向嗅觉灵敏,产品依托于市场需求,受到的用户反馈多,产品更新升级快,自然能够很好得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创造价值。(解释变量2时间的系数为0.254,为正,且p值小于0.05,说明年限这一因变量能够解释被解释变量,即使用ERP软件较长时间,能增进企业的经营效率。假设2成立。有学者研究指出,ERP实施后,企业会经历一段时间的不适应,这样的不适应通常导致企业内部一定时期的混乱。确实,在ERP投入企业使用的初期,除了培训员工付出人力物力,相关操作人员因对系统的不熟练而犯错等这些表象原因会造成企业一定时期的混乱,还有其他方面的深层原因,企业进入信息化间接导致了内部控制格局的变化,内控阶层发生变化,这一改变需要企业领导、员工共同适应,这一改变带来的人事、权力结构等的变动在信息化的初期会引发内控结构的振动。而企业经过了一定时期的适应之后,则会慢慢稳定,完善的ERP系统将帮助企业提升经营效果效率。 (解释变量3实施方式的系数为0.187,为正,且p值小于0.05,说明采用局部推进ERP软件的企业,其经营效率越良好,假设3成立。局部式的实施方式相比于全面式更为谨慎,样本中超过一半的企业选择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在企业中推行ERP。企业购买了目标ERP软件,即使经过严谨的市场调查和自我分析,但仍未真正将软件投入使用,ERP软件是否适合还需实践。局部式的方法则能见微知著,及时感知ERP软件与企业业务处理间是否契合,这样的方式能够避免企业在不熟悉软件的情况下使用而发生错误,对核心数据造成损坏的情况。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已得出相关结论,为完善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应用,提出以下建议:1、选择合适企业的ERP软件是ERP成功实施的开端,认真研究市场上ERP软件的性能、特点、优劣,进行市场调研,选择目标ERP软件。且在选择时,知名度高的软件可优先考虑,必要时,更可以尝试试用软件,体验软件与公司环境是否契合,结合企业自身的规模、环境、特征,进行充分理性的论证,合理衡量成本与收益,选择出合适的ERP品牌。 3、在实施方法上,建议挑选出企业中创新性能力较强,但不直接挂钩于企业核心业务的部门先行试点使用ERP软件,小范围的使用足够企业观察该软件与企业本身的契合程度,循序渐进的方式更为谨慎,能有效降低ERP使用初期的风险,减少损失。致谢参考文献[1]张小红.浅谈会计电算化问题[J].中国管理科学,2007(1):11-12.[2]李保红.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探讨[J].会计研究,2011(2):14-16.[3]钱黎,宛爱荣.ERP环境下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09(3):21-23.[4]张砚.试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财会通讯,2011(8):14-17.[5]颜小琴.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4):27-28.[6]岳彦斐.基于ERP的内部会计控制分析[J].广西会计,2007(5):15-16.[7]施先旺.关于ERP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9(4):28-30.[8]张桂新.浅析我国企业推行ERP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0(8):16-17.[9]夏勇.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会计电算化,2011(12):22-24.[10]于海.浅析我国企业推行ERP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0(3):34-35.[11]李同宾.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08):4-7.[12]莫卫平.内部控制与ERP系统效能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6):2-5.[13]陈力生.基于成熟度模型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1-24.[14]王海林.内部控制能力评价的ICCMM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8(10):53-59.[15]乔浩.实施ERP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影响的实证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15.[16]Jeffrey Doyle, weili Ge, Sarah McVay. 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ccounting Review[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1):12.[17]Gus De Franco,Yuyan Guaun.management assessment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proposed standards[D] . Toronto: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Toronto,2009:10-11.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实施ERP对企业内部控制影响相关文献2
1.优势 2
2.劣势 2
(二)ERP实施与内部控制的衡量方法相关文献3
1.ERP软件实施效果衡量 3
2.内部控制衡量 3
三、相关理论基础3
(一)内部控制相关理论3
(二)ERP相关理论3
(三)实施ERP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相关理论4
四、实证研究4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4
(二)样本选择5
(三)变量的选取5
1.被解释变量 5
2.解释变量 5
(四)模型构建6
(五)结果分析7
1.描述性统计 7
2.多元回归结果分析7
五、意见与建议8
致谢9
参考文献9
实施ERP对企业内部控制影响的研究
引言
引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27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