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识别与防控研究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识别与防控研究[20191230190500]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识别,控制
目 录
1 引言1
2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和识别1
2.1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1
2.2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的识别2
3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4
3.1 外部原因4
3.2内部原因6
4 构建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控制体系7
4.1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7
4.2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应对10
4.3 完善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内部控制11
4.4 完善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控制的监管制度12
结论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持续进行,非营利组织发展迅速,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其业务范围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公益性非营利组织逐渐成为热门词汇。非营利组织,就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不履行政府职能,是为社会公益或公益服务的独立组织。[1]而所谓的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就是指为公众利益而活动的组织,这一类组织或者运用政府的经费,或者动用社会的参与,他们的活动不仅会促进社会的整体福利,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社会的道德环境。[2]然而,我们却逐步发现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速度与其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是不相适应的。以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就要对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防控研究。
我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稳定发展需要规范的财务管理的保障,而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发展落后,在发展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庞大资金的挪用、贪污腐败、组织管理水平的低下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其功能的发挥和社会目标的实现,特别是近年来连续发生的关于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恶性事件,如“郭美美”、“爱眼工程”等一系列事件的曝光,导致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下降,组织收入锐减。因此,如何做好财务风险识别与防控研究已成为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2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和识别
2.1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2.1.1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的定义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在实施财务行为时,因为现实中所存在的不能预知和控制的因素,而导致组织的财务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甚至可能造成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出现亏损。[3]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所有组织的发展和壮大都需要相对应的财力支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如果没有财务管理的支撑,组织的目标就不会轻易实现。另外,所有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和组织自身周围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组织的财务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当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组织所面临的环境不相匹配时,财务风险就会产生。公益性非营利组织也是组织的一种类型,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影响组织实现财务目标的可能性一直存在,因此其财务风险控制是每个公益性非营利组织都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2.1.2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财务运行过程主要包括资金筹集、使用、对外投资等活动。[4]其中,筹资是起点,投资与用资是筹资的目的,投资是为了换取更多的资金便于组织的使用。在非营利组织财务运行的过程中涉及到多方利益相关者,如资金的捐赠者、受益者、组织的管理者、组织内部员工等,他们由于财务关系而被联系起来。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就是组织中的管理者在一定的公益目标的指引下,组织一系列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5]在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使组织财务受损或者使组织行为偏离所定目标,因此对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而言,要想财务活动得到顺利有效地运行,就要做好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工作。按照资金运行的过程来分,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风险划可以分成筹资风险、用资风险和投资风险。
2.2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的识别
2.2.1 筹资风险的识别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核心任务是筹集组织目标所需的资金。按资金来源来划分,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可以分为自创收入与非自创收入。[4]前者是指组织利用自身所提供的一些服务所获得那部分收入,主要包括会员费以及服务费用,此外还不包括组织通过经营一些业务所获得经营性收入。[4]后者主要是指公益性非营利组织从外部所获得其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包括政府财政补贴以及社会捐赠等。[4]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能否筹集到完成组织目标和维持组织日常活动所需的足够资金;二是筹资方式是否会对组织的非营利性或声誉产生不利的影响。[5]前一个风险表现为资金短缺的问题,会使组织产生无法实现既定目标或者难以生存的困境;后一个风险可能会导致组织的社会公信度降低,弱化其筹资能力。
资金来源不稳定、筹资不规范使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缺乏资金,这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筹资渠道单一、自创收入低和接受捐赠少的情况。[7]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是因为社会捐赠的市场范围是受到很大限制的,另外,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发展,政府渐渐减少了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财政投入,对其财政拨款也在减少。资金缺乏会产生一系列反应,会影响公益性非营利组织为社会服务的能力,让其组织目标无法完成,从而使组织的社会公信度下降,外部投入减少。为解决筹资问题,很多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试图通过提供市场化服务来使组织的自创收入得到提高,但与此同时,组织中自创收入比例的不断上升,也使组织被迫承担了来自市场中的大量风险。上述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与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特性密切相关。与正常企业可以采取利益驱动机制吸引利润导向的投资特点相比,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在筹资问题上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利益驱动、组织筹资责任机制不完善、对逐利性资金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等,如果出现社会的情捐赠不够的情况,组织就会有筹资困难。现如今,我国还未形成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筹资方面全面而系统的的机制,组织从银行或资本市场取得资金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并且由于筹资责任机制尚未建立,在筹资过程中透明度也不高,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方面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风险问题,无法确保投资人投资意图得到实现。另外,缺少科学而合理的筹资评估机制,也缺少组织内部监督机制,所以对组织效益的判断,组织中资金利用率的了解将会变得很难,造成了我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筹资难、公信力低的现状。
2.2.2 用资风险的识别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用资风险是指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或有损组织形象的可能性,用资风险既存在于组织的事业活动中,也存在于经营活动中。[7]从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公益资金支出的层次来看,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应该将筹集到的公益资金大部分的用于公益目的。[8]资金投入公益性非营利组织以后,受助者并不在意此资金的用途是否切合出资人的原本愿望。若是资金的使用没有有效的制约和管理,当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生存目标与其公益目标发生冲突时,公益资金可能变成为组织为生存而使用的资金,资金逐渐丧失了其公益性,进而会影响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因此资金的支出风险需要严格的控制。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益性非营利组织一般会从事投资活动来提高其为社会公益服务的能力,投资所获的收益主要成为组织为实现社会公益目的的积累资金。但在其投资过程中,与一般企业不同的是,公益性非营利组织使用的是不需要偿还的公益资金,资金的增值压力和偿还压力很少,对投资成效的要求不高,同时由于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投资决策失误的风险与比投资收益异化的风险一般企业要严重,不仅影响组织的声誉,甚至会威胁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如果出现投资风险也很难追究是谁的责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654.html

好棒文