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背景下的家族企业发展研究以江苏泰州梅香食品公司为例
目 录
1 引言 1
2 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含义和理论基础 1
2.1 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含义 1
2.2 人性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2
2.2.1 从管理学角度看 2
2.2.2 从心理学角度看 3
2.3 人性化管理与柔性管理及人本管理的概念辨析 4
2.3.1 人本管理 4
2.3.2 柔性管理 4
2.3.3 人性化管理 4
3 家族企业人性化管理案例分析 4
3.1 案例企业概况 5
3.2将人性化管理等同于人情化管理 5
3.3 企业忽视员工的个人发展 6
3.4 管理者未做到“人尽其才,用其所长” 6
3.5管理者不懂得合理的授权与放权 7
4 家族企业人性化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7
4.1 建立全局性的战略目标 7
4.2 以情感激励进行人性化管理 8
4.2.1 尊重员工 8
4.2.2 关爱员工 8
4.3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8
4.4 实现企业人性化管理与创新管理的结合 9
4.5利用双赢的理念吸引员工 9
4.5.1 让员工参与决策 9
4.5.2 给员工提供安全感 9
4.6 建立人性化的薪酬制度 10
结 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变得更大、更强,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就是资本、技术、人才,而人才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企业若是想要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竞争力,就必须拥有知识自主产权、核心技术和品牌,而这一切都必须依靠人才能实现,因此企业必须要尊重人、信任人。当代的管理正是以这种人性化管理为特征的。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要让员工积极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当他们有好的想法和建议的时候,可以记录下来,无论采纳或不采纳都有应对其进行奖励。
人性化管理是最近炙手可热的话题。人性化管理是指一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开发人的潜能企业管理方法。如果追溯到本源的话,人性化管理可以说是把伦理学与管理学融合起来,是将“利用人”的理论和“为了人”的理论相结合,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中心,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尊重人的本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热情,充分挖掘人的创造力和最大潜能。人性化管理要求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按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定位。
2 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含义和理论基础
当如今的管理者们不断研究对员工采用何种管理方式能达到效率最大化的时候,人性化管理一词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员工了解并推崇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逐渐成为当今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2.1 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含义
人性化管理涉及企业获取和利用的一切活动。有效的管理制度既能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维护员工权利,而且同时也能为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提供保障。员工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动机及献身精神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而对员工的这些要求,都可以通过相关的管理制度来实现,最终就变成了企业的长久竞争优势。
人性化管理失职企业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基于企业战略,通过对人员的合理分配、培训、考核、整合等途径,最终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价值的过程。好的企业管理模式,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在规划时,找出组织在人才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满足员工内心的需求,关心员工,激励员工,搭建一支忠诚为企业服务的人才梯队,形成一套具有激励作用的管理模式。
2.2 人性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2.2.1 从管理学角度看
任何一种管理实践都有相应的管理理论为指导,而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乃至形成一定的体系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
发展于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理论,对人性的认识体现在它的“经济人”假设:人们只有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才能发挥出最大潜能。而梅奥和霍桑的实验最早提出了“社会人”的概念,它倡导,新型的领导者才能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这个理论成为管理学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又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社会人”的内涵。
1957年麦格雷格提出两中理论:X理论和Y理论。X理论主张人性本恶,人的本性是懒惰的,还有的人会逃避工作。大部分人对公司的目标不关心,因此管理者在必要时需要以强迫,处罚,金钱利益等诱因激发人们的工作动力。一般人缺少进取心,在指导下才愿意工作,因此管理者需要给他们施压。Y理论则与X理论相反,Y理论假设:人们在工作上的投入就跟在休闲和娱乐上的投入一样,工作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大部分的人都不抗拒工作。即使没有处罚的威胁和外界的压力,他们一样会努力工作以期达到企业的发展目的。人们愿意为员工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在工作上会尽最大的努力,以发挥创造力和才能。人们希望在工作上获得认同感,所以愿意接受工作上的责任。许多人在解决问题方面具有相当厉害的创新能力。但很多情况下,人们的才智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未能够充分发挥。
上世纪50年代初,经济发展开启了飞速增长的模式,现代管理理论学派纷纷如春笋般涌出,但不幸的是,管理的人性化开始逐渐凸显,并成为共同的趋势。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在人性探讨上发挥了独到的见解,"管理人"代替"经济人"一词正式出现在大众眼前;权变学派代表卢桑斯以超Y理论为基础,提出"人性化管理"概念也同样开始出现在公众面前。
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人们认识到学习和创新是成功的法宝,在此条件下,对人的重视程度开始空前提高,正如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德斯指出的:成功的企业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即以人促产,管理就是调动人的潜力。而人性是复杂的,调动人的最大潜力必须了解人性,一切从人出发。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促使企业的发展不能只依赖于少数几个优秀的经理人,全体成员不断学习才能造就未来出色的企业,美国管理学者彼德圣吉在上世纪90年代初年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应当是自主管理,人将成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从管理学的不断演变、深化,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管理模式下,管理仅仅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而进行的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将人变成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和手段。而现代企业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员工既是决策的参与者又是决策的执行者;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员工不是在制度约束下被迫工作,而是自觉自愿遵守制度并愉快地工作,通过管理文化的构建,创造一种和谐、友善的工作氛围,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密切协作的团体,管理行为真正实现管理与被管理的高度重合,企业成为自我组织、自我调节、有序高效的有机整体,个人理性与组织理性高度一致。
2.2.2 从心理学角度看
对于我们来说,做事的方式应从属于个性范畴。心理学表明: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擅长的工具手段等做事方式,都是个性的一部分。个性的差异表明了每个人的做事方式不同。对于个人来说,强制他人改变做事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利的后果,因为做事方式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1 引言 1
2 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含义和理论基础 1
2.1 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含义 1
2.2 人性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2
2.2.1 从管理学角度看 2
2.2.2 从心理学角度看 3
2.3 人性化管理与柔性管理及人本管理的概念辨析 4
2.3.1 人本管理 4
2.3.2 柔性管理 4
2.3.3 人性化管理 4
3 家族企业人性化管理案例分析 4
3.1 案例企业概况 5
3.2将人性化管理等同于人情化管理 5
3.3 企业忽视员工的个人发展 6
3.4 管理者未做到“人尽其才,用其所长” 6
3.5管理者不懂得合理的授权与放权 7
4 家族企业人性化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7
4.1 建立全局性的战略目标 7
4.2 以情感激励进行人性化管理 8
4.2.1 尊重员工 8
4.2.2 关爱员工 8
4.3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8
4.4 实现企业人性化管理与创新管理的结合 9
4.5利用双赢的理念吸引员工 9
4.5.1 让员工参与决策 9
4.5.2 给员工提供安全感 9
4.6 建立人性化的薪酬制度 10
结 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变得更大、更强,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就是资本、技术、人才,而人才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企业若是想要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竞争力,就必须拥有知识自主产权、核心技术和品牌,而这一切都必须依靠人才能实现,因此企业必须要尊重人、信任人。当代的管理正是以这种人性化管理为特征的。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要让员工积极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当他们有好的想法和建议的时候,可以记录下来,无论采纳或不采纳都有应对其进行奖励。
人性化管理是最近炙手可热的话题。人性化管理是指一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开发人的潜能企业管理方法。如果追溯到本源的话,人性化管理可以说是把伦理学与管理学融合起来,是将“利用人”的理论和“为了人”的理论相结合,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中心,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尊重人的本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热情,充分挖掘人的创造力和最大潜能。人性化管理要求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按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定位。
2 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含义和理论基础
当如今的管理者们不断研究对员工采用何种管理方式能达到效率最大化的时候,人性化管理一词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员工了解并推崇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逐渐成为当今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2.1 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含义
人性化管理涉及企业获取和利用的一切活动。有效的管理制度既能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维护员工权利,而且同时也能为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提供保障。员工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动机及献身精神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而对员工的这些要求,都可以通过相关的管理制度来实现,最终就变成了企业的长久竞争优势。
人性化管理失职企业通过运用科学方法,基于企业战略,通过对人员的合理分配、培训、考核、整合等途径,最终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价值的过程。好的企业管理模式,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在规划时,找出组织在人才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满足员工内心的需求,关心员工,激励员工,搭建一支忠诚为企业服务的人才梯队,形成一套具有激励作用的管理模式。
2.2 人性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2.2.1 从管理学角度看
任何一种管理实践都有相应的管理理论为指导,而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乃至形成一定的体系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
发展于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理论,对人性的认识体现在它的“经济人”假设:人们只有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才能发挥出最大潜能。而梅奥和霍桑的实验最早提出了“社会人”的概念,它倡导,新型的领导者才能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这个理论成为管理学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又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社会人”的内涵。
1957年麦格雷格提出两中理论:X理论和Y理论。X理论主张人性本恶,人的本性是懒惰的,还有的人会逃避工作。大部分人对公司的目标不关心,因此管理者在必要时需要以强迫,处罚,金钱利益等诱因激发人们的工作动力。一般人缺少进取心,在指导下才愿意工作,因此管理者需要给他们施压。Y理论则与X理论相反,Y理论假设:人们在工作上的投入就跟在休闲和娱乐上的投入一样,工作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大部分的人都不抗拒工作。即使没有处罚的威胁和外界的压力,他们一样会努力工作以期达到企业的发展目的。人们愿意为员工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在工作上会尽最大的努力,以发挥创造力和才能。人们希望在工作上获得认同感,所以愿意接受工作上的责任。许多人在解决问题方面具有相当厉害的创新能力。但很多情况下,人们的才智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未能够充分发挥。
上世纪50年代初,经济发展开启了飞速增长的模式,现代管理理论学派纷纷如春笋般涌出,但不幸的是,管理的人性化开始逐渐凸显,并成为共同的趋势。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在人性探讨上发挥了独到的见解,"管理人"代替"经济人"一词正式出现在大众眼前;权变学派代表卢桑斯以超Y理论为基础,提出"人性化管理"概念也同样开始出现在公众面前。
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人们认识到学习和创新是成功的法宝,在此条件下,对人的重视程度开始空前提高,正如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德斯指出的:成功的企业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即以人促产,管理就是调动人的潜力。而人性是复杂的,调动人的最大潜力必须了解人性,一切从人出发。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促使企业的发展不能只依赖于少数几个优秀的经理人,全体成员不断学习才能造就未来出色的企业,美国管理学者彼德圣吉在上世纪90年代初年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应当是自主管理,人将成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从管理学的不断演变、深化,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管理模式下,管理仅仅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而进行的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将人变成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和手段。而现代企业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员工既是决策的参与者又是决策的执行者;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员工不是在制度约束下被迫工作,而是自觉自愿遵守制度并愉快地工作,通过管理文化的构建,创造一种和谐、友善的工作氛围,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密切协作的团体,管理行为真正实现管理与被管理的高度重合,企业成为自我组织、自我调节、有序高效的有机整体,个人理性与组织理性高度一致。
2.2.2 从心理学角度看
对于我们来说,做事的方式应从属于个性范畴。心理学表明: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擅长的工具手段等做事方式,都是个性的一部分。个性的差异表明了每个人的做事方式不同。对于个人来说,强制他人改变做事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利的后果,因为做事方式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