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国内外财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内控信息披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内控信息披露,使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企业的发展前景都受到影响。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制度建设不完善、内控信息披露动力不足、披露的信息质量较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快对内控信息披露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于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四个主要理论为基础,探讨出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规范内控信息披露内容、明确披露责任主体、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调动公司信息披露积极性等建议。关键词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部治理
目 录
1 引言 1
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
2.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 1
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1
3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问题 3
3.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关法规现状 3
3.2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分析 4
3.3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4
4 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 6
4.1 内部原因 7
4.2 外部原因 8
5 优化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对策 9
5.1 强化外部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提升其对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度 9
5.2 明确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 9
5.3 调动公司信息披露的积极性 10
5.4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10
5.5 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 11
5.6 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11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我国在当今世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大背景下,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改善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需要对日趋完善的内控监管进行改革。从2008年起,我国公司内控的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均颁布实施。但由于内控信息的披露具体规范不详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披露信息的内容形式重于实质,以及披露主体不明确等问题的存在,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本文根据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披露内控信息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与我国相关理论进行结合,实事求是、量体裁衣,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成因,提出若干解决对策。
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
信息披露是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依据,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同公司披露的信息内容也截然不同。信息披露可以使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司信息,促进公司价值的提高,也能保障投资者利益和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披露内控的信息应当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层对其内控的评价是否具备合理性。对公司自身,应向审计委员会提供报告,对公司外部,应保证公开评估信息的真实性。二是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让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审计,评价管理层的意见,并与董事会出具公司内控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1]。
投资人员参考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内控信息,可以判断该公司是否能使自己获利,分析利弊,从而做出相应的对策。于此同时,披露内控信息可以帮助公司管理人员尽早发现公司经营管理的不足,优化披露内控信息的方法,远离危机。
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公司中的委托人和债权人均与公司披露的内控信息情况息息相关。披露内控信息的相关理论中有以下几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人与代理人是委托代理的两个主体。代理人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代其行使决策[2]。双方的共同目标都是获得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对于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相结合的做法存在极大的缺陷,倡导让渡管理权,实现公司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在管理经营时,公司希望将自己的管理权转让出去,寻找代理人,让代理人拥有公司的管理权,对公司的业务进行管理。
如果委托人追求的目标与代理人的目标相背离,就不能使双方的目标都获得满足,很有可能因为目标不同,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意见不一致,做出错误决策,造成公司利润亏损,同时,也会损害双方个人的利益[3]。达成利益最大化是两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却不相同。代理人关注的是管理的过程,是在他的管理下,自己付出的精力与他获得的报酬是否匹配;而委托人重点关注公司获得的利润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对代理人在管理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委托人很难做出准确估测。但代理人对公司付出的精力与实现的利益大小却知之甚多。因此,代理人或许会凭借自己占有的信息资源,违背代理的初衷,谋求私人利益,使自身与委托人之间出现矛盾。
据分析,披露内控信息可以缓解双方出现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披露内控信息能够使代理成本下降,扩大委托人和代理人间的利益相关性,可以成为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理论依据。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活动中,交易双方获得的信息内容不同,拥有信息较为完整的一方[4],对交易的规矩与交易目标的性质更加了解,在资本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反之,如果拥有较少的信息,由于对交易相关信息的不了解,在资本市场上就会处于劣势地位。信息在市场活动中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拥有充足信息的人可以凭借自身占据的信息优势在交易中受益。
为解决因掌握信息内容不同造成的损失,加强对上市公司内控信息的披露,缩小双方占有信息的差距,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披露内控信息能够增加信息使用人对公司财务状况、内部环境、盈利能力等信息的了解。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外部投资者要准确了解一个公司需要耗费大量信息成本,这一成本会降低资本的有效配置。通过披露内控信息,既可以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使公司获取利益,又能使投资者减少收集信息成本,使得投资决策有效。总之,披露内控信息是上市公司以及投资人共同的需求,保障了资本市场的顺利运行。
目 录
1 引言 1
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
2.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 1
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1
3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问题 3
3.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关法规现状 3
3.2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分析 4
3.3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4
4 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 6
4.1 内部原因 7
4.2 外部原因 8
5 优化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对策 9
5.1 强化外部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提升其对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度 9
5.2 明确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 9
5.3 调动公司信息披露的积极性 10
5.4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10
5.5 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 11
5.6 加强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 11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我国在当今世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大背景下,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改善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需要对日趋完善的内控监管进行改革。从2008年起,我国公司内控的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均颁布实施。但由于内控信息的披露具体规范不详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披露信息的内容形式重于实质,以及披露主体不明确等问题的存在,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本文根据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披露内控信息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与我国相关理论进行结合,实事求是、量体裁衣,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成因,提出若干解决对策。
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
信息披露是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依据,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同公司披露的信息内容也截然不同。信息披露可以使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司信息,促进公司价值的提高,也能保障投资者利益和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披露内控的信息应当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层对其内控的评价是否具备合理性。对公司自身,应向审计委员会提供报告,对公司外部,应保证公开评估信息的真实性。二是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让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审计,评价管理层的意见,并与董事会出具公司内控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1]。
投资人员参考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内控信息,可以判断该公司是否能使自己获利,分析利弊,从而做出相应的对策。于此同时,披露内控信息可以帮助公司管理人员尽早发现公司经营管理的不足,优化披露内控信息的方法,远离危机。
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公司中的委托人和债权人均与公司披露的内控信息情况息息相关。披露内控信息的相关理论中有以下几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人与代理人是委托代理的两个主体。代理人可以接受委托人的委托,代其行使决策[2]。双方的共同目标都是获得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对于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相结合的做法存在极大的缺陷,倡导让渡管理权,实现公司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在管理经营时,公司希望将自己的管理权转让出去,寻找代理人,让代理人拥有公司的管理权,对公司的业务进行管理。
如果委托人追求的目标与代理人的目标相背离,就不能使双方的目标都获得满足,很有可能因为目标不同,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意见不一致,做出错误决策,造成公司利润亏损,同时,也会损害双方个人的利益[3]。达成利益最大化是两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却不相同。代理人关注的是管理的过程,是在他的管理下,自己付出的精力与他获得的报酬是否匹配;而委托人重点关注公司获得的利润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对代理人在管理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委托人很难做出准确估测。但代理人对公司付出的精力与实现的利益大小却知之甚多。因此,代理人或许会凭借自己占有的信息资源,违背代理的初衷,谋求私人利益,使自身与委托人之间出现矛盾。
据分析,披露内控信息可以缓解双方出现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披露内控信息能够使代理成本下降,扩大委托人和代理人间的利益相关性,可以成为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理论依据。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活动中,交易双方获得的信息内容不同,拥有信息较为完整的一方[4],对交易的规矩与交易目标的性质更加了解,在资本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反之,如果拥有较少的信息,由于对交易相关信息的不了解,在资本市场上就会处于劣势地位。信息在市场活动中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拥有充足信息的人可以凭借自身占据的信息优势在交易中受益。
为解决因掌握信息内容不同造成的损失,加强对上市公司内控信息的披露,缩小双方占有信息的差距,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披露内控信息能够增加信息使用人对公司财务状况、内部环境、盈利能力等信息的了解。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外部投资者要准确了解一个公司需要耗费大量信息成本,这一成本会降低资本的有效配置。通过披露内控信息,既可以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使公司获取利益,又能使投资者减少收集信息成本,使得投资决策有效。总之,披露内控信息是上市公司以及投资人共同的需求,保障了资本市场的顺利运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